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生(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42150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50-01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新鲜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药物治疗。笔者自1990年开始,治疗新鲜肱骨髁上骨折280例,全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到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80例,男153例,女127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80岁,伸直型242例,屈曲型38例。
2治疗方法
2.1麻醉移位程度大,估计复位困难者,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般无需麻醉。
2.2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约30°。
2.3复位方法
2.3.1伸直型①尺偏型:最常见,首先将患肢保持旋前位,对抗拔伸牵引,纠正重迭移位;在持续牵引的同时,术者用两手拇指置于骨折远端内侧向外推,其余4指置于骨折近端外侧向内推,即以“两点捺正法”纠正尺偏移位;②桡偏型:整复方法同上,唯手指推按处与用力方向与尺偏型相反。待桡、尺偏移位纠正后,术者以两拇指在患肢肘后顶住骨折远端后方用力向前推按,其余两手2-5指放于骨折近端前方,向后方按压,同时嘱助手在持续牵引的基础上将患肢屈肘90°以上。
2.3.2屈曲型纠正桡尺偏移位方法同前,在纠正桡尺偏移位后,术者以两拇指在患肢肘前顶住骨折远端向后按压,两手2-5指置于骨折近端后方向前方端提,以纠正骨折远端向前的移位。两型骨折后均应用合骨法,以稳定骨折断端。
2.4固定杉树皮做的小夹板超肘关节外固定,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放置棉花压垫。
2.5药物治疗以中药治疗为主,早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中期和营止痛,壮骨生髓,方用壮筋养血汤;后期以六味地黄汤加味补肝肾、舒筋络。
2.6功能锻炼早期以手指抓空增力锻炼为主,等骨折基本愈合后加强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3讨论
3.1正如《医宗金鉴》所云:“一旦临床,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首先应仔细阅读X光片,了解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及严重程度,从而确定手法复位的方法、力度,力求一次解剖复位;
3.2应掌握好复位步骤,必须先纠正桡、尺侧移位再纠正前后移位,否则增加复位难度,不易解剖复位。
3.3对于患肢肿胀严重的病例,早期用药应打破常规,重用黄芪、三棱、莪术。因患肢肿胀严重,必有大量瘀血堆积肘部,导致气滞血瘀,可大剂量运用黄芪以补气、行气导滞,三棱、莪术破血逐瘀,使瘀血消散,肿胀消退,实践证明效果优良。
3.4并发症的防治。①缺血性肌挛缩:常发生于损伤及肿胀严重的病例,治疗中注意外固定不能太紧,当患肢出现剧烈疼痛,麻木、冰冷及桡动脉扪不到的应马上解去夹板,局部按摩理疗。②神经损伤:多为挫伤,以正中神经损伤多见,其余为桡、尺神经损伤,通过中药辨证治疗,可望缓慢恢复。③肘内翻:A力争一次整复成功,注意保持两骨折端外侧骨皮质的完整。B注意完全纠正尺偏移位,甚至可矫枉过正。C运用压垫防止迟发性尺偏移位。④骨化性肌炎:切忌多次粗暴整复,避免骨膜下出血加重,早期重用破血化瘀药物及早消散瘀血,晚期以软坚散结,温筋通络为主,方用舒筋软坚汤加减(制川乌、制草乌、白芥子、甲珠、鹿角霜、桂枝、片姜黄、威灵仙等)。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不宜作强力拔拉等被动活动。
参考文献
[1]吴谦.《医宗金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7.
[2]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