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优质稻论文_陈秀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用优质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稻米,水稻,产量,品质,湖南省,生态,营养。

食用优质稻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平[1](2016)在《食用优质稻垩白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水稻产生垩白的原因及栽培因素对垩白的影响,总结了具体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6年10期)

桂云波,张瑛,吴敬德[2](2014)在《肥料种类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食用安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优质稻桂小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德隆有机肥、长效控释肥、不施肥空白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得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导致其产量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对稻米食用蒸煮品质影响不大,对加工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则较明显。在加工品质方面,化肥处理可显着提高精米率,德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整精米率要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在外观品质方面,3种肥料种类处理均可显着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中,化肥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大。施肥会导致稻米中Hg、As、Cd含量的提高,降低卫生品质。其中,3种肥料种类处理稻米Hg含量均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化肥和长效控释肥处理的As含量以及长效控释肥处理的Cd含量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在此试验条件下,施用化肥和德隆有机肥有利于优质稻获得高产,并将稻米品质提升到较高水平;施用德隆有机肥最有利于稻米获得较高的食用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3期)

闵军[3](2011)在《什么是食用优质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部分的人认为食用优质稻是指稻谷(米)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即大米的透明度好,垩白粒少,垩白度低,适口性好。其实这是指广义上的食用优质稻。狭义上的食用优质稻有严格的标准限制。我国现有2种标准:①农业部的部颁优质稻标准,主要是针对品种而设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期刊2011年02期)

陈大洲,沈显华,肖叶青,周会芳,龙福生[4](2008)在《江西食用晚籼优质稻育种再上新水平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江西食用晚籼优质稻品种的育种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江西食用晚籼优质稻品种育种水平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黄正强[5](2006)在《石阡县食用优质稻新品种高产示范效果显着》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阡县位于黔东北铜仁地区,东径108°14′,北纬27°34′。除梵净山区边缘相对高差较大外,一般地势较低,山间坝地较多,热量条件较好。海拔高度大多在400~800m,年均温16·8℃左右,年降雨量1200mm,≥10℃活动积温5200℃,≥25℃高温时(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06年04期)

李小湘,赵正洪,黎用朝,周斌,张世辉[6](2004)在《食用优质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02年在湖南长沙作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以及在海南叁亚冬繁共3次种植的20个优质稻品种60份样品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米饭长检测,同时对其中11个品种共33个样品的蒸煮品质化验,分析不同品种在叁种环境下种植的各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并对20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按农业部颁布的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中的籼稻品质指标等级记分标准将11个品种的9个品质性状计算质量指数.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品质稳定性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与品种的质量指数等级有关,在长沙作双季晚稻种植的质量指数达叁等的品种,其品质性状相对稳定;在长沙作双季晚稻种植的质量指数达二等的品种,在不适宜环境下质量指数可变为叁等甚至四等。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悬殊。各个品质性状的一等至叁等达标百分率因品种和环境而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4年06期)

吴和明[7](2003)在《食用优质稻品种的筛选、鉴定与区域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02年湖北省新选育和引进的81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鉴定研究,对2001年经区域试验鉴定的9个食用优质稻品种进行了优质化种植的布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G99-21、20257、武香880为国标食用优质稻,可在湖北省适宜区域作食用优质稻推广种植。 (1) 699-21:籼型早稻品种,可在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食用优质早稻推广种植。 (2) 20257:籼型早稻品种,可在鄂东丘陵岗地作食用优质早稻推广种植。 (3) 武香880:籼型晚稻品种,可在鄂东丘陵岗地及江汉平原作食用优质晚稻推广种植。 2、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99-518、岳优26、宜优99也是国标食用优质稻,但其优质化种植的布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99-518:籼糯早稻品种,适于湖北省作早稻种植,同时可作食用优质稻试验种植。 (2) 岳优26:籼型晚稻品种,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种植,同时可作食用优质稻试验种植。 (3) 宜优99:籼型晚稻品种,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种植,同时可作食用优质稻试验种植。 3、未通过品种审定的水稻品种25优6547、新香优80、中优288、春江101经区域试验鉴定是国标食用优质稻,但其优质化种植的布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中,25优6547、新香优80、中优288产量水平高,抗病性较好,生产上有应用价值;春江101产量太低,生产上的应用价值不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3-11-01)

金可元[8](2003)在《栽培生态因素对食用优质稻稻谷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谷是我省传统农业的主要产品,从生态经济的角度讲,也是我省现代农业生产的优势项目。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水稻生产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挑战。水稻生产只能从追求高产单一目标向同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多重目标转移,才能确保水稻生产的高效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于我省水稻主产区,按早、晚两个水稻生产季节,在大田栽培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生态因素对食用稻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摘要如下: 1、在早季相对于传统正常播期条件下,提早播种对食用稻稻谷产量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明显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而推迟播种则明显降低稻谷产量;晚季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呈抛物线型,即存在一个最佳播种期,但适时提早播种存在稻米品质变优的趋势。 2、在早季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中“低湿”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高温”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通过人工喷水或者进行喷灌能较大幅度提高食用早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 3、不同稻田土壤类型、同种稻田土壤不同的耕层厚薄、同种稻田土壤同一耕层厚薄不同水泥温度处理下,食用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不同。相对而言,厚的耕层的紫潮泥有利于早、晚两季食用稻谷产量和早季食用稻米品质的提高,厚耕层的红黄泥有利于晚季食用稻米品质的改善;降低早季后期的泥水温和保持晚季后期较高的泥水温,有利于食用稻稻米品质的调优、保优,但降低早季后期的泥水温,会导致食用早稻稻谷减产。 4、在食用水稻生产施肥中,营养水平的高低、营养元素供给种类、各种营养元素间的配置比例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早晚两季食用稻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形成。其中,早季“中高”营养供给水平、晚季“低中”营养供给水平有利于食用稻稻谷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无论早季或晚季,对食用稻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综合影响力,大量营养元素依次为N>K>P,中量营养元素依次为S>Ca>Mg。 5、随着移栽密度的提高,食用优质稻产量明显增加,但移栽密度对食用优质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较为复杂,即: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提高,食用优质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而垩白度则呈增加趋势,但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移栽密度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3-10-01)

冯英梅,唐启源,邹应斌,石纪成[9](2002)在《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 0 0 1年在湖南宁乡以优质早籼稻中鉴 10 0、两系杂交稻组合香两优 68和优质晚籼稻中香 1号为材料 ,通过穗期喷施不同复配调节剂处理 ,研究了后期营养调控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效果 .结果表明 ,后期营养调控可提高植株体内保护酶 (SOD,POX)活性 ,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 ,促进灌浆结实 ,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并在 2 0 0 0年试验基础上 ,从早稻 7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 2种 (M6 ,M7) ,晚稻 5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 1种(Q2 )集延缓衰老、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复合调节剂(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6期)

冯英梅[10](2002)在《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分早、晚两季进行,早稻以优质早籼稻“中鉴100”和优质两系杂交稻组合“香两优68”为材料,晚稻以优质晚籼稻“中香1号”为材料。通过在齐穗期喷施不同复配调节剂处理,研究了后期营养调控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齐穗期喷施复配调节剂,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早稻中鉴100的M_1、M_2、M_3、M_6处理,比对照增产5%以上;香两优68的M_8、M_5、M_4处理比对照增产3.3%~5.6%;晚稻中香1号的Q_1、Q_2处理比对照增产4.3%~5.4%。调节剂对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齐穗期喷施复配调节剂,有较好的米质调优效果。其中早稻中鉴100的M_2、M_4、M_6、M_8处理,整精米率提高了2.4~5.2个百分点,垩白粒率下降了2.3~6.7个百分点,垩白度下降了1.8~2.9个百分点;香两优68的M_2、M_8处理整精米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M_6、M_8处理垩白粒率下降了5.0~7.0个百分点,垩白度下降了1.9~3.5个百分点;晚稻Q_2、Q_4的整精米率提高了1.1~3.2个百分点,但对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影响不大。 3.齐穗期喷施复配调节剂,能显着提高剑叶和籽粒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效提高剑叶叶绿素含量,维持后期较高的根系活力及灌浆前后剑叶中较高的N、P、K和可溶性糖含量,延缓叶片和根系及整个植株的衰老,促进灌浆结实,有利于产量和米质的形成。 4.在2000年研究的基础上,从早稻7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2种(M_6、M_8),从晚稻4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1种(Q_2)集延缓衰老、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复配调节剂。(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2-06-10)

食用优质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优质稻桂小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德隆有机肥、长效控释肥、不施肥空白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得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导致其产量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对稻米食用蒸煮品质影响不大,对加工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则较明显。在加工品质方面,化肥处理可显着提高精米率,德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整精米率要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在外观品质方面,3种肥料种类处理均可显着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中,化肥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大。施肥会导致稻米中Hg、As、Cd含量的提高,降低卫生品质。其中,3种肥料种类处理稻米Hg含量均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化肥和长效控释肥处理的As含量以及长效控释肥处理的Cd含量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在此试验条件下,施用化肥和德隆有机肥有利于优质稻获得高产,并将稻米品质提升到较高水平;施用德隆有机肥最有利于稻米获得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用优质稻论文参考文献

[1].陈秀平.食用优质稻垩白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6

[2].桂云波,张瑛,吴敬德.肥料种类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食用安全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

[3].闵军.什么是食用优质稻[J].湖南农业.2011

[4].陈大洲,沈显华,肖叶青,周会芳,龙福生.江西食用晚籼优质稻育种再上新水平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8

[5].黄正强.石阡县食用优质稻新品种高产示范效果显着[J].耕作与栽培.2006

[6].李小湘,赵正洪,黎用朝,周斌,张世辉.食用优质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

[7].吴和明.食用优质稻品种的筛选、鉴定与区域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

[8].金可元.栽培生态因素对食用优质稻稻谷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

[9].冯英梅,唐启源,邹应斌,石纪成.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10].冯英梅.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不同温度条件下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叁部分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小麦、稻谷...科技工作附录四 2003年长沙市科学技术进步...科技工作附录四 2003年长沙市科学技术进步...湖南省宁乡县新型种植摸式的摘值叁 唐代长安

标签:;  ;  ;  ;  ;  ;  ;  

食用优质稻论文_陈秀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