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盆地结构构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结构,断层,层析,太行山,圈闭,青藏高原。
盆地结构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赵斌,高红芳,张衡,李丽青[1](2019)在《基于深度域地震成像的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迭前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分析,结合前人重磁反演等地球物理资料成果,对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进行探索研究。研究表明: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发育新生代地层,厚度在1500~2500m之间,地层层速度为1500~3500m·s?1,不存在中生界沉积层,盆地基底为海山或前寒武系基岩及岩浆岩隆起。中沙海槽盆地新生代陆源海相烃源岩丰富,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大,盆地凹陷、断裂发育,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何碧竹,焦存礼,黄太柱,周新桂,蔡志慧[2](2019)在《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的构造属性及结构构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也是深层研究的重点及难题.通过区域探井和地震资料联合解释,结合航磁资料综合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深层存在近20个大小不等的南华纪-晚震旦世裂陷.裂陷发育在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上,与上覆显生宙盖层构造格局迥异.受正断层控制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垒堑相间的构造样式,从东北到西南可分为NWW、NEE、NW向展布的叁个裂陷群,地层最大厚度可达4100m.从南华纪到震旦纪主要断裂继承性活动,断陷沉降中心沿断裂向东迁移,震旦纪末期至早寒武世断裂活动减弱至停止.断裂走向及沉降中心展布表明,新元古代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分别处于NNE-SSW、NNW-SSE向拉张古应力场(相对现今),并伴有顺时针旋扭作用.根据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岩浆活动、裂陷充填沉积物及与航磁异常的协调性分析,裂陷的构造属性多以大陆裂谷及陆内断陷为主.裂陷的主要发育期在0.8~0.61Ga,其形成与南阿尔金-西昆仑洋、南天山洋的初始打开为响应,且是Rodinia超大陆主要裂解期的产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圣柱,吴倩倩,宋梅远,于洪洲,张关龙[3](2018)在《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是哈山构造带成藏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开展断裂带结构层识别与划分,建立了火山岩区逆断层断裂带结构模型。断裂带结构观测统计与伴生裂缝充填脉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认为,断裂一般经历破裂、碎裂和碎裂流作用,由二维断层面逐渐演化为叁维地质体,呈由内向外"扩展式"发育特点。通过对油气藏与探井油气水空间分布关系解剖,探讨了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断裂带"四维"属性控制了油气输导方式的转换、幕式输导时限和差异运聚成藏,在断层活动期与停止活动后至完全充填胶结之前的2.9~9.8Ma时间内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具有良好的输导性,推覆体浅部与中—高角度推覆断裂对接,且具有良好盖层的圈闭与深部中—低角度推覆断裂下盘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部位。(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单帅强,张煜颖,张锐锋[4](2018)在《渤海湾盆地徐水凹陷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水凹陷处于渤海湾盆地西部,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隔开。为了全面认识徐水凹陷的形成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区内的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利用研究区内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对徐水凹陷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凹陷内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刻画区内主要断裂的发育特征;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徐水凹陷古近纪以来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徐水凹陷新生界内发育古近系底部和新近系底部2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据此划分出3套构造层,即基底构造层、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系构造层。受控于NE向的太行山山前断层和NWW向的涞水断层,徐水凹陷表现出西断东超和北断南超的构造格局。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徐水凹陷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强烈断陷阶段、断陷持续发育阶段、断-拗过渡阶段和拗陷阶段。凹陷内的断陷活动于古近纪早期开始发育,持续至渐新世晚期,并具有幕式活动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8年05期)
黄兴富,高锐,郭晓玉,李文辉,熊小松[5](2018)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深部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机制一直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在持续向外扩张之中,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作为高原向外扩张的最前缘地区代表了高原最新的变形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的关键地区.本文以一条穿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结合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细致的地质构造解译,获得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位地壳变形以壳内滑脱带为界上、下解耦.滑脱带位于壳内低速层的顶部,深度14~24km.滑脱带之上的地壳部分以一系列南倾、北冲,并向下终止于滑脱带的逆冲断裂变形为主,指示了青藏高原向北的扩张方式;滑脱带之下的地壳以Moho面作为变形标志,指示了复杂的挤压缩短变形.据此我们推测上、下地壳的解耦缩短变形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的变形加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在整个青藏高原地壳的变形加厚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孟奎,宋晓东,李江涛,鲍学伟[6](2018)在《中国大陆大型盆地的岩石圈结构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盆地内部的岩石圈结构,有助于了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与区域构造的耦合关系.表面波层析成像是研究地球内部速度结构和动力过程的重要手段.根据得到的东亚地区深度达300 km的S波速度结构模型,主要关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以及松辽盆地的深部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东西部盆地岩石圈厚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较厚(最大约200 km),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岩石圈较薄(最大约80 km),柴达木盆地则介于二者之间.盆地内部岩石圈厚度的横向差异,反映出岩石圈的不均一性及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变形.对于环青藏高原分布的盆地,区域构造挤压作用造成的山系软物质下溢,侵蚀了盆地岩石圈基底,造成盆山结合部岩石圈厚度的急剧变化,区域构造挤压可能在这些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厚度变化表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可能只发生在盆地的东部及以东的地区.(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杨希[7](2018)在《江汉盆地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及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陈沱口地区重新处理二维地震资料及新采集处理叁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明确了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周缘构造带的关系。研究区总体表现"叁洼两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先后经历多期主要构造演化,形成叁组断裂和多种组合样式,局部圈闭较发育,主要以断块类型为主,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世铭,张小军,郑联勇,王朴,苟迎春[8](2018)在《酒西盆地老君庙构造白杨河组间泉子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酒西盆地老君庙构造渐新统白杨河组间泉子段储层具有含水率高、驱油效率低的特点,明确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成为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综合应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毛管压力测试等方法,对老君庙构造白杨河组间泉子段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具有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的特征;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按孔隙结构特征将储层分为4类,其中Ⅰ和Ⅱ类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渗透率均大于10 mD,毛管压力曲线有明显平台,偏粗歪度;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中反映孔喉集中程度和粗喉道所占比例的参数与物性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间泉子段L层为碱性成岩环境,粒间有较多的黏土矿物和方解石胶结物,局部胶结作用较弱的井段物性较好,M层酸性成岩环境抑制了胶结作用,使部分原生孔隙得以保存,同时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促进了M层优质储层的形成。研究结果可为油田后期有效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8年05期)
郑荣才,文华国,李云,常海亮[9](2018)在《甘肃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喷流岩物质组分与结构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广泛发育的暗色纹层状细粒岩,以其富含铁白云石、钠长石、重晶石、方沸石、黄铁矿和有机质,局部含有微量萤石、透闪石、石盐和呈碎屑状、浸染状产出的微量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组分吸引着众多沉积地质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类细粒岩的成因与火山活动有关,将其确定为火山物质蚀变作用的产物。通过地质背景、物质组分、岩石结构构造、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此类细粒岩属于新型的湖相"白烟型"喷流岩,可识别出6种热水矿物组合、3种主要结构类型和4种常见的原生沉积构造。6种热水矿物组合包括:Ⅰ钠长石—铁白云石(或铁白云石—钠长石)组合,Ⅱ重晶石—钠长石—铁白云石组合,Ⅲ石英—重晶石—钠长石—铁白云石组合,Ⅳ石英—方沸石—钠长石—铁白云石组合,Ⅴ地开石—铁白云石组合,Ⅵ单一铁白云石组合。3种主要结构类型包括:(1)泥晶—微晶结构,(2)内碎屑结构,(3)石盐假晶结构。4种常见的原生沉积构造包括:ⅰ纹层状和条带状构造,ⅱ网脉状充填构造,ⅲ旋涡状喷管结构,ⅳ同生变形层理结构。在物质组分和岩石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网脉状充填型、水爆型、盆地沉积型和区域扩散型4种喷流岩产状类型,建立了下沟组湖相喷流岩分带性沉积模式,探讨了喷流岩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增玉,冯晓辉,陈光宇[10](2017)在《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断陷结构与构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石油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调研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松南地区断陷层的石油地质基本条件。重点研究区内断陷层构造特征、油气资源潜力、火山岩储集性能和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实施地质、地球物理和科学钻探工程等方法,进一步查明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地层、沉积、构造等基本地质条件,评价断陷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优选有利断陷和有利区带。(本文来源于《吉林地质》期刊2017年02期)
盆地结构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的构造属性及结构构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也是深层研究的重点及难题.通过区域探井和地震资料联合解释,结合航磁资料综合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深层存在近20个大小不等的南华纪-晚震旦世裂陷.裂陷发育在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上,与上覆显生宙盖层构造格局迥异.受正断层控制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垒堑相间的构造样式,从东北到西南可分为NWW、NEE、NW向展布的叁个裂陷群,地层最大厚度可达4100m.从南华纪到震旦纪主要断裂继承性活动,断陷沉降中心沿断裂向东迁移,震旦纪末期至早寒武世断裂活动减弱至停止.断裂走向及沉降中心展布表明,新元古代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分别处于NNE-SSW、NNW-SSE向拉张古应力场(相对现今),并伴有顺时针旋扭作用.根据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岩浆活动、裂陷充填沉积物及与航磁异常的协调性分析,裂陷的构造属性多以大陆裂谷及陆内断陷为主.裂陷的主要发育期在0.8~0.61Ga,其形成与南阿尔金-西昆仑洋、南天山洋的初始打开为响应,且是Rodinia超大陆主要裂解期的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地结构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斌,高红芳,张衡,李丽青.基于深度域地震成像的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9
[2].何碧竹,焦存礼,黄太柱,周新桂,蔡志慧.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动力学[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
[3].王圣柱,吴倩倩,宋梅远,于洪洲,张关龙.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
[4].单帅强,张煜颖,张锐锋.渤海湾盆地徐水凹陷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
[5].黄兴富,高锐,郭晓玉,李文辉,熊小松.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深部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8
[6].李孟奎,宋晓东,李江涛,鲍学伟.中国大陆大型盆地的岩石圈结构及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18
[7].杨希.江汉盆地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及演化特征[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8
[8].张世铭,张小军,郑联勇,王朴,苟迎春.酒西盆地老君庙构造白杨河组间泉子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8
[9].郑荣才,文华国,李云,常海亮.甘肃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喷流岩物质组分与结构构造[J].古地理学报.2018
[10].李增玉,冯晓辉,陈光宇.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断陷结构与构造特征分析[J].吉林地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