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瘤作用机理论文_李礼轩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瘤作用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乳腺癌,凋亡,免疫,莪术,胰腺癌,生长因子。

抗瘤作用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礼轩[1](2015)在《细胞自噬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也称作浆细胞骨髓瘤或卡勒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尽管目前大剂量化疗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治疗方案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耐药和复发仍是MM治疗的一大难题,寻找新的抗MM治疗方案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s)是一类以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为作用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选择性凋亡、上调抑癌基因表达、增加细胞内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进而提高p2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SAHA)一第2代HDACIs已被用于临床治疗复发或难治的皮肤T淋巴细胞瘤。新近临床前研究结果还发现,SAHA还具有良好的抗MM作用,但在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一期口服临床试验中,SAHA单药效果较弱。因此,阐明IDACIs抗MM作用的分子机制,探讨提高HDACIs抗MM疗效的合理治疗方案对于提高MM防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基本的代谢机制,是由溶酶体功能介导的降解非必要或功能异常细胞内容物的过程。即从粗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一些损坏蛋白或细胞器等成分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以实现细胞清除或降解自身受损的多余的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过程。细胞自噬包括叁种方式:大自噬(macroautophagy, MA)、分子伴侣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与微自噬(microautophagy)。近年研究发现,自噬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自噬活性状态的改变能影响抗肿瘤药物的抗瘤效应。有学者报道,调节大自噬活性能改变SAHA的抗胶质母细胞瘤作用。目前研究还发现,CMA途径中的关键限速蛋白一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A, LAMP2A)在乳腺癌或肺癌中高表达,且沉默LAMP2A或过表达LAMP2A具有抑制或促进乳腺癌或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提示CMA可能也在M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HDACIs—SAHA调节MM自噬的作用以及调节自噬活性对SAHA抗MM作用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在观察SAHA对MM细胞自噬活性的调节及其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自噬水平的调节,探讨了调节自噬对SAHA抗MM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我们发现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SAHA能够通过抑制AKT/mTORC1通路激活自噬。联用自噬抑制剂3-MA使自噬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下降,则SAHA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效果增强,细胞凋亡增多。另外我们在构建人LAMP2A-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的基础上,获得稳定低表达LAMP2A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我们发现下调LAMP2A表达明显抑制MM.1S细胞的增殖并增强SAHA抗骨髓瘤细胞的作用,下调LAMP2A表达抑制MM.1S细胞乳酸分泌。本研究有望完善自噬与MM关系的认识,为MM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临床MM的诊治提供新的可能靶点和有益线索。(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徐新生[2](2014)在《莪术溃坚方对胰腺癌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部分DcR3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目的研究胰腺癌中DcR3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人胰腺癌组织芯片中DcR3蛋白的表达,91例胰腺癌组织,5例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其表达差异,并在胰腺癌癌组织中分析其表达与主要临床参数相关性。结果DcR3蛋白在细胞内主要分布于胞浆中,在胰腺癌中DcR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且DcR3阳性表达与肿瘤TNN分期相关。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结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DcR3基因的过表达,DcR3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相关。第二部分莪术溃坚方对胰腺癌MiaPaCa-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研究目的在动物体内观察莪术溃坚方对人胰腺癌的抑瘤作用,为莪术溃坚方应用于临床治疗胰腺癌,改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eal time PCR筛选出高表达DcR3的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分成模型组、卡培他滨组、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10g/Kg)和莪术溃坚方高剂量组(20g/Kg)干预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比较不同组间抑瘤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组裸鼠肿瘤的DcR3蛋白的表达。结果DcR3在四种人胰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AsPC-1、MiaPaca-2和BxPC3细胞中DcR3表达量是PANC-1细胞的0.8,8.5和3.2倍;成功建立了MiaPaCa-2胰腺癌荷瘤裸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卡培他滨组、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10g/Kg)及莪术溃坚方高剂量(20g/Kg)对MiaPaCa-2体内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卡培他滨组、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1Og/Kg)及莪术溃坚方高剂量(20g/Kg)的肿瘤体积在造模后第3周、第4周时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卡培他滨组、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10g/Kg)及莪术溃坚方高剂量(20g/Kg)的肿瘤体积在造模后第1-4周无明显差别(P>0.05);与模型组相比,卡培他滨组的DcR3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组(10g/Kg)及莪术溃坚方高剂量组(20g/K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莪术溃坚方可以通过抑制移植瘤内的DcR3的表达,抑制肿瘤生长,达到治疗作用。低剂量莪术溃坚方和高剂量莪术溃坚方抑瘤率无明显差别。第叁部分莪术溃坚方下调DcR3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生长目的:研究莪术溃坚方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莪术溃坚方单药中主要单体莪术醇、呋哺二烯、吉马酮、苦杏仁苷、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对Miapaca-2、BxPC-3对人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影响,并绘制细胞增殖曲线;选取抑制肿瘤细胞最明显的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通过划痕实验、体外侵袭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MiaPaCa-2细胞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外设计针对DcR3基因的siRNA1、 siRNA2、siRNA3和contol siRNA,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siRNA导入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细胞RNAi后DcR3表达情况进行鉴定,测定经DcR3的RNAi后,柴胡皂苷a和d对凋亡敏感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检测加入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U0126(ERK1/2抑制剂)后DcR3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下游反应性靶基因ERK1/2及p-ERK1/2。结果莪术溃坚方中单体莪术醇、呋喃二烯、吉马酮、苦杏仁苷对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和BxPC3有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对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和BxPC3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P<0.05),其抗肿瘤作用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用药72h后效应明显;在柴胡皂苷a或柴胡皂苷d作用24h后,MiaPaCa-2细胞体外运动能力都明显减弱。与未做任何处理的MiaPaCa-2细胞相比,经柴胡皂苷a作用24h后,伤口面积降低了61.2%(P<0.05);经柴胡皂苷d作用24h后,伤口面积降低了47.3%(P<0.05)。在柴胡皂苷a或柴胡皂苷d作用48h后,MiaPaCa-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经柴胡皂苷a作用48小时后,侵袭细胞减少了26.5(P<0.05);经柴胡皂苷d作用48小时后,侵袭细胞数减少了31.2%(P<0.05)。柴胡皂苷a体外给药24h,可导致MiaPaCa-2胰腺癌细胞凋亡显着增加;柴胡皂苷d体外给药24h,可导致MiaPaCa-2胰腺癌细胞凋亡显着增加;经DcR3RNAi后,可明显增加对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a对诱导MiaPaCa-2胰腺癌细胞凋亡能力。经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和U0126(20umm)作用48小时后, MiaPaCa-2细胞DcR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K1/2蛋白无明显变化,p-ERK1/2表达随之降低。结论:莪术溃坚方中柴胡皂苷a、d对胰腺肿瘤抑瘤效果明显,且随时间、剂量关系成正比,进一步实验表明了柴胡皂苷a和d还可以抑制胰腺肿瘤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且可以促进胰腺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抑制了p-ERK激活,从而减少了DcR3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丁涛[3](2014)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作用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很多,但由于不同的不良反应,临床上的选择不同,最近普萘洛尔已经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可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临床药物,但具体治疗通过何种机理却达不到统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普萘洛尔对人增生期血管瘤裸鼠种植瘤生长的影响,进而探究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临床上选取一例健康的3个月大的婴幼儿肩部增生期毛细血管瘤患者,于无菌操作下手术切除血管瘤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于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另一部分保存于0~4℃的无菌容器中送SPF级动物实验室,无菌条件下去除血管瘤表皮,合理选择皮下组织,分别切成大小约5mm×4mm×3mm的组织块若干,分别植入16只幼小裸鼠(BALB/c nu/nu)的皮下,每只4处。建立人增生期血管瘤裸鼠模型,于第45天随机分成两组:普萘洛尔组的每只裸鼠用0.01%普萘洛尔溶液0.4ml灌胃,每天1次,持续一周;用同等体积的蒸馏水相同给药方法及给药次数作为对照组。密切的监测移植瘤体及裸鼠的生长状况并做相应记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情况。结果:1.药物干预前两组裸鼠体重及移植血管瘤瘤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干预后普萘洛尔组(含32处种植瘤),瘤体组织生长速率显着慢于蒸馏水对照组(含28处种植瘤)(P<0.05);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VEGF在普萘洛尔药物干预与否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与对照组比,IGF-2在普萘洛尔干预普萘洛尔药物干预与否的表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5);3.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普萘洛尔组中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普萘洛尔组IGF-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普萘洛尔可以有效地抑制人血管瘤移植瘤生长速度,抑制VEGF和IGF-2的分泌,从而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加速瘤体转化为消退期。(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高宏[4](2013)在《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对乳腺癌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对MCF-7乳腺癌荷瘤裸鼠一般状态、自主活动能力及脏器系数的影响,了解中药复方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是否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观察中药复方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影响及其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观察中药复方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对MCF-7乳腺癌细胞周期分布、ERα、p-AKT蛋白表达,了解中药复方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观察中药复方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对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及p53、Survivin mRNA的表达的影响,了解其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理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双侧卵巢切除(去势)模型的制备:10%水合氯醛,100mg/ml,按4ml/kg体质量腹腔注射麻醉,将裸鼠俯卧于手术台上,四肢固定,背部正中(肋弓下缘)处备皮,络合碘消毒,切开皮肤,于脊柱旁开0.5cm,距肋弓下缘0.5cm,依次切开肌肉,剪开腹膜进入腹腔,可见乳白色组织。轻轻将之提出腹腔,即可见被包裹的粉红色米粒大小“桑椹样”卵巢,分离后钳夹、结扎,剪去卵巢,检查有无渗血,分层缝合皮肤,络合碘切口消毒。同样方法切除对侧卵巢,保温20℃左右待麻醉后苏醒。术后肌注青霉素生理盐水(6万U/ml)抗炎,每天注射0.25ml,并用碘伏切口消毒,连续3d。自由摄水和进食,标准SPF饲料,饲养30d,造模成功。2. MCF-7荷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将进入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用胰酶/EDTA消化后, PBS液清洗2次,加入细胞培养液,直接吹打均匀,0.4%台盼蓝染色,记录活细胞数(>95%),细胞计数板计数,调节活细胞浓度为1×107/ml,裸鼠右侧胸壁碘伏消毒,使用1ml注射器于2只裸鼠右侧胸壁第二乳垫下接种细胞液0.2ml/只,,接种后10天左右,在接种部位乳垫处出现肿瘤结节,质地较硬,而且逐渐增大,越长越快。当原代肿瘤长至0.8cm3大小时,手术取下肿瘤,使用骨髓穿刺针分别移植至余40只裸小鼠乳垫下:10%水合氯醛(0.02ml/1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荷瘤裸鼠,无菌条件下取出乳腺癌组织立即放入DMEM培养液中,剪切成1mm3左右的小块,置入骨髓穿刺针中备用。接种前,用碘伏消毒健康裸鼠的右侧胸壁,于右侧胸壁第二乳垫旁开1cm平刺进针,进至乳垫下时插入针芯,将瘤组织留在乳垫下,皮肤消毒,不需要缝合伤口,腹腔一次性注射青霉素1.5万U,裸鼠继续饲养于SPF级箱中。移植后第4-5d后乳垫处即可见肿瘤生长,成瘤率100%,而且形状、大小较整齐,在移植后第15天左右肿瘤可长至9±2mm,经HE染色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检测ER(+)。3.实验分组及给药:将40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对照组②西药组(依西美坦)③乳岩宁组(乳岩宁)④结合组(乳岩宁+依西美坦)根据人和鼠给药剂量换算公式计算各组给药的剂量。①模型对照组:0.2ml只-1.d生理盐水灌胃②西药组(依西美坦):依西美坦按4mg.kg-1体重给药(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0倍),0.2ml只-1.d-1灌胃③乳岩宁组:乳岩宁为33.3g.kg-1体重(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倍),0.2ml.只-1.d-1灌胃④结合组(乳岩宁+依西美坦),乳岩宁33.3g.kg-1体重+依西美坦4mg.kg-1体重,0.2ml只-1.d-1灌胃,连续给药21天。4.实验取材实验结束,各组裸鼠分别进行取材,脱颈处死裸鼠置于冰盒上,完整剥离出瘤体,称重后置于冰盒上,肉眼观察瘤组织后,切取肿瘤全层组织,同时多点取材避免肿瘤坏死组织,共取材5份:(1)细胞周期标本:取下一块组织放入2mlPBS液中。(2)电镜标本:将组织切成大小约为1mm3,立即投入0.25%的戊二醛固定液中,置于冰箱中4℃冷藏备用;(3)RT-PCR标本:2-3个大小约8mm3组织块,置于1mlTrizol中,记号笔标记后,立即置于-80℃冰箱中冻存备用;(4)Western Bloting标本:组织块直接置于EP管中,-80℃冰箱中冻存备用;(5)用于HE、TUNEL检测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测,标本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4℃冷藏备用。5.检测指标:(1)每天观察裸鼠饮食、活动、皮毛色泽、二便及死亡情况,隔日测量绝经后裸鼠体重,绘画体重变化曲线,;分别于用药前、实验第10天、21天用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测小鼠5分钟内自主活动次数以判断其活动能力。处死裸鼠摘取肝、肾、脾脏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脏器指数=脏器重量(mg)/体重(g)。(2)用药21天后脱颈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抑瘤率按照公式=(模型组瘤重一实验组瘤重)/模型组瘤重×100%计算;肿瘤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与包埋,用石蜡切片机切片,组织切片厚度为5μm,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TUN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肿瘤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其余方法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细胞核内出现绿色荧光者为阳性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每张染色后的切片随机选择5个400×典型的高倍视野,每个视野分别观察100个细胞,共500个细胞,计算出每100个细胞内的阳性细胞平均数作为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AI=阳性细胞数/计数的细胞个数×100%;进一步以超薄切片术快速冷冻肿瘤组织,采用戊二醛和四氧化锇的双固定法将其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透射电镜(TEM)进行超微结构水平上的观测。(3) Annexin V(膜联蛋白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乳腺癌组织块置于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机械法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30min-1h,过200-400目筛网过滤细胞,获得单细胞悬液,调整待测细胞的浓度为5×105-1×106个/ml,取1ml细胞,1000rpm,4℃离心10分钟,弃上清,将细胞重悬于200ul Binding Buffer,加入10ul AnnexinV-FITC和5ul PI,轻轻混匀,避光室温反应15分钟或4℃反应30分钟,加入300ulBinding Buffer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判定:左上象限:细胞碎片;右上象限:凋亡晚期细胞和死亡细胞;左下象限:活细胞;右下象限:凋亡早期细胞。(4)用药21天后完整剥离出瘤体,称重后置于冰盒上,切开标本取材,置于EP管中,-80℃冰箱中冻存用于Western blot蛋白测定。乳腺癌组织块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30min-1h,过200-400目筛网过滤细胞,获得单细胞悬液,75%冷乙醇(-20℃预冷)固定细胞12h以上,加入PI(终浓度50ug/ml)和无DNA酶污染的RNA酶(终浓度50ug/ml)1ml染色30min-1h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应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P53、 ERɑ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RT-PCR的取材是将组织置于1mlTrizol中,标本作好标记后,立即置于-80℃冰箱中冻存备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分析; 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53、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1)体重:各组荷瘤裸鼠体重变化比较:给药前各组裸鼠体质量无显着性差异(P=0.790)。给药后一周除了对照组体重持续上升外,其余各组裸鼠体重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乳岩宁组(0.63±0.028),西药组(0.62±0.019),结合组下降最少(0.20±0.017),明显低于乳岩宁组及西药组(P﹤0.05),但是这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后结合组裸鼠体重也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体重一直高于乳岩宁组及西药组,直至实验的第15天,体重开始缓慢下降。西药组体重一直高于乳岩宁组,直至实验第19天。第21天实验结束时各组体重:西药组最轻,对照组最重,对照组明显高于西药组、乳岩宁组及结合组(P<0.05),但是后叁者之间体重比较无显着差别。除外对照组,各组体重下降比较:西药组(1.61±0.12),乳岩宁组(1.11±0.0.16),结合组下降最少(0.93±0.06),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主活动次数:实验开始时各组裸鼠自主活动次数均在52次/5分钟(简称52次)左右,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验第10天,除外对照组,仪器检测各组裸鼠的自主活动次数下降,西药组组下降最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 <0.01)而乳岩宁组与结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验的第21天,仍然保持这种下降趋势,由于肿瘤负荷的增加,各组裸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均呈下降趋势,西药依西美坦组下降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 <0.01),即西药组和结合组均施加了依西美坦的因素,可能与依西美坦能够影响荷瘤裸鼠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而导致体力下降有关,而乳岩宁方能够对这种损伤有修复的作用。各组裸鼠肝、肾、脾脏器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结合组肝、肾脏器指数最高,都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西药组的肝、肾、脾的脏器指数都高于乳岩宁组,其中肝、脾的脏器指数与乳岩宁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岩宁组的肝、肾、脾的脏器指数与结合组比较均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瘤重:西药组、乳岩宁组、结合组的肿瘤重量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0.01),其中结合组的瘤重最轻,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0.01),西药组的瘤重组低于乳岩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1﹤0.05)。西药组、乳岩宁组、结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4.2%、25.2%、46.3%,说明乳岩宁方对乳腺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与西药依西美坦有协同作用。(2)病理形态学观察:肉眼观察剥离的移植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质地中等,剖面为苍白色、半透明、质实的实性区,肿瘤大者中心呈灰白色、有坏死现象。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肿瘤细胞排列成索状或者簇状,间质少,在肿瘤细胞团中可见伴有中央腔隙的小管结构,病理提示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旺盛,核大,核仁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相明显,可见散在坏死灶。对照组可见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紊乱,呈团索样结构,肿瘤细胞大,胞质丰富,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失调,病理性核分裂象广泛存在,异型性明显,可见境界清楚的癌巢;而各用药组肿瘤细胞略增大,可见瘤组织结构破坏,大量出血及坏死细胞,异型细胞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固缩成为孤立的细胞,还可见纤维组织。坏死的肿瘤细胞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浸润,显示出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电镜下观察:对照组:乳腺癌细胞生长代谢旺盛,核浆比例失调,核膜完整,可见双层核膜,胞质内大量线粒体,散在核糖体,细胞器完整;西药组:可见大量坏死细胞,细胞膜破裂,胞质内大量空泡,染色质于边积核膜下,线粒体呈髓样改变;乳岩宁组:细胞以凋亡早期为主要改变,细胞体积明显缩小或增大,胞膜可见泡状膨出,核内异染色质增多、边集,浓缩成团块状,分布在核的周边,有的可见不典型的凋亡小体;结合组:出现凋亡中晚期改变,细胞膜破裂,胞质溢出呈空泡样改变,核裂解明显,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其由膜包绕,小体内可见核的残片及细胞器。(3)TUNEL结果:细胞核染成绿色者为阳性细胞,即细胞发生凋亡。每张染色后的切片随机选择5个400×典型的高倍视野,每个视野分别观察100个细胞,共500个细胞,计算出每100个细胞内的阳性细胞平均数作为凋亡指数(AI)。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细胞/总细胞数×100%。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细胞凋亡指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1);其中结合用药组具有最高的细胞凋亡率,西药组次之,与对照组、单独用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Annexin V(膜联蛋白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各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凋亡率以结合组(39.25±8.34)最高,明显高于西药组及乳岩宁组(P<0.05),西药组的细胞凋亡率(31.21±7.53)高于乳岩宁组(26.13±6.76),相比有显着差异性(P<0.05)。(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各用药组G0/G1期细胞的比例增多,S期比例明显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合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最多,S期细胞比例最少,与单纯用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乳岩宁组与西药组分别对比G0/G1期、S期的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裸鼠瘤组织中ERα、p-AKT和管家基因β-actin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中ERα及p-AKT蛋白高表达,与叁个治疗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叁个处理组均可下调ERα及p-AKT蛋白的表达,其中以结合组的作用更为显着,与乳岩宁组、西药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4)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中Bcl-2、Bax的蛋白表达结果:Bcl-2及Bax蛋白表达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浆中,少数在胞膜。表达阳性的细胞可见黄色、棕黄色的颗粒,尤以核周、胞膜明显,阴性细胞胞浆着色明显减弱,甚至呈阴性。对照组中Bcl-2蛋白存在高表达,Bax低表达,Bcl-2/Bax的比值显着升高,而叁个处理组Bcl-2蛋白低表达,Bax蛋白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西药组、乳岩宁组和结合组,都可不同程度的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Bax的表达,并使Bcl-2/Bax的比值降低,其中结合组的作用更为显着,与西药组及乳岩宁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模型对照组中存在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受阻,生长迅速,失去控制。各用药组均可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使Bcl-2/Bax的比值降低有关。(5)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53、SurvivinmRNA表达的结果:各用药组都可不同程度的降低p53、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以结合组的作用最为显着,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中药乳岩宁能改善荷瘤裸鼠一般状态,减轻依西美坦带来的裸鼠体重下降,改善裸鼠活动能力。2.中药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具有抑制乳腺癌生长的作用,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及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有关。3.中药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下调通过癌组织中p-AKT、ERɑ蛋白的表达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下调P53、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6-01)

周跃华[5](2012)在《中药复方联合他莫昔芬对MCF-7乳腺癌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乳岩宁及益气消积方联合他莫昔芬(TAM)对MCF-7荷瘤裸鼠一般状态及体内雌激素的影响,了解中药复方乳岩宁及益气消积方联合TAM是否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观察中药复方联合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观察中药复方联合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CyclinD1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中药复方联合TAM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通过观察中药复方联合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ERK1/2、ERα蛋白及对HER-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了解中药复方联合TAM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信号传导途径。研究方法:1.MCF-7荷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将进入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用胰酶/EDTA消化后,PBS液清洗2次,加入细胞培养液,直接吹打均匀,0.4%台盼蓝染色,记录活细胞数(>95%),细胞计数板上作细胞计数,调节活细胞浓度为1×107/ml,裸鼠右侧胸壁碘伏消毒,于无菌条件下施行BALB/c-nu/nu裸鼠右侧胸壁第二乳垫下接种细胞液0.2ml/只,裸鼠继续饲养于层流罩中。接种后10-15天,在接种部位乳垫处出现肿瘤结节,质地较硬,而且逐渐增大,越长越快,认为原代肿瘤造模成功。当原代肿瘤长至0.8cm3大小时,无菌手术取下肿瘤,放入DMEM培养液中,剪切成1mm3左右的小块,利用骨髓穿刺针分别移植至余40只裸小鼠乳垫下,不需要缝合伤口,移植后第4天后即可见肿瘤生长,成瘤率100%。经HE染色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2.实验分组:将40只造模成功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TAM)组、乳结合组(乳岩宁+TAM)和益结合组(益气消积方+TAM)。模型组给蒸馏水0.2ml.只-1,TAM组为3.6mg.kg-1体重(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9倍),中药乳岩宁为33.3g.kg-1体重(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倍),中药益气消积方为35.3g.kg-1体重(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倍),中药+TAM组为中药乳岩宁或者益气消积方+TAM3.6mg·kg-1体重,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21d。3.检测指标:(1)隔日测量裸鼠体重,绘画体重变化曲线,观察饮食、活动、色泽、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分别于用药前、实验第10天、21天用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测小鼠5分钟内自主活动次数;处死裸鼠前摘眼球取血约0.5ml-1ml,将血置于试管中,室温静置1-2小时后,2500转/分,离心10min,分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ROG简称P)水平;处死裸鼠摘取子宫称重并计算子宫脏器系数。子宫脏器指数=子宫重量(mg)/体重(g)。(2)用药21天后脱颈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抑瘤率按照公式=(模型组瘤重一实验组瘤重)/模型组瘤重×100%计算;肿瘤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与包埋,用石蜡切片机切片,组织切片厚度为5μm,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TUN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肿瘤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其余方法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细胞核内出现绿色荧光者为阳性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每张染色后的切片随机选择5个400×典型的高倍视野,每个视野分别观察100个细胞,共500个细胞,计算出每100个细胞内的阳性细胞平均数作为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AI=阳性细胞数/计数的细胞个数×100%;进一步以超薄切片术快速冷冻肿瘤组织,采用戊二醛和四氧化锇的双固定法将其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透射电镜(TEM)进行超微结构水平上的观测。(3)用药21天后完整剥离出瘤体,称重后置于冰盒上,并将标本切开取材,置于EP管中,-80℃冰箱中冻存用于蛋白测定。乳腺癌组织块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30min-1h,过200-400目筛网过滤细胞,获得单细胞悬液,75%冷乙醇(-20℃预冷)固定细胞12h以上,加入PI(终浓度50ug/ml)和无DNA酶污染的RNA酶(终浓度50ug/ml)1ml染色30min-1h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进行定性分析;应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及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CyclinD1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RT-PCR的取材是将组织置于1mlTrizol中,标本作好标记后,立即置于-80℃冰箱中冻存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K1/2、ERɑ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mRNA的表达。研究结果:(1)体重:TAM组裸鼠体重下降最明显(3.18±0.061),乳结合组次之(2.5±0.042),益结合组(1.3±0.01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用药组裸鼠的体重均低于模型组(p﹤0.05);自主活动次数:实验第10、21天结合组裸鼠活动次数,两个结合组明显优于TAM组(p<0.01);子宫脏器指数:乳结合组最高,TAM次之,益结合组次之,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1),而叁个用药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雌激素水平结果:TAM可以降低血清中E2和P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乳结合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TAM组(p<0.01),益结合组的E2水平与TAM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个结合组对P水平的影响显着,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2)瘤重:TAM组、乳结合组、益结合组的的肿瘤重量均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乳结合组明显低于TAM组(p﹤0.01),但是TAM组与益结合组、乳结合组与益结合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AM组、乳结合组、益结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9%、44.9%、37.1%;TUNEL结果: TAM组、乳结合组、益结合组与模型组相比,其细胞凋亡指数(A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其中乳结合用药组具有最高的AI,益结合组次之,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与单独用药TA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提示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模型组可见境界清楚的癌巢,细胞密集排列,核大深染,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异型性明显,而各用药组肿瘤细胞略增大,瘤组织结构破坏,部分细胞固缩成为孤立的细胞,可见大量坏死、凋亡细胞。坏死的肿瘤细胞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浸润,显示出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乳腺癌细胞体积大,核大,核浆比例失调,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各用药组肿瘤细胞以凋亡变化为主,并可见晚期典型凋亡表现--大量凋亡小体,其中TAM组电镜下可见少量坏死细胞。(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各用药组G0/G1期细胞的比例增多,S期比例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但是乳结合组与益结合组分别对比G0/G1期、S期的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法对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浆,有的在胞膜,Bcl-2染色显示,模型组细胞浆浓染呈黄色、棕黄色甚至深棕褐色,而各用药组细胞浆着色明显减弱,呈淡黄色,有的细胞甚至呈阴性。Bax染色显示,模型组细胞浆染色呈淡黄色,而各用药组细胞浆着色则明显增强,尤以核周、胞膜明显,黄染加重。Western blot半定量提示:模型组中Bcl-2蛋白存在高表达,Bax低表达,Bcl-2/Bax的比值显着升高,与叁个治疗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TAM组、乳结合组和益结合组,都可不同程度的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并使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的比值降低,其中乳结合组的作用更为显着,益结合组次之,TAM组再次之,两个结合组与TAM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两个结合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模型组中存在乳腺癌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凋亡过程受阻现象。各用药组均可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使Bcl-2/Bax的比值降低,从而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而且以二者联合应用诱导凋亡的作用最为显着。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及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CyclinD1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结果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基本一致,TAM组、乳结合组和益结合组,都可不同程度的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并使Bax蛋白表达增加,降低Bcl-2/Bax的比值,其中乳结合组的作用最为显着,益结合组次之,两个结合组与TAM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两个结合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中CyclinD1蛋白存在高表达,各用药组中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以乳结合组的作用最为显着,益结合组次之,两个结合组与TAM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各用药组乳腺癌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与下调CyclinD1蛋白表达有关。(4)Western blot检测ERK1/2、ERɑ蛋白表达的结果: TAM组、乳结合组和益结合组,都可不同程度的降低ERK1/2、ERɑ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乳结合组的作用最为显着,益结合组次之,两个结合组与TAM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两个结合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mRNA表达的结果:TAM组、乳结合组和益结合组,都可不同程度的降低HER-2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乳结合组的作用最为显着,益结合组次之,TAM组再次之,两个结合组与TAM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两个结合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药复方能改善荷瘤裸鼠一般状态,减轻TAM带来的裸鼠体重下降,改善裸鼠活动能力。2.中药复方与TAM合用可明显降低体内雌激素E2、P水平。3.中药复方联合TAM具有抑制乳腺癌生长的作用,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4.中药复方联合TAM可能是通过下调通过癌组织中HER-2基因mRNA的表达来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下调ERK1/2、ERɑ蛋白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5.中药复方与TAM合用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但是中药乳岩宁方与益气消积方对比疗效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6-01)

蔡清清,林桐榆[6](2011)在《饱和脂肪酸13-甲基十四烷酸对T细胞淋巴瘤的抗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3-甲基十四烷酸(13-methyltetradecanoic acid,13-MTD)是从大豆发酵产物中提取的一种侧链饱和脂肪酸,既往研究发现:小剂量13-MTD能特异性诱导多种不同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明显影响。13-MTD对T细胞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抗瘤作(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期刊2011-11-25)

王英泽[7](2010)在《金属富勒烯与顺铂联合使用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纳米材料水溶性金属富勒烯[Gd@C_(82)(OH)_(22)]_n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抗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低毒和高效抑瘤的特点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对其抗癌机制和毒副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临床癌症治疗提供信息。本研究以接种肝癌H22肿瘤细胞的小鼠为动物模型,应用纳米颗粒的表征技术、电镜技术、激光动态光散射仪、流式细胞仪、质谱、组织化学技术、分子技术等手段在动物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研究了[Gd@C_(82)(OH)_(22)]_n和传统化疗药物顺铂对正常小鼠、腹水瘤小鼠和实体瘤小鼠进行了抑瘤机制和毒副作用、逆转肿瘤抗药性方面做了探讨,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Gd@C_(82)(OH)_(22)]_n在生物体系中良好的稳定性,提供了研究其抑瘤作用的可行性。[Gd@C_(82)(OH)_(22)]_n在水溶液中呈聚集状态,大小为50 nm左右,分散性和水溶性较好。在水溶液中质地较软,具备完好的笼型结构。表面电荷为-8.52±1.65 mV,呈弱负电形式,具备稳定的微晶结构。此颗粒在生理盐水或1640培养基中同样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这为研究它在抑瘤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2、[Gd@C_(82)(OH)_(22)]_n与顺铂的联合作用有效提高对小鼠肝癌实体瘤的抑制效率。[Gd@C_(82)(OH)_(22)]_n不能抑制小鼠肝癌腹水瘤,但可有效抑制实体瘤生长(抑制率50%),肿瘤细胞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营养方式供给的差异造成细胞增殖速度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细胞实验证实[Gd@C_(82)(OH)_(22)]_n对小鼠肝癌细胞不具备直接杀伤作用。另外,[Gd@C_(82)(OH)_(22)]_n对正常鼠肝癌实体瘤的抑制效果好于裸鼠肝癌实体瘤的抑制效果,说明[Gd@C_(82)(OH)_(22)]_n的抑瘤作用有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免疫激活机制达到抑瘤作用的。有趣的是,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实了[Gd@C_(82)(OH)_(22)]_n与顺铂的联合作用可有效提高实体瘤的抑制效率,与单独使用顺铂相比其抑制率提高了17%。3、首次将铁代谢与顺铂造成的脾损伤联系起来研究其相互关系。顺铂对小鼠脾脏的特异性损伤可能与铁在脾脏的巨噬细胞中的沉积相关。利用组织化学技术分析[Gd@C_(82)(OH)_(22)]_n处理小鼠后的脏器结构表明,[Gd@C_(82)(OH)_(22)]_n对机体无毒副作用。低剂量顺铂可造成小鼠脾脏的特异性损伤,而对其它器官没有伤害,通过低剂量顺铂连续注射小鼠会使其脾脏中的含铁血黄素沉积显着升高。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发现,顺铂处理使动物体红细胞受损,受损红细胞被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吞噬,铁从红细胞内释放铁后增加了巨噬细胞内铁的含量。高铁诱导了FPN1、Ferritin和Hepcidin的表达,Ferritin与FPN1在结合铁上存在竞争,限制了铁的外排,另外,Hepcidin会与FPN1结合使其内化,减弱了FPN1外排铁的能力,两种因素最终导致铁在脾脏的巨噬细胞中沉积,使脾脏组织受损。本研究可为动物体铁代谢研究提供快速建立小鼠脾脏铁沉积的模型。另外低剂量顺铂对除脾脏之外的器官无损伤的结果可为顺铂临床治疗提供参考。4、对[Gd@C_(82)(OH)_(22)]_n与化疗药物顺铂的联合使用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尝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流式细胞仪和Elisa测定的数据表明,[Gd@C_(82)(OH)_(22)]_n能显着提高CD4+型T细胞的比例,在正常鼠和荷瘤鼠两组处理中,与对照组相比CD4+型T细胞的比例显着升高(P<0.01),分别提高了21.9%和62.6%。细胞因子分析表明,[Gd@C_(82)(OH)_(22)]_n是通过增加CD4+型T细胞的Th1亚型细胞来实现对实体瘤的免疫抑制作用的,它可刺激IL-2和IFN-α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多。细胞因子IL-2可促进CD8+ T细胞的增殖,进而增加CD8+型T细胞的比例,使具有细胞毒功能的细胞数量增加,增强对肿瘤的细胞免疫功能。同时[Gd@C_(82)(OH)_(22)]_n通过刺激机体的巨噬细胞增殖,使TNF-α因子的分泌增加,进而杀死肿瘤细胞。顺铂单独使用不能产生以上的免疫增强反应,反而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但与[Gd@C_(82)(OH)_(22)]_n联合使用会大大增强对机体的免疫刺激能力,提示[Gd@C_(82)(OH)_(22)]_n可做为与化疗药物配合使用的免疫增强剂在临床中使用。5、[Gd@C_(82)(OH)_(22)]_n与顺铂的联合作用可逆转肿瘤细胞的抗药性是与其增强对细胞内吞作用的激活有关。[Gd@C_(82)(OH)_(22)]_n与顺铂联合作用可有效杀伤具顺铂抗性的肿瘤细胞,通过内吞抑制剂阻断细胞内吞的实验证明,[Gd@C_(82)(OH)_(22)]_n是通过增强抗药性细胞的内吞作用,使进入细胞内的顺铂增多,从而增强了对抗性细胞的毒性,达到逆转肿瘤细胞抗药性的目的。小结:[Gd@C_(82)(OH)_(22)]_n能显着抑制小鼠肝癌实体瘤,但对肝癌腹水瘤没有治疗效果,细胞实验证实该纳米颗粒对H22细胞没有直接毒性。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发现[Gd@C_(82)(OH)_(22)]_n能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通过增加Th1型CD4+型T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完成杀伤肿瘤的效果,与顺铂联合应用能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免疫激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保护效果。针对顺铂抗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实验发现,[Gd@C_(82)(OH)_(22)]_n联合顺铂能有效逆转PC-3抗性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其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促进抗性细胞内吞作用来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摄入量,从而增强顺铂对癌细胞的毒性。低剂量顺铂的应用虽然对大多器官不造成显着损伤,但它会引起脾脏的严重损伤,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脾脏缩小、含铁血黄素在脾脏中聚集增加、脾铁含量增加、FPN1和Ferritin表达显着升高,初步认为顺铂干扰脾脏铁代谢的机制是造成脾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25)

柴可群,赵同伟,卢丽琴,周永列,赵仲生[8](2009)在《从诱导细胞凋亡机理探讨中药“抑肺饮”对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抑肺饮"对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肺腺癌细胞A549接种于裸鼠腋窝皮下,形成移植瘤,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抑肺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95(Fas)、Bcl-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抑肺饮"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增长,升高凋亡指数,显着下调Bcl-2的表达,并上调CD95(Fas)及Caspase-3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鸦胆子油对照组效果相当(P>0.05)。结论:中药"抑肺饮"对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9年07期)

欧阳华强[9](2009)在《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从细胞因子、细胞周期、癌相关基因表达层面探索其抑瘤机理。方法1.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研究采用荷CFPAC-1人胰腺癌裸小鼠模型,随机分组后,以不同剂量的清胰化积方及化疗药物进行干预,观察药物的体内抑瘤作用。2.清胰化积中药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机理探讨2.1采用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细胞因子VEGF、TNF-α、sVCAM-1、TGF-β1、IL-6和IL-8的表达;2.2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清胰化积方对CFPAC-1裸鼠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2.3用普通RT-PCR及qPCR法检测EphB2的表达,并针对目标基因EphB2构建慢病毒干扰载体,进行RNA干扰等深入研究。结果1.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研究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细胞株体内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药组瘤重低于对照组(p<0.05),清胰化积方各剂量组的抑瘤率约32~34%。2.清胰化积中药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机理探讨2.1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血清VEGF、TNF-α、sVCAM-1、TGF-β1、IL-6和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清胰化积方治疗后相应组裸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瘤重呈正相关。各组裸鼠血清VEGF、TGF-β1、和sVCAM-1表达水平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2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清胰化积方治疗后CFPAC-1细胞出现S期阻滞,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G_2/M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的凋亡率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2.3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EphB2表达的影响:清胰化积方组EphB2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有两倍以上的上调。针对CFPAC-1细胞系进行EphB2 RNA干扰后,流式细胞分析提示EphB2下调可以抑制CFPAC-1细胞的凋亡。结论1.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体内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坏死。2.清胰化积方抑瘤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减少人胰腺癌CFPAC-1荷瘤裸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诱导肿瘤细胞周期的S期阻滞及上调EphB2基因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5-20)

徐彩菊,白宁宁,孟佳,傅剑云,姚亚萍[10](2009)在《叁叶青提取物体内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180荷瘤小鼠经叁叶青提取物干预后抑瘤率、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本次试验设正常对照组、肿瘤对照组、叁叶青提取物低、高(5和15 g/kg.BW)两个剂量组、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组(叁叶青提取物高剂量+CTX)。除正常对照组外均接种S180肿瘤细胞,经药物干预后观察各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和抗氧化指标(MDA、SOD和CAT)的变化,并比较抑瘤率的大小。结果: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叁叶青提取物高剂量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有明显改善且趋于正常,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混合功能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明显升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经叁叶青提取物高剂量干预后的抑瘤率达36.06%。结论:叁叶青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荷瘤小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抗氧化作用途径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抗瘤作用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二部分DcR3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目的研究胰腺癌中DcR3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人胰腺癌组织芯片中DcR3蛋白的表达,91例胰腺癌组织,5例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其表达差异,并在胰腺癌癌组织中分析其表达与主要临床参数相关性。结果DcR3蛋白在细胞内主要分布于胞浆中,在胰腺癌中DcR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且DcR3阳性表达与肿瘤TNN分期相关。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结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DcR3基因的过表达,DcR3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相关。第二部分莪术溃坚方对胰腺癌MiaPaCa-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研究目的在动物体内观察莪术溃坚方对人胰腺癌的抑瘤作用,为莪术溃坚方应用于临床治疗胰腺癌,改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eal time PCR筛选出高表达DcR3的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分成模型组、卡培他滨组、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10g/Kg)和莪术溃坚方高剂量组(20g/Kg)干预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比较不同组间抑瘤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组裸鼠肿瘤的DcR3蛋白的表达。结果DcR3在四种人胰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AsPC-1、MiaPaca-2和BxPC3细胞中DcR3表达量是PANC-1细胞的0.8,8.5和3.2倍;成功建立了MiaPaCa-2胰腺癌荷瘤裸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卡培他滨组、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10g/Kg)及莪术溃坚方高剂量(20g/Kg)对MiaPaCa-2体内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卡培他滨组、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1Og/Kg)及莪术溃坚方高剂量(20g/Kg)的肿瘤体积在造模后第3周、第4周时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卡培他滨组、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10g/Kg)及莪术溃坚方高剂量(20g/Kg)的肿瘤体积在造模后第1-4周无明显差别(P>0.05);与模型组相比,卡培他滨组的DcR3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莪术溃坚方低剂量组组(10g/Kg)及莪术溃坚方高剂量组(20g/K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莪术溃坚方可以通过抑制移植瘤内的DcR3的表达,抑制肿瘤生长,达到治疗作用。低剂量莪术溃坚方和高剂量莪术溃坚方抑瘤率无明显差别。第叁部分莪术溃坚方下调DcR3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生长目的:研究莪术溃坚方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莪术溃坚方单药中主要单体莪术醇、呋哺二烯、吉马酮、苦杏仁苷、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对Miapaca-2、BxPC-3对人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影响,并绘制细胞增殖曲线;选取抑制肿瘤细胞最明显的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通过划痕实验、体外侵袭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MiaPaCa-2细胞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外设计针对DcR3基因的siRNA1、 siRNA2、siRNA3和contol siRNA,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siRNA导入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细胞RNAi后DcR3表达情况进行鉴定,测定经DcR3的RNAi后,柴胡皂苷a和d对凋亡敏感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检测加入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U0126(ERK1/2抑制剂)后DcR3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下游反应性靶基因ERK1/2及p-ERK1/2。结果莪术溃坚方中单体莪术醇、呋喃二烯、吉马酮、苦杏仁苷对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和BxPC3有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对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和BxPC3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P<0.05),其抗肿瘤作用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用药72h后效应明显;在柴胡皂苷a或柴胡皂苷d作用24h后,MiaPaCa-2细胞体外运动能力都明显减弱。与未做任何处理的MiaPaCa-2细胞相比,经柴胡皂苷a作用24h后,伤口面积降低了61.2%(P<0.05);经柴胡皂苷d作用24h后,伤口面积降低了47.3%(P<0.05)。在柴胡皂苷a或柴胡皂苷d作用48h后,MiaPaCa-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经柴胡皂苷a作用48小时后,侵袭细胞减少了26.5(P<0.05);经柴胡皂苷d作用48小时后,侵袭细胞数减少了31.2%(P<0.05)。柴胡皂苷a体外给药24h,可导致MiaPaCa-2胰腺癌细胞凋亡显着增加;柴胡皂苷d体外给药24h,可导致MiaPaCa-2胰腺癌细胞凋亡显着增加;经DcR3RNAi后,可明显增加对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a对诱导MiaPaCa-2胰腺癌细胞凋亡能力。经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和U0126(20umm)作用48小时后, MiaPaCa-2细胞DcR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K1/2蛋白无明显变化,p-ERK1/2表达随之降低。结论:莪术溃坚方中柴胡皂苷a、d对胰腺肿瘤抑瘤效果明显,且随时间、剂量关系成正比,进一步实验表明了柴胡皂苷a和d还可以抑制胰腺肿瘤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且可以促进胰腺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抑制了p-ERK激活,从而减少了DcR3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瘤作用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礼轩.细胞自噬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徐新生.莪术溃坚方对胰腺癌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3].丁涛.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作用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4].高宏.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对乳腺癌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5].周跃华.中药复方联合他莫昔芬对MCF-7乳腺癌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6].蔡清清,林桐榆.饱和脂肪酸13-甲基十四烷酸对T细胞淋巴瘤的抗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C].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2011

[7].王英泽.金属富勒烯与顺铂联合使用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8].柴可群,赵同伟,卢丽琴,周永列,赵仲生.从诱导细胞凋亡机理探讨中药“抑肺饮”对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

[9].欧阳华强.清胰化积方对人胰腺癌CFPAC-1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

[10].徐彩菊,白宁宁,孟佳,傅剑云,姚亚萍.叁叶青提取物体内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

论文知识图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尽管TNF的~#...医学教育与科技医学科研工作(1)医学教育与科技医学科研工作(2)医学教育与科技医学科研工作(4)医学教育与科技医学科研工作(5)医学教育与科技医学科研工作(6)

标签:;  ;  ;  ;  ;  ;  ;  

抗瘤作用机理论文_李礼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