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波增压器论文_雷艳,周大森,张红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波增压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增压器,数值,柴油机,模型,特性,速比,材料。

气波增压器论文文献综述

雷艳,周大森,张红光[1](2010)在《基于CFD的车用气波增压器叁维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波增压器内部气体流动,建立了气波增压器叁维非定常流动模型,基于FLUENT软件进行了气波增压器气体流动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搭建了气波增压器性能测试系统,进行了气波增压器性能试验研究并测量了CFD计算所需的边界参数.气波增压器叁维非定常流动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气波增压器运行在高转速范围时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雷艳[2](2008)在《车用发动机气波增压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波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的排气能量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具有低速大扭矩、瞬态响应快、NOx排放量少以及不存在涡轮滞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负荷需经常变化的车用发动机。本文以车用发动机气波增压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从仿真计算与试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针对已经完成的气波增压柴油机试验结果,分析影响气波增压柴油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以往的气波增压器匹配柴油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求解各个影响因素对气波增压柴油机性能参数的灰色关联度。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气波增压柴油机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进气流量和排气温度,针对两个关键因素进行控制能有效改善性能。根据灰关联分析结果,加大进气歧管容积,同时对排气歧管加以保温维持高的排气温度,改进后的试验结果表明气波增压发动机性能得以提高。 搭建了独立的气波增压器性能试验台架并进行了性能试验。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找到的影响气波增压性能的两个关键影响因素(进气流量、排气温度),这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均是气波增压器高能量区的参数。搭建气波增压器性能试验台架时重点考虑了对高能量区的入口端、出口端的各参数的测量。台架中设有多个传感器测量各个参数。试验台架中使用电机驱动气波增压器,气波增压器转速的调节通过电机来调控。设计、加工支撑部件以固定气波增压器及传感器。使用电加热器加热空气、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为PWS提供高温高压气体。试验中,使用自行开发的数据采集装置及数据采集软件来实时采集、显示各个测量参数。完成试验台架的安装调试后进行了气波增压器性能模拟试验,试验中测量气波增压器的各个端口的参数,一方面作为CFD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另一方面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气波增压器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气波增压器独立台架性能试验和以车用汽油机为热源的两种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能量入口端的压力、温度和气波增压器转速对能量出口端的各性能参数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较而言,能量入口端的温度、气波增压器转速对出口端的参数性能影响较大,而能量出口端的参数随能量入口端的压力的变化基本不变。控制能量入口处参数能有效提高气波增压器性能。 建立了叁维非定常流动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气波增压器内部气体流动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分别针对整体气波增压器结构(包括转子、定子)以及两个对称的转子槽道建立了气波增压器叁维非定常流动模型,进行了不同PWS转速工况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整体气波增压器模型的误差较小,在中、高PWS转速范围内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气波增压器内部流动状况。整体气波增压器叁维非定常流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保持较高的新鲜空气入口处流速有利于改善气波增压器流动,提高效率。转子槽道分区模型在PWS转速高速范围计算误差较大,但在低速范围误差小,比较适用于低PWS转速的流动计算。同时,相对于整体气波增压器叁维流动模型而言,由于分区模型是分阶段对转子工作各个时期进行了模拟计算,不但可以比较细致地定性分析槽道内气体在各个阶段的流动,同时,还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得出转子槽道内两种不同能量的气体的交界面,分析高压气体和低压气体两种能量不同气体在槽道内的接触情况。转子槽道分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气波增压器运转在高速时更接近理想工况,性能最优。转子槽道分区模型是整体气波增压器模型的补充。两种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气波增压器内的流场。根据气波增压器结构特点,在建立的气波增压器叁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做一些结构上的改动以考察结构的变动对气波增压器性能的影响。结构上的改动主要针对定子与转子间的布置位置以及转子槽道槽节距进行了适当的改动设计。首先改变了定子与转子间的布置角度θ1,计算结果表明,仅仅靠改变θ1并不能够给气波性能带来十分理想的改善,适当减小θ1后,对提高低PWS转速工况的性能有所帮助,但对另一些PWS转速工况气波增压器性能反而恶化。因此,θ1的选取应该考虑与PWS转速匹配计算。转子槽道结构的改变影响更显着。改变槽节距的计算结果显示由于槽节距的改变使得气波在转子槽道中的传播过程偏离了设计值,导致气波增压器性能下降。在气波增压器的设计时应结合气波增压器的流量、转速、增压性能的要求综合考虑,来选取合理的转子和定子的结构参数。(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8-03-01)

吕植中,叶霭云,雷艳,张有才,李俊城[3](2001)在《493ZQ柴油机匹配气波增压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 493ZQ柴油机上匹配大容积进气管、渐扩式排气管的方法 ,以及在气波增压器与发动机之间寻找理想的转速比 ,对气波增压柴油机的性能及排气净化进行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实用的匹配规律。试验结果证明 ,与原涡轮增压样机相比 ,采用变速比的气波增压样机具有非常优良的排放性能和瞬态响应性能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 ,加速时不冒黑烟 ,彻底克服了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响应滞后、低速供气量小的弱点。采用新型转子的 CX- 10 2型气波增压器有效地降低了噪声。(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雷艳[4](2000)在《493车用柴油机与气波增压器匹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气波增压器,叙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能量交换过程及如何利用该装置达到增压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该装置作为一种新型增压方式所具有的优越性。 气波增压器主要优点:①瞬态响应性能好,其快速响应导致了良好的操纵性和低的过度排烟;②低速扭矩大,从而使得汽车可常运转于经济性较好的低速区;③固有的EGR能力有利于降低排气中的NOx含量,改善排放性能。 在气波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试验中,我们就其排放性能、动力性、加速性一一与涡轮增压柴油机作比较。在气波增压柴油机的排放性能及加速性能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气缸内的工作过程数值计算,预测气波增压柴油机的性能,并以此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适当的改进。为了更好地使493柴油机与气波增压柴油机匹配,我们对进、排气系统做了一定的改进,主要是采用了较大流通截面积的进气道,同时对喷油泵的喷油量进行调整。进行了气道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较大的进气道流通截面积有利于改善进气量。另外,设计加工了新的燃气腔片,从改变燃气腔容积着手,找出其对气波增压柴油机的影响,取得一定的经验。 同时,进行了外特性、负荷特性、加速特性、排放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气波增压柴油机与涡轮增压柴油机相比较,具有更好的排放特性、加速特性,同时气波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也优于涡轮增压柴油机。(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0-05-01)

吕植中,戴颍辉,叶霭云[5](1999)在《车用柴油机与气波增压器最佳匹配速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空气动力学角度论述了获得最佳气波增压器转子转速与车用柴油机的转速比的方 法,并通过试验予以证实,为493ZQ柴油机与先进的气波增压器的匹配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卓文渝,巫宝华[6](1996)在《新型增压装置——气波增压器的试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波增压器是利用柴油机排出的高温燃气与来自大气的低温低压空气的转子内直接接触,通过一系列特定安排的压缩波和膨胀波,完成能量传递,使进入柴油机的空气压强和密度增加,从而达到气波增压目的。其原理如图1所示。气波增压器主要由空气定子1、燃气定子h、外壳、转子b等零部件组成。转子b形成很多轴向通道,从空气定子1新鲜空气口f吸入的空气进入转子槽道,与(本文来源于《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1996年04期)

吴文,黄晓,卓文渝,赖汉祥[7](1995)在《气波增压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气波增压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基于一维非定常定熵流动的简化图解法和基于一维非定常非定熵流动的数值解法。然后在原有的欧拉法基础上又提出了欧拉/拉格朗日混合解法。加工了大、中、小叁个不同尺寸的气波增压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找出了影响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最后得出叁个气波增压器较佳的性能数据,为匹配不同功率的中小型柴油机提供一种新型增压装置。(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周锦生,冯德生[8](1993)在《气波增压器进气压力的波动对转子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柴油机排气压力的测量方法,计算分析了气波增压器进气即柴油机排出的高压燃气的压力波动对增压器转子流场的影响。探讨了高压燃气平均压力和脉劝度与高压燃气进入转子的深度及扫气角度之间的关系,经回归分析得出叁者间的相关方程。推导了平均压力和脉劝度的允许范围,为最大限度地利用高压燃气的能量指明了途径。(本文来源于《江苏工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4期)

周锦生,冯德生[9](1993)在《气波增压器转子流场数值计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本文推导了气波增压器转子边界条件方程式的求解方法;提出了动边界及其两侧参数的计算途径;编制了NACS程序,利用特征线法对PWS气波增压器转子的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求解方法是正确可行的,NACS程序是设计计算气波增压器的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冯德生,董其煌,齐红,黄子郁[10](1991)在《气波增压器及其和柴油机匹配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气波增压器的原理和特点,并着重介绍新型排气系统、热管中冷器以及气波增压器和柴油机的匹配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采用新型排气系统、热管中冷器以及改进增压器内部通道设计,使气波增压柴油机的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工学院学报》期刊1991年01期)

气波增压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波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的排气能量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具有低速大扭矩、瞬态响应快、NOx排放量少以及不存在涡轮滞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负荷需经常变化的车用发动机。本文以车用发动机气波增压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从仿真计算与试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针对已经完成的气波增压柴油机试验结果,分析影响气波增压柴油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以往的气波增压器匹配柴油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求解各个影响因素对气波增压柴油机性能参数的灰色关联度。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气波增压柴油机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进气流量和排气温度,针对两个关键因素进行控制能有效改善性能。根据灰关联分析结果,加大进气歧管容积,同时对排气歧管加以保温维持高的排气温度,改进后的试验结果表明气波增压发动机性能得以提高。 搭建了独立的气波增压器性能试验台架并进行了性能试验。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找到的影响气波增压性能的两个关键影响因素(进气流量、排气温度),这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均是气波增压器高能量区的参数。搭建气波增压器性能试验台架时重点考虑了对高能量区的入口端、出口端的各参数的测量。台架中设有多个传感器测量各个参数。试验台架中使用电机驱动气波增压器,气波增压器转速的调节通过电机来调控。设计、加工支撑部件以固定气波增压器及传感器。使用电加热器加热空气、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为PWS提供高温高压气体。试验中,使用自行开发的数据采集装置及数据采集软件来实时采集、显示各个测量参数。完成试验台架的安装调试后进行了气波增压器性能模拟试验,试验中测量气波增压器的各个端口的参数,一方面作为CFD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另一方面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气波增压器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气波增压器独立台架性能试验和以车用汽油机为热源的两种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能量入口端的压力、温度和气波增压器转速对能量出口端的各性能参数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较而言,能量入口端的温度、气波增压器转速对出口端的参数性能影响较大,而能量出口端的参数随能量入口端的压力的变化基本不变。控制能量入口处参数能有效提高气波增压器性能。 建立了叁维非定常流动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气波增压器内部气体流动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分别针对整体气波增压器结构(包括转子、定子)以及两个对称的转子槽道建立了气波增压器叁维非定常流动模型,进行了不同PWS转速工况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整体气波增压器模型的误差较小,在中、高PWS转速范围内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气波增压器内部流动状况。整体气波增压器叁维非定常流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保持较高的新鲜空气入口处流速有利于改善气波增压器流动,提高效率。转子槽道分区模型在PWS转速高速范围计算误差较大,但在低速范围误差小,比较适用于低PWS转速的流动计算。同时,相对于整体气波增压器叁维流动模型而言,由于分区模型是分阶段对转子工作各个时期进行了模拟计算,不但可以比较细致地定性分析槽道内气体在各个阶段的流动,同时,还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得出转子槽道内两种不同能量的气体的交界面,分析高压气体和低压气体两种能量不同气体在槽道内的接触情况。转子槽道分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气波增压器运转在高速时更接近理想工况,性能最优。转子槽道分区模型是整体气波增压器模型的补充。两种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气波增压器内的流场。根据气波增压器结构特点,在建立的气波增压器叁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做一些结构上的改动以考察结构的变动对气波增压器性能的影响。结构上的改动主要针对定子与转子间的布置位置以及转子槽道槽节距进行了适当的改动设计。首先改变了定子与转子间的布置角度θ1,计算结果表明,仅仅靠改变θ1并不能够给气波性能带来十分理想的改善,适当减小θ1后,对提高低PWS转速工况的性能有所帮助,但对另一些PWS转速工况气波增压器性能反而恶化。因此,θ1的选取应该考虑与PWS转速匹配计算。转子槽道结构的改变影响更显着。改变槽节距的计算结果显示由于槽节距的改变使得气波在转子槽道中的传播过程偏离了设计值,导致气波增压器性能下降。在气波增压器的设计时应结合气波增压器的流量、转速、增压性能的要求综合考虑,来选取合理的转子和定子的结构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波增压器论文参考文献

[1].雷艳,周大森,张红光.基于CFD的车用气波增压器叁维仿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

[2].雷艳.车用发动机气波增压器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

[3].吕植中,叶霭云,雷艳,张有才,李俊城.493ZQ柴油机匹配气波增压器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1

[4].雷艳.493车用柴油机与气波增压器匹配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

[5].吕植中,戴颍辉,叶霭云.车用柴油机与气波增压器最佳匹配速比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

[6].卓文渝,巫宝华.新型增压装置——气波增压器的试制[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6

[7].吴文,黄晓,卓文渝,赖汉祥.气波增压器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95

[8].周锦生,冯德生.气波增压器进气压力的波动对转子流场的影响[J].江苏工学院学报.1993

[9].周锦生,冯德生.气波增压器转子流场数值计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内燃机学报.1993

[10].冯德生,董其煌,齐红,黄子郁.气波增压器及其和柴油机匹配性能的研究[J].江苏工学院学报.1991

论文知识图

1 气波增压器性能测试系统示意图气波增压器工作原理图-2气波增压器工作原理气波增压器能量交换过程气波增压器性能试验系统气波增压器中气波工作周向展开图

标签:;  ;  ;  ;  ;  ;  ;  

气波增压器论文_雷艳,周大森,张红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