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分析论文_王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分子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定量分析,复合材料,化合物,纳米,活性,蛋白。

小分子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华[1](2019)在《氧:从抗阻聚到光引发 基于一种关键中间体合成的系列小分子芳内酮光引发剂分子设计及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辐射固化技术已经被公认为未来最重要的绿色化学技术【1】,光固化是最主要的辐射固化技术,可应用于涂料、油墨、胶粘剂、光刻胶、3D打印等领域。特别是在涂料领域,虽然全球范围内对于绿色化学技术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光固化涂料的发展却并未迎来爆发式增长,一方面可能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因素,但更根本的是光固化有一个致命缺陷——氧阻(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亚洲辐射固化国际会议暨展览会、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2019第二十届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期刊2019-10-17)

郭虹霞,王创云,赵丽,王陆军,张丽光[2](2019)在《水稻中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分析及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sHSP),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水稻中2个编码小分子热激蛋白的基因 Os16.9A和 Os16.9B, Os16.9A和 Os16.9B编码的150个氨基酸,相似性高达99%。 Os16.9A和 Os16.9B的转录方向相反,2个基因的起始密码之间的距离为2.6 kb,它们的启动子均含有CAAT-box、TATA-box、GATA-box以及与热激等胁迫应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HSE和ACGT aterd1; Os16.9A的启动子还包含响应冷、干旱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LTRE,这些顺式作用元件呈不对称分布,推测这2个基因间的序列具有双向启动子的功能,且这2个基因可能受胁迫诱导表达。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水稻 Os16.9A和 Os16.9B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华玥[3](2019)在《基于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医学小分子电分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铜(Cu)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吸附性和催化活性,在光电催化、传感检测和污染物清除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通过制备Cu与叁聚氰胺(MA)、石墨烯或金属有机骨架分子形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并用于修饰电极,分别实现了对谷胱甘肽(GSH)、组氨酸(His)、组胺(HTA)的高灵敏电化学传感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开发了一种基于叁聚氰胺-铜(MA-Cu)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分别用于Hela细胞和酵母细胞中GSH的电分析(第2章)。采用可控的超分子自组装方法以及控制MA与Cu的比例,制得不同形貌的MA-Cu纳米复合材料。发现采用棒状MA-Cu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可以在低电位下获得稳定的固相CuCl电化学信号输出,加入GSH后,通过特定的Cu-GSH相互作用,可将电极上的CuCl被置换为非电活性的Cu-GSH络合物,从而导致CuCl氧化峰信号的降低,由此开发的电分析法可有效地避免复杂细胞体系中共存的其它电活性物质的干扰,实现了Hela细胞和酵母细胞中GSH的特异、灵敏的传感检测。(2)构建了一种基于浸润性孔电极和中空石墨烯量子点(GQD)包覆MA-Cu纳米复合物(GQD@MA-Cu)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尿液中His的传感检测(第3章)。通过聚丙烯酸点样、十六烷基叁甲氧基硅烷疏水化处理、氢氧化钠刻蚀等制备工艺,在金电极中心构筑浸润性孔,用以修饰GQD@MA-Cu,发展了一种基于固相CuCl电化学信号的His电分析策略。研究表明,特定的Cu-His相互作用可引发CuCl氧化峰信号的降低,特别是,借助亲水性电极孔与周围疏水性界面的浸润性差异,可高效地富集样品溶液中的His,借以显着提高方法的分析灵敏度,实现了尿液中His的灵敏、特异性电分析。(3)建立了一种基于铜金属有机框架(Cu MOFs)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应用于血液中His的电分析(第4章)。采用一步式溶剂热反应路径合成了正八面体结构的Cu MOF,进而将之修饰于电极表面,在接近零电位条件下“turn-on”输出固相CuCl电化学信号,借以克服复杂血液体系中共存的其它物质的干扰,实现了对其中His的高特异性电分析。(4)开发了一种基于还原铜金属有机框架的红酒中HTA和尿液中His的电分析技术(第5章)。通过采用NaBH_4还原Cu MOFs合成了Cu纳米复合材料,并将之修饰于电极表面构建成HTA/His电化学传感器;结果表明,该电极可在较低的电位下呈现稳定的固相CuCl氧化峰,经加入HTA或His后,借助Cu和HTA/His的咪唑基团之间强相互作用力导致CuCl峰电流增加;由此构建的HTA/His传感器可在0.010-100μM浓度范围实现对红酒中HTA和尿液中His的特异性电分析。(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崔林艳[4](2019)在《基于电活性银及铜氧化物的生物小分子电化学传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小分子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健康以及处理疾病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的生命体态中,生物分子参与生物体的正常活动,然而,一旦生物体出现异常,这些生物分子的比例将会出现失衡,进而影响机体的正常运作。因此,如何灵敏以及准确地对生物分子进行分析和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同时也存在挑战。近几年,随着各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被构建,一类基于电活性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贵金属银以及半导体铜氧化物在电化学方面的性质为导向,通过研究影响其电化学性质的因素,并利用其作为信标检测生物分子。主要工作如下:1.以电活性Au@Ag NPs为电化学标记剂,本文构建了一种新颖、巧妙以及超灵敏的手性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色氨酸异构体(D-Trp)检测。其主要原理是:D-Trp与Cu~(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导致电活性Au@Ag NPs在电极上组装,产生强烈的从Ag氧化成Ag~+的差分脉冲伏安法(DPV)信号;然而,相较于D-Trp,色氨酸(L-Trp)引发Au@Ag NPs低聚物在电极上的组装,产生的DPV信号较弱;利用这种不同的DPV响应信号从而能够灵敏且准确地对D-/L-Trp进行定量。此外,D-Trp的检测限(LOD)为1.21 pM,这种电化学手性传感器同时能够实现对映体过量的特定测定。与之前的报道相对比,电化学手性传感平台拥有灵敏度高、简洁性以及适用性强等优点;另外,这种靶标诱导的比色测定可以转化为电化学测定,用于超灵敏对映选择性手性鉴别领域中的双信号放大。2.本文设计制备了一种操作简单、测量准确的磁性电化学传感器Fe_3O_4@Au@Ag@Cu_xO NPs,用于D-氨基酸(D-AAs)的超灵敏手性识别。通过等离子体金属NP、半导体和磁性NP之间的共同作用使得多层Fe_3O_4@Au@Ag@Cu_xO NPs在-0.16 V下Cu~+向Cu~(2+)发生电子转移,从而产生尖锐的铜剥离峰信号。该信号强度高于Fe_3O_4@Cu_xO NPs和Fe_3O_4@Au@Cu_xO NPs信号强度约8.9和2.4倍,其主要是利用Au和Ag的协同作用,从而促进外壳电子发生转移。与此同时,D-AAs被D-氨基酸氧化酶(DAAO)催化产生H_2O_2,Cu_xO与H_2O_2进行自催化氧化反应从而诱导Fe_3O_4@Au@Ag@Cu_xO NPs的电化学信号减少。Fe_3O_4@Au@Ag@Cu_xO NP作为电化学信标在100 pM至10μM范围内实现对D-丙氨酸(D-Ala)灵敏且准确的对映选择性识别。该方案通过引入具有高电子转移效率的等离子体金属NP可以扩展到制造大量电活性标记,用于高灵敏度的可靠对映选择性识别。3.鉴于Cu_2O与硫化氢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生成Cu_9S_8对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以Cu_2O作为稳定电化学信标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内源性H_2S。同时,在传感器中引入rGO/Fe_3O_4,该方法不仅改善了传感平台的电子传导速率而且简化了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利用XRD,TEM,XPS测试手段对Cu_2O与H_2S反应前后的元素以及形貌变化进行了表征。此外,与已有的MB法相比较,该电化学生物平台的检测限为230 pM,检测范围为500 pM-100μM。4.基于上章的研究结果,发现rGO/Fe_3O_4/Cu_2O具有稳定的电化学响应信号,且具备作为参比信号的基本特征。本文合成了一种具有有机聚合物外壳的Ag@RF NPs,在氨气和氧气氛围内,通过Ag与RF外壳之间的原位还原形成Ag纳米点,最后形成了Ag@RF-Ag NPs,并产生了稳定的电化学响应作为检测信号。PSA适配体与Ag@RF-Ag NPs通过-SH与Ag之间的强共价键作用连接在一起。同时,PSA适配体与石墨烯纳米层通过π-π堆集作用发生组装,形成的电化学传感器在扫描范围内出现了相互不影响的Cu_2O和Ag的阳极剥离峰。当加入PSA后,适配体与PSA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结合,使得Ag@RF-Ag NPs从电极表面脱落。因此作为检测信号的Ag氧化峰电流随着PSA浓度增大而逐渐降低,而作为参比信号的Cu_2O信号保持不变。同时,构建的比率传感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雅萍[5](2019)在《叁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色堇(Viola tricolor)花色丰富、花期长且耐寒,为世界知名的花坛花卉。但叁色堇忌酷热,较难适应我国夏季高温气候条件,导致夏季育苗难、观赏期缩短。发掘耐热基因对了解其热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热激蛋白(HSP)是热响应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是热激蛋白家族最重要的蛋白之一。本试验以叁色堇耐热自交系DFM-16在42℃热激处理1 h、2 h的转录组数据为背景,为了研究热胁迫下不同材料在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情况,对叁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家族进行定量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叁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对其进行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叁色堇热胁迫转录组分析结果,筛选出15个sHSP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对15个sHSP基因在2份材料42℃处理1 h,2 h,6 h,12 h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个sHSP基因均受热胁迫诱导,为叁色堇热响应基因。耐热材料DFM-16在热激下的转录水平和对照相比表达最高峰主要集中在1 h和12 h,12 h仍然无明显回落趋势。热敏材料08H在热激下的转录水平和对照相比表达最高峰主要集中在6 h大多数基因在12 h有明显回落。因此DFM-16在热激下sHSP基因的转录更迅速大量累积需要时间短,且持续表达水平比在08H中更持久,因此我们可以推测DFM-16相对于08H更耐热,可能是受小分子热激蛋白转录水平的影响。同一个基因在不同品种中表达模式相同的只有VtHSP17-2和VtHSP22-1其余13个基因在不同叁色堇材料中的表达模式均不相同,说明叁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家族基因在不同植物材料中的表达有很高的特异性,这与之前在其他物种上的研究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11个可以检索到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属于亲水蛋白非分泌蛋白,具多个磷酸化位点。6个叁色堇sHSP基因(VtHSP17.6、VtHSP17-1、VtHSP17-2、VtHSP17.8、VtHSP17.9-1、VtHSP17.9-2)属于细胞质家族,3个(VtHSP24、VtHSP26.3、VtHSP26.4-2)属于叶绿体家族,2个(VtHSP13、VtHSP26.4-1)属于线粒体家族。2.利用RACE技术,从耐热自交系DFM-16中克隆到了3个sHSP基因(VtHSP18、VtHSP13.2和VtHSP17.5),从热敏材料08H中克隆到1个sHSP基因(H-VtHSP17.6)。VtHSP17.5、H-VtHSP17.6为同源基因相似率为94.56%,没有在08H中克隆到VtHSP18和VtHSP13.2以及其同源序列,可能由于启动子的突变或者转录因子无法诱导,导致这两个基因在08H中没有表达或者表达量很低,因此我们推测VtHSP18和VtHSP13.2在热响应机制中有重要作用。4个蛋白均为亲水性非分泌蛋白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sHSP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叁色堇VtHSP13.2属细胞质Ⅶ(CⅦ)亚类;VtHSP18属细胞质Ⅰ亚类(CⅠ);VtHSP17.5、H-VtHSP17.6叶绿体家族(CP)。根据功能进化树结果推测VtHSP18、VtHSP17.5、H-VtHSP17.6也具有响应高温胁迫的功能,可以提高植物的耐热性;VtHSP13.2具有多重诱导,除提高植物耐高温能力外,还可以提高植物耐低温及盐碱能力。3.利用pJIBIA163-1300载体,通过双酶切法构建VtHSP18超量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叁色堇小热激蛋白VtHSP18证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期刊2019-06-01)

孙敬[6](2019)在《白星花金龟幼虫小分子抗菌肽预测及生物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药物的广泛使用,使耐药病原体发展极为迅速,加之新抗生素分子的批准率的降低,导致了全世界的死亡率增加。因此,急需研究发现新的、不易引发耐药性的抗菌物质。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生物体受到微生物感染,由自身免疫产生的一类多肽物质,能够对全身进行自我防御,与靶向特定细胞内酶或DNA相作用的常规抗生素相比,AMPs由于长度短,组成简单,蛋白酶稳定和膜靶向作用这一独特的作用机制,物理且迅速地渗透并破坏细胞质膜,导致难以修复的损伤,而不易产生耐药性,且不会对哺乳动物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因此,微生物产生抗性的几率比抗生素低得多。这表明AMPs可以通过克服抗生素固有的缺点而被开发为新的治疗解决方案。有研究报道从鞘翅目昆虫白星花金龟幼虫(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 larvae)中提取并分离纯化出了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本实验室通过以其全基因组序列作为实验的序列资源,并与抗菌肽数据库(APD3)收集的抗菌肽进行比对,获得天然AMPs作为模板,结合AMPs序列特征,个别模板使用氨基酸替代法,利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网站软件,预测筛选获得的候选小分子AMPs的可能性,并送公司进行合成,所有AMPs纯度达到95%以上,通过对模板肽的结构分析,列举了30条候选小分子AMPs,通过比较理化参数,筛选出16条参数较优的多肽作为候选肽序列,其中,最优的抗菌肽为10号VFRLKKWIQKVI,所带正电荷最高(+4),疏水残基比率也相对较高,且不稳定系数极低(-4.98),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对小分子抗菌肽进行一系列生物活性实验验证,通过琼脂打孔法、微量液体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设计的小分子多肽分别对5种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苏云金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析抗菌肽对菌生长的影响,并绘制时间-杀菌曲线,确定抗菌效果。活性实验初筛显示获得了5条(4号IVHLLTKMTK、10号VFRLKKWIQKVI、12号KIYVLLRRQA、14号ANWKKVIR、15号STLHLVLRLR-NH_2)抗菌活性高的小分子AMPs,其中以10号VFRLKKWIQKVI抑菌效果为最优,不仅对两种革兰氏阴、阳性菌都具有良好抑菌效果而且对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也具有明显抑菌作用,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6μg/mL,最低杀菌浓度均为32μg/mL,对苏云金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μg/mL、32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64μg/mL、128μg/mL,对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64μ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28μg/mL;动态抑菌实验显示,1/4倍MIC的氨苄西林组在1 h以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始有生长的趋势,相较之下,在1/4倍MIC的浓度下,发现各抗菌肽组在3 h以后,才陆续开始有生长的趋势,说明抗菌肽处理组都能够更好地延缓微生物的生长;时间-杀菌曲线显示,在2倍MIC的抗菌肽处理后,五条抗菌肽在作用的一开始就立即进行杀菌,菌落数显着减少,随着时间的增加,杀菌速度逐渐减弱,曲线呈平缓趋势;盐稳定性实验显示,在PBS中,相同浓度的多肽处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显着降低;酶解稳定性实验显示,所有的抗菌肽在被胰蛋白酶处理1 min后,都大大降低了抑菌活性。这说明本研究所设计的五种抗菌肽都容易被胰蛋白酶分解,降低了原本的活性。本研究通过设计小分子AMPs,筛选获得有抗菌活性的AMPs五条,其中存在一条对细菌、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新型多肽类抗菌物质的设计与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秀秀[7](2019)在《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肺癌—真实世界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阿帕替尼和安罗替尼均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尚未获批肺癌适应症。安罗替尼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干细胞生长因子c-Kit等多个靶点,已经在NSCLC的叁线治疗获得批准。本研究评估了阿帕替尼和安罗替尼用于叁线及叁线以上晚期肺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应至少进行过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后进展。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Kaplan-Meier绘制存活曲线,并通过秩和检验在组间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无进展生存期,次要指标: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至2019年3月1日,纳入本研究的209例患者,138例肺腺癌,46例鳞癌,15例小细胞肺癌,以及其他10例。阿帕替尼组组有66名患者。疗效分析显示阿帕替尼组的客观反应率为6.06%,疾病控制率为68.18%,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0个月(95%置信区间2.583-3.417),中位总生存期为13.00个月(95%置信区间9.553-16.447)。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是患者0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17,95%CI(1.171,11.168),P=0.025]。阿帕替尼组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高血压(36.36%),其次是手足皮肤综合征(33.33%)和乏力(31.82%),3级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1.52%)和手足皮肤综合征(1.52%)。安罗替尼组有143名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99%,疾病控制率为76.92%。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25个月(95%置信区间1.8,53-2.647),中位总生存期为11.00个月(95%置信区间9.539-12.46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性别、PS评分、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基因突变状态、疾病分期均不是其独立因素。安罗替尼组种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高血压(24.48%),其次是乏力(20.28%)和手足皮肤综合征(18.88%)。未见3级不良事件。由于不良事件导致的药物停用在阿帕替尼的患者中占9.09%,在安罗替尼中占2.80%。结论阿帕替尼和安罗替尼用于晚期肺癌叁线及叁线以上治疗仍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和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控制,值得临床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期间的PS评分可能是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8)

杨春燕,叶向锋,李超,靳洪涛,魏金锋[8](2019)在《中药与小分子化药长毒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2014),本指导原则同时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及化学药物,导则亦明确说明了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剂量设计原则,至少设计低、中、高叁个剂量组,且高剂量原则上应使动物产生明显毒性反应(或少数动物死亡),低剂量应相当或高于动物药效剂量或临床使用剂量的等效剂量。但其实不论是新版还是旧版,导则只是最基本参考依据,具体(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李鹏[9](2019)在《基于介孔沸石材料新型MALDI基质研究及其在小分子化合物定量分析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作为一种软电离质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和有机物高分子的分析。MALDI-TOF-MS具有高通量、快速,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尤其软电离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分子的完整性,使其在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与分析中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和潜力。由于传统的小分子基质在分析小分子化合物时会在低分子量区域(m/z<1000)产生大量的基质加合分子离子峰、碱金属加合峰、以及碎片峰干扰,使MALDI-TOF-MS在定量分析小分子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沸石是一种具有催化性能的介孔材料,其表面具有丰富的布朗氏酸活性位点,同时内部具有规则的介孔结构,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MALDI基质材料。传统基质结合介孔材料作为复合基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首次将沸石负载CHCA作为新型复合基质,将其应用于MALDI-TOF-MS分析小分子化合物,并建立了实际样品中恩诺沙星的定量分析方法。首先,考察了介孔沸石材料负载CHCA用于MALDI-TOF-MS分析小分子模型肽Substance P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小分子的效果。在相同的质谱条件下,与传统CHCA进行了比较,同时分别考察了ZSM-5沸石的硅铝比(SiO_2/Al_2O_3)以及Beta与ZSM-5沸石的介孔大小对Substance P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沸石负载CHCA新型复合基质具有抑制碱金属加合离子峰、消除干扰离子峰、简化与改善质谱图、提高测量重复性、提高离子化效率等优点。沸石表面酸性越强,介孔能够充分包裹CHCA分子,则复合基质抑制干扰碎片和提高离子化效率的能力越强。复合基质被成功应用于复杂样品中氟喹诺酮类小分子化合物的分析。其次,进一步考察了Beta沸石材料负载CHCA,应用于MALDI-TOF-MS分析恩诺沙星的效果。实验中,分别制备了质子、钠离子及银离子交换的Beta沸石,并在相同质谱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考察了不同离子交换的Beta沸石以及CHCA/BetaNa不同混合比例对恩诺沙星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离子交换的Beta沸石作为基质材料,能够实现恩诺沙星的选择性离子化;同时,Beta Na沸石负载CHCA新型复合基质用于恩诺沙星小分子的分析中,具有抑制干扰分子离子峰、提高恩诺沙星质谱峰强度等效果。沸石表面活性位点与恩诺沙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影响MALDI-TOF-MS质谱分析的离子化效率。复合基质被成功应用于中兽药样品中非法添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筛查。第叁,建立了BetaNa沸石负载CHCA作为新型复合基质用于MALDI-TOF-MS定量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恩诺沙星的分析方法。针对牛奶与蛋液两类复杂样品,通过添加同位素内标恩诺沙星-D_5,建立了MALDI-TOF-MS定量分析恩诺沙星小分子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优化,确定了效果最优的提取剂,简化了溶液净化等前处理步骤。通过在恩诺沙星标准曲线溶液与阳性样品中添加同一浓度的同位素内标,将ENR/ENR-D_5质子化峰强度比带入标准溶液曲线方程校正,计算出对应牛奶或蛋液阳性样品中恩诺沙星的准确含量。在0.5 mg/kg-6.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0.75 mg/kg-3.00 mg/kg浓度添加范围内的回收率在92%-101%之间,并使用LC-MS/MS检测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郭黎明[10](2019)在《重要生物小分子谷胱甘肽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经过叁十多年的开发与改进,因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软电离,较好的耐盐性,样品准备简单,分析速度快,样品消耗少等诸多优点,使其能够较为容易的使人们获得待测物较为完整的信息,因此被人们大力的开发,并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样品的检测之中。并且在分析多肽、蛋白质、生物代谢产物以及微生物等诸多方面相较于其他分析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在我们实际应用MALDI-TOF MS检测实际样品的过程之中,仪器自身需要我们使用基质辅助分析物离子化,使得待测物能够被质谱检测。常用的基质往往都是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在质谱检测谱图的低质量区域内,往往会检测到极多的基质自身的信号峰,这些基质信号峰会严重干扰小分子待测物的检测,使得小分子待测物的检测结果重现性差。因此,在传统检测方法中,MALDI-TOF MS是很难被应用于小分子待测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MALDI-TOF MS难以检测小分子化合物这一弱点,选择在生物体中具有极高生物学意义的小分子多肽——谷胱甘肽(GSH)作为目标分析物,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发衍生化试剂与定量检测内标物,成功实现了对肿瘤细胞内源GSH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本文共叁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在本章对MALDI-TOF MS的原理以及有关其离子化机理的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论述。并且对其常用的基质的要求和种类、样品制备方法、前处理方法和质谱的特点与不足进行了广泛探讨。对目标分析物谷胱甘肽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常见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最后根据现有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案。第二章,使用含有芳香环结构和紫外吸收能力强的喹啉-5,8-二酮(QLD)化合物作为反应性高效标记GSH的标签。以此方法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TOF MS)对谷胱甘肽(GSH)进行准确分析。实验中,我们从反应时间、温度、MALDI基质、检测方式和添加剂等方面对实验进行了优化。使得本方法中的谷胱甘肽的检出限可达10 fmol/μL。同时我们设计了一种仅与GSH相差一个甲基的ECA作为内标物,可以精确地测量浓度范围在4~4000μM范围内的GSH。QLD标记的GSH(QLD-GSH)与QLD标记的ECA(QLD-ECA),在进行质谱检测时,它们的质谱信号强度的比值与GSH浓度成正比。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成功地检测了HeLa细胞破碎产物中内源性GSH的含量,所得结果与市售的紫外比色法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证明了我们方法的可靠性。本方法快速、成本低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作为谷胱甘肽的测定提供了新的工具。第叁章,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含有肉桂酸结构的传统基质CHCA和GSH进行一步快速高效的衍生化反应,设计了一种免标签的生物小分子的MALDI-TOF MS分析策略。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将CHCA作为一种反应性基质,用于特异性分析GSH。即克服了小分子基质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外源性标签对检测结果可能带来的未知影响。最后,将本方法与传统直接检测方法相对比,并在HeLa细胞破碎产物中,对我们添加的GSH进行了成功的定性检测,验证了本方法在未来实际应用中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小分子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sHSP),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水稻中2个编码小分子热激蛋白的基因 Os16.9A和 Os16.9B, Os16.9A和 Os16.9B编码的150个氨基酸,相似性高达99%。 Os16.9A和 Os16.9B的转录方向相反,2个基因的起始密码之间的距离为2.6 kb,它们的启动子均含有CAAT-box、TATA-box、GATA-box以及与热激等胁迫应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HSE和ACGT aterd1; Os16.9A的启动子还包含响应冷、干旱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LTRE,这些顺式作用元件呈不对称分布,推测这2个基因间的序列具有双向启动子的功能,且这2个基因可能受胁迫诱导表达。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水稻 Os16.9A和 Os16.9B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分子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华.氧:从抗阻聚到光引发基于一种关键中间体合成的系列小分子芳内酮光引发剂分子设计及可行性分析[C].第十五届亚洲辐射固化国际会议暨展览会、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2019第二十届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2019

[2].郭虹霞,王创云,赵丽,王陆军,张丽光.水稻中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分析及功能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2019

[3].华玥.基于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医学小分子电分析技术[D].曲阜师范大学.2019

[4].崔林艳.基于电活性银及铜氧化物的生物小分子电化学传感分析[D].江南大学.2019

[5].杨雅萍.叁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D].河南科技学院.2019

[6].孙敬.白星花金龟幼虫小分子抗菌肽预测及生物活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9

[7].王秀秀.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肺癌—真实世界的分析[D].山东大学.2019

[8].杨春燕,叶向锋,李超,靳洪涛,魏金锋.中药与小分子化药长毒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比较[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9].李鹏.基于介孔沸石材料新型MALDI基质研究及其在小分子化合物定量分析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0].郭黎明.重要生物小分子谷胱甘肽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分析[D].吉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为Ce6(a)和SiO2@Ce6:CTAB(b)的...@Ce6:CTAB和SiO2@HP:CTAB在不同...和4'-OH-TMF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图,图中示DM5s3细胞...经褪黑素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分子信标工作原理示意图

标签:;  ;  ;  ;  ;  ;  ;  

小分子分析论文_王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