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

李荣广

(德保县马隘镇中心校广西德保533700)

【摘要】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教育缺失,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对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农村学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自私、任性、懒惰、依赖心强、自理能力差、爱撒泼等不良习惯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而它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作为农村教师,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那么,如何做实、做细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做了如下不成熟的尝试:

1.赋予大爱,感化其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老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爱的都是一些“优秀群体”,而对班级里的一些“问题学生”“后进生”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呵斥、羞辱、体罚,结果反而造成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也宽容着学生,因为宽容是爱的甘露、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和“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2.讲究方法,利导其行

“问题学生”和“后进生”身上还是有一些闪光之处的,做老师的平时要多留心观察,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使其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让其产生一种成功感,对他们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鼓励。当他们感到有这么多的同学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时他们自己就会主动的改掉那些不良习惯,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首先,老师要科学地引导孩子,耐心地教育孩子。有些留守儿童在家说一不二,要什么给什么,稍不顺心就摔东西耍无赖甚至还打人。例如小文,刚入校时看见别人的东西好玩就抢,抢不到就睡地上打滚,有时还打人;他不喜欢的玩具分到他手,他就撅着嘴狠劲的摔在地上然后用脚踏。这时老师一定要科学引导,耐心说教,不能狠训一顿了事更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我们可以借助故事或游戏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若真想玩可以有礼貌的向别人借,或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别人交换玩;不喜欢的玩具可以跟老师或小朋友调换但不能摔,我们要爱惜玩具等。

其次,老师要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中的良好表现并给予肯定和表扬。俗话说:泥鳅兴捧,小孩兴哄。例如小华既调皮又好动,正常的教学秩序常常被他搅乱,不是到处跑就是招惹别的小朋友,拽别人头发、揪别人衣服等,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他玩,老师经常抱怨,就在老师们都快对他失去信心时,我发现了这孩子有他的优点。一次他们班在玩游戏,小华当“公交车司机”,只见他很神气地边开车边喊:请给老人、小孩让个座,车子转弯请站稳扶牢。我提醒老师及时表扬他,并组织孩子们一起坐他的“文明车”,在老师的鼓励下,小朋友们开始主动找他玩了,小华彬彬也渐渐变了,不但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还能主动帮助别人了。因为他懂了:只有有礼貌、懂事的孩子才受大家欢迎。另外好习惯要反复训练孩子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所以,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我们做教师的要不怕反复,要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

3.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面对留守儿童的种种不良习惯,我们一方面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一方面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给孩子带好头,当好孩子的表率。良好的教育氛围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家校教育同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另外,教师要注重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作用。例如,教育学生要讲卫生、保护环境,我们就设计了“环保主题墙”;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在学生洗手时告诉他们水龙头不要开太大并且抹肥皂时要关掉水龙头;为了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我们利用农村午收或秋收时节组织学生参观农民收割,让幼儿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得来的,不能浪费。

总之,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就能让他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从而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

标签:;  ;  ;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