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藻论文_薛晓娟,杨帆,许子牧,傅松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鱼腥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蓝藻,叶绿素,满江红,荧光,固氮,生长,特性。

鱼腥藻论文文献综述

薛晓娟,杨帆,许子牧,傅松玲[1](2019)在《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腥藻和同步降解鱼腥藻毒素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s)及同步降解鱼腥藻毒素(anatoxin-a)的效果和相关机制,选取水华鱼腥藻及鱼腥藻毒素为研究对象,以处理后藻悬液中的藻细胞浓度、藻毒素浓度及活性基团浓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不同等离子体输入功率及空气流量下的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输入功率为50 W,空气流量为100 L·h~(-1)时,10 min处理即可失活藻悬液中超过5 log10·mL~(-1)浓度的水华鱼腥藻,与此同时藻悬液中鱼腥藻毒素的浓度同步降低了99%以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水华鱼腥藻的失活及对鱼腥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输入功率和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此外,等离子体处理后藻悬液中活性基团(H_2O_2和O_3)的浓度显着提升,可能在藻细胞失活和藻毒素同步降解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浪,郭青青,刘烨蓉,胡章立,王江新[2](2019)在《缺氮胁迫对固氮蓝藻鱼腥藻PCC7120 DNA甲基化修饰模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缺氮胁迫对固氮蓝藻DNA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固氮蓝藻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正常藻丝、缺氮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修饰与细胞分化、基因组印记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关。在高等植物和非固氮蓝藻中,缺氮胁迫可以改变DNA甲基化修饰模式。DNA甲基化修饰也存在于固氮蓝藻细胞中。然而,固氮蓝藻可以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来缓解缺氮压力,缺氮胁迫是否能改变固氮蓝藻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尚不清楚。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可以在单碱基水平分析基因组范围内所有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模式。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对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胞嘧啶甲基化进行了测序,分别获得6.25,8.38,7.11Gb的干净数据。在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中,甲基化胞嘧啶位点占所有胞嘧啶位点的比例分别为1.06%,1.05%和1.05%,甲基化胞嘧啶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61%, 0.54%和0.54%。基于胞嘧啶甲基化修饰模式对这3个样品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在0.976~0.983之间。这些结果说明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相似,缺氮胁迫不能引起固氮蓝藻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本结果为固氮蓝藻和非固氮蓝藻采用不同的表观修饰来应对缺氮胁迫提供了证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姚华,张帮婵,齐睿晨,张若涵,邢春玉[3](2019)在《黄酮类化合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选取木犀草素和芹菜素2种黄酮类化感物质对水华鱼腥藻进行抑制试验,通过测定藻细胞数、抑制率、叶绿素a、MDA、SOD等指标研究其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对水华鱼腥藻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藻效果显着提高,其中,25mg/L的木犀草素、芹菜素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率分别达95.83%和98.84%,水华鱼腥藻叶绿素a、MDA和SOD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化感物质处于低浓度时,对MDA和SOD影响不大;随着浓度升高,MDA含量显着增加,抗氧化酶系统受到破坏,藻类生长严重受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茂伟,周利,高静思,朱佳[4](2019)在《水体pH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H对伪鱼腥藻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ETR、I_k)的影响,以期了解伪鱼腥藻对水体pH的适应及调节能力。试验分为2组,一组每天测定水体实际pH后调整藻液pH为初始设定值,另一组在试验开始时调节pH至设定值后不人为调节,每天测定pH。结果表明:伪鱼腥藻偏好碱性环境,并对水体pH有很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每天调控pH为11的试验组生长情况最好;不人为调控pH试验中, pH 5—11试验组pH最终趋于10.9—11.5,人为调控pH试验中, pH 7—11试验组pH最终趋于9.5—11.3。pH为3和13条件下,伪鱼腥藻均不能生长。pH 5—11范围内, F_v/F_m、ETR随pH增大而增大, pH 7—11范围内各组I_k值差异不大。(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高静思,王茂伟,汪小雄,朱佳,董文艺[5](2019)在《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光照强度对一种常见淡水水华蓝藻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影响,根据自然界光照强度范围,设计5个光照强度梯度,采用实验室纯培养方法,开展为期16 d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对伪鱼腥藻的生物量水平、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关键色素比例进行跟踪监测,结果发现,在500~2 500 lx,伪鱼腥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1 500 lx,其比增长速率从高到低排列为1 500 lx,1 000 lx,2 000 lx,2 500 lx,500 lx.伪鱼腥藻的光合活性受光照强度影响显着,培养一段时间后,伪鱼腥藻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与光照强度显着负相关,第11天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P<0.05)和-0.978(P<0.01),半饱和光强与光照强度显着正相关,第11天相关系数为0.976(P<0.01).伪鱼腥藻属于低光照强度耐受型蓝藻,且具备自身调节机制应对光照不足或光照过强,易于在光照不足或光强波动较大的水体中占据优势,其暴发相对不易受水深和光强的限制,不宜采用垂向扰动或遮光的抑藻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上述发现为地表水体中伪鱼腥藻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茂伟[6](2018)在《环境因子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近年来蓝藻水华的爆发是我国乃至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表现。伪鱼腥藻是我国华南地区某梯级水库群夏季敏感藻种,在此季节时有伪鱼腥藻水华发生,严重威胁本地区的供水安全。光合作用是藻类最重要的生理活动,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良好的探针,可以反应出植物受胁迫的程度。本文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探究主要环境因子氮磷浓度、pH、温度、光照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伪鱼腥藻水华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测定的主要荧光参数有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光能利用效率(α)、半饱和光强(I_K)。(1)研究了氮、磷浓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比值等的影响,并应用Monod方程和Droop方程考察氮、磷营养盐对伪鱼腥藻生长动力学的影响。不同氮、磷浓度对伪鱼腥藻的生长影响极显着(P<0.01),在氮浓度为0-230.4 mg/L范围内,伪鱼腥藻的叶绿素a含量与氮浓度呈正相关,磷浓度大于1.28 mg/L会抑制伪鱼腥藻生长。不同氮浓度对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着(P<0.05),不同磷浓度对F_v/F_m、I_K影响显着(P<0.05),对rETR_(max)、α影响不显著(P>0.05)。一定程度的氮磷限制下,伪鱼腥藻会提高rETR_(max)、α来抵抗逆境。K_(sP)远远小于K_(sN),伪鱼腥藻对磷具有更好的亲和性,伪鱼腥藻能够正常生长的细胞最小内磷份额Q_0为0.0486μg/mg,低于该值藻细胞将停止增殖。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比值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与磷浓度呈负相关。(2)研究了在pH为3-13范围内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试验分为2组,一组每天测定水体实际pH后调整藻液pH为初始设定值,另一组试验开始时调节pH至设定值后不人为调节,每天测定各试验组pH。结果表明:伪鱼腥藻偏好碱性环境,并对水体pH有很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不人为调控pH试验中,pH 5-11试验组pH最终趋于10.9-11.5,人为调控pH试验中,pH 7-11试验组pH最终趋于9.5-11.3。每天调控pH为11的试验组生长情况最好,pH为3和13条件下,伪鱼腥藻均不能生长。不人为调控pH试验中,在pH 5-11范围内,F_v/F_m、rETR_(max)与pH显着正相关,pH 7试验组的I_K在试验后期显着增大;人为调控pH试验中,pH=11时的F_v/F_m、α、rETR_(max)显着大于其他试验组。(3)研究了500-2500 lx范围内,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叶绿素a含量、OD_(665)、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的影响。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叶绿素a含量、OD665、α、rETR_(max)、I_K和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影响显着(P<0.05),对F_v/F_m影响不显着(P>0.05)。伪鱼腥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1500 lx。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α、rETR_(max)与光照强度显着负相关,I_K与光照强度显着正相关,说明低光照条件下,伪鱼腥藻通过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等来抵抗弱光胁迫,随着光照增强,伪鱼腥藻对光强的耐受能力提高。2500 lx试验组的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显着大于低光照强度下的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4)研究了15-35℃范围内,温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温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显着影响(P<0.05)。试验周期的1-13d,15-30℃试验组的叶绿素a含量与温度显着正相关,13 d以后,30℃试验组的生长速率显着降低,伪鱼腥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5℃,15℃和35℃试验组的伪鱼腥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5℃试验组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着低于其他试验组,并且在试验过程中没有恢复;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15℃试验组的F_v/F_m,α、rETR_(max)逐渐恢复到正常值。(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黄新伟,王永东,胡南,张辉,戴仲然[7](2018)在《满江红-鱼腥藻对低浓度铀胁迫的适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不同铀浓度的废水对满江红-鱼腥藻进行水培,分析铀在满江红-鱼腥藻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各种化学形态的铀的比例,研究满江红-鱼腥藻适应低浓度铀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87.9%~93.8%的铀主要固持于满江红-鱼腥藻的细胞壁中,阻滞了铀进一步进入胞内;随着水培溶液中铀质量浓度由0.5mg/L升高至3.0mg/L,胞内生物毒性较大的乙醇提取态铀和去离子水提取态铀所占比例之和由60.3%下降至56.4%,而毒性较小的醋酸提取态铀等所占比例之和由39.7%上升至43.6%,这有利于满江红-鱼腥藻在铀胁迫下的生长。细胞壁固持和铀的化学形态的转化是满江红-鱼腥藻适应铀胁迫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铀矿冶》期刊2018年04期)

马春阳,赵军明,刘林华[8](2018)在《鱼腥藻辐射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的辐射特性参数是进行光生物反应器内光线传输、微藻生长及生物质量预测的基础物性参数。本文实验研究了鱼腥藻的不同浓度下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并给出了鱼腥藻的吸收截面和散射截面以及散射反照率辐射特性参数。研究表明:鱼腥藻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收截面和散射截面与浓度无关,散射反照率在可见光谱大于0.7。吸收截面在435 nm和676 nm波长下的吸收峰对应于叶绿素a,450 nm和637 nm处的吸收峰相应于叶绿素c,485 nm波长下的吸收峰对应于类胡萝卜素。(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嗣萍,贾楠楠,王红兵,张晓辉,罗锋[9](2018)在《一株新型鱼腥藻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频繁暴发,鱼腥藻(Anabaena)水华出现频度仅次于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其中的一些鱼腥藻种类能产生多样的藻毒素或异味物质,鱼腥藻水华去除技术的研发备受关注.本研究以从武汉市新洲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细菌WP为材料,通过分析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对其进行分类地位鉴定,考察了该菌株对真紧密鱼腥藻(Anabaena eucompacta)CHAB 1799的溶藻特性.结果表明,菌株WP与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NRS-350的同源性达到了99.6%,故鉴定WP属于Lysinibacillus属.菌株WP对真紧密鱼腥藻CHAB 1799发生溶藻作用的细菌阈值为6×10~3cfu/ml,其生理状态不会明显影响溶藻效果,且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藻液均有较强的溶藻作用.该菌株的溶藻方式为间接溶藻.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溶藻细菌的资源库,也为治理鱼腥藻水华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朱嘉诚,贺婵娟,贾晓会,顾娟,施定基[10](2018)在《转基因及相关亚品系鱼腥藻的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蓝藻纯化是研究其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营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其作为生产原料的基础。传统纯化方法仅对不同物种间的分离进行了讨论,尚未涉及野生藻种和转基因突变株在实验和生产中相互污染情况下的鉴别和分离。本文的转基因藻纯化方法先后从种群、细胞、分子3个层面纯化分离了藻种。该方法使用平板划线的方法将杂藻杂菌与鱼腥藻分离,再使用核酸电泳、RT-qPCR、Western Blot将鱼腥藻野生种、转空载体突变株以及转目的基因突变株3个亚品系逐步分离。纯化分离后的藻株生长速率得到了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增长,生产目的蛋白的产率自然增长。本研究对转基因藻在实验和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转基因微藻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鱼腥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缺氮胁迫对固氮蓝藻DNA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固氮蓝藻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正常藻丝、缺氮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修饰与细胞分化、基因组印记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关。在高等植物和非固氮蓝藻中,缺氮胁迫可以改变DNA甲基化修饰模式。DNA甲基化修饰也存在于固氮蓝藻细胞中。然而,固氮蓝藻可以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来缓解缺氮压力,缺氮胁迫是否能改变固氮蓝藻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尚不清楚。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可以在单碱基水平分析基因组范围内所有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模式。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对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胞嘧啶甲基化进行了测序,分别获得6.25,8.38,7.11Gb的干净数据。在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中,甲基化胞嘧啶位点占所有胞嘧啶位点的比例分别为1.06%,1.05%和1.05%,甲基化胞嘧啶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61%, 0.54%和0.54%。基于胞嘧啶甲基化修饰模式对这3个样品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在0.976~0.983之间。这些结果说明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相似,缺氮胁迫不能引起固氮蓝藻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本结果为固氮蓝藻和非固氮蓝藻采用不同的表观修饰来应对缺氮胁迫提供了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腥藻论文参考文献

[1].薛晓娟,杨帆,许子牧,傅松玲.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腥藻和同步降解鱼腥藻毒素的效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胡浪,郭青青,刘烨蓉,胡章立,王江新.缺氮胁迫对固氮蓝藻鱼腥藻PCC7120DNA甲基化修饰模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姚华,张帮婵,齐睿晨,张若涵,邢春玉.黄酮类化合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作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4].王茂伟,周利,高静思,朱佳.水体pH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9

[5].高静思,王茂伟,汪小雄,朱佳,董文艺.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6].王茂伟.环境因子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D].青岛理工大学.2018

[7].黄新伟,王永东,胡南,张辉,戴仲然.满江红-鱼腥藻对低浓度铀胁迫的适应机制[J].铀矿冶.2018

[8].马春阳,赵军明,刘林华.鱼腥藻辐射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9].张嗣萍,贾楠楠,王红兵,张晓辉,罗锋.一株新型鱼腥藻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J].湖泊科学.2018

[10].朱嘉诚,贺婵娟,贾晓会,顾娟,施定基.转基因及相关亚品系鱼腥藻的纯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一4TN!TP与浮游植物现存量线性拟合图颤藻属(蓝藻门颤藻目)平裂藻属(蓝藻门色球藻目)太湖(A)水华束丝藻群体(图中箭头所...3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对鱼腥藻表...鱼腥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

标签:;  ;  ;  ;  ;  ;  ;  

鱼腥藻论文_薛晓娟,杨帆,许子牧,傅松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