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对位写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和声,和弦,音程,纵向,思维,结构,论文。
复对位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周天星[1](2015)在《巴赫非八度纵向可动对位写作中存在的和弦音程集合研究——以十二度复对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非八度纵向可动对位复对位后某一声部音级意义必然发生改变,导致原位结合时和弦形成的条件也发生变化。若把对位和弦内所有音程视为一个集合,那么复对位后有些音程仍属本集合,有些则形成另外新和弦内的音程集合。而巴赫的作品中早已存在运用音程集合写作方式来控制纵向复对位前后和弦结构变化的实践。即有选择的使用某些音程集合来写作对位原形,则变形后可以形成预设之和弦,从而实现对纵向复对位前后和声与调性变化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5年04期)
周天星[2](2003)在《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对位是对位法中一种重要的技巧,在学习对位法时,复对位也是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历史上对位与和声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和声学源于对位的实践,反过来和声学又影响着对位法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并逐渐将对位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于是出现了巴洛克复调音乐的顶峰时代。而在近代以来,对位与和声是分开来研究的,由之产生的结果是,二者被对立起来理解,因而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与学习上的困难。基于上述事实,本文首先将和声学与对位法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将对位分为叁种形态。每种对位分别对应各自的和声观念,依次为:音程对位——音程和声;调式对位——调式和声;调性对位——调性和声。其中对音程对位的分类是本文提出的对对位法分类的新观点;并通过论证揭示和声思维指导对位写作的必然性。 然后,从和声节奏、和声序进的角度入手论述复对位的写作。先依据对位织体中旋律之间结合时形成和弦的规律,设计了一系列相配套的和弦复对位变化表以及相关的符合系统;再将谱例中和声序进在复对位前后的变化形式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揭示出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规律。本文对复对位前后和声序进变化规律的论述是作为一种新的复对位写作理论而提出的,即以和声序进的变化规律来控制复对位前后的各项变量如音级、音程、调式调性等的运用,简而言之,就是以和声思维来构思复对位的写作。(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3-05-01)
复对位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对位是对位法中一种重要的技巧,在学习对位法时,复对位也是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历史上对位与和声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和声学源于对位的实践,反过来和声学又影响着对位法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并逐渐将对位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于是出现了巴洛克复调音乐的顶峰时代。而在近代以来,对位与和声是分开来研究的,由之产生的结果是,二者被对立起来理解,因而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与学习上的困难。基于上述事实,本文首先将和声学与对位法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将对位分为叁种形态。每种对位分别对应各自的和声观念,依次为:音程对位——音程和声;调式对位——调式和声;调性对位——调性和声。其中对音程对位的分类是本文提出的对对位法分类的新观点;并通过论证揭示和声思维指导对位写作的必然性。 然后,从和声节奏、和声序进的角度入手论述复对位的写作。先依据对位织体中旋律之间结合时形成和弦的规律,设计了一系列相配套的和弦复对位变化表以及相关的符合系统;再将谱例中和声序进在复对位前后的变化形式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揭示出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规律。本文对复对位前后和声序进变化规律的论述是作为一种新的复对位写作理论而提出的,即以和声序进的变化规律来控制复对位前后的各项变量如音级、音程、调式调性等的运用,简而言之,就是以和声思维来构思复对位的写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对位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1].周天星.巴赫非八度纵向可动对位写作中存在的和弦音程集合研究——以十二度复对位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
[2].周天星.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