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集合论文_于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契约集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契约,机会主义,管理费,券商,租金,不对称,会计信息。

契约集合论文文献综述

于鹏[1](2011)在《我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绩效与契约内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从2005年开启,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资产管理业务。这是除证券投资基金外,又一项灵活新颖的资产管理业务,它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投资工具的选择范围。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市场机构的多样性,必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与证券投资基金相比,在管理人性质、募集方式、管理人薪酬激励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是该产品在集合理财契约内容上的创新和探索,具有很好的研究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本文首先阐明了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总结了我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契约内容特点,并着重分析了该产品的对管理人的激励效应。然后对国内外基金这一传统理财方式的契约激励作用的研究综述,并对我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主要契约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券商集合理财在自有资金投入、适当的管理费与一定业绩报酬的契约激励创新做实证检验,结论认为这些创新要素对集合计划的绩效有显着的影响,券商集合理财的很多契约内容有很好的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为改进设计我国券商理财产品管理人激励模式提出建议。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是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对我国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特别是对契约激励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研究的落脚点是对券商管理人的激励机制。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二章概述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国内发展现状,并重点概述管理费收取创新之处,比较了基金管理费与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的契约的异同,举例说明我国券商集合理财管理费收取模式。第二部分(第叁章)对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有关代理理财的激励理论进行了文献梳理,并对券商集合理财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先后分析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契约本质的委托代理关系;然后对代理理财管理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结论有:薪酬激励的解决方案主要有管理费、.业绩报酬以及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混合模式;在业绩报酬收取的不同方式来看,还细分为对称方案(即对业绩好者奖励,差者扣减部分管理费)和非对称方案(即只对业绩好者奖励,对业绩差者并不扣减管理费)。对薪酬激励方案的激励方式和作用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业绩的影响与否及程度如何;基于不同角度,不同样本,研究结论亦有所差异。给本文的启示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薪酬激励的实践(主要是我国市场基金的固定管理费和券商集合理财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相结合激励模式),比较研究不同薪酬激励方式的优劣非常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管理人的报酬激励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从报酬收取方式和报酬提取时间角度存在着管理人与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最大化目标存在潜在的不一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委托代理双方的代理困境可以通过一定的契约创新,特别是管理报酬激励创新得到解决。该产品的一系列创新的激励作用值得检验。第叁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四、五与六章。主要是对券商集合理财的契约的激励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对收益率和夏普指数作回归分析,分析得出了该类产品契约创新的激励作用明显;然后本文对管理人的契约激励内容进行了评判。第四章主要是模型假设和变量选择,选取了管理费、业绩报酬(管理人目标收益率底限)、自有资金投入比例、集合计划成立年限、产品风险水平、系统性风险补偿、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率等七大变量并做了理论依据分析。以上七大变量都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与基金相比非常大的契约创新要素,有很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第五章首先对主要变量做了全面的描述性统计,从中发现了市场平均值是一个很好的衡量界限。然后先后对产品平均收益率和风险调整后收益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包括,自有资金的投入对管理人的约束是有成效的,激励作用先递增后递减,在自有资金的市场均值处取得峰值。固定管理费率与业绩表现的作用是负向的,进一步的分析看出管理费的激励作用也是先增后减,在行业均值处取得极大值。同样券商设定的业绩报酬提取的收益率底限——也即目标收益率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的限度内对管理人的激励作用是正向的,但过高的目标收益率对管理人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进而影响了业绩的提升。印证了一个激励常识“最高的并不是最好的”,合适的目标收益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管理人的人力资本投入。发现夏普指数相对于产品收益率在度量激励有效性方面是一个更好的变量。但从市场整体来看,契约激励内容的一系列创新对集合计划的业绩提升的促进作用还是比较微小的。这与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我国资本市场08年的重挫的阴影还在,各市场参与方经验不足,政策层面的态度的不断变化,市场力量不足以进行有效的优胜劣汰的选择。第六章对集合管理人的契约激励内容做了进一步评判。本文倡导的基调是无论何种创新,都要首先保障委托人的利益——因为金融创新的实质就是为广大消费者服务。按照国际理财的发展趋势,管理费和业绩报酬都有很大的下调空间,但当前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适度高的管理费和一定量的业绩报酬对市场的健康发育是必须的,是对当前较少的管理人人力资本的正当补偿。因此,当前稍高的管理人薪酬制度尝试有一定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强化了对“较低的管理费与一定的业绩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模式的肯定,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也稳定了管理人进而引导市场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最后一部分(第七章)是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在数据库建立和完善、该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相对业绩为基础的奖金激励结构的重塑或完善等角度。最后第七章就完善数据库情形下进行滞后影响检验分析以及产品风险度量和实证检验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体现在以下叁方面。第一,本文的研究对象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市场经历五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市场参与各方也逐渐成熟。但对此的研究很少,且大都集中在定性分析上,本文的一大创新就是搜集该产品在契约内容方面的诸多创新数据集,并实证检验契约内容的激励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开拓意义。第二,在搜集数据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此类子市场的统计数据库非常缺乏,本文的数据搜集框架可以作为数据库建立和完善的参考样板,本文认为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激励要素创新包括:券商自有资金参与与否及参与比例、固定管理费收取与否及收取比例、业绩报酬提取与否及提取方法是研究管理人激励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第叁,当前基金业在激励措施方面停滞不前,对管理费等激励措施的改革动议和理论分析都很多,但未有实践数据的支持研究。本文将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薪酬激励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应用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研究中,是借鉴和参考。本文总结了国内基金业激励模式的弊端与国外集合理财业的一系列灵活的薪酬激励举措,并对两种不同的代理理财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使结论更有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1-04-01)

阮加[2](2003)在《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雇佣是一个雇主支付资本租金从而获得资本使用权的契约关系。资本租金是让渡资本使用权的权利,利润是承担亏损责任的权利。企业是一个集合责任而获得权利的的法人,是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交易费用不是企业是否存在的原因,企业能否持续存在决定于获得权利后能否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可以雇佣对方或被对方雇佣,甚至,一个不为企业提供任何资本的局外人可以同时雇佣资本和劳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08-01)

卢通[3](2002)在《现代企业、契约集合与会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理论是用以解释会计现象的概念结构体系。现代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会计,由于会计所在的企业一方面与外部的利益主体发生着复杂的联系,一方面企业内部各相关主体也处于交互的影响作用之中,因此会计现象显现出一种颇为纷繁复杂的状态。会计信息的真实问题是一个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问题;而盈余操纵又是涉及资本市场的一个相关的问题;会计计量还面临着知识经济到来的冲击,对这些会计现象的尝试性解释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想要做的是从另一角度对这些现象做一个系统的解释,将它们用一个理论的网罗归集在一起,这个网罗就是现代契约理论。现代会计是企业的会计,要解释种种会计现象,离不开对企业本质的理解。传统的企业理论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数,是一个会自动进行最大化生产的黑匣子,而不管生产在企业内是如何组织的。本文将采用契约观的企业理论,视企业为契约集合,分析会计在企业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而系统概括出会计在现代企业――这一契约的集合中的作用,建立会计在契约订立、执行、变更中的分析框架,对会计计量缺陷、盈余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解释。提出了现行的会计计量理论的计量对象仍停留在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有形资产的计量上,对于不具有物质形态的非物化资产的计量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本文将从理论上论证非物化资产作为投入品进行会计计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对其进行计量的企业理论基础。企业各主体之间的契约一旦订立,执行和如何界定资源流在企业各主体之间的分配,是契约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会计数据通常为契约中的绩效条件提供大部分主要的财务信息,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特别是股东和管理层)对会计数据影响资源流的流向与时间的方式极为关心,各利益主体都想要阻止其他方拿走他应该拿走的部分。由是,产生管理层对会计数据的操纵、股东对管理层盈余操纵的制约、审计师对会计数据的验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企业各利益主体所订立契约之间的制约、影响关系加以分析,得出合理的解释。企业还面临所有者变动的问题。事实上,<WP=3>作为一种主要的企业形式,上市公司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流动的所有者的情况。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吸引潜在所有者/投资者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减少企业内部与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一种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促进了所有者地位的流动性。最后,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本文提出了几条治理路径,但治理方法的提出并非笔者最为关心的,大量此类文献提出了大同小异的对策、措施,本文主要是关于治理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逻辑前提和目标的一些思考。本文共分五章,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关于企业的本质与会计。本章由一些惯常的会计现象入手,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计量缺陷等等,提出对会计现象的解释离不开对企业的正确认识。现代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会计,现代企业有什么特征,更基础的,为什么有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存在着哪些独特的优势,又有着什么样的独有的缺陷,是什么矛盾决定了企业的存废,联系到本专业,则现代会计与这一根本矛盾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决定矛盾体的维护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抑或在促使矛盾体解体方面有什么功效。本文进而指出,要对一系列会计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必须把解释理论建立在新的企业理论之上,而不可以建立在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之上,虽然该理论是企业理论的正统、主流观点。这一理论的出发点并非是要解决企业内部的组织问题,而我们力图解释的会计现象正好是该理论假设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企业理论自然不能作为会计解释理论的根基。更为基础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企业存在,企业配置资源的方式与市场有何不同,企业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有何长处,又有何弊端,是何种因素决定了企业的现状及规模,会计与这些因素有何关联,会计有助于企业的存在吗,会计如何楔入到企业的运作中去,等等。文章进一步采用企业的契约理论为基础,而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在这一连串的契约中,各利益方的利益必须处于一种均衡的态势,任何一方利益在契约框架内得不到合理的体现与维护都可能导致企业的不稳定,甚至解体。企业最有效的契约形式是能将各利益<WP=4>主体对企业的贡献与其获得的收入流紧密联系起来的契约。投入品、绩效与资源流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处理这叁者之间的关系都不能离开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与控制功能!本章将根据契约订立、执行、变更的逻辑关系归纳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为后面各章确定总的框架。关于投入品的计量问题。本章将讨论企业投入品的计量问题。首先,对投入品会计计量重心的变迁进行历史的梳理,分析投入品与会计计量的相互关系。而对非物化资产该不该计量、以及如何计量、选用何种计量属性等问题都值得讨论。本文在这一章中先从企业的产权理论出发,分析该不该对其进行计量,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的剩余控制权归属问题,然后联系FASB第七号会计概念公告,分析对这一资产进行计量时的依据、方法、属性等等具体问题。(利润分享型企业,企业的经济性质P244)绩效评估与会计决策。承接第一章的思路,在讨论了企业自身的缺陷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2-04-01)

契约集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雇佣是一个雇主支付资本租金从而获得资本使用权的契约关系。资本租金是让渡资本使用权的权利,利润是承担亏损责任的权利。企业是一个集合责任而获得权利的的法人,是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交易费用不是企业是否存在的原因,企业能否持续存在决定于获得权利后能否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可以雇佣对方或被对方雇佣,甚至,一个不为企业提供任何资本的局外人可以同时雇佣资本和劳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契约集合论文参考文献

[1].于鹏.我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绩效与契约内容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阮加.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C].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2003

[3].卢通.现代企业、契约集合与会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财务契约集合的归集路径图以EVA为目标的价值驱动因素关系链一5企业心理契约体系结构图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一4利益相关者信任圈构件概念模型的参考体系结构

标签:;  ;  ;  ;  ;  ;  ;  

契约集合论文_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