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消风止痒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荨麻疹,风热,粒细胞,淋巴细胞,结膜炎,湿疹,中医治疗。
消风止痒汤论文文献综述
朱烨,杨小林,肖东[1](2019)在《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在治疗神经性皮炎中的止痒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进行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使用4项目瘙痒量表(FIIQ)对2组患者干预前、治疗2周及4周时的评分进行对比,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3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及白细胞介素(IL)-2活性进行对比,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对比,最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FII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周、第4周试验组患者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T3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及IL-2活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细胞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HAMA及HAM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对神经性皮炎有较好的止痒效果,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任永振[2](2019)在《自拟消风止痒汤、刺血拔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消风止痒汤、刺血拔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荨麻疹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自拟消风止痒汤+刺血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1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较对照组73.68%高(P <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3.64%(3/22)较对照组16.67%(2/12)低,但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抗组胺药配合自拟消风止痒汤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可取得显着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9年04期)
王海燕,王丽莉,李上云[3](2018)在《消风止痒汤辅助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gE、WBC、5-HT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风止痒汤辅助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WBC)、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干预,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风止痒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检测患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gE、WBC、5-H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瘙痒、水肿、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积分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显着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IL-4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E、WBC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HT水平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风止痒汤辅助雷公藤多苷片可有效改善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IgE、WBC、5-HT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8年08期)
丘健新,张妙兴,贾洪昶[4](2018)在《自血穴注法结合自拟消风止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血穴注法结合自拟消风止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医门诊慢性荨麻疹病例7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通过自血穴注法结合自拟消风止痒汤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以自拟消风止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穴注法操作简便,与中药配合标本兼治,在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方面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卢志坚,黄慧敏[5](2015)在《消风止痒汤治疗风热型荨麻疹35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70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经消风止痒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期间本院的70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氯雷他定分散片,给予研究组患者消风止痒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0.00%),研究组的活动性评分(2.10±0.23)分优于对照组(3.06±0.50)分,研究组的复发率(3.33%)优于对照组(23.33%),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优于对照组(1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风止痒汤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显着,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考虑于合理范围内加以推广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赵筱丽[6](2008)在《消风祛湿止痒汤内服外洗治疗湿疹5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笔者自2003年7月~2008年6月,采用自拟消风祛湿止痒汤内服外洗治疗湿疹51例,取得了显着疗效,现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08年12期)
王淑惠,甄玉珍,范顺心[7](2008)在《消风止痒汤合恩再适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多数病因不明、病程长且治疗困难的常见的皮肤病。与中医文献记载的"瘾疹"相似。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作者采用消风止痒汤合恩再(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08年07期)
高子平[8](2004)在《消风止痒汤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消风止痒汤对急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作用、对豚鼠局部注射磷酸组胺瘙痒模型的影响及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探讨消风止痒汤治疗急性荨麻疹的部分作用。 方法:1、实验研究:设消风止痒汤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扑尔敏对照组。(1)用磷酸组胺在豚鼠创伤处涂抹,观察豚鼠出现瘙痒反应,记录组胺的累积用量。(2)用磷酸组胺皮内注射小鼠皮肤形成小皮丘,30分钟后,记录皮损处的光密度值。2、临床研究:按病人就诊序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选择病例72例,其中,西替利嗪组34例,消风止痒汤组3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用药前积分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10mg,每日一次口服;试验组给予消风止痒汤200ml,每日叁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服药7天后,停药评定疗效。 结果:实验研究:消风止痒汤高、中剂量组均能提高豚鼠的痒阈值(P<0.05);均可降低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p<0.01);临床研究:消风止痒汤组显效率为52.63%,有效率为89.47%;西替利嗪对照组显效率为44.12%,有效率为82.35%。两组采用Ridit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实验研究证实:消风止痒汤具有良好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止痒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消风止痒汤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快,疗效好,且副作用轻微,副反应小。本研究为消风止痒汤的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了部分实验及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4-04-01)
杨剑[9](2003)在《消风止痒汤防治急性荨麻疹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风止痒汤对模型豚鼠及小鼠的治疗作用,评价其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设消风止痒汤高、中剂量组,模型组,扑尔敏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1.用过敏原(鸡蛋清)注射,使豚鼠致敏,建立Ⅰ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观察豚鼠出现的反应,并测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PGE_2、IgE值。2.用磷酸组胺在豚鼠创伤处涂抹,观察豚鼠出现的瘙痒反应,记录组织胺的累积用量。3.用磷酸组胺皮内注射使小鼠皮肤局部形成风团,观测风团面积。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消风止痒汤高、中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豚鼠发生惊厥、抽搐、昏倒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豚鼠死亡率;有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gE、PGE_2值,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的作用(P<0.05或P<0.01)。2.消风止痒汤高、中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减小使豚鼠出现瘙痒反应时所需组胺累积用量(即提高痒阈值)(P<0.05或P<0.01)。3.消风止痒汤高、中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缩小小鼠腹部皮肤风团面积(P<0.05或P<0.01)。 结论:消风止痒汤可减少Ⅰ型变态反应模型豚鼠的抗体和活性介质的产生,抑制磷酸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具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以及较好的抗炎作用和止痒作用。本研究为消风止痒汤治疗急性荨麻疹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3-04-01)
郎义文,杜金霞[10](2002)在《消风止痒汤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增生型变态反应疾病 ,具有季节性强、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症状为双眼痒涩 ,病情顽固 ,多发于男性青少年。我院自 1998年自拟消风止痒汤治疗本病 2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2 2例 ,年龄 8岁~ 2 1岁 ,(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研究》期刊2002年05期)
消风止痒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自拟消风止痒汤、刺血拔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荨麻疹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自拟消风止痒汤+刺血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1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较对照组73.68%高(P <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3.64%(3/22)较对照组16.67%(2/12)低,但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抗组胺药配合自拟消风止痒汤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可取得显着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风止痒汤论文参考文献
[1].朱烨,杨小林,肖东.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2].任永振.自拟消风止痒汤、刺血拔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9
[3].王海燕,王丽莉,李上云.消风止痒汤辅助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gE、WBC、5-HT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
[4].丘健新,张妙兴,贾洪昶.自血穴注法结合自拟消风止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
[5].卢志坚,黄慧敏.消风止痒汤治疗风热型荨麻疹35例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
[6].赵筱丽.消风祛湿止痒汤内服外洗治疗湿疹51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
[7].王淑惠,甄玉珍,范顺心.消风止痒汤合恩再适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
[8].高子平.消风止痒汤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
[9].杨剑.消风止痒汤防治急性荨麻疹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
[10].郎义文,杜金霞.消风止痒汤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