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2高县中医医院四川宜宾645154)
【摘要】目的:分析1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且发生恶心和(或)呕吐的1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诱发恶心呕吐的病因,继而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帮助。结果:1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恶心者128例(100%),病因以食管炎11.7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0.93%为主;发生呕吐者120例(93.75%),病因以反流性食管炎13.28%、胆结石11.7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1.72%、急性胃肠炎10.93%为主。结论:恶心呕吐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多种多样,准确掌握患者病史、仔细诊查并结合检查结果将有助于降低揭示出恶心呕吐的真实病因。
【关键词】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恶心;呕吐;病因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049-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tiologyofnauseaandvomitingin128inpatientswithdigestivemedicine.MethodsTheclinicaldataof128inpatientswithdigestivemedicine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fromAugust2015toAugust2016inourhospital.Thecausesofnauseaandvomitingweresummarized,andthentheclinicaltreatmentplanwasdeveloped.Implementhelp.Results128cases(100%)occurredin128casesofgastrointestinalinpatientswithgastroenteritis.Theetiologywas11.72%ofesophagitisand10.93%oferythrocyteanemia.120cases(93.75%)ofvomitingoccurred,13.28%ofesophagitis,11.72%ofgallstones,11.72%oferythrocyteanemiaand10.93%ofacutegastroenteritis.ConclusionNauseaandvomitingisoneofthemostcommonclinicalsymptoms,theetiologyofavarietyofaccurategraspofthepatient'shistory,carefulexaminationandcombinedwiththeresultswillhelpreducethecauseofnauseaandvomitingtorevealtherealcause.
【Keywords】Digestivemedicine;Hospitalizedpatients;Nausea;Vomiting;Etiology
恶心(nausea)和呕吐(vomiting)临床较为常见,前者为一种特殊的主观感受,以胃部不适以及胀满感为典型表现,常为呕吐的前奏。后者则是一种胃的反身性强力收缩,在胃、食管、膈肌、腹肌等协同作用下将胃容物经由口腔急速排出[1]。随着临床资料的日益丰富,诱发恶心和(或)呕吐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较为严重的阻碍,如何提高临床诊疗服务质量及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28例恶心呕吐的病因展开分析,现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8例发生恶心和(或)呕吐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43例;年龄28岁~64岁,平均年龄(44.39±1.21)岁;病程时间6个月~2.5年,平均年龄(1.24±0.36)年。纳入标准:(1)均为消化内科且发生恶心和(或)呕吐的住院患者;(2)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预期生存周期≤1个月或需转入重症监护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资料不完整,存在缺失项者。
1.2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展开深入分析,着重搜集诱发恶心呕吐的病因,继而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帮助。同时所有诱发恶心呕吐的疾病均由相应的胃镜、肠镜、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B超(B-scanultrasonography)影像检查资料证实。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选取的观察指标为诱发恶心和呕吐的病因,其中诱发恶心的病因包括常见疾病(食管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肠炎、胆系结石、颅内病变、急性胃肠炎、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其他(粪石梗阻、颈椎病、流行性出血热、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贲门失弛缓症、急性支气管炎);诱发呕吐的病因包括常见疾病(反流性食管炎、胆结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胃肠炎、癌性腹水、慢性腹泻、颅内病变、幽门梗阻、急性肝功能损伤、急性胰腺炎、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贲门癌)、其他(肠系膜动脉缺血、流行性出血热、肝性脑病、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
2.结果
2.1诱发恶心的病因分析
1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恶心者128例,占比100%,其中病因以食管炎11.7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0.93%为主,具体患者分布及占比见表1所示。
2.2诱发呕吐的病因分析
在1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呕吐者120例,占比93.75%,病因中以反流性食管炎13.28、胆结石11.7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1.72%、急性胃肠炎10.93%为主,具体患者分布及占比见表2所示。
3.讨论
恶心呕吐虽然在临床中经常发生,但是其作用机制却多种多样,发生以及持续的时间、严重程度亦不尽相同,绝大多数并不会给机体带来任何影响,所以在发生恶心呕吐后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予以对症处理,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本次研究通过对发生恶心和(或)呕吐的1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证实,所有患者均存在恶性症状,发生率100%,其中诱发恶心呕吐的病因以食管炎11.7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0.93%为主,其余常见病为急性肠炎、胆系结石、颅内病变、急性胃肠炎、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占比分别为7.81%、7.81%、7.03%、7.03%、6.25%、6.25%、6.25%、4.69%,另有其他物种疾病可诱发恶心症状,分别为肠系膜动脉缺血、流行性出血热、肝性脑病、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但患者占比相对较少。而在呕吐症状病因分析时,1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呕吐者120例,占所有患者总数的93.75%。具体的病因则是以反流性食管炎13.28、胆结石11.7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1.72%、急性胃肠炎10.93%四种疾病为主,其余常见病包括癌性腹水、慢性腹泻、颅内病变、幽门梗阻、急性肝功能损伤、急性胰腺炎、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贲门癌,占比在4.69%~7.81%之间不等。另外尚有5种疾病可诱发呕吐症状,分别为肠系膜动脉缺血、流行性出血热、肝性脑病、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由此次研究结果可知,诱发恶心呕吐的疾病种类多样,涉及到了多个系统,并不局限于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当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临床医务人员除了考虑本科专属疾病范围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病史资料、检查结果进一步扩大疾病谱范围,准确筛选出诱因,继而予以针对性诊疗方案以遏制恶心呕吐症状的持续恶化。
但是,虽然诱发恶心呕吐的疾病众多,但是在作用机制上本次研究总结后认为无外乎与以下三种反射通路有关:其一,自主神经传导。相较于交感神经纤维传导,迷走神经纤维传导效果更为明显,在恶心呕吐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其二,呕吐反射中枢。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临床对于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认知程度更高,而中枢神经系统与呕吐之间的关联性逐渐步入临床视野。中枢神经系统中延髓呕吐中枢以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hemicaltriggerzone,CTZ)与呕吐反射的关系更为密切。其三,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体神经和脑神经四种,均能够将呕吐信号传递至全身各个系统,继而诱发恶心呕吐。一般情况下是以恶心为先导,随之呕吐症状出现。当呕吐开始时幽门关闭,使得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胃容物无法顺利经由胃肠道排至十二指肠。与此同时,贲门口处于持续的松弛状态,贲门部明显上升且腹肌、膈肌和肋间肌剧烈收缩,致使胃内压力以及腹内压力随之升高,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之下使得胃容物经由口腔排出[2]。采取的治疗方案亦具有多样性特征,例如:胃肠道疾病所致者应及时采用抗生素药物、促胃肠动力剂、抗胆碱能药物予以治疗;肝脏、胆道、胰腺疾病所致者除了保肝护肝治疗外还需要视情况实施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和胰酶分泌等处理;神经、精神所致者应选用镇静药物、促胃肠动力剂、抗抑郁药物治疗[3]。
综上所述,恶心呕吐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多种多样,准确掌握患者病史、仔细诊查并结合检查结果将有助于降低揭示出恶心呕吐的真实病因。
【参考文献】
[1]段成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恶心呕吐病因的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24):105-106.
[2]阿布力孜?吐尔地.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0(09):65-66.
[3]吴彦钊,刘星星,朱志欣,等.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5(1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