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气氨气论文_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臭气氨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气,臭气,生物,活性炭,硫化氢,挥发性,脂肪酸。

臭气氨气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15)在《生物活性炭降解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和硫化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养殖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养殖场带来的恶臭气体污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常用的去除恶臭气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生物法去除恶臭气体具有绿色高效、去除率高、易于自动化等特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利用一套自制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系统,模拟集约化养殖场中的主要致臭物质氨气和硫化氢,对生物活性炭降解去除氨气和硫化氢进行初步的研究,得到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论文对直接通气喷淋新鲜活性炭挂膜和直接通气喷淋饱和活性炭挂膜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操作条件为温度30℃,气体空速为0.2m3/h,营养液喷淋速率为60ml/min,初始pH值为7.0的情况下,选取进气口氨气浓度为200mg/m3,硫化氢浓度为70mg/m3,直接通气喷淋饱和活性炭的挂膜启动速度更快,在10天后反应器启动成功,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氮的转化率达到在80%,硫离子转化率维持在95%以上;当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启动成功以后,两种挂膜方法最终的氮转化率和硫离子转化率没有明显的差异。(2)本论文探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生物活性炭降解去除效果的影响,选取温度、气体空速、营养液喷淋速率、初始pH值四个环境因子作为考虑的因素,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与结论:当反应温度按照20℃,25℃,30℃,40℃逐步提高,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都维持在98%的高水平,而在30℃时氮转化率和硫离子转化率高于其它温度,分别达到了60%和97%,认为30℃是生物活性炭高效运行的最适温度。当气体空速分别为0.2m3/h,0.25m3/h,0.3m3/h,0.35m3/h,实验结果表明气体空速为0.2m3/h和0.25m3/h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要比其它空速条件高,都达到了98%的去除率。并且,在空速为0.2m3/h和0.25m3/h,氮的转化率达到70%,硫离子转化率达到96%,考虑到实际生产状况,空速为0.25m3/h时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臭气量更大,效率更高,因而认为0.25m3/h是生物活性炭的最佳气体空速。当营养液喷淋速率按照40ml/min,60ml/min,80ml/min,100ml/min提高,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随喷淋速率的提高而升高。当营养液喷淋速率为80ml/min和100ml/min时,氮转化率和硫离子转化率分别达到65%和95%,高于其它喷淋速率,在考虑经济因素条件下,认为80ml/min的营养液喷淋速率最适合生物活性炭高效运行。实验设置不同的初始pH值分别为4.0,7.0,11.0,结果表明初始pH值7.0的中性条件下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要比酸性和碱性的初始环境好,对氮和硫离子的转化率也明显高于酸性和碱性的pH环境,分别达到65%和95%的水平。认为初始pH值为7.0的中性环境最适初始pH值。(3)本实验研究了硫化氢浓度变化对氨气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气浓度为200mg/m3,硫化氢浓度为70mg/m3,150mg/m3,300mg/m3情况下,随着硫化氢浓度的升高,氨气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氮转化率明显降低;在同样的实验操作条件下,研究氨气浓度变化对硫化氢降解去除效果的影响,维持硫化氢浓度为70mg/m3,氨气浓度为200mg/m3,400mg/m3,600mg/m3情况下,随着氨气浓度的升高,硫化氢去除率也没有明显差异,硫离子转化率随着氨气浓度的升高明显降低。(4)通过蒸馏水喷淋新鲜活性炭空白实验,并进行氮和硫物料衡算,对新鲜活性炭、吸附饱和活性炭和生物活性炭进行酸碱官能团滴定分析,对生物活性炭降解去除氨气和硫化氢机理进行探讨。生物活性炭降解氨气和硫化氢按照溶解吸附,吸附/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的叁个过程进行,是微生物的降解、胞外酶和浓度梯度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时间原因的限制,建议今后在生物活性炭的数学建模、降解机理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梁颖[2](2014)在《生物法同时脱除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及硫化氢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性能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而养殖场中的恶臭气体会对人类和畜禽以及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养殖场臭气中最主要的致臭物质是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对它们的去除迫在眉睫,而生物法脱除恶臭气体以其成本低、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在生物法高效除臭的过程中,对脱臭微生物的筛选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除臭效果。本实验从稳定运行的同时脱除硫化氢和氨气的生物滴滤塔中,提取附着微生物的生物膜作为菌种来源,经过筛选,分离和提纯获得微生物菌株,并对其生长条件和去除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实验将从生物膜上提取的微生物,经过富集,分离和纯化,初步得到脱氮除硫自养菌4株Z1~Z4,异养菌7株Y1~Y7,经过对11株菌株的脱氮除硫效率考察,发现11株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脱氮除硫的能力。根据11株菌株的菌落在培养皿中的形态特征观察、镜检结果、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脱氮除硫性能的考察,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将筛选出的菌株初步鉴定到属,结果为:自养菌株Z1为硝化杆菌属,Z2和Z4为硫杆菌属,Z3为硝化球菌属;异养菌株Y1、Y4为微球菌属,Y2为微杆菌属,Y3、Y5、Y7为假单细胞菌属,Y6为副球菌属。(2)对异养混合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pH值进行了测定,发现异养微生物在接入培养液的前8个小时,处于延缓期,8h-24h为对数生长期,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菌体的死亡,培养液中的pH值不断增大。在24h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发生死亡。(3)本实验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异养微生物在温度为5℃-35℃、pH值为5-9、摇床转速为90rpm~210rpm、接种量为1%-20%、初始S浓度为1mmol/L~8mmol/L、初始N浓度为100mg/L~1000mg/L、碳氮比为1/1~8/1、硫氮比为1/1~8/1的生长条件下脱除率的变化,发现其在28℃,pH为7.0,转速为150rpm,接种量为10%,初始S2-浓度为2mmol/L,初始NH4+-N浓度为200mg/L,C/N和S/N为2/1的条件下,具有最高的脱氮除硫效率。(4)对自养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pH值进行了测定,发现自养微生物在最初的12h处于生长延缓期,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从12h~48h为对数生长期,微生物数量快速增加。由于培养液中的氨氮逐渐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硫离子逐渐转化为硫酸根离子,所以培养液中的pH随之下降,48h后,微生物开始进入衰亡期。(5)本实验用单因素分析法对自养微生物在温度为5℃~35℃、pH值为5-9、摇床转速为90rpm~210rpm、接种量为1%~20%、初始S浓度为1 mmol/L~30mmol/L、初始N浓度为100mg/L~1000mg/L、碳氮比为1/1~8/1、硫氮比为1/1~8/1的生长条件下脱除率的变化,发现其在28℃,pH为7.0,转速为150rpm,接种量为15%,初始S2-浓度为5mmol/L,初始NH4+-N浓度为200mg/L,C/N为4/1和S/N为2/1的条件下,具有最高的脱氮除硫能力。(6)本实验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温度、C/N、S/N、NH4+-N初始浓度、S2-初始浓度及接种量对脱氮除硫效率的影响。采用1株异养高效菌Y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在脱氮方面,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NH4+-N初始浓度>S2-初始浓度>C/N>接种量>S/N>温度。在脱硫方面,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S2-初始浓度>温度>接种量>S/N>NH4+-N初始浓度>C/N。其中,NH4+-N初始浓度和S2-初始浓度对微生物的脱除效率影响最大。因为氯化铵和硫化钠同时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脱除目标,既要满足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也要考虑其对氮、硫的利用率,因此适宜NH4+-N初始浓度和S2-初始浓度非常重要。综上所述:异养菌株脱氮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25℃、碳氮比为2/1、硫氮比为4/1、N初始浓度为200mg/L、S初始浓度为2mmol/L、接种量为10%;异养菌株脱硫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25℃、碳氮比为2/1、硫氮比为2/1、N初始浓度为200mg/L、S初始浓度为2mmol/L、接种量为10%。采用1株自养高效菌Z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在脱氮方面,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接种量>NH4+-N初始浓度>温度>S/N>S2-初始浓度>C/N;在脱硫方面,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接种量>S2-初始浓度>温度>S/N>NH4+-N初始浓度>C/N。可见,微生物的接种量对自养菌株的脱除效率影响最大,因为适宜的接种量才能避免微生物间的竞争,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充分被利用。综上所述:自养菌株脱氮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25℃、碳氮比为4/1、硫氮比为4/1、N初始浓度为200mg/L、S初始浓度为5mmol/L、接种量为10%;自养菌株脱硫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25℃、碳氮比为4/1、硫氮比为2/1、N初始浓度为200mg/L、S初始浓度为3mmol/L、接种量为10%。由于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局限性,本实验并未将筛选出的菌株应用到实际的养殖场臭气环境中进行脱除效率的测定和分析,并且未对筛选出的4株自养菌和7株异养菌做DNA测序和生物学鉴定,建议在将来的实验中,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为将来养殖场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高改凤[3](2013)在《生物滴滤塔降解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和硫化氢》一文中研究指出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方面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其造成周围臭气污染的治理也是刻不容缓,而生物法具有设备简单、造价运行费用低、条件易控、脱除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国内外恶臭防治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选取养殖场恶臭气体中的主要致臭物质氨气和硫化氢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生物陶粒填料、多面空心小球及鲍尔环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填料,利用一套自制的生物滴滤塔装置,分别考察了反应器启动阶段的影响因素、及生物滴滤塔运行阶段影响生物降解氨气和硫化氢的各种因素,同时对生物滴滤塔降解氨气和硫化氢的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到的结果与结论如下:(1)本实验选取总氮转化率和二价硫转化率作为衡量生物法降解NH3和H2S能力的指标,比传统的只以去除率作为衡量生物法降解NH3和H2S能力的指标更准确,更能反应生物降解NH3和H2S的机理。(2)生物滴滤塔降解含NH3和H2S臭气的最佳反应器启动条件为:营养液喷淋量60 ml/min,反应温度25℃、进气量0.20 m3/h初始pH值7.0,进口NH3浓度200 mg/m3, H2S浓度70 mg/m3,此时,二者质量比为2-3,采用快速排泥-直流通气法进行挂膜,11天后反应器启动成功,NH3和H2S去除率都在95%以上,TN和S2.转化率也在90%以上。在反应温度25℃时,氨气和硫化氢去除率都在95%以上,TN和S2-转化率分别达到68%和100%,与其他温度下相比较,此温度下两种微生物降解氨气和硫化氢的效果最好。在营养液喷淋量60 ml/min时,氨气和硫化氢去除率都达到了100%,TN和S2-转化率分别达到80%和100%,整个系统中两种脱臭微生物生长情况较好。当进气量0.2 m3/h时,即气体停留时间为54s,NH3去除率最终稳定到99.5%,TN转化率最终也稳定在100%,H2S去除率最终也稳定在100%,S2。转化率也保持在92.85%以上。在初始pH值7.0时,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都分别稳定在98.5%和100%,TN转化率也达到95%以上,S2-转化率达到100%。(3)进口NH3浓度为200 mg/m3的条件下,考察H2S浓度为70 mg/m3、150 mg/m3、300 mg/m3叁种浓度时对NH3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2S进口浓度的增加,氨氮转化率、硝酸盐氮转化率和总氮转化率都还是有所下降。在H2S进气质量浓度在70 mg/m3时,NH3去除率随时间变化大部分时候保持在98%和99.5%之间,总氮转化率达到95%以上。同样条件下,在H2S进口气体浓度为70 mg/m3,进口NH3浓度分别取200 mg/m3、300 mg/m3、400 mg/m3,考察叁种NH3进气浓度下H2S去除率和负二价硫离子转化率的情况。结果显示,随NH3浓度的升高H2S的去除率有所下降,但还是维持在96.5%以上,负二价硫离子转化率也在98.5%以上。通入H2S浓度500 mg/m3, NH3进浓度600 mg/m3的情况下,考察生物滴滤塔降解高浓度臭气的能力。实验显示,出口NH3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HHS去除率也在98%以上,负二价硫离子转化率仍然可以很快达到100%,总氮转化率也能达到60%。(4)停止通入NH3、H2S和喷淋营养液,将反应器闲置10天后重新启动考察反应器的去除效果和恢复能力,NH3和H2S去除率经过一天时间就分别恢复到100%和99%,总氮转化率由开始的25%经过4天的恢复达到100%,负二价硫离子转化率经过一天就恢复到了100%。(5)本论文考察了生物滴滤塔降解氨气和硫化氢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经线性回归分析,硫化氢的Ks=2394.167mg/m3,Vm为16666.667g(H2S)/m3.d, R2=0.99497;氨气的Ks=344.99655mg/m3, Vm为3333.3g(NH3)/m3.d, R2=0.9946。实测单位体积每天降解的NH3和H2S质量低于理论值Vm,说明本实验微生物降解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6)本论文还进行了生物滴滤塔不同高度处填料上生物膜和膜中蛋白含量增长动力学的研究,经线性回归分析,上部生物膜的Ks=27128.5846mg/d, Mmax为4.625 d-1,R2=0.9383,膜中蛋白的Ks=154170.509 mg/d, Mmax为46.08295d-1,R2=0.9114。此外,实验还对生物滴滤塔降解养殖场臭气中NH3和H2S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今后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对生物滴滤塔降解NH3和H2S的动力学和机理进行初探,建议以后在该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冯珂[4](2012)在《生物法降解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一文中研究指出养殖场恶臭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已构成了社会公害,不仅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而且对畜禽健康及畜牧生产也造成严重影响,养殖场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而生物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脱臭方法。本实验选取养殖场恶臭气体中的主要致臭物质之一氨气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生物陶粒填料、多面空心小球及鲍尔环作为填料,利用一套自制的生物滴滤塔装置,分别考察了生物滴滤塔快速启动的方法、影响生物滴滤塔吸附降解氨气效果的各种因素及生物滴滤塔吸附降解氨气的动力学和机理,得到的结果与结论如下:(1)本论文在自制的生物滴滤塔装置中,分别采用两种反应器启动方法,进行硝化菌挂膜实验的对比研究。第一种方法是两步法,即先驯化后挂膜;第二种方法是快速排泥-直流通气法,实验结果表明从反应器启动时间、氨气去除率、总氮转化率等方面来比较,第二种反应器启动方法较第一种方法更快速、高效。(2)本实验选取了初始pH值、营养液喷淋量、反应温度和进气量作为考察影响生物滴滤塔吸附降解氨气效果的因素。当营养液喷淋量为80ml/min,反应温度为30℃、进气量为0.20m3/h,进口NH3浓度200mg/m3时,设置初始pH值为6.0,7.0,8.0,9.0四个因素来考察初始pH值对氨气去除效果的影响,从而挑选出本实验的最佳初始pH值。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7-8时氨气的去除效果最好,氨氮、硝酸盐氮转化率最终都稳定在90%,总氮转化率甚至达到100%,故初始pH选择7-8为系统最适pH。当初始pH值为7.58、反应温度为30℃、进气量为0.20m3/h时,进口NH3浓度200mg/m3时,分别研究营养液喷淋量为20ml/min,40ml/min,60ml/min,80ml/min,100ml/min,考察营养液喷淋量对氨气的各种转化率及去除率的影响。从总氮转化率、氨氮转化率和氨气的去除率叁个角度来看,认为:营养液喷淋量为80ml/min时整个系统的氨气去除效果是最好的。当初始pH值为7.74、营养液喷淋量为60ml/min、进气量为0.25m3/h,进口NH3浓度100mg/m3时,分别选取20℃,25℃,30℃C,35℃四个不同温度,考察反应温度对氨气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30℃时,氨气的去除效果最好,最适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当初始pH值为7.72、营养液喷淋量为60ml/min,反应温度为30℃,进口NH3浓度200mg/m3时,分别取进气量为0.2m3/h,0.25m3/h,0.3m3/h,0.35m3/h,考察进气量对氨气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气量从0.2m3/h增加到0.35m3/h的过程中,氨气去除效果呈下降趋势,去除率从100%降到95%。这主要是因为氨气在生物滴滤塔内的停留时间缩短,部分氨气来不及被微生物降解就被排出。当初始pH值为7.7、营养液喷淋量为80ml/min,反应温度为30℃C、进气量为0.2m3/h时,进口NH3浓度从200mg/m3逐渐升高到600mg/m3,反应器的脱除效果明显下降,氨气去除率从100%下降到98%。停止通入氨气和喷淋营养液,分别将反应器闲置一个星期和半个月后重新启动考察反应器的去除效果和恢复能力,停7天后重新启动反应器,经过2天恢复到闲置前的水平;反应器停15天重启后,经过4天恢复到闲置前的水平。(3)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对生物滴滤塔降解氨气的宏观动力学进行分析,经线性回归分析,Ks为558mg/m3,Vm为3333.3g(NH3)/m3.d,实测值要低于理论值Vm,说明本实验微生物降解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分析生物滴滤塔吸附降解氨气的化学动力学,可知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度常数k为0.0269S-1。(4)对生物滴滤塔内微生物对氨气的降解量和进入生物滴滤塔内的氨气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了解生物滴滤塔降解氨气的机理。在氨气的去除过程中,进入生物滴滤塔内NH3-N的量基本等于降解为NO3-离子和NO2-离子的N的量和营养液中NH4+-N离子量之和,这说明氨气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下,大部分被降解为NO3-和NO2-离子,少量以NH4+-N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营养液中,还有极小一部分以N其他形式存在。(5)从实验结果来看,认为氨气在生物滴滤塔内的生物降解过程一般需要叁个步骤,第一步是氨气的溶解过程;第二步是氨气的迁移过程;第叁步是氨气的代谢过程。总之,本论文对生物滴滤塔吸附降解养殖场臭气中氨气的过程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为今后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对生物滴滤塔吸附降解氨气的机理进行了初探,建议以后在该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陈文杰[5](2012)在《改性活性炭脱除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养殖场的恶臭气体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构成了社会公害,不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故恶臭气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本论文选取集约化养殖场的主要恶臭气体—氨气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活性炭材料具有廉价易得、脱除氨气速率快和效率高等优点,故选取改性活性炭来脱除养殖厂臭气中的氨。本实验选用太原新华化工厂、山西汾阳日升工业有限公司和大同天照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直径为3mm活性炭作为原料活性炭,由于太原新华化工厂的原样活性炭的吸附氨气容量大于其他两种的,另外,新华的原样活性炭的表观pH值较其他偏低,含水率低,酸性官能团含量高等,均有利于氨气的吸附。因此,选取太原新华化工厂活性炭作为改性的原样活性炭。本论文选用高压水热化学法、等体积浸渍法以及高压水热化学和等体积浸渍联合法对新华原样活性炭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后的活性炭在固定床上进行改性后的吸附氨气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00℃C的条件是进行高压水热化学改性的最佳条件,此时吸附氨气容量最大;在等体积浸渍时,40%的柠檬酸和硝酸铜在20℃下浸渍3小时对活性炭改性效果最优,吸附氨气效果最好;若将两种改性方法结合起来改性,发现,先对活性炭进行高压水热化学改性再等体积浸渍改性最有利于吸附氨气。同时还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氨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吸附氨气的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30℃时改性活性炭吸附氨气的容量最大;改性活性炭吸附氨气的速率随氨气进气浓度的增加吸附容量而减小;随着空速的减小,活性炭吸附氨气的能力增强。由于活性炭是—种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吸附剂,通过考察活性炭吸附氨气后的各种再生方法及条件得出,单纯用高温N2.20%O2+N2和20%O2+15%H2O+N2等高温热再生法的一次再生效果均不明显,而溶剂再生法效果比较明显,尤其是2%的己二酸以160r/min在20℃下震荡半小时的再生活性炭效果最好。对于GS300+40%C6H8O4改性的活性炭进行多次吸附—再生循环,考察氨气脱除率和吸附氨气容量时发现,随着吸附次数的增多,脱附率逐渐下降,吸附容量也随之下降。本论文采用了Boehm法、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脱附(TPD)和BET等手段对活性炭改性前后、吸附前后及再生前后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Boehm法滴定活性炭酸碱官能团进行酸性官能团含量的分析得出,酸性官能团的含量越大越有利于活性炭吸附氨气。通过FTIR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发现,高压水热化学和等体积浸渍联合改性活性炭可改变活性炭官能团数量,影响活性炭吸附氨气性能;吸附前后和再生前后活性炭官能团数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通过TPD程序升温脱附表征发现,高压水热化学和等体积浸渍联合改性活性炭可提高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吸附前的活性炭的酸性要高于吸附后的,再生后的活性炭由于再生不彻底导致它的酸性官能团没有完全恢复,最终酸性官能团的含量及强度均低于吸附前的。通过比表面积和孔容表征发现,高压水热化学法、高压水热化学与等体积浸渍法联合改性活性炭,均可以改变活性炭内部的孔隙结构,提高活性炭吸附氨气能力。吸附前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也有了显着变化,吸附后活性炭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微孔面积、微孔容积和平均孔径均降低。通过微孔在活性炭孔隙结构中的变化量发现,微孔在活性炭吸附氨气中起主要作用。总之,本论文对改性活性炭吸附脱除集约化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吸附条件、表面结构及再生条件等方面探讨,为将来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由于时间与实验条件有限,对吸附及再生机理只是初探,建议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王君琴,徐炎华,贺永华,沈东升[6](2005)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臭气中微量氨气和挥发性脂肪酸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生化反应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挥发性脂肪酸和氨)的环境空气污染及其有效控制和预防,本文选用两相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与渗滤液直接循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进行了填埋臭气中微量氨气与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个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填埋垃圾pH对填埋臭气中氨气和挥发性脂肪酸气体的影响很大,当pH大于7时,臭气中以氨气为主,基本上不存在挥发性脂肪酸气体;当pH小于7时,臭气中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而氨气几乎不存在。此外,两相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抑制填埋场乙酸、丙酸、丁酸气体的挥发,改善填埋场空气环境污染方面优越于渗滤液直接循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臭气氨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而养殖场中的恶臭气体会对人类和畜禽以及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养殖场臭气中最主要的致臭物质是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对它们的去除迫在眉睫,而生物法脱除恶臭气体以其成本低、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在生物法高效除臭的过程中,对脱臭微生物的筛选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除臭效果。本实验从稳定运行的同时脱除硫化氢和氨气的生物滴滤塔中,提取附着微生物的生物膜作为菌种来源,经过筛选,分离和提纯获得微生物菌株,并对其生长条件和去除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实验将从生物膜上提取的微生物,经过富集,分离和纯化,初步得到脱氮除硫自养菌4株Z1~Z4,异养菌7株Y1~Y7,经过对11株菌株的脱氮除硫效率考察,发现11株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脱氮除硫的能力。根据11株菌株的菌落在培养皿中的形态特征观察、镜检结果、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脱氮除硫性能的考察,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将筛选出的菌株初步鉴定到属,结果为:自养菌株Z1为硝化杆菌属,Z2和Z4为硫杆菌属,Z3为硝化球菌属;异养菌株Y1、Y4为微球菌属,Y2为微杆菌属,Y3、Y5、Y7为假单细胞菌属,Y6为副球菌属。(2)对异养混合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pH值进行了测定,发现异养微生物在接入培养液的前8个小时,处于延缓期,8h-24h为对数生长期,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菌体的死亡,培养液中的pH值不断增大。在24h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发生死亡。(3)本实验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异养微生物在温度为5℃-35℃、pH值为5-9、摇床转速为90rpm~210rpm、接种量为1%-20%、初始S浓度为1mmol/L~8mmol/L、初始N浓度为100mg/L~1000mg/L、碳氮比为1/1~8/1、硫氮比为1/1~8/1的生长条件下脱除率的变化,发现其在28℃,pH为7.0,转速为150rpm,接种量为10%,初始S2-浓度为2mmol/L,初始NH4+-N浓度为200mg/L,C/N和S/N为2/1的条件下,具有最高的脱氮除硫效率。(4)对自养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pH值进行了测定,发现自养微生物在最初的12h处于生长延缓期,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从12h~48h为对数生长期,微生物数量快速增加。由于培养液中的氨氮逐渐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硫离子逐渐转化为硫酸根离子,所以培养液中的pH随之下降,48h后,微生物开始进入衰亡期。(5)本实验用单因素分析法对自养微生物在温度为5℃~35℃、pH值为5-9、摇床转速为90rpm~210rpm、接种量为1%~20%、初始S浓度为1 mmol/L~30mmol/L、初始N浓度为100mg/L~1000mg/L、碳氮比为1/1~8/1、硫氮比为1/1~8/1的生长条件下脱除率的变化,发现其在28℃,pH为7.0,转速为150rpm,接种量为15%,初始S2-浓度为5mmol/L,初始NH4+-N浓度为200mg/L,C/N为4/1和S/N为2/1的条件下,具有最高的脱氮除硫能力。(6)本实验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温度、C/N、S/N、NH4+-N初始浓度、S2-初始浓度及接种量对脱氮除硫效率的影响。采用1株异养高效菌Y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在脱氮方面,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NH4+-N初始浓度>S2-初始浓度>C/N>接种量>S/N>温度。在脱硫方面,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S2-初始浓度>温度>接种量>S/N>NH4+-N初始浓度>C/N。其中,NH4+-N初始浓度和S2-初始浓度对微生物的脱除效率影响最大。因为氯化铵和硫化钠同时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脱除目标,既要满足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也要考虑其对氮、硫的利用率,因此适宜NH4+-N初始浓度和S2-初始浓度非常重要。综上所述:异养菌株脱氮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25℃、碳氮比为2/1、硫氮比为4/1、N初始浓度为200mg/L、S初始浓度为2mmol/L、接种量为10%;异养菌株脱硫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25℃、碳氮比为2/1、硫氮比为2/1、N初始浓度为200mg/L、S初始浓度为2mmol/L、接种量为10%。采用1株自养高效菌Z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在脱氮方面,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接种量>NH4+-N初始浓度>温度>S/N>S2-初始浓度>C/N;在脱硫方面,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接种量>S2-初始浓度>温度>S/N>NH4+-N初始浓度>C/N。可见,微生物的接种量对自养菌株的脱除效率影响最大,因为适宜的接种量才能避免微生物间的竞争,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充分被利用。综上所述:自养菌株脱氮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25℃、碳氮比为4/1、硫氮比为4/1、N初始浓度为200mg/L、S初始浓度为5mmol/L、接种量为10%;自养菌株脱硫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25℃、碳氮比为4/1、硫氮比为2/1、N初始浓度为200mg/L、S初始浓度为3mmol/L、接种量为10%。由于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局限性,本实验并未将筛选出的菌株应用到实际的养殖场臭气环境中进行脱除效率的测定和分析,并且未对筛选出的4株自养菌和7株异养菌做DNA测序和生物学鉴定,建议在将来的实验中,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为将来养殖场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臭气氨气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生物活性炭降解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和硫化氢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2].梁颖.生物法同时脱除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及硫化氢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性能的测定[D].太原理工大学.2014

[3].高改凤.生物滴滤塔降解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和硫化氢[D].太原理工大学.2013

[4].冯珂.生物法降解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D].太原理工大学.2012

[5].陈文杰.改性活性炭脱除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D].太原理工大学.2012

[6].王君琴,徐炎华,贺永华,沈东升.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臭气中微量氨气和挥发性脂肪酸的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催化剂评价装置简图挥发性有机固体的变化趋势氨气及恶臭浓度的变化不同试样吸附性能的比较—3 SOM网络训练结果托玛琳消除氨臭气测定结果

标签:;  ;  ;  ;  ;  ;  ;  

臭气氨气论文_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