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动力现象论文_王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矿井动力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现象,矿井,地质,区划,瓦斯,区域。

矿井动力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1](2012)在《煤体高压注水在防治矿井动力现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体高压注水增加煤层的柔性降低煤的脆性,降低由于采动影响形成的应力集中,释放了煤体中的弹性潜能。同时有利于瓦斯的排放,降低煤层中瓦斯的压力。合理地运用煤体高压注水可以有效的预防冲击地压和突出事故的发生几率。(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2年06期)

李励[2](2012)在《煤体高压注水在防治矿井动力现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体高压注水增加煤层的柔性降低煤的脆性,降低由于采动影响形成的应力集中,释放了煤体中的弹性潜能。同时有利于瓦斯的排放,降低煤层中瓦斯的压力。合理地运用煤体高压注水可以有效的预防冲击地压和突出事故的发生几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05期)

宋恩春,周学年,张建胜[3](2010)在《马家沟矿矿井瓦斯赋存与动力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受多种因素的控制,而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中的一种及其复杂的地质动力现象。基于马家沟矿瓦斯赋存的规律研究,分析了影响瓦斯涌出量的因素,探讨瓦斯动力现象,并通过模拟进一步搞清该矿井瓦斯动力规律,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本文来源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期刊2010年02期)

姚海亮,王晓磊,李明[4](2009)在《地震与矿井动力现象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矿井动力现象的动力因素是区域应力场及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而地震的发生恰好反映了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应力集中的特点,对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所得出的各断层产状和力学性质进行分析,能够推断出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大小和方向)的分布特征,为预测矿井动力现象发生的危险区域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09年08期)

唐建新,康钦容,张卫中[5](2008)在《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机理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川省芙蓉矿业集团公司某矿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提出矿山非典型动力现象的定义,利用弹塑性问题的叁维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分析采场应力分布规律、计算各坚硬厚层顶板的初次和周期断裂步距、分析破坏岩块的平衡结构,揭示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发生的机理:位于弯曲下沉带最下位的厚层坚硬顶板在地质构造和采动影响下初次断裂失稳,破坏了下位"砌体梁"平衡结构,直接导致了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的产生。研究表明:顶板岩层结构、原岩应力、"主关键层"的冲击倾向性是影响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发生的3大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宋卫华,张宏伟[6](2006)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矿井动力现象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动力区划以板块理论为基础,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入手,进行活动断裂划分与评估、并结合地应力测量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实验室试验、GIS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对矿井开采所引起的矿井动力现象做出预测,为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该方法工程投入少,简便易行,拓宽了矿井动力现象的预测途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及其在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6-07-01)

宋卫华,张宏伟[7](2006)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矿井动力现象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动力区划以板块理论为基础,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入手,进行活动断裂划分与评估、并结合地应力测量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实验室试验、GIS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对矿井开采所引起的矿井动力现象做出预测,为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该方法工程投入少,简便易行,拓宽了矿井动力现象的预测途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及其在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6-07-01)

陈义东,李绍臣[8](2006)在《砚北煤矿矿井动力现象发生机理及防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砚北煤矿矿井动力现象的特征,通过大量煤岩力学性质试验及现场地应力测试等,分析了矿井动力现象的性质、发生机理,认定砚北煤矿矿井动力现象属冲击地压。分析了冲击地压的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06年03期)

蒲文龙,张宏伟,郭守泉[9](2004)在《地质动力区划法在预测矿井动力现象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矿区范围内的活动断裂 ,进而评估岩体的自然应力状态 ;并且通过研究自然应力状态的相互作用 ,确定其对采矿工程的影响 ,为安全高效地开发矿区 ,制定综合预防矿井动力现象的措施。(本文来源于《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期刊2004年04期)

唐建新[10](2004)在《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及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发现并提出了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对该现象进行了定义、表述了其特点、表现形式及危害性。论文深入研究了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发生的机理,通过事故区原岩应力现场实测,煤(岩)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室测定,采场地应力叁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各厚层坚硬顶板的初次及周期断裂步距计算,以及断裂岩块的平衡结构分析,认为在地质构造和采动影响下,具有特殊物理力学性质,位于弯曲下沉带最下位的“主关键层”的初次断裂失稳,摧毁了其下“砌体梁”平衡结构,是导致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顶板岩层结构、原岩应力、“主关键层” 的冲击倾向性是影响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发生的叁大主要因素。论文根据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发生的机理及叁大主要影响因素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发生的数学模型:。又根据关键层理论,选择主关键层厚度、单轴抗压强度、相对高度以及直接顶厚与采高的比值四个指标来表述顶板岩层结构对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的影响;原岩应力的影响可用两类指标来表述,一类是实测原岩应力,并计算主关键层的弹性变形能比值及采深;另一类是用地质构造痕迹结合采深来模糊综合评判原岩应力的影响,采用主关键层的弹性能指标、弹性变形指标、冲击能指标、刚度比指数和修正的冲击能指标等5项参数来表述主关键层的冲击倾向性影响。论文对以上各类指标的作用、测定方法、影响的隶属度及权值的确定原则均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的评判方法。论文运用所建立的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发生的数学模型,对白皎煤矿20112工作面事故区进行了评判,对该矿未采工作面(20132和20152两个工作面)进行了预测,其结果符合开采实践,说明本文对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发生机理的认识,并据此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创立的评判方法是恰当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4-05)

矿井动力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体高压注水增加煤层的柔性降低煤的脆性,降低由于采动影响形成的应力集中,释放了煤体中的弹性潜能。同时有利于瓦斯的排放,降低煤层中瓦斯的压力。合理地运用煤体高压注水可以有效的预防冲击地压和突出事故的发生几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矿井动力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辉.煤体高压注水在防治矿井动力现象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2

[2].李励.煤体高压注水在防治矿井动力现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3].宋恩春,周学年,张建胜.马家沟矿矿井瓦斯赋存与动力现象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

[4].姚海亮,王晓磊,李明.地震与矿井动力现象的相关性[J].煤炭技术.2009

[5].唐建新,康钦容,张卫中.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机理的数值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08

[6].宋卫华,张宏伟.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矿井动力现象预测[C].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06

[7].宋卫华,张宏伟.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矿井动力现象预测[C].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06

[8].陈义东,李绍臣.砚北煤矿矿井动力现象发生机理及防治策略[J].煤矿安全.2006

[9].蒲文龙,张宏伟,郭守泉.地质动力区划法在预测矿井动力现象中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

[10].唐建新.矿井非典型动力现象及评价方法[D].重庆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构造活动和地应力集中引起的矿井动突出点与活动断裂复合图寺河井田地质构造图事故现场部分照片(十二矿)协庄矿井田地质构造模型突出点与活动断裂复合图

标签:;  ;  ;  ;  ;  ;  ;  

矿井动力现象论文_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