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提速,在这种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广泛使用。在城市道路排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海绵建设都有着明显效果。因此,本文把城市建设作为基础,对海绵城市建设下的道路景观进行研究,并以溧水石燕路的海绵城市示范段为例,提出相关方案,希望起到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道路景观;因地制宜
前言:以城市化迅速发展为基础,产业构造与群众生活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城市化发展中,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水资源出现严重匮乏已经不断涌现,对自然及人类生存造成了很大影响,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使城市犹如海绵般吸收水、净化水、利用水。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及技术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可以合理的解决城市排水与水资源分配问题,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溧水石燕路的海绵城市示范段是一条长约3.5公里的城市次干道,其中部分路段已建成使用,该路段纵断面高差明显,周边集居住、学校、医院、政府办公、商业等多种用地性质,为向群众展现、科普海绵城市理念,将石燕路其中的典型路段作为溧水区海绵城市示范段,使人们从直观上学习和理解何为海绵城市,起到弘扬生态保护之作用。
一、海绵城市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提升,但是城市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国家不断提倡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在此大环境下,各种新理念也在逐渐涌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得以出现,并且得到广泛应用。海绵城市建设观念的实际含义是,在遇到自然灾害与城市变革时可以犹如海绵一般,具备较强的弹性,在雨季来临时可以具备渗水、吸水、净水以及蓄水等功效,之后根据城市所需释放或者保留合适水分[1]。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要把生态理念作为核心部分,结合实际地形情况和环境进行不断完善,利用海绵城市技术解决水渗透、积存以及净化等功能,继而使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在传统的城市建设中,排水功能基本都是靠泵站与管道结合完成的,遇到降雨量过大的情况时,完成快速排水需求,这种传统的排水工程,未能解决水的合理利用。同时,单一的排水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泄洪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核心是从源头分散、缓释慢排,利用景观中下沉绿地、生态草沟以及雨水花园等手法进行自然排水,这种建设理念不光可以自然滋养绿植,更有效防止城市内涝问题发生,节约水资源和降低成本等,同时通过景观设计可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二、策略分析
(一)传统雨水处理方式
交通道路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占整个城市建设面积的20%左右。自然地表造成城市对雨水或者洪水的控制效果逐渐降低,在整体的城市道路建设中缺少吸水性能,因此限制了海绵城市的展开速度。传统隔离带要比道路高出10cm左右,多余的雨水只能流入地下水管中,如此增加了城市水管的负担。石燕路已建路段,人行道采用花岗岩作为硬质铺装,车行道也采用非透水沥青材料,这对于海绵城市的打造带来一定阻力。采用将人行道的行道树池改成生态绿带,解决人行道的排水问题,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已建道路的大面积改造。
(二)关键技术分析
道路景观中海绵城市设计主要也采用蓄、渗、排、净及用等多种方式,把所有功能集合成整体,提升渗水量,减少地表径流率。在这基础上,不仅能完善已有的设计方案,还能提升在暴雨状况下的雨水控制控制。全面开展绿色道路建设,能够完善道路及附近的蓄水功能[2]。从根源上解决大雨量状况下道路积水问题,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道路景观海绵建设的三种技术方案,实际分析如下:
(1)促渗技术
促渗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材料和技术方面,在城市道路发展中,使用透水材料,对连接部位进行严格处理,这样可以全面提升道路的渗流状态。在下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雨水可以直接进入道路底端,在降雨停止之后,路面可以保证滋润干爽。这两种方案效果都能够解决城市的干岛效应,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三种铺设方式分别为:透水铺设方式、缝隙垫面方式以及结合铺设方式。石燕路新建路段采用透水铺装,并增加导水层,使之在顺利渗水的条件下,保护路基。
(2)调蓄技术
调蓄技术可确保在降雨时,雨水得以自然吸收、净化,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雨水储备。这样就能整体提升水资源使用率,这种技术还能预防水流污染,在预防内涝方面也有的非常突出的表现。在石燕路的景观设计中,主要采用雨水滞留带、生态草沟以及雨水花园等方式,遇到降雨量过大的情况,可以整体提升石燕路的排水性能。在干旱季节来临时,还能够为城市创造部分水源。
(3)截留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雨水花园与生态蓄水设备,雨水花园提升雨水的汇集面积,通过植被减缓雨水流失,同时滋养植物,并起到一定的净水、蓄水功能。在强降雨来临时,减少地表流速。使用截留技术的过程,提升了直流效果,降低了大量雨水对城市带来的压力。石燕路在采用以上技术手法的同时,设置生态模块蓄水池,截取保留部分净化水,并加以灌溉利用。
三、技术应用
(一)道路中分带设计
中分带景观设计作为道路景观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使用生态滞留带及雨水花园等方式,对道路建设进行优化与完善。其中重点就是生态滞留带,这种方式不仅可全面解决车道积水问题,还能使用蓄水功能对雨水进行储存,既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在节约水资源和绿带养护方面都有着突出表现。石燕路的新建道路中分带,采用该技术,并且利用立篦子的收水方式使已建路段与新建路段的路缘石处理相一致,达到道路的完整统一。同时,选用水杉等耐水湿乔木进行种植,达到景观效果。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全面掌握道路建设技术和各项数据指标,依据道路等级的不同,综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道路的海绵建设稳定健康发展。
(二)道路侧分带设计
侧分带可以对道路积水进行收水处理,并结合中分带设计展现道路风格与个性。在分车绿化带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地质环境、实际降水量、绿化植物类型以及海绵模式等,之后综合排水数据制定有效方案,促使雨水与分车绿化带始终保持正比关系[3]。石燕路项目中,由于侧分带宽仅1.5m,调蓄能力有限,在设置市政排水的同时,通过生态草沟的形式尽可能的收集雨水,起到一定的海绵效果。
(三)路侧绿化带设计
路侧绿化带的主要性能是对雨水进行储存,在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使用草灌结合的方式设计雨水花园,只有这样才能整体展现缓冲效果,对于存储的水也能合理运用。在道路绿化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对于促进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解决。在该项目中,根据路侧不同的宽度(2-10m),分程度进行海绵技术设置,2-5m路侧绿化,主要采用生态草沟的收水形式,5-10m宽通过生态滞留带结合雨水花园的处理方式,并设置短暂停留的休憩空间及交口层叠净化设计,给人们以科普、宣教的景观体验。。
结论: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海绵城市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实施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城市理念的精髓。在海绵理论基础上建设道路景观,必须与给排水、道路等专业通力配合,才能全面减少积水与内涝现象发生的概率,完成雨水资源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艳茹.海绵城市理论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江西农业,2018(4):84-84.
[2]黄娟.对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渗透海绵城市理念的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23):92.
[3]董林江.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J].智能城市,2017(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