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悲剧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悲剧精神,西方话语,民族文化
中国悲剧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南志刚,王佳佳[1](2019)在《回归民族文化原本 探究中国悲剧精神——百年来“中国悲剧有无”问题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悲剧有无"问题讨论经历了近代启蒙话语、现代启蒙话语和民族本土话语叁种不同话语形态。蒋观云、欧榘甲着眼于"戏剧改良",从戏剧类型视角提出"中国无悲剧"的问题,偏向于近代社会启蒙话语。王国维第一次把"中国有无悲剧"问题带进悲剧精神层面,鲁迅、胡适受到王国维的影响,从"国人之精神""国民性"视角分析"大团圆"戏剧结构。熊佛西、朱光潜、钱钟书依据西方经典悲剧作品和西方经典悲剧理论,用西方的"绳墨"量度中国古代戏剧,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的悲剧。20世纪30年代以后,戏剧理论研究中的民族话语逐渐觉醒,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季思、张庚、陈瘦竹等学者悲剧美学、戏剧精神、戏剧形式结构等层面,回归本民族文化立场,基于中国戏剧发展实践,参证西方悲剧美学成果,揭示中国古代悲剧"悲喜相乘""崇高""悲愤"等美学特征,肯定中国古代悲剧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由此可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应该基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艺实践,将"悲剧"放置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变迁中,放置在中国人的文艺创造心理机制,放置在中国观众长期养成的文艺欣赏心理机制,参证西方经典悲剧作品和悲剧美学成果,方能真正揭示中国古代悲剧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璐[2](2014)在《浅谈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悲剧是中国人民在儒家道德思想教化下衍生的产物,由于受伦理道德约束,我们的先人不愿意承认痛苦和灾难的不合理性。因此,中国式悲剧作品的悲剧精神有了许多的争议和不足。在与西方悲剧作品对比中,我准备从"大团圆结局""道德完美的悲剧人物"以及"过分的虚幻的外力寄托"叁方面浅析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11期)
郭婷[3](2010)在《“乐感文化”与中国悲剧精神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是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里并不缺失悲剧意识,然而华夏民族所形成的独特的"乐感文化"则消解与压抑了悲剧精神的繁荣。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戏剧文学样式,从儒家文化对国民审美心理影响入手,并与西方古典悲剧作对比,试图探讨"乐感文化"与中国悲剧精神构建以及消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比较中西戏剧在任务,情节,冲突方面的异同。(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0年12期)
何轩[4](2009)在《中国悲剧精神与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论熊元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元义对中国悲剧精神抗争之光的理论发现和运用,铸造了他的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表现为在批评实践中对文艺与社会,文艺与作家,文艺与人物形象,文艺与读者等四种关系中的主体精神的强调。(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09年03期)
刘继林[5](2008)在《中国悲剧精神的当代观照——评熊元义的新着《中国悲剧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熊元义的新着《中国悲剧引论》通过对中西悲剧理论与悲剧创作模式的比照研究,对中国当下文学创作精神缺失的症候式分析,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悲剧精神",并以此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中国悲剧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马小朝[6](2008)在《中国悲剧精神伦理批判性的发生学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轴心期中国文化实践活动的伦理理性主义性质和文学悲剧精神的伦理道德批判性,基本形成了中国悲剧精神伦理批判性的发生学起源。这个发生学起源的主要内容包括:表达人与自然悲剧性感受的早期神话,孕育悲剧精神伦理批判性的经典抒情作品《诗经》和经典叙事作品诸子散文与史传文学。(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08年02期)
伊漪[7](2006)在《神性英雄群像——谈中国悲剧的神话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悲剧神话,对中华民族发轫期那一艰苦、悲壮的漫长历程作了艺术记载。其中众多的神性英雄,以其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向往自由的追求意识和救世济民的殉道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雁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熊元义,余叁定[8](2005)在《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的消解(续)》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解中国悲剧精神的不是真正的大团圆现象,而是文艺的命定神话。这种命定神话是虚假意识形态的产物。(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熊元义,余叁定[9](2004)在《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解中国悲剧精神的不是真正的大团圆现象 ,而是文艺的命定神话。这种命定神话是虚假意识形态的产物(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熊元义,余叁定[10](2004)在《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解中国悲剧精神的不是真正的大团圆现象,而是文艺的命定神话。这种命定神话是虚假意识形态的产物。(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中国悲剧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古典悲剧是中国人民在儒家道德思想教化下衍生的产物,由于受伦理道德约束,我们的先人不愿意承认痛苦和灾难的不合理性。因此,中国式悲剧作品的悲剧精神有了许多的争议和不足。在与西方悲剧作品对比中,我准备从"大团圆结局""道德完美的悲剧人物"以及"过分的虚幻的外力寄托"叁方面浅析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悲剧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南志刚,王佳佳.回归民族文化原本探究中国悲剧精神——百年来“中国悲剧有无”问题讨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2].刘璐.浅谈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J].青年文学家.2014
[3].郭婷.“乐感文化”与中国悲剧精神的缺失[J].青年文学家.2010
[4].何轩.中国悲剧精神与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论熊元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互动[J].云梦学刊.2009
[5].刘继林.中国悲剧精神的当代观照——评熊元义的新着《中国悲剧引论》[J].长治学院学报.2008
[6].马小朝.中国悲剧精神伦理批判性的发生学起源[J].长江学术.2008
[7].伊漪.神性英雄群像——谈中国悲剧的神话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
[8].熊元义,余叁定.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的消解(续)[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9].熊元义,余叁定.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的消解[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0].熊元义,余叁定.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的消解[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