沈阳市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沈阳市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霍岩[1]2004年在《沈阳市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体育参与意识是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体育活动或与体育相关的事物,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体育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诸方面的总和。高中生正处于体育参与意识的形成和定型阶段,其在校学习期间能否形成正确的体育参与意识,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弄清高中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可以使体育教育工作者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能为终身体育服务,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它是辽宁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为数众多的学校。对沈阳市高中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进行研究探讨,必将对其他省、市、地区高中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有较大的推广和借鉴价值。本文将沈阳市高中分为一类、二类及叁类,即省属重点中学、市属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在每类学校中随机抽取两所学校,即辽宁省实验中学、育才中学、沈阳市二十中学、大东区第五中学、沈阳市一零四中学和华星中学。在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共计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阳市高中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的倾向和特征,找出并分析了影响高中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中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却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高中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情感和意向的下降趋势严重。2.同一年级内部男生和女生的体育参与意识的水平差异很大,女生的体育意识的各类得分均低于男生,呈显着性差异。3.通过调查发现,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主要受学生对体育的功能、价值的主观认识;学生自身的体育素质;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体育教学方法;体育环境和氛围;体育学科在高中教学所处地位;家庭;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影响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若干重要的因素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供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体育教师参考。

胡小妹[2]2008年在《宿迁市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维护终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发需要和日常行为,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将来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对体育的态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自身未来事业成就的实现,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关注和重视当代中学生以健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是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在已有基础上,通过对宿迁市部分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联机检索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维度对中学生的体育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状探索提高宿迁市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质量的若干思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体育生活概念的提出。通过对体育生活以及现代人生命质量意识的分析与探讨,论证了体育生活对现代人的必要性和中学生的特殊意义。(二)进一步发现体育生活的构成要素。体育生活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可以分为体育意识及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体育消费、体育生活方式选择和体育生活绩效。(叁)对宿迁市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判断。结果显示:宿迁市城镇中学生对体育生活的价值有较明确的认识,意识到其对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其体育行为和意识上还有一定差距。体育生活项目趋向于多元化,“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新的消费理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体育自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中学体育设施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少,频度低,体育消费结构单一化。(四)结论和建议。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找出宿迁市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形成宿迁市城镇中学生多元化的体育环境,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体育生活意识,促进参与体育运动,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提高当代中学生综合健康水平提供决策和管理参考。

赵通[3]2016年在《锦州市高中生校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高中生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增强高中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高中生需要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繁重学习任务和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单一乏味的学校体育运动不能满足处在身心高速发育的高中生,在这样的条件下校外体育的补充很好的为高中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由于社会影响,现如今的高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团结协作的精神不够明确。在校外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高中生提高体能,调节情绪,并且在体育活动中增加互相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弄清他们对待体育运动的态度,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和兴趣,对进一步开展高中生校外体育参与作为参考,对增进娱乐活动、进一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锦州市高中生校外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了解锦州市高中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挖掘影响锦州市高中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旨在为锦州市高中生校外体育活动参与做出理论的铺垫,为进一步提高锦州市高中生校外体育参与打好牢靠的基础。通过对锦州市高中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现状和影响高中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因素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在校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也比较单一和乏味,与校内体育的活动项目没有明显的变化,再加上理论知识匮乏这样就造成高中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缺乏兴趣,从而造成体育活动意识的欠缺。这样也就阻碍了校外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2锦州市高中生校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存在严重的影响因素,很大比例的高中生有意向去参与校外体育活动,但是迫于学校加于自己身繁重的学业和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精心选择的各类辅导班等压力,迫使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到校外体育活动当中来。3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学习方面有比较高的成绩,尽量在不影响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才去考虑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家庭的收入、对体育的认识、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对校外体育活动的参与。4锦州市属于中小城市,城市的体育产业建设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完善,无论从校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到体育运动的场地场馆的建设,使用和管理,都不能满足现代高中生对校外体育的需求。体育社会指导员“质”和“量”普遍较低。

周融[4]2012年在《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对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参与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青少年体质状况逐年下降,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重要途径,家庭环境对此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深远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有影响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北京市城区部分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情况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对策,为更好的发挥家庭环境在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体育态度、家庭体育氛围、家庭类型、家长职业、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学生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2.在家长的体育态度对学生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影响方面,家长对体育的爱好程度、对体育影响的认识、对观看体育比赛新闻的喜欢程度、参加体育的目的等方面,都对青少年有影响。喜欢体育运动、对体育有兴趣的家长其子女喜欢体育运动的比例也较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3.在家庭的体育氛围对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的影响因素方面,家长是否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频率、时间段以及参加体育的伙伴都对子女参加校外体育有影响。研究表明,长时间坚持参加体育运动的家长,其子女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时间段情况也更好,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与学生和家长参加(校外)体育运动以家庭成员为主要陪同人有直接关系。4.家长的职业、学历、收入等因素都对学生参加校外体育运动有影响。职业方面,教育科研工作者家长的子女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比例最高,对子女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培养支持情况也最好;劳动服务者家长及其子女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最差。学历方面,家长学历越高,其子女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最好,相反,家长学历越低,情况越差。家庭收入方面,家庭月收入处于中等水平(5千元至1万元)的家长对子女的体育指导、谈论体育话题等方面的情况最好,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家庭,其子女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有体育消费的比例最高,收入低于5千元的家庭,家长在子女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指导消费和子女参加体育运动方面最差。5.家庭结构方面,单亲的家庭结构对子女参加校外体育运动、对子女的体育培养远落后于完整的家庭,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家庭结构,子女参加校外体育运动情况及家庭对子女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培养支持方面差异不大。6.家庭居住环境方面,家庭所在社区有运动场所的学生比没有运动场所的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的情况好,学生对社区体育场所设施越满意,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情况越好。

宋玉龙[5]2014年在《济南市历下区小学生家庭环境对其体育活动参与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4年7月28日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和亿万家庭福祉,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为青少年强身健体创造良好条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近年来少年儿童体质逐年下降,增强少年儿童的体质是全社会的责任。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家庭环境对此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环境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深远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对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有影响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济南市历下区12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家庭环境在培养少年儿童体育兴趣、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家庭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体育态度、家庭体育氛围、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2.在家庭体育氛围对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方面,父母是否参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频率、时间段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同伴都对子女参与体育活动有影响。研究表明,长时间坚持参与体育活动的家长,其子女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时间段也相对较多,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3.在父母的体育态度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方面,父母对体育的爱好程度、对体育影响的认识、对观看体育赛事新闻的喜欢程度、参与体育的目的等方面,都对少年儿童有影响。喜欢体育运动、对体育有兴趣的父母其子女喜欢体育运动的比例也较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4.父母的职业、学历、收入等因素都对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影响。职业方面,教育科研工作者家长的子女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最高,对子女参与体育活动的培养支持情况也最好;劳动服务者家长及其子女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最差。学历方面,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最好,相反,父母学历越低情况越差。家庭收入方面,家庭月收入处于中等水平(4千元至7千元)的父母对子女的体育指导、谈论体育话题等方面的情况最好,月收入在7千元以上的家庭,其子女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有体育消费的比例最高,收入低于4千元的家庭,父母在子女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消费和子女参与体育活动方面最差。5.家庭居住环境方面,家庭所在社区有运动场所的学生比没有运动场所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好,学生对社区体育场所设施越满意,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越好。

林佳丽[6]2010年在《福建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健美操参与意识与行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12所普通高校1149名女大学生健美操参与意识与行为的现状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指出了高校女大学生健美操参与意识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推动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锻炼的积极性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女大学生的健美操知识认识水平较低。大部分女生喜欢健美操,但对健美操基础知识不怎么感兴趣;学生对健美操健身功能的认识比较全面,对于那些容易被感知的健身功能认可度较高;大部分女大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2-3种健美操类型,这些类型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健身俱乐部有开设的几种健美操类型上。第二,受专业特点影响。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术科与理科生之间。第叁,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女生的认识与行为不一致;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比赛的积极性受参与比赛机会的影响整体不高;课外健美操锻炼的规律性差、强度较低;消费行为受经济条件影响明显。第四,女大学生的健美操功能与学生的健身需求较吻合,是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因素;女生参与选项课的首要目的是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第五,影响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和形成积极健美操参与意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校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经济条件因素以及健美操项目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参与意识、促进健美操积极行为产生,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一,提高女大学生对健美操功能与价值的认识。第二,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改变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内容。第叁,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健美操活动或比赛。第四,要选聘专业的教师或学生指导健美操锻炼,组织俱乐部或兴趣小组,保证健美操训练计划性和规律性。

胡佳佳[7]2017年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生命范本,父母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如今,学生体质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肥胖、近视等问题,其原因之一便是在于运动不足。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环境作为中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因此,探析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市振华中学、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中学、苏州市工业园区第十中学、苏州市高新区实验中学4所学校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从家庭视角调查家庭环境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为改善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促进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以及全面提高中学生健康体质提供参考,为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家长对体育锻炼有较好的认知,能经常和孩子讨论体育类的话题,但指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并不多,只有少部分的家长经常把观看体育赛事、体育新闻列入家庭常规活动中,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较积极,家长运动频率多为一周1-2次,锻炼时长每次在20-40分钟,休闲活动以娱乐为主。(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认知度最高,对体育有较好的认识,其次是目标态度、行为态度和行为习惯,而行为意向、主观标准和行为控制感相对较低。中学生课外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以小区院内或消费性体育馆居多,锻炼频率多为一周3-5次,锻炼时长以每次20-40分钟居多,其运动强度多以跑步为主的中等强度居多。(3)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的家庭结构更容易促进中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的产生。但家长文化水平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无明显相关性,说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水平不受家长文化水平的影响。(4)家庭关系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认知、行为态度、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呈显着正相关,表示家庭关系越好、越和谐,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认知度就越高,行为态度就越积极,其中,家庭关系与学生行为态度的相关性最大,但家庭关系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标准无相关性。表示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在主观标准上不受家庭关系的影响。(5)家庭月体育消费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呈显着正相关,与行为意向和行为习惯的相关性最大,表明家庭月体育消费越高,学生的行为认知、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和主观标准就越趋于正确。(6)家庭现有体育器材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呈显着正相关,与学生行为意向的相关性最大,表示家庭现有体育器材越多,越能激发学生更加自愿自主的去进行体育锻炼。(7)家长锻炼频率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呈显着正相关,与学生行为意向的相关性最大,表示家长参与锻炼的频率越频繁,越能提高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自主化水平;家长锻炼时长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中的行为认知、行为态度、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呈显着正相关,但与主观标准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标准与家长锻炼时长不存在影响关系。(8)家长体育态度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呈显着正相关,表示家长体育态度越好,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度也好,也越容易促进体育行为的产生。其中,与学生的行为认知相关度最高,表示家长的体育态度越好,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认知度也就趋于良好。(9)家庭体育氛围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呈显着正相关,表示家庭体育氛围越好,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的各个维度上的表现都更趋近于良好,其中与学生行为意向的相关性最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李洪[8]2016年在《我国救生比赛参赛者参与因素及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游泳运动项目在群众中越来越来越普及,同时,人民也对游泳救生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而救生比赛是我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救生活动有着示范和引导的功能。在推动我国游泳救生方面发展着巨大的引导作用。然而,学术领域对该比赛的参与情况缺乏系统研究,尤其是对参赛者参与救生比赛的影响因素尚未进行过研究。鉴于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救生比赛参与因素及现状,通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主要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救生锦标赛参赛人数远远低于世界救生锦标赛,在年级组别设置上我国缺少青年组别;与香港地区对比,我国缺少全民健身类救生赛事。2我国救生比赛参赛者影响因素,可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即一级维度(运动技能因素、竞赛组织管理因素、项目因素、参赛条件因素、动机因素、经济因素),第二层次即二级维度(体能因素、技能因素、项目认识因素、项目特点因素、参赛因素、条件因素、旅游因素、交友因素、经济支持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第叁层次即叁级维度(28项具体影响指标)。3我国救生比赛公开组参赛者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分布:所占权重按运动技能因素、竞赛组织管理因素、项目因素、参赛条件因素、动机因素、经济因素递减。4在公开组参赛现状中,普遍有10年以上游泳年限,具有一级以上运动等级,且有专业队训练经历,无稳定职业无收入以学生居多,训练有教练专门指导,每周练习次数不超过六次,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训练量为4500m以下;区域分布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参赛队伍多,参赛次数偏少,年龄以22岁以下为主,以为所在代表队获得荣誉和奖金为参赛目的。5在成人组参赛现状中,普遍具有16年以上游泳年限,运动等级以二级为主,具有业余训练经历,有稳定职业和收入且以救生员居多,无教练专门指导,每周训练次数不超过4次,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训练量在3000m以下;区域分布呈现出比赛举办地参赛队伍多,参赛次数总体偏少,年龄以44岁以下为主,以提高救生技能为参赛目的,具有良好的奖励机制。

刘海仁[9]2011年在《六安市普通高中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体育落实和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对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普通高中女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对六安市普通高中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问卷的严谨设计和精确地数理统计,对影响六安市普通高中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为六安市普通高中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提出参考意见。本文借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锻炼标准的表述,把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强度、体育锻炼时间、每次锻炼持续时间等方面综合考量,以每周锻炼频率3次或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20分钟及其以上、锻炼强度为与自身锻炼状况相适宜的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锻炼持续时间为6个月作为参照标准,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归类,将六安市普通高中女生分成:习惯群(19.43%)、参与群(43.43%)、非锻炼群(30.67%)3个群体。通过相关数据对叁个群体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可以得出在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内涵理解基础上,得到一个对普通高中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由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兴趣、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自信能力、学校环境因素、家长文化程度、体育消费情况、家长支持、体育媒体的作用、体育锻炼经常项目诸多影响因素的结论。最后本文提出了教师和家长要继续关注体育锻炼心理学专家及其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强调家庭和学校体育要形成合力,调动体育锻炼积极性、主动性,为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出不懈努力;使体育锻炼校内外多方位培养,创设良好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重视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为核心;家长良好的体育观念和正确的体育意识,对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使孩子接受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重视体育媒体的作用等建议。

参考文献:

[1]. 沈阳市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霍岩.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宿迁市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研究[D]. 胡小妹.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 锦州市高中生校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 赵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4]. 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对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参与影响的研究[D]. 周融. 首都体育学院. 2012

[5]. 济南市历下区小学生家庭环境对其体育活动参与影响的研究[D]. 宋玉龙. 山东体育学院. 2014

[6]. 福建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健美操参与意识与行为的研究[D]. 林佳丽.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7].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 胡佳佳. 苏州大学. 2017

[8]. 我国救生比赛参赛者参与因素及现状调查研究[D]. 李洪. 北京体育大学. 2016

[9]. 六安市普通高中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D]. 刘海仁. 广西师范学院. 2011

标签:;  ;  ;  ;  ;  

沈阳市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