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浆底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浆,火成岩,火山岩,峨眉,同位素,地壳,玄武岩。
岩浆底侵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华,陈赟,陈林,宋海斌[1](2018)在《岩浆底侵的热-流变学效应及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浆底侵在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二维热传导方程模拟不同规模的地壳底侵产生的热-流变学效应,以及幔源岩浆温度和含水量对底侵厚度的影响;并以现有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为约束,模拟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幔源岩浆底侵对应的地表热流随时间演化,探讨了形成幔源岩浆底侵的潜温和初始熔融的深度制约。结果显示:1)幔源岩浆底侵引起的热扰动的耗散时间取决于岩浆底侵的初始厚度。以幔源岩浆侵入温度为1300℃,20km厚的地壳底侵为例,热扰动完全耗散需经历约150Myr;而5km厚的地壳底侵,只需经历50Myr热扰动已基本耗散殆尽。2)在初始阶段,岩浆底侵会造成岩石圈强度的显着降低;随着热耗散的进行,岩石圈强度会逐渐恢复;在热扰动耗散殆尽之后,岩石圈强度反倒比底侵前的岩石圈强度更大。这表明岩浆底侵不但可以导致地壳增厚,还会最终导致岩石圈的强化。3)温度对地壳底侵厚度的影响比含水量的影响要大得多。将我们的模型应用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结果表明内带地壳底侵的热耗散需持续上百个百万年,岩浆潜温超过1500℃,初始熔融深度超过200km。(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赟,徐义刚,徐涛,司少坤,田小波[2](2015)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揭示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底侵与地壳垂向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迭纪是地球演化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全球多个大火成岩省在这一时期喷发,若干重大全球事件(如双生物大灭绝、海水极度缺氧、海平面下降以及地磁场倒转等)也在这一时期发生。广泛分布于我国滇、川、黔叁省的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是我国境内目前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研究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于约259Ma,终止于259.1±0.5Ma,对应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限。地幔柱(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专题7大陆岩石圈地幔属性与过程、专题8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专题9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期刊2015-10-10)
程黎鹿,曾铃,张帆,刘明,罗照华[3](2013)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地壳响应:来自大老包花岗岩的年代学和热模拟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红格铁矿区的大老包花岗岩侵入到含矿基性-超基性杂岩,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大老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大老包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55.1±3.6Ma。该研究结果与前人通过红格东侧的矮郎河高铝花岗岩的U-Pb测年得到的花岗岩成岩时代(255.2±3.6Ma)结果一致,表明大老包花岗质岩体与矮郎河高铝花岗岩是同阶段的,可能是二迭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晚期的产物。这一成岩时代晚于攀枝花铁矿成矿时代(~260Ma)。通过本文得到的大老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前人测得的二迭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体岩浆的活动时间,笔者基于国际上最新的下地壳热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过程中可以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大老包花岗岩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喷发过程中底侵的玄武质岩浆在4Myr内部分熔融下地壳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门清波,王勤,Nikolai,Bagdassarov,夏群科,樊祺诚[4](2013)在《石榴辉石岩的电导率及对岩浆底侵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石榴辉石岩为岩浆底侵于上地幔顶部40~45 km形成的堆晶岩,是壳-幔过渡带的典型样品。本文使用Solartron 1260阻抗分析仪,测量112 GPa和380~900 e下石榴辉石岩WD958的电阻率。样品电导率(R)与温度的关系遵守Arr henius方程:R=R0ex p(-$H/kT),其中T是样品的绝对温度,k是Boltzmann常数,指前因子R0为9715 S/m,活化焓$H为1127 eV。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中单斜辉石的平均含水量为117@10-6H2O,橄榄石无水,石榴子石的含水量因蚀变无法测定。使用Hashin-Shtrikman平均方法计算样品WD958的电导率,发现样品可看作由含水单斜辉石、无水石榴子石和无水橄榄石组成的高阻集合体,电导率同时受小极化子导电和质子导电的影响。如果原位的石榴辉石岩的矿物含水量保持平衡,其电导率将提高1个数量级,质子导电成为主控导电机制。石榴辉石岩在高温的壳-幔过渡带(~1000e)表现为高导层,而在正常地温梯度下,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电导率近似,为高阻层。因此,在岩浆底侵作用下,电性上的壳-幔边界将随着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而改变。(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续海金,章军锋[5](2013)在《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壳幔相互作用:以华北克拉通房山岩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房山地区晚中生代基性岩脉、高镁埃达克质包体和低镁埃达克质寄主岩为研究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的对象。基性岩脉(134±2 Ma)具有较宽的全碱(Na_2O+K_2O:3.41-7.11wt.%)、MgO(2.6-6.5 wt.%)、Ni(60.1-541.7ppm)和Cr(138.2-749.5 ppm)的含量和高的Mg~#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邵济安,张宏福,柳小明,李之彤[6](2007)在《华北北缘早中生代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记录:来自辽西晚中生代安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辽西晚中生代义县组顶部玻基方辉安山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光谱和LA-ICP-MS定年,发现这些火山岩中锆石常具有环带结构.其中心为残留锆石,边缘部分为从寄主岩浆中结晶的锆石.边缘部分锆石的U-Pb年龄为116 Ma,与寄主火山岩的Ar-Ar年龄完全一致;而中心部分锆石的U-Pb年龄为254 Ma,与该区早中生代底侵麻粒岩中锆石的U-Pb年龄251 Ma一致.玻基方辉安山岩中单斜辉石捕虏晶与底侵麻粒岩中单斜辉石的组成类似.说明早中生代新增生下地壳的麻粒岩在晚中生代软流圈底辟上涌背景下遭到了改造和破坏,并且参与了晚中生代的玻基方辉安山岩的形成.(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7年05期)
杜杨松,李顺庭,曹毅,秦新龙,楼亚儿[7](2007)在《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的小铜官山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并对天鹅抱蛋山岩体及其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锶-钕同位素分析,结合对区内老庙基山和小铜官山岩体及其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整理,讨论了这些岩体及其包体的成因。小铜官山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9.5±2.9)Ma,表明它属于长江中下游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产物。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具有低w(SiO2)(52.03%-54.61%)、w(Al2O3)(12.87%-14.43%)和全碱含量w(Na2O+K2O)(5.26%-6.30%),但高w(MgO)(5.41%-11.66%)的特征;寄主岩与此相反,具有高w(SiO2)(59.97%-64.44%)、w(Al2O3)(16.43%-17.59%)和全碱含量(6.67%-8.25%),但低w(MgO)(1.52%-2.50%)的特征。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的稀土元素总量为165.70×10-6-190.40×10-6,寄主岩的稀土元素总量为166.12×10-6-185.95×10-6,二者十分相近,它们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也十分相似。但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的轻、重稀土比值为3.39-4.27,明显小于寄主岩的轻、重稀土比值(4.86-5.94)。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具明显的正铕异常,而寄主岩具有弱负铕异常。从辉长岩到寄主岩,εNd(t)从-4.9--9.9减小到-11.4--11.9,(87Sr/86Sr)o从0.7064-0.7073增加到0.7072-0.7084。上述资料表明,铜陵铜官山矿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及其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可能是由基性到中酸性岩浆通过幔源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过程形成的,而基性到中酸性岩浆则是由底侵的玄武岩浆与不同量的中下地壳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07年01期)
赖绍聪,秦江锋,李永飞,隆平[8](2007)在《青藏高原木苟日王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组成——底侵基性岩浆地幔源区性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藏北羌塘木苟日王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和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岩石表现出低SiO2(51%~54%),高Mg,Cr和Ni等幔源岩浆的特征;岩石轻稀土中度富集,具弱负铕异常,发育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其低的Sm/Yb值(3.07~4.35)表明它们应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局部熔融.岩石87Sr/86Sr=0.705339~0.705667,208Pb/204Pb=38.8192~38.8937,207Pb/204Pb=15.6093~15.6245,206Pb/204Pb=18.6246~18.6383,而143Nd/144Nd=0.512604~0.512639,εNd值近于0(-0.66~+0.02),与典型的地幔端元BSE(地球总成分点)十分类似.岩石8/4Pb=66.82~74.53,Δ7/4Pb=9.88~11.42,ΔSr>50,具典型的DUPAL异常,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木苟日王高钾钙碱性基性火山岩可能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亲冈瓦纳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结合该区新生代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进一步提出,由于拉萨地块的北向俯冲作用,俯冲流体交代软流圈地幔诱发其部分熔融形成以木苟日王火山岩为代表的高钾钙碱性基性岩浆,这些基性岩浆对羌塘地块岩石圈的底侵作用对于羌塘地块新生代埃达克质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赖绍聪,秦江锋,李永飞,隆平[9](2006)在《青藏高原木苟日王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组成——底侵基性岩浆地幔源区性质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苟日王新生代火山岩位于西藏双湖镇以南约40公里处,属于北羌塘西段地层分区。火山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由火山岩岩流组成。野外可见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在老第叁系红色砂砾岩(E3S)之上。因此,结合该区相同系列的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资料,可以认为木苟日王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代约在44—30Ma左右。(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1-01)
戴宝章,蒋少涌,姜耀辉,赵葵东,刘敦一[10](2006)在《湘南道县虎子岩中生代玄武岩中下地壳包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与原位Hf同位素研究——岩浆底侵与地壳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湘南地区道县虎子岩玄武岩为一晚侏罗世基性岩体(全岩K-Ar年龄约150Ma),该岩体含有丰富而种类繁多的各类地幔.地壳包体,其中的辉长质包体(辉长岩及麻粒岩)来源于下地壳.本研究对叁件辉长质包体中锆石及斜锆石进行了系统的SHRMP U-Pb年代学和原位 Hf同位素分析.(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1-01)
岩浆底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迭纪是地球演化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全球多个大火成岩省在这一时期喷发,若干重大全球事件(如双生物大灭绝、海水极度缺氧、海平面下降以及地磁场倒转等)也在这一时期发生。广泛分布于我国滇、川、黔叁省的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是我国境内目前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研究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于约259Ma,终止于259.1±0.5Ma,对应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限。地幔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浆底侵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华,陈赟,陈林,宋海斌.岩浆底侵的热-流变学效应及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启示[J].岩石学报.2018
[2].陈赟,徐义刚,徐涛,司少坤,田小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揭示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底侵与地壳垂向生长[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专题7大陆岩石圈地幔属性与过程、专题8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专题9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2015
[3].程黎鹿,曾铃,张帆,刘明,罗照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地壳响应:来自大老包花岗岩的年代学和热模拟证据[J].岩石学报.2013
[4].门清波,王勤,Nikolai,Bagdassarov,夏群科,樊祺诚.石榴辉石岩的电导率及对岩浆底侵的约束[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3
[5].续海金,章军锋.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壳幔相互作用:以华北克拉通房山岩体为例[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6].邵济安,张宏福,柳小明,李之彤.华北北缘早中生代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记录:来自辽西晚中生代安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J].自然科学进展.2007
[7].杜杨松,李顺庭,曹毅,秦新龙,楼亚儿.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J].现代地质.2007
[8].赖绍聪,秦江锋,李永飞,隆平.青藏高原木苟日王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组成——底侵基性岩浆地幔源区性质的探讨[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
[9].赖绍聪,秦江锋,李永飞,隆平.青藏高原木苟日王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组成——底侵基性岩浆地幔源区性质的约束[C].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
[10].戴宝章,蒋少涌,姜耀辉,赵葵东,刘敦一.湘南道县虎子岩中生代玄武岩中下地壳包体的锆石SHRIMPU-Pb年代学与原位Hf同位素研究——岩浆底侵与地壳演化[C].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