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流动态分析论文-何领朝,林东,冯心欣

交通流动态分析论文-何领朝,林东,冯心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流动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时交通流预测,数据缺失,动态张量分析,多模信息

交通流动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领朝,林东,冯心欣[1](2019)在《基于自适应秩动态张量分析的短时交通流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短时交通流预测可以为路线规划、交通管理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撑。为了提高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下的预测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秩动态张量分析的算法来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首先构造了覆盖周、天、时间窗口和空间4个维度的张量,以挖掘交通流数据之间的多模相关性。其次,利用滑动窗口模型,形成动态结构的张量流数据。然后将主成分分析算法扩展成可以接收张量输入的离线张量分析算法,并引入自适应秩和遗忘因子形成自适应秩动态张量分析算法。最后将张量流数据输入自适应秩动态张量分析算法中,实现对短时交通流数据的预测。实验结果显示,即使在数据有缺失的情况下,自适应秩动态张量分析算法也能实现良好的预测。(本文来源于《物联网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猛[2](2018)在《微观动态交通流系统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问题日趋严重,解决或缓解交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如何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准确认知并逐步缓解当前面临的各种交通问题,已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交通拥堵等现象可看做动力学系统的不稳定性,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有助于解释交通拥堵的原因,因此已成为交通流理论研究的重点。此外,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代表驾驶员对外界交通环境激励的敏感程度,将其视为交通流建模以及稳定性分析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详尽地刻画交通流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的交通流建模及稳定性分析,对缓解当前的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对传统交通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影响的车辆跟驰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交通流模型,对提出的交通流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本文介绍了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以及考虑电子节气门开度信息的跟驰模型(Throttle-based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T-FVD),基于微小扰动法、根轨迹法,分析了模型的线性稳定性条件,并运用约化摄动法理论得到了模型的扭结波,以便从多角度研究模型的稳定性。2.本文根据交通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将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的影响引入至车辆跟驰行为之中,提出了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的跟驰模型(Throttle-based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with Delay,T-FVD-D),并对提出的T-FVD-D模型进行了动态性能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相较于以往模型能更好的体现驾驶员对车辆间间距的敏感性与车辆间速度差的敏感性之间的差异,这对于进一步探究驾驶员行为特征受到前导车辆影响时交通流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首先从非线性的角度运用约化摄动法对提出的T-FVD-D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运用微小扰动法对提出的T-FVD-D模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最后,本文从系统控制的角度运用根轨迹法对T-FVD/T-FVD-D模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根轨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8-04-16)

曲大义,杨建,陈秀锋,卞晓华[3](2012)在《动态车辆换算系数的交通流特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运行车辆在不同交通运行状态下所占有的道路时空资源的物理意义不同,为了科学反映其动态特性,吸取了传统交通流理论的学术思想,选择交通密集度作为车型换算系数的计算标准,综合分析了不同交通流运行状态下车辆占有车道空间问题,从交通流特性分析入手,定性分析车型对交通流量-密集度的影响,提出了不同车型相对应的影响系数计算方法,进而建立基于需求安全距离的动态车辆换算系数定量模型。通过数据验证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车辆换算系数更好地反映了交通流运行中的速度-流量关系和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2年04期)

边晓丽[4](2012)在《城市信号交叉路口混合交通流动态参数分析及服务水平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大多数城市道路资源可开发的潜力越来越小,即现有的交通供给资源是有限的,由此使得城市道路的交通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汇聚着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组成的多路混合交通流,是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多发生地带,存在着多个相互交叉的交通流同时利用同一平面完成分流、交汇和冲突等交通行为,成为道路网中道路通行能力的“瓶颈”。随着交叉路口的拥堵及其拥堵范围的扩散,必将影响其上、下游的道路交通,进而影响整个城市路网的畅通,给城市居民出行增添更多的不便。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及科学地为交叉路口信号控制配时提供可靠技术指标,减少行人、非机动车及机动车辆通过信号交叉路口的延误时间,提高城市信号交叉路口的服务水平,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的信号交叉路口,因为汇聚了不同方向的交通流,使得机非混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远远低于路段,目前研究常采用机动车的通行能力、饱和度和延误时间等技术参数作为评价其道路服务水平的指标,显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状况。本文通过对混合交通流状态下的城市信号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延误参数及饱和流率等技术参数的分析及计算方法的探索,力求对信号交叉路口服务水平的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其混合交通流状况,为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规划和评价提供相关的基本参数和理论依据。城市信号交叉路口延误是评价信号交叉路口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度量,它不仅反映了交叉路口的驾驶人员舒适性和车辆行驶时的受阻程度以及机动车的油耗和行驶时间损失,还反映了信号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延误分析对评价信号交叉路口的服务水平、信号控制方案和信号规划与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独立信号交叉路口在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延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辆的运行特性,分析了行人及非机动车对机动车运行时的冲突干扰影响,提出了对饱和流率的修正方法及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信号交叉路口排队行驶车辆离散车头时距分布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延误模型,转向机动车流的运行特性因受反向车流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而与直行车流的运行特性而有所不同,本文对转向车辆的延误作了详细的讨论。最后,运用延误方差分析方法,对信号交叉路口服务水平的评价做出了探索。(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1)

[5](2010)在《DynaCHINA动态交通流分析与路况预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DynaCHINA("动态中国")是位于交通管理中心的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系统,完全由国内自主研发。通过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和交通信号控制等系统提供覆盖全路网的30-60分钟的实时路况预测,使这些系统能更有效地缓解城市和高速公路交通拥堵,提升公众的出行效率和出行质量。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动态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基于仿真的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系统参数离线与在线标定、出行者行为模型及路径处理等。(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苏宏升,张友鹏[6](2007)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流动态随机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马氏理论,分析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绿信在一般指数环境下交替更新时的车流量动态随机模型。得出的结论与不饱和交通流在定时控制条件下进行比较,证明了结果的有效性。最后提出平面交叉口绿灯信息控制不仅应考虑延误时间和通行效率,还应考虑车流量的更新周期。(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袁伟,朱兆芳[7](2007)在《路网交通流动态分配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分析了交通流路网分配的概念及在交通控制与诱导中的作用,重点研讨了交通动态分配过程及分配模型,对于解决区域性交通适时控制与诱导问题,认为目前的动态交通分配的前提和结构均存在不可克服的障碍,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07年09期)

黄慧[8](2007)在《基于GPS的交通流动态分析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一种交通流动态分析与表达的技术。交通流分析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动态交通信息为基础,能够自动、实时快速地分析交通状况,为交通控制带来方便,为车辆导航提供准确信息。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rotation,交通用地理信息系统)交通流分析(Traffic Flow Analysis)是应用在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中,以提高道路利用率,使道路更加通畅,利用GPS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对交通状况进行智能化分析,并将交通状况在所在的地理信息系统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技术;它对解决目前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交通信息平台中的两个关键技术——交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其城市路网交通流动态分析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描述了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数字地图的建立过程,并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为例,详细给出了独立开发方式的开发过程,并给出了如何实现合理的地图表达的方法。而后,对GPS的原理及其应用作了介绍,给出了将GPS坐标转换为城建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并描述了实验结果以及坐标转换在本系统中的改进方法;从而坐标转换提供了不同格式数据的协作。而后,本文给出了一个采用GPS探测车,同时结合交通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城市交通流分析的实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坐标转换、地图匹配和建模拟合叁个模块组成。通过对探测车数据的处理,得到了道路上的速度分布,并最终实现了城市道路网络的交通状态动态分析系统。在交通流动态分析中,详细地描述了其中的两个关键的算法:地图分块匹配算法和网络实时接收算法。前者极大地提高了车辆匹配到地图上的整个过程的速度,使得实现一个实时分析的系统成为可能。后者描述了在实时数据流下,如何无缝、完整地接受网络接口传来的数据并与分析过程完整衔接。(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7-01-01)

管驰明,韩光法,汤君友[9](2006)在《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的城市交通流动态管理(TDM)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引发很多交通问题.本文根据城市交通的特点和面临的交通问题,提出基于交通灯控制的城市交通流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城市交通流的特征,将通信网研究领域的流量控制思想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拓扑优化思想引入城市交通的流量优化研究中,提出控制城市交通流量优化和规避拥塞的算法.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实时交通信息,自动生成动态交通流控制方案,改变城市道路中的交通流分布,从而提前根除和缓解交通阻塞,优化城市交通管理.(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06年06期)

郭敏,孔涛,梁玉庆[10](2003)在《交通流实时动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在北京的研究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满足不了交通发展的需要,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改善道路状况已是必然的选择。而真正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能向交通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实时的和可靠的交通信息以及与交通有关的其他信息。本文在研究了国外交通流实时动态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流实时动态采集、处理/分析、发布集成系统的规划方案及在北京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期刊2003-12-01)

交通流动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问题日趋严重,解决或缓解交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如何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准确认知并逐步缓解当前面临的各种交通问题,已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交通拥堵等现象可看做动力学系统的不稳定性,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有助于解释交通拥堵的原因,因此已成为交通流理论研究的重点。此外,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代表驾驶员对外界交通环境激励的敏感程度,将其视为交通流建模以及稳定性分析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详尽地刻画交通流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的交通流建模及稳定性分析,对缓解当前的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对传统交通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影响的车辆跟驰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交通流模型,对提出的交通流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本文介绍了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以及考虑电子节气门开度信息的跟驰模型(Throttle-based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T-FVD),基于微小扰动法、根轨迹法,分析了模型的线性稳定性条件,并运用约化摄动法理论得到了模型的扭结波,以便从多角度研究模型的稳定性。2.本文根据交通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将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的影响引入至车辆跟驰行为之中,提出了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的跟驰模型(Throttle-based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with Delay,T-FVD-D),并对提出的T-FVD-D模型进行了动态性能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相较于以往模型能更好的体现驾驶员对车辆间间距的敏感性与车辆间速度差的敏感性之间的差异,这对于进一步探究驾驶员行为特征受到前导车辆影响时交通流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首先从非线性的角度运用约化摄动法对提出的T-FVD-D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运用微小扰动法对提出的T-FVD-D模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最后,本文从系统控制的角度运用根轨迹法对T-FVD/T-FVD-D模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根轨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流动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何领朝,林东,冯心欣.基于自适应秩动态张量分析的短时交通流预测[J].物联网学报.2019

[2].郭猛.微观动态交通流系统稳定性分析[D].重庆邮电大学.2018

[3].曲大义,杨建,陈秀锋,卞晓华.动态车辆换算系数的交通流特性分析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2

[4].边晓丽.城市信号交叉路口混合交通流动态参数分析及服务水平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5]..DynaCHINA动态交通流分析与路况预测系统[J].山东科学.2010

[6].苏宏升,张友鹏.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流动态随机模型分析[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7

[7].袁伟,朱兆芳.路网交通流动态分配模型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

[8].黄慧.基于GPS的交通流动态分析与表达[D].上海交通大学.2007

[9].管驰明,韩光法,汤君友.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的城市交通流动态管理(TDM)技术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

[10].郭敏,孔涛,梁玉庆.交通流实时动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在北京的研究与实施[C].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03

标签:;  ;  ;  ;  

交通流动态分析论文-何领朝,林东,冯心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