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截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截面,混凝土,偏心,承载力,钢筋混凝土,应力,构件。
正截面论文文献综述
邓明科,李睿喆,张阳玺,闵秀明[1](2019)在《高延性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DC)偏心受压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6个HDC试件和2个RC试件的偏心受压试验,研究HDC偏压柱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及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DC替换混凝土可明显改善小偏心受压柱的脆性破坏,提高构件发生小偏心受压破坏的变形能力;相对于RC大偏心受压柱,HDC大偏心受压柱表现出较好的裂缝控制能力,破坏时受拉区裂缝均匀而细密;随着偏心距增大,HDC偏压构件的承载力降低,变形能力提高。正截面受力分析表明:HDC偏心受压构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均大于RC构件,更有利于高强钢筋的力学性能发挥;考虑HDC受拉作用的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该文研究结果可为HDC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林庆利,边亚东,杨小卫,殷晓叁[2](2019)在《单筋矩形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实验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筋矩形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实验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实验之一。以中原工学院为例,针对目前该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分组实验,并带领学生通过设计图纸分析、承载力计算与构件破坏特征交互验证的一套实验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0期)
孙慧中,沈文都,陈才华,施昌[3](2019)在《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是组合结构中的主要结构构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在各国组合结构规范中都有规定。主要介绍在试验研究基础上,以平截面假定为基础建立的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比较,二者吻合良好。此计算方法已列入《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9期)
章胜平,陈旭,宋高丽,马江鸿,周卫霞[4](2019)在《欧洲规范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应变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弯矩-轴力相关曲线上各点的应变分布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利用该规律可由应变法直接计算抵抗弯矩和轴力,求解过程无须数值迭代。采用欧洲规范2的极限状态可能的应变分布图,以所有可能的应变为自变量,代入本构关系求应力,可得到所有可能的抵抗内力。选择截面由轴心受拉、拉弯、纯弯、压弯到轴心受压的15组极限状态应变分布,基于截面纤维模型计算混凝土和钢筋的内力,得到抵抗弯矩和轴力,以及弯矩-轴力相关曲线。该法能够用于任意本构关系和任意截面。(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9年04期)
徐明雪,梁兴文,汪萍,王照耀[5](2019)在《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64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抗压性能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峰值压应变ε_0、立方体抗压强度f_(cu)与轴心抗压强度f_c之间的关系以及弹性模量E_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f_(cu)的关系;基于复合材料力学,建立了受拉区UHPC等效拉应力;基于平截面假定,建立了UHPC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了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参数、计算公式,并结合UHPC受压本构确定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参数。通过28根试验梁的相关数据,验证UHPC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及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参数取值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参数取值较为合理,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辰[6](2019)在《中美混凝土规范轴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这一问题,将中美相关规范进行了对比,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具体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相同轴压构件,美国规范计算得到的纵筋配筋面积大于中国规范的要求,并且这一差异随着短柱长细比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4期)
任彧,林祯杉[7](2019)在《关于预制柱角部集中布筋的正截面承载力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柱受力纵筋角部集中布置,是解决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钢筋碰撞、降低现场安装难度的重要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Xtract,研究了混凝土柱角部集中布筋与传统布筋方式的正截面承载力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配筋率、不同长宽比下,矩形柱角部集中布筋的正截面承载力始终高于传统均匀布筋方案。(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吴庆,施天源,荀勇,于长娟[8](2019)在《力与碳化侵蚀耦合作用下TRC迭合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TRC-SIP-F及其现浇混凝土迭合梁在应力和碳化共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及弯曲应力作用下迭合梁不同部位的碳化深度.利用织物增强混凝土(TRC)预制永久性模板制作迭合梁构件,采用加速碳化试验方法,进行承载力试验,分析2根普通RC梁和5根TRC迭合梁在碳化侵蚀作用下不同应力水平对TRC迭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侵蚀后TRC迭合梁的力学性能退化情况优于普通RC梁,碳化侵蚀后的TRC迭合梁相比未碳化迭合梁承载力有所提高,但延性有所下降.结合试验数据分析碳化弯曲应力影响系数,得出碳化弯曲应力影响系数和应力水平、测点位置的多项式关系;推导TRC迭合梁碳化侵蚀后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情况良好.(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邓宗才,高伟男[9](2019)在《玻璃纤维筋与钢筋混杂配筋柱正截面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配筋率、偏心距和混杂配筋面积比对混凝土柱的破坏形式、影响侧向位移和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问题,采用构件试验的方法,对6根钢筋与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混杂配筋柱进行偏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杂配筋柱最终破坏形式均为混凝土压碎且承载力较高,破坏前柱内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筋保持完好;通过合理配筋,柱延性及受拉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纵筋强度能够较好发挥;试验中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纵筋与混凝土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同荷载时,柱侧向位移随配筋率增大而减小,随混杂配筋面积比(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与钢筋面积之比)和偏心距增大而增大。依据平截面假定,建立了混杂配筋柱正截面承载力公式,计算准度较高,供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朝煊[10](2019)在《考虑纵筋排列影响下钢筋混凝土圆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简易图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纵筋根数较少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构件,其纵筋的排列方式将直接影响拉压区的纵筋截面面积和作用力臂;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E.0.4基于纵筋等效连续分布假设、钢筋与混凝土应力简化模型,给出了纵筋根数不小于6时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非线性方程组(混规推荐简化法),且计算繁琐。基于此,根据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钢筋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对纵筋离散布置时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进行了大量公式推导及计算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混规推荐简化法及纵筋连续分布下的混规通法,在纵筋不小于6根条件下,对于大、小偏心构件及受弯构件误差略大;而在纵筋小于6根条件下,对于大、小偏心构件及受弯构件误差会更大。利用MATLAB软件数值编程计算,给出了纵筋5~9根时无量纲轴力-弯矩包络曲线新查算图;同时给出了纵筋连续分布下混规通法的无量纲轴力-弯矩曲线的查算图。最后通过2个算例的对比计算分析,说明新图解法计算步骤简洁、成果精度高,便于工程设计人员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8期)
正截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筋矩形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实验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实验之一。以中原工学院为例,针对目前该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分组实验,并带领学生通过设计图纸分析、承载力计算与构件破坏特征交互验证的一套实验教学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截面论文参考文献
[1].邓明科,李睿喆,张阳玺,闵秀明.高延性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
[2].林庆利,边亚东,杨小卫,殷晓叁.单筋矩形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实验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
[3].孙慧中,沈文都,陈才华,施昌.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及试验验证[J].建筑结构.2019
[4].章胜平,陈旭,宋高丽,马江鸿,周卫霞.欧洲规范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应变法[J].结构工程师.2019
[5].徐明雪,梁兴文,汪萍,王照耀.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理论研究[J].工程力学.2019
[6].王辰.中美混凝土规范轴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对比[J].山西建筑.2019
[7].任彧,林祯杉.关于预制柱角部集中布筋的正截面承载力探讨[J].福建建筑.2019
[8].吴庆,施天源,荀勇,于长娟.力与碳化侵蚀耦合作用下TRC迭合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退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邓宗才,高伟男.玻璃纤维筋与钢筋混杂配筋柱正截面承载力[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10].黄朝煊.考虑纵筋排列影响下钢筋混凝土圆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简易图解法[J].建筑结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