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培养论文_梁慧元,张云开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化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化细菌,反应器,废水处理,生物,细菌,己酸,营养盐。

固定化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梁慧元,张云开[1](2019)在《固定化污泥与固定化小球藻共培养去除污水氮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污水处理装置排出水中氮元素(N)、磷元素(P)的含量,减轻收纳土地和水体的污染,降低水华暴发的频率,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钠分别固定小球藻和活性污泥,并以不同比例组合成共培养体系,处理经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USAB)工艺处理后的真实畜禽养殖废水,同时对比传统悬浮细胞方法对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72 h内,较低固定化污泥/固定化小球藻初始比例(R=1/3)下的共培养体系对N、P有较好的去除效率;48 h时NH_~+4-N去除率为83.2%,PO_4~(3-)-P去除率为95.1%;3个半连续批次处理中,NH_~+4-N和PO_4~(3-)-P的去除率保持相对稳定。以上结果说明藻类能促进N、P元素的去除,固定化工艺可提升去除效率,具有应用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鹏,王清良,胡鄂明,李乾,刘天印[2](2018)在《耐冷嗜酸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和固定化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氧化亚铁硫杆菌、嗜铁钩端螺旋菌等中温菌在低温和高酸的吸附尾液中作氧化剂时生长繁殖慢、氧化Fe~(2+)速率低等问题,以耐冷嗜酸硫杆菌为研究对象,结合新疆某地浸采铀现场生产实际,对该菌的生长特性、耐酸驯化和固定化培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菌的接种量以10%为宜;当初始Fe~(2+)浓度为0.3~0.5 g/L时,细菌仍能较快氧化Fe~(2+);在5~25℃条件下,耐冷嗜酸硫杆菌氧化Fe~(2+)的速率均高于氧化亚铁硫杆菌,即耐冷嗜酸硫杆菌更适于溶浸液低温环境;耐冷嗜酸硫杆菌耐酸驯化后能在pH=0.31的培养液中保持较好的氧化活性;从生物陶粒表面电镜图片中可以观察出较厚的生物膜,固定化细菌和游离态细菌协同氧化Fe~(2+)的速率是游离态细菌单独氧化的3.4倍。(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8年03期)

杨宏,胡银龙[3](2018)在《硝化细菌的培养及包埋固定化中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硝化细菌规模化富集及包埋固定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以污水厂回流污泥为菌源,利用工业级生物发酵罐,连续投加并逐渐提高底物浓度,控制FA和FNA实现硝化细菌的快速增长,实现了氨氧化速率118 mg·(L·h)~(-1)的高表达.高通量种群分析结果表明,回流污泥生物多样性较大,具有硝化作用的Nitrosomonas比例仅为0.53%;富集培养后污泥多样性明显降低,Nitrosomonas比例上升至10.27%,相较于驯化前,比例提高了20倍.以此为菌源,用PVA(聚乙烯醇)进行包埋固定化,包埋填料填充率为30%,通过连续流的方式进行包埋填料的活性恢复,仅用27 d填料的硝化速率达到62mg·(L·h)~(-1),证明包埋填料活性恢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夏秀东,刘小莉,王英,李爱茹,周剑忠[4](2017)在《豆渣固定化培养乳酸菌的条件优化及其对乳酸菌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豆渣为乳酸菌固定化载体,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乳酸菌固定化培养的3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研究了体外模拟消化系统胁迫对发酵豆乳中活乳酸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比1∶40、接种量3%、培养时间24 h为豆渣固定化培养乳酸菌的最佳条件,在此组合条件下豆渣载体上固定吸附的最大活菌数为1.07×1010cfu/g;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后,豆渣固定化乳酸菌发酵豆乳中的活菌数显着高于游离乳酸菌发酵豆乳中的活菌数。说明豆渣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固定化乳酸菌的材料,且能够增强乳酸菌对消化系统胁迫的抵抗能力。(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姚仁达[5](2017)在《氨氧化和硝化细菌菌群筛选与富集培养及其固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氮废水的大量排放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消减外源成为控制该问题的首要措施。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厂对氮的去除标准越发严格。污水脱氮工艺过程中,相对于传统全程硝化,短程硝化因节约能源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运行中短程硝化难以维持,且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硝化速率较低、低温季节尤为严重的问题。污水中硝化细菌浓度和反应速率成正比,且反应速率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氨氮去除效果。有目的地增加系统内硝化细菌浓度对于实际中提升氨氮污、废水处理的氨氮氧化速率具有理论可行性,且复合菌群因具有生物多样性而较纯种细菌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更具优势。然而如何获取高浓度的目标菌群成为氨氮氧化速率有效提升的关键。生物硝化作用的功能微生物是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本研究在总结和分析其生理特性异同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计算公式及数据图绘制形式,该方法有别于污水处理传统的连续流和间歇式运行方法,其优势在于通过控制氨氮流加速率和实际氨氮反应速率的关系可以控制反应体系内NH_4~+-N、NO_2~--N浓度,结合pH和温度参数进而实现反应周期内预期的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水平。此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推广意义。进一步研究考察了该方法进行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的可行性,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进行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结果表明采用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仅经过10余天的培养,系统氨氮氧化速率即可达到110 mg/(L·h)以上,亚硝酸盐积累率约85%,AOB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将反应温度由30°C左右降低至25°C左右,通过控制氨氮流加速率和实际氨氮氧化速率的关系以控制反应体系NH_4~+-N和NO_2~--N的浓度范围,从而实现反应周期内预期的FA和FNA水平的有效控制,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重复性。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适当提高DO水平利于氨氮氧化速率提高,溶解氧(DO)为0.7~1.5 mg/L,经过20余天筛选和富集培养,氨氮氧化速率可达到170 mg/(L·h)以上,亚硝酸盐积累率可稳定保持在80%以上。高通量测序结果证实在FA和FNA双因素作用下,AOB大量生长而NOB受到有效抑制并通过“污泥清洗”逐渐被淘洗出反应器,培养后AOB成为活性污泥微生物中的绝对优势菌群,检测到属水平的Nitrosomonas(AOB)由接种时的0.24%显着上升至53.03%,而Nitrospira(NOB)由2.70%下降至仅剩余0.01%。研究结果表明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对于AOB菌群培养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进一步研究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通过间歇式、氨氮流加-间歇式交替运行方法考察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的可行性,并探讨该细菌培养与氨氧化细菌培养的异同。结果显示温度23°C左右、DO为1.0~1.5mg/L,经过20余天的运行,系统氨氮氧化速率可达到约110 mg/(L·h),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约50 mg/(L·h)。高通量测序揭示出接种污泥样品微生物种类丰富、分布较为平均且每种均占有较小比例,而随着反应器硝化能力的大幅提升,伴随着系统整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硝化细菌丰度显着提高。检测到培养后Nitrosomonas(AOB)和Nitrospira(NOB)的比例分别达到34.87%和25.79%,二者在总细菌中比例达到60.66%,占有绝对数量优势,显着高于接种时的2.94%,由此证明间歇式、氨氮流加-间歇式交替运行方法可以成功用于硝化细菌菌群的筛选和富集培养。分析氨氧化和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的共性在于将氨氮流加速率和实际氨氮氧化速率建立联系;而差异在于FA和FNA的合理控制,即氨氧化细菌菌群培养利用FA和FNA抑制NOB而非AOB,硝化细菌菌群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FA和FNA未抑制AOB和NOB。可以通过将氨氮流加速率与实际氨氮氧化速率及亚硝酸盐积累率二者共同建立联系的方式实现AOB和NOB的共同生长。此外随着氨氧化或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的进行,MLVSS/MLSS和SVI均呈现降低趋势,污泥中无机质含量增加,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显着增强,呈现由絮体污泥逐渐转变为颗粒污泥的趋势。在细菌筛选和富集培养基础上重点考察了pH和污泥浓度对氨氮氧化速率的影响,并得到提高pH值一方面利于维持细菌生长的理想pH条件,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FA水平,从而易获得高氨氮氧化速率和高亚硝酸盐积累率。同时反应体系内较高的硝化细菌浓度是实现高氨氮氧化速率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已经成功获得氨氧化和硝化细菌菌群为优势菌群的活性污泥培养物的基础上,取其作为固定化菌源,制备得到生物活性填料投加至水处理反应器内,二者的氨氮氧化速率分别达到41.35 mg/(L·h)和46.64 mg/(L·h)。可以实现通过人工强化方式投加大量目标细菌,由此实现有选择地提高目标细菌浓度且保持其优势地位,从而实现氨氮氧化速率的提高和有效维持。探讨了生物添加方式,获得的高纯度氨氧化细菌菌群或硝化细菌菌群为实际中氨氮污、废水处理提高氨氮氧化速率、缩短处理时间,以及为污水处理厂提高氮的排放标准、从源头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杨婷[6](2017)在《微藻固定化放大培养及产油、去污、副产物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严重问题。微藻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优良原料,新型的高密度微藻固定化培养技术具有改善传统悬浮培养藻细胞密度低、培养成本高、生物质采收困难等弊端的潜力。藻类能够利用畜禽废水中的氮、磷化合物用于生长,因此也为污水深度处理提供了优良的解决方法。由于固定化培养的微藻对光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机理与悬浮培养存在很大的不同,反应器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上也有本质区别,因此,本研究以提高微藻固定化培养的生物质、油脂产量、提高固定化微藻对氮、磷的去除率、降低反应器系统能耗为目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为了进一步优化微藻的固定化培养条件,分析了 CO2流速、培养周期、光稀释率叁个参数对微藻生物油产量及总氮(Total Nitrogen,T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中的中心组合算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设计实验参数。结果表明,响应面建立的微藻生物质产率和废水TN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良好,模型相关系数都达到97%以上。最佳产能及去污培养条件组合为:CO2流速0.04L/min、培养周期124.86h、光稀释面积比率RAD1.33。在该条件下普通小球藻生物质产率达到34.81 g/m2/day,TN去除率达95.64%,与理论预测值较好吻合。(2)本文提出改进的盘式固定化培养生物反应器(Porous Substratum Biofilm Reactor,PSBR),此反应器主要由多组生物转盘垂直于地面布置,占地面积小,17.8的光稀释率有效地提高了培养单元对自然光源的利用,避免了光抑制效应。运用该反应器固定化培养小球藻,对其进行污水处理及生物油生产的研究。探究接种浓度和浸没面积比在室外培养条件下对生物膜产率、含油率、去污率和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在18 g/m2的接种浓度及5.7%的浸没面积比培养条件下,得到最大生物膜产率为57.87 g/m2/day,固定化率为81.9%,生物质含油率及生物油产率分别为38.56%和22.318 g/m2/day,同时,氨氮(Ammonia,NH4-N)、TN 和 TP(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9.59%,96.05%和 99.83%。与悬浮培养系统相比,本PSBR系统光能利用率为10.65%,净能量比为1.3。(3)作为微藻生物柴油生产后占比最大的残余物—提油后微藻生物质,将其制作成藻粉生物吸附剂,用于研究吸附重金属Pb2+的吸附效果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为3,藻渣吸附剂浓度为2g/L,初始铅离子浓度454.06 mg/L,吸附时间30 min达到平衡时,藻渣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99.67%,去除量达226.28 mg/g。(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高锋[7](2017)在《微藻膜法浓缩和固定化培养及其深度去除废水中营养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废水进行微藻培养是降低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实现废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处理。但目前还受制于缺乏经济高效的培养方法,尤其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等进行微藻培养时,由于废水中氮磷浓度较低,其所能支撑的微藻生产量较为有限。采用连续进出水的培养方式相比于传统批次培养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营养负荷,从而为提高系统的微藻生产能力和营养盐去除能力创造条件,但也存在微藻细胞由于呈个体悬浮生长而极易流失的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采用膜法浓缩方式和固定化培养方式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低氮磷含量的废水进行微藻的高效培养,并同时实现废水中营养盐等污染物的深度去除。论文中首先构建了新型的批次进出水操作和连续进出水操作的膜光生物反应器(MPBR)并用于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微藻的进出水培养,成功实现了培养过程中微藻生物停留时间(BRT)和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有效分离,实现了反应器中微藻的高效浓缩培养和对进水中营养盐的高效去除。连续进出水操作的MPBR反应器,经过35天的培养,获得的微藻生长量达到1.724 g L~(-1),是同等条件下在传统光生物反应器(CPBR)中以BG11培养基进行批次培养获得的微藻生长量的1.64倍。并且,通过对微藻油脂累积过程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现,MPBR反应器在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微藻油脂的不断累积,获得的脂肪酸组成以C16和C18脂肪酸为主,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仅为9.41%,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反应器中微藻的高速生长也有助于实现对进水中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并实现了对Cu、Zn、Fe、Al和Mn等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对MPBR实现微藻浓缩培养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当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 d时,既取得了较高的微藻生产速率,同时也实现了对进水中氮磷营养的深度去除。因此,将MPB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2.0 d,同时对反应器内的藻液按一定的速率进行收获,实现了 MPBR的长期稳定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内的微藻浓度维持在1.035-1.524 gL~(-1),微藻生物生产速率为60.13 mg L~(-1)d~(-1),并实现了对进水中氮磷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另外,对长期运行的MPBR反应器中膜组件的膜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部阻力是MPBR中膜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验中研究了采用低氮磷含量的水产养殖废水为培养液在M P B R反应器中进行了微藻的浓缩培养,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1 d,取得的微藻生产速率达到42.6 mgL~(-1) d~(-1),是锥形瓶中批次培养的5.8倍。并取得了较好的对水产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1%和82.7%。并且实现了对进水中具有较高生物毒性的游离氨(NH3)的高效去除,出水NH3-N浓度低于0.002 mg L~(-1)。可见,微藻膜法浓缩培养方法在循环水养殖等水产养殖行业的水质净化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为实现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的高效收获,研究了微藻的吸附式固定化培养,筛选了适合于微藻吸附生长的填料载体,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微藻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BPBR)。以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为培养液,取得了相对于传统光生物反应器更高的微藻生物生产速率(15.93 mg L~(-1)d~(-1))、油脂生产速率(4.09 mgL~(-1)-1)以及氮磷去除速率(1.00mgNL~(-1) d~(-1) 和 0.20mgPL~(-1) d~(-1))。以上述研究内容为基础,构建了能同步实现微藻膜法浓缩培养和固定化生物膜培养的微藻生物膜-膜光生物反应器(BMPBR)并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处理,实现微藻生产、收获和废水深度脱氮除磷的高效统一。实验过程中BMPBR取得的微藻生产速率达到72.4 mg L~(-1) d~(-1),是相同条件下MPBR的1.44倍。并且,在培养结束后,反应器内生产的微藻生物中有72.4%被固定在填料上形成微藻生物膜,为微藻生物的收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营养盐去除方面,BMPBR也取得更高的氮磷去除率,这主要得益于反应器内相对较高的微藻生物量。对反应器内微藻生物膜进行收获后,微藻生物膜再生长的速率明显高于生物膜初次生长的速率。(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4-10)

谢国排,程伟,孙露露,薛锡佳,吴宏萍[8](2016)在《琼脂固定化窖泥己酸菌培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窖泥己酸菌又名梭状芽孢杆菌,属嫌气性微生物,作为窖泥主要功能菌之一,其与浓香型大曲酒中己酸、己酸乙酯等风味物质的生成密切相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微生物细胞的浓度,并保持其较高的生物活性,实现反复利用等。本实验以琼脂作为固定化材料,将窖泥己酸菌种子进行包埋固定,将4%的琼脂溶液与己酸菌液1∶1混匀后制成琼脂己酸菌块,以2%的接种量进行接种,培养3天后每天取样对己酸产量进行分析,并考察连续培养过程中的菌种稳定性等。结果表明:琼脂固定化窖泥己酸菌扩大培养6天即可达到传统方法 10%接种量扩大培养7天的效果,菌种连续扩大培养6轮次仍然保持较高活性,说明琼脂固定化窖泥己酸菌细胞繁殖快、己酸产量高、产酸稳定性好、可连续发酵等。(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6年06期)

潘亚华[9](2016)在《固定化海南粗榧细胞培养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海南粗榧细胞固定化培养方式进行叁尖杉类碱生产是海南粗榧细胞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固定化海南粗榧细胞体系的建立及其生长代谢特性;固定化海南粗榧细胞培养的条件优化;以及不同种龄的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对固定化培养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文献参考及预实验初步建立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20g/L、CaCl2溶液浓度为0.02g/mL、接种量为0.10g/mL、包埋密度为0.2g/mL摇床转速120r/min悬浮细胞种龄为15d。在此条件下固定化海南粗榧细胞进行培养,并对其生长规律及产物合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海南粗榧细胞生长周期为40d,其中0--15d固定化细胞生长停滞;15--30d细胞缓慢生长,至30d左右生物量不再增加,细胞褐化严重。固定化细胞在停滞期只消耗少量的糖,进入缓慢生长时期培养基残糖浓度下降速度加快。海南粗榧悬浮细胞被固定化后,细胞活力大幅下降,在随后的固定化培养过程中其活力逐渐升高。在此条件下固定化海南粗榧细胞培养的0--15d,培养物中产物量逐渐增多,第15d产量最大,15--30d培养物中产物产量逐渐降低。2.对海南粗榧细胞固定化培养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包埋过程中凝胶球硬度随着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20g/L时,固定化细胞培养物获得最大叁尖杉酯碱产量,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影响包埋效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细胞活力过低,不利于产物的合成;包埋过程中CaCl2溶液浓度为浓度为0.023g/mL时,固定化细胞培养物获得最大叁尖杉酯碱产量;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固定化细胞合成叁尖杉酯碱的量先增加后降低,接种量为0.1g/mL时固定化培养15d后获得最大产量;当包埋密度为0.2g/mL时,固定化细胞培养物合成叁尖杉酯碱的量最大;随着摇床转速升高,固定化海南粗榧细胞活力增加,培养基褐化值减小,但对固定化细胞产物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固定化细胞培养可以重复利用叁次,每次换液量为70mL,产叁尖杉酯碱效率为0.032mg/L·d-1,产高叁杉酯碱效率为0.014mg/L·d-1。3.研究不同种龄海南粗榧悬浮细胞被固定化培养后细胞生长及产物合成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种龄越年轻的细胞被固定化后细胞活力越高,糖耗速度也较快,相应的生长速度也较快,但其产物的合成能力较差。种龄较大的细胞被固定化培养后培养基中酚含量更高,培养基褐化程度越大,但其细胞活性、细胞生长速度以及糖耗速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种龄为15d的细胞进行固定化培养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最多的叁尖杉酯碱。(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6-05-01)

范志翔,沈英,徐新苗[10](2015)在《固定化技术在微生物与微藻培养中运用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以微藻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生物膜的培养与采收是其中的关键步骤,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可以提高微藻规模化培养的经济性,目前常见的微藻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悬浮培养的管式与平板式反应器等。有研究表明,使用固定化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微藻的生物膜产量与采收的便利性,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与缩短操作时间;文章对现有的微生物固定化培养技术与微藻固定化培养进行阐述与分析。(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固定化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氧化亚铁硫杆菌、嗜铁钩端螺旋菌等中温菌在低温和高酸的吸附尾液中作氧化剂时生长繁殖慢、氧化Fe~(2+)速率低等问题,以耐冷嗜酸硫杆菌为研究对象,结合新疆某地浸采铀现场生产实际,对该菌的生长特性、耐酸驯化和固定化培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菌的接种量以10%为宜;当初始Fe~(2+)浓度为0.3~0.5 g/L时,细菌仍能较快氧化Fe~(2+);在5~25℃条件下,耐冷嗜酸硫杆菌氧化Fe~(2+)的速率均高于氧化亚铁硫杆菌,即耐冷嗜酸硫杆菌更适于溶浸液低温环境;耐冷嗜酸硫杆菌耐酸驯化后能在pH=0.31的培养液中保持较好的氧化活性;从生物陶粒表面电镜图片中可以观察出较厚的生物膜,固定化细菌和游离态细菌协同氧化Fe~(2+)的速率是游离态细菌单独氧化的3.4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化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梁慧元,张云开.固定化污泥与固定化小球藻共培养去除污水氮磷研究[J].广西科学.2019

[2].陈鹏,王清良,胡鄂明,李乾,刘天印.耐冷嗜酸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和固定化培养[J].金属矿山.2018

[3].杨宏,胡银龙.硝化细菌的培养及包埋固定化中试[J].环境科学.2018

[4].夏秀东,刘小莉,王英,李爱茹,周剑忠.豆渣固定化培养乳酸菌的条件优化及其对乳酸菌的保护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7

[5].姚仁达.氨氧化和硝化细菌菌群筛选与富集培养及其固定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

[6].杨婷.微藻固定化放大培养及产油、去污、副产物开发研究[D].福州大学.2017

[7].高锋.微藻膜法浓缩和固定化培养及其深度去除废水中营养盐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

[8].谢国排,程伟,孙露露,薛锡佳,吴宏萍.琼脂固定化窖泥己酸菌培养技术研究[J].酿酒.2016

[9].潘亚华.固定化海南粗榧细胞培养体系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6

[10].范志翔,沈英,徐新苗.固定化技术在微生物与微藻培养中运用与进展[J].机电技术.2015

论文知识图

固定化培养条件下木质素降解酶...细胞在不同微载体固定化培养...固定化培养盘基网柄菌的菌体...固定化培养条件下生物量、葡萄...一2不同染料投加时间下聚氨醋泡沫固细胞在不同微载体固定化培养...

标签:;  ;  ;  ;  ;  ;  ;  

固定化培养论文_梁慧元,张云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