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产区论文_张欧,王京安,顾辉,周远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主产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秧苗,基因,主产区,积温,粮食,庆安县。

水稻主产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欧,王京安,顾辉,周远曦[1](2019)在《湖北省水稻主产区二化螟抗药性动态与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1年~2017年湖北省水稻主产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湖北省水稻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毒死蜱、叁唑磷等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变化趋势,以指导田间科学用药防控。(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19年04期)

冯玉超[2](2019)在《基于GC-MS技术的黑龙江省主产区水稻(Oryza sativa L.)代谢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将关注点放在稻米的风味和营养品质上,地理标志稻米是稻米市场中具有特色的代表性产品,其质优味美主要取决于种植区域的特点。代谢组学应用广泛,将是一种较好的农产品产地鉴别与区分的分析平台,因此对不同产地的地理标志稻米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可为水稻的产地鉴别与区分提供理论基础,为水稻产地溯源体系的建立提供新思路。本课题基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及聚类分析、代谢通路分析等方法,以黑龙江省五常、宁安、建叁江和查哈阳四个主产地的280个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品种与产地对水稻代谢差异影响的显着性,对不同产地的水稻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筛选,研究贮藏时间以及年份对水稻代谢及其品质的影响,进一步将不同产地水稻种子间的差异可视化。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1)探讨品种和产地对水稻代谢差异影响的显着性(70个样本)。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水稻样本差异明显,相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水稻样本差异不明显,相同品种的水稻样本间也存在差异,相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水稻样本的组成或含量具有相似性,说明产地对水稻代谢影响的显着性要大于品种对水稻代谢影响的显着性。(2)对不同产地的水稻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筛选(120个样本)。结果表明,五常、宁安、建叁江和查哈阳四个产地与除自身外的其他产地对比,分别筛选出差异代谢物24个、12个、26个、30个,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多为脂肪酸代谢、糖代谢及固醇类代谢,说明产地不同,对水稻中的脂类物质以及糖类物质具有重要影响,每组对比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几乎不同,可以作为不同水稻产地鉴别与区分的依据。四个产地的水稻样本同时对比分析,找到四个产地同时存在55个代谢物,筛选出40个差异代谢物。对应用型水稻产地鉴别模型进行初步探索,以OPLS-DA为建模方法,初步建立了直观、快速的应用型水稻产地鉴别与区分模型,以同产地水稻样本与市售水稻样本进行模型验证,综合准确率为90%,说明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性。(3)探讨贮藏时间对水稻代谢的影响(60个样本)。2015年的水稻样本与贮藏一年后的2015年的水稻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贮藏会使代谢物的数量、各代谢物的含量以及各类代谢物所占比重发生变化,其中含量变化的趋势是逆向变化,即高变低,低变高,其中脂肪酸、氨基酸及糖类变化较为显着。(4)探讨不同年份对水稻代谢的影响(60个样本)。将2015年和2017年的水稻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年份水稻种子中代谢物的数量、各代谢物的含量以及各类代谢物所占比重会均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很小,说明年份不同,水稻品质会发生波动,但变化幅度很小。综上所述,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地理标志稻米产地鉴别与区分具有可行性,代谢组学可以从水稻种子中内源代谢物的角度对水稻生长以及稻米流通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可视化的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去分析产地、贮藏时间及年份等因素对水稻代谢的影响,为探讨不同因素与水稻品质的相关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韩玉红,付甲方,郑大伟,何茜[3](2019)在《垦区水稻主产区插秧作业拉开序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韩玉红付甲方记者郑大伟特约通讯员何茜)随着春耕准备就绪和气温持续回升,北大荒又迎来一年一度的大忙插秧季。连日来,垦区各水稻主产区抢抓农时、人机齐上、严格标准,高质量开展水稻插秧作业,确保将水稻全部插在高产期。插秧作业质量为本、农时为先。(本文来源于《北大荒日报》期刊2019-05-06)

张磊[4](2018)在《粮食主产区水稻规模种植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粮食规模种植效率问题是农业经济领域经久历新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日渐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也就是说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无论是维持家庭承包也好,还是推动农地流转也罢,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而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改进对既定粮食适度规模种植政策条件下,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甚至国家粮食安全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粮食规模与效率演化关系及协同改进路径的研究,有助于完善规模经济与粮食生产效率的关联理论,也对粮食规模种植完全成本的界定、厘清及生产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国内针对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研究存在重技术轻理论、重测算而轻机理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规模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规模报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等指导下,对粮食规模种植及效率改进的机理进行理论解析和路径建构。整体来讲,论文围绕“提出问题—明晰对象—厘清边界—构建指标—效率测算—差异对比—机制构建—提升策略”的研究主线,以粮食主产区粮食规模种植效率及其演化机理为两大核心点,侧重于探索各内外部因素对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差异对比。首先,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宏微观生产成本进行解构和分析,包括对粮食生产的一般成本、粮食规模种植的完全成本两大方面。对国外主要农业国家粮食成本对比发现,我国自2012年粮食生产成本增速与成本绝对额均远超国际水平,解构粮食生产成本发现我国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土地成本叁大项均高于美国和欧盟国家,这也从侧面表明虽然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政策支持近年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还亟待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建设。基于粮食规模生产的外部性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并估算了粮食规模种植的“完全成本”,进一步按照完全成本的内涵、主客体特征、利益对等原则,并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构建了粮食规模种植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发现,种粮大户的行为决策依据不是会计成本和绝对成本,而是包括机会成本和相对成本在内的完全成本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要提高种粮主体的积极性和规模经营生产效率,不仅需要提高粮食生产的绝对效益,还要提高其比较效益,从提高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来看更需要建立粮食规模种植完全成本的分担机制。其次,通过微观的调研数据,对粮食规模种植大户等主体剖析并梳理粮食规模经营主体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心理诉求;研究发现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提升面临内生与外生双重阻力,主要表现为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与政策可及性程度“双低”,引致粮食规模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双高”难题;从成本构成、农业分工与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分析发现:规模经营主体能够实现内部化交易成本,却难以内部化外部风险和制度成本。再次,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包括从宏观面板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宏观分析部分在年鉴数据、公报数据基础上,还创新性的加入了目标省份对应的不同规模种粮大户数、常年外出务工人数、流转耕地中用于耕种粮食面积、财政补贴金额等有利于测度粮食规模种植的变量,更加精准的反映本文研究的粮食规模种植与效率的关系。另外,利用1978-2017年的粮食主产大省的面板数据,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粮食的整体效率状况进行明晰和解构,对13个粮食主产省份生产效率进行了空间效率分解,并对效率异质化的影响因素做了回归分析。最后,本研究的重中之重是基于四川、湖南两省种粮大户微观调研数据,综合运用修正的DEA模型对稻作大户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并梳理了影响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因子和作用机理,进一步厘清主产区粮食规模种植与效率的关系、影响因素及演化机理,最后提出优化粮食规模种植效率提升的路径和政策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其一是提出了粮食规模种植完全成本的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明晰粮食规模经营完全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关系,对政府、种粮大户、社会等对粮食规模种植完全成本的责任分担机制做了分析。其二,采用修正的DEA模型对粮食规模种植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稻作大户的生产成本投入与产出最大程度的进行了修正,同时理清了水稻规模种植的效率与规模变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往研究的不足。其叁,对稻作大户的粮食规模与效率变化机理进行了明晰,并从粮食规模与效率改进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叁个方面进行机理解析。论文主要结构框架可以分为叁大部分:首先,是基础理论研究部分,主要目的是厘清研究对象及其核心理论的边界,为后文的深化研究做铺垫,主要内容为第一章、第二章。其次,实证研究部分,实证研究又可以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层面从粮食主产区及13个省域间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微观层面是基于以四川、湖南两省为例的稻作大户种植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除此外,还包括基于完全成本视角对粮食规模种植效率进行测度。主要内容包括第叁至第六章。再次,粮食规模种植效率改进的作用机理和提升的政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12-24)

穆静莹,石启立[5](2018)在《产粮大县的“丰收表情”——龙江水稻主产区庆安走访见闻》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作为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龙江分会场,庆安县正沉浸在丰收的忙碌与喜悦中。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收益怎么样?有哪些期盼?记者走进龙江产粮大县庆安,与农户面对面,去感受他们多样的"丰收表情"。(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画报》期刊2018年10期)

尹朝静,李谷成,范丽霞,高雪[6](2018)在《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单产的影响——基于扩展C-D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4-2014年15个省份的水稻投入产出及气象数据,探讨了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并系统考察了气候因素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及区域差异性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一方面,水稻生育期降水增加对水稻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但其对不同地区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同时,降水变化的二次项对水稻单产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从各区域来看,水稻全生育期降水增加对西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正,而对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负。另一方面,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升高对水稻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且气温变化与水稻单产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各区域来看,气温升高对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负,而对东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正。(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马晓慧,王井士,桑海旭,刘郁[7](2018)在《辽宁水稻主产区杂草种类调查及其优势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辽宁省4个水稻主产区的稻田杂草种类进行调查,并记录杂草数量、盖度、高度、密度,统计各杂草的优势度。结果表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杂草共有78种,分别隶属于28科。主要杂草16种,隶属9科,其中,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水葱(Scirpus validus)、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水绵(Spirogyra sp.)、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共6种,是辽宁省4个水稻主产区的优势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在丹东和沈阳优势度也较高,亦为当地的优势种杂草。(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8年05期)

王雪,王宁,周慧汝,吴波明[8](2018)在《我国南北方水稻主产区不同年份稻瘟菌致病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严重影响着我国水稻的高产稳产,防治稻瘟病最可靠的方式是推广抗病品种。了解稻瘟病菌群体中无毒基因的组成分布和动态变化,对抗病品种的有效布局和轮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几个主要水稻种植省的稻田随机采集稻瘟病样,从中分离选取414株单孢菌株,在24个单基因系鉴别寄主上进行离体划伤接种,推测各菌株含有的无毒基因。结果表明,我国稻瘟病菌致病型多样性极其丰富;以相似系数为0.61为届,414个菌株被划分为27个类群,一方面,南方和东北各有一些独有的类群,另一方面,共享类群菌株较多,说明南方与东北稻区稻瘟病菌群体间既有地理隔离,又存在频繁的交流;由其在单基因系上的反应型推测,我国稻瘟病菌株含有的无毒基因数在1~23个不等,大部分菌株致病谱为中等或较宽,致病谱窄的菌株占少数;24个无毒基因的频率在15.94%~57.3%;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群体间除个别无毒基因外,频率无显着差异,不同年份群体间有些无毒基因频率差异显着。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一些无毒基因两两间可能存在关联,这些关联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多基因抗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唐辟如[9](2018)在《中南半岛前期气候条件对中国南方水稻主产区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及其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St(?)l),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的稻作害虫,中南半岛是我国褐飞虱的主要境外虫源地。我国的南方水稻主产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为了准确预警来自中南半岛的褐飞虱对我国的灾变性迁入,以及有效防控它的危害,有必要对境外虫源地——中南半岛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及其气候条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分别对中国南方稻区1980-2016年褐飞虱的发生程度以及前期中南半岛的气候条件进行了时空分析,确定各站点的关键预报因子,通过虫源地的气候条件对我国褐飞虱发生等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引入CMIP5模式,通过泰勒图分析法检验并挑选出模拟中南半岛相应气象要素最优的CMIP5模式,分析了在RCP4.5和RCP8.5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气候条件对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情况,同时,对该种群的发生程度进行了中长期建模分析,进一步比较了逐步回归、BP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叁种预测方法的优劣。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虫源地的气候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的北部地区,异常气候出现的次数在该研究区呈北高南低的特征,且从北向南呈环状递减。(2)中南半岛前期温度偏高(暖冬、暖春)、相对湿度偏大(湿冬、湿春),易引起褐飞虱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偏重及以上发生;若中南半岛前期气候偏冷(冷冬、冷春)、偏干(干冬、干春),则常导致褐飞虱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偏轻及以下发生。(3)通过对比分析上述3种预测方法的历史拟合率与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这叁种预测方法对褐飞虱的发生等级都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支持向量机(SVM)的预测效果最好,其次是BP人工神经网络,逐步回归模型最次,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更适用于生产实际中褐飞虱发生等级的预测。(4)本研究中的8个CMIP5模式对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气候特征拥有一定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相对湿度的模拟效果最好的模式是美国的CESM1-CAM5模型;气温模拟效果最好的模型是中国的BNU-CSM1-1模型;降水模拟效果最好的模型是韩国的HadGEM2-AO模型;经向风春季模拟效果最好的是韩国的HadGEM2-AO模型;纬向风的模拟效果最好的是中国的BCC-CSM1-1模型;冬季模拟效果最好的也是中国的BCC-CSM1-1模型。同时,以上各气象要素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沿海地区模拟效果要优于北部地区,温度和风速的模拟能力优于降水、也优于相对湿度,冬季的模拟能力优于春季。(5)通过比较上述叁种预测方法在两种RCP情景下的历史拟合率、预测准确率以及模型的稳定性可知,叁种预测方法对我国褐飞虱的发生等级的预测效果均较好,且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效果要优于BP人工神经网络,同时都优于逐步回归模型,并且RCP4.5情景下的预测效果优于RCP8.5。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RCP4.5的排放情景下可以更好地预测我国南方稻区褐飞虱的发生等级。(6)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2017—2027年褐飞虱预报等级的结果以及风险区划预估图,发现在未来的11年里,江西、广西及两湖地区褐飞虱发生程度可能较大,建议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及种植制度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飞,张元强,李秋梅,徐晓玉,刘晓雨[10](2018)在《垦区水稻主产区高标准推进育秧播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哈尔滨4月2日讯(王飞张元强李秋梅徐晓玉记者刘晓雨)春播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头戏。连日来,垦区水稻主产区利用备耕准备充分、气温回暖快等有利时机,坚持生产专业化、作业标准化、操作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迅速由备春耕生产转向育秧播种阶段。做好春(本文来源于《北大荒日报》期刊2018-04-03)

水稻主产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将关注点放在稻米的风味和营养品质上,地理标志稻米是稻米市场中具有特色的代表性产品,其质优味美主要取决于种植区域的特点。代谢组学应用广泛,将是一种较好的农产品产地鉴别与区分的分析平台,因此对不同产地的地理标志稻米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可为水稻的产地鉴别与区分提供理论基础,为水稻产地溯源体系的建立提供新思路。本课题基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及聚类分析、代谢通路分析等方法,以黑龙江省五常、宁安、建叁江和查哈阳四个主产地的280个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品种与产地对水稻代谢差异影响的显着性,对不同产地的水稻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筛选,研究贮藏时间以及年份对水稻代谢及其品质的影响,进一步将不同产地水稻种子间的差异可视化。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1)探讨品种和产地对水稻代谢差异影响的显着性(70个样本)。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水稻样本差异明显,相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水稻样本差异不明显,相同品种的水稻样本间也存在差异,相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水稻样本的组成或含量具有相似性,说明产地对水稻代谢影响的显着性要大于品种对水稻代谢影响的显着性。(2)对不同产地的水稻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筛选(120个样本)。结果表明,五常、宁安、建叁江和查哈阳四个产地与除自身外的其他产地对比,分别筛选出差异代谢物24个、12个、26个、30个,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多为脂肪酸代谢、糖代谢及固醇类代谢,说明产地不同,对水稻中的脂类物质以及糖类物质具有重要影响,每组对比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几乎不同,可以作为不同水稻产地鉴别与区分的依据。四个产地的水稻样本同时对比分析,找到四个产地同时存在55个代谢物,筛选出40个差异代谢物。对应用型水稻产地鉴别模型进行初步探索,以OPLS-DA为建模方法,初步建立了直观、快速的应用型水稻产地鉴别与区分模型,以同产地水稻样本与市售水稻样本进行模型验证,综合准确率为90%,说明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性。(3)探讨贮藏时间对水稻代谢的影响(60个样本)。2015年的水稻样本与贮藏一年后的2015年的水稻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贮藏会使代谢物的数量、各代谢物的含量以及各类代谢物所占比重发生变化,其中含量变化的趋势是逆向变化,即高变低,低变高,其中脂肪酸、氨基酸及糖类变化较为显着。(4)探讨不同年份对水稻代谢的影响(60个样本)。将2015年和2017年的水稻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年份水稻种子中代谢物的数量、各代谢物的含量以及各类代谢物所占比重会均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很小,说明年份不同,水稻品质会发生波动,但变化幅度很小。综上所述,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地理标志稻米产地鉴别与区分具有可行性,代谢组学可以从水稻种子中内源代谢物的角度对水稻生长以及稻米流通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可视化的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去分析产地、贮藏时间及年份等因素对水稻代谢的影响,为探讨不同因素与水稻品质的相关性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主产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欧,王京安,顾辉,周远曦.湖北省水稻主产区二化螟抗药性动态与防控对策[J].湖北植保.2019

[2].冯玉超.基于GC-MS技术的黑龙江省主产区水稻(OryzasativaL.)代谢组学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3].韩玉红,付甲方,郑大伟,何茜.垦区水稻主产区插秧作业拉开序幕[N].北大荒日报.2019

[4].张磊.粮食主产区水稻规模种植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

[5].穆静莹,石启立.产粮大县的“丰收表情”——龙江水稻主产区庆安走访见闻[J].黑龙江画报.2018

[6].尹朝静,李谷成,范丽霞,高雪.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单产的影响——基于扩展C-D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

[7].马晓慧,王井士,桑海旭,刘郁.辽宁水稻主产区杂草种类调查及其优势度[J].北方水稻.2018

[8].王雪,王宁,周慧汝,吴波明.我国南北方水稻主产区不同年份稻瘟菌致病型比较[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9].唐辟如.中南半岛前期气候条件对中国南方水稻主产区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及其预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10].王飞,张元强,李秋梅,徐晓玉,刘晓雨.垦区水稻主产区高标准推进育秧播种[N].北大荒日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年6月份水稻主产区月...年9月份水稻主产区月...年10月份水稻主产区月...—18国内“白叶枯病”文献省份曲线分布...南方水稻主产区水稻对照期生长季...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水稻对照期生...

标签:;  ;  ;  ;  ;  ;  ;  

水稻主产区论文_张欧,王京安,顾辉,周远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