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时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道,误差,天线,张量,相位,频谱,软件。
空时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柯,廖桂生,许京伟,朱圣棋,曾操[1](2019)在《空时编码阵列时移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时编码阵雷达通过在相邻阵元间引入时间延迟,在发射单一波形的条件下可实现全向空域有效覆盖,工程上易于实现。但实际应用中,器件变化会造成时移误差,难以得到准确的时移量。本文研究了时移误差对空时编码阵方向图的影响,定量分析了确定时移误差下的方向图误差并得到闭式表达式,推导了随机时移误差下方向图误差的上限。此外,进一步研究发射方向图响应和多维模糊函数,并结合仿真实验分析时移误差对空间探测范围,距离、角度维分辨率和副瓣电平等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汪玲波,李光球,钱辉,陈浩椅,包建荣[2](2019)在《衰落信道下的天线选择空时编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衰落信道下发射天线选择空时编码方案由于存在反馈延时而导致其误码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高功率放大器下采用最小均方误差信道预测和功率回退法的空时编码方案。首先基于预测信道矩阵和接收端信噪比最大化准则选定发射天线;然后将经过矩形正交幅度调制的信号进行空时编码,编码后的信号再通过非线性高功率放大器放大并由选定的天线发射出去;最后在接收端进行最大比合并、最大似然译码和矩形正交幅度调制的解调后恢复出原始信息。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当功率回退值为3 dB、归一化延时为0.02时,所提方案的编码增益比延时发射天线选择空时编码方案的多约6.4 dB;当平均误符号率为10~(-4)时,采用软包络限幅的功率放大器比固态功率放大器和行波管功率放大器的信噪比分别改善了约2.3 dB和4.5 dB。(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丹阳,王志有,夏国江,李晓斐[3](2019)在《一种用于空时编码与SOQPSK-TG联合调制的解调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Alamouti空时码与SOQPSK-TG调制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调制系统可靠性。由于最佳接收机译码复杂度较高,采用互相关网格编码调制技术(XTCQM)来降低复杂度,并实现基于MAX-LOG-MAP算法的空时编码与SOQPSK-TG结合的解调,在信噪比为8dB时误码率可达P_b=10~(–5)。仿真结果表明,在降低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信道编码能够解决低复杂度算法造成的性能损失问题,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误码率。(本文来源于《遥测遥控》期刊2019年04期)
黄静,王巍,周成阳,黄海宁[4](2019)在《联合空时编码的水声多用户节点协同并行传输多址接人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声信道长传播时延特点导致水声通信网吞吐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节点协同并行传输的多址接入协议。该协议由接收端发起预约,在距离认知的基础上对预约节点划分协同传输小区,从而构建多用户节点的多输入多输出集中式网络架构;采用空时码对数据包编码,并合理规划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使同一小区的多个用户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在设定时间偏差范围内同时到达接收端,而不同小区的数据包以包链形式到达,实现多用户节点的无干扰、高效并行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其它两种协议相比,设计的协议通过空时复用的方法大幅缩短了平均端到端时延,显着提升了归一化网络吞吐量。(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晓珊,姜述超,苏冬良[5](2019)在《多小区联合检测中的空时编码干扰信号高效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蜂窝通信系统中,由于小区间的互相干扰,小区边缘用户成为性能提升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考虑采用多小区联合检测来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重点关注干扰信号采用空时编码时的检测问题。通过将相关符号周期的传输综合建模,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最小均方误差(Joint-Minimum Mean-Squared Error, J-MMSE)检测算法;并分别讨论了服务小区采用空时编码和空分复用传输时的算法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检测算法相比,所提的J-MMSE检测算法,可以以较低的复杂度获得显着的性能增益;为多小区联合检测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王瑞芳[6](2019)在《基于USRP的空时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时编码技术作为MIMO系统的关键技术,将信道编码、调制、发送和接收分集组合起来,可以使系统的信道容量和频带利用率成倍增长,而无需增加额外的带宽和发射功率。基于USRP设计的软件无线电系统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MIMO技术的研究。本文基于NI USRP-2920与LabVIEW构建了SISO、SIMO、MIMO无线通信仿真系统,利用该系统开展了空时编码和信道估计技术研究。基于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通过LabVIEW编程设计实现了信源编码、生成数据包、基带调制、添加训练序列、脉冲成形、USRP发送接收、提取信息、匹配滤波、同步、信道估计、基带解调、解数据包、还原图片或文本等软件无线电基本收发模块。在分析了USRP硬件的配置基础上,分别使用二、叁、四套USRP硬件设备搭建了SISO、1×2SIMO、2×2MIMO实时数据发送和接收仿真系统。使用LabVIEW编程设计实现了空时编解码、信道估计等MIMO系统的核心软件模块。针对仿真系统进行收发测试和误码率分析。经测试信号接收解调无失真,可以完成文本、图片文件的实时收发。误码率分析时,首先测试了不同调制解调方式下发送接收星座图与误码率,对比分析了调制方式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经测试在8QAM调制方式下系统的误码率较低;然后测试SISO、SIMO、MIMO仿真系统在8QAM调制解调方式下误码率,分析了不同天线数目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经测试天线数目越多,系统误码率越低。(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尚应博[7](2019)在《无线MIMO通信系统中混合空时编码的预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空时编码技术将空时分组编码和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编码有机结合,可以同时具备空时分组编码的空间分集增益和分层空时编码的复用增益,并获得折衷性能。然而,混合空时编码系统存在接收端检测复杂度较高和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受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当已知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t the Transmitter,CSIT)时,考虑将预编码技术与混合空时编码系统进行有效地结合。具体而言,本文分别针对混合空时编码系统在发射端已知理想的CSI和非理想的CSI两种情况,对其相应的预编码方案展开研究。因此,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如下:(1)当已知理想的CSIT时,为了消除迫零(Zero Forcing,ZF)准则下的基于QR分解的THP(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算法给混合空时编码系统带来的噪声影响,提出了将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准则的QR-THP算法与混合空时编码系统相结合的方案,改善系统BER性能。为了消除等效信道矩阵进行QR分解以后产生的较差子信道对系统可达性能的影响,提出将等效信道矩阵做几何均值分解(Geometric Mean Decomposition,GMD),并将GMD-THP算法与混合空时编码相结合,分别在ZF和MMSE准则下得出其预编码方案。同时,探究了发射天线间的相关系数对系统BER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验证发现:所提出的融合方案比基于ZF-QR-THP的混合空时编码的非线性预编码方案能够取得更优的BER性能,很好地提升了系统的抗衰落能力。另外,发现发射天线间的相关系数与系统BER性能呈负相关。(2)混合空时编码系统在一些场景中较难获取到理想的CSIT,特别是当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时,需要借助有限反馈信道来获取CSIT。此时,为了提高系统BER性能,提出了将低复杂度的离散分数正弦变换(Discrete Fractional Sine Transform,DFRST)码本的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与混合空时编码系统相结合的方案。每组Alamouti编码单元将会在DFRST码本中确定出相应的最优码字矩阵。通过仿真验证,当BER达到10~(-3)时,提出的方案比未预编码的混合空时编码系统能够获得至少2dB的增益。(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雨晨[8](2019)在《基于张量分解的视频压缩与空时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无线通信领域对数据传输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作为该领域的关键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MIMO系统的收发信号在时间、空间、频率等维度上形成的高维阵列信号在使用传统的矢量或矩阵等方式建模时会有局限性,而采用张量(tensor)的方式建模高维数据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已有一些文献针对不同无线传输系统提出多种张量空时编码模型,其中一些模型在未知信道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好的符号检测性能。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彩色图像或视频等数据都具有天然的高维结构,这也使张量的方法很容易对其建模并降低高维数据的冗余,目前已有一些文献提出用张量不同的分解模型来实现图像视频压缩。本文研究讨论了张量空时编码及张量视频压缩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张量视频压缩和张量空时编码的无线传输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张量CP分解技术,并采用渐进式秩-1CP分解算法对CIF和QICF视频进行压缩。分析讨论了渐进式分解迭代误差、最大迭代次数、量化参数等因素对视频压缩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优于H.264的压缩性能。2)研究了 Tucker分解模型及其变体,分析模型在张量空时编码中的物理含义。对约束因子(constrained factor,CONFAC)模型的性质及求解唯一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使接收端在没有导频估计信道的条件下进行盲恢复,并通过设计分配矩阵使不同数据流获得了不等的分集增益、复用增益、编码增益。3)分析采用渐进式秩-1CP分解压缩视频的参数特性,并定义其重要度。提出结合张量视频压缩和张量空时编码的无线传输方案,让视频压缩参数按重要度排序并组成若干数据流,通过CONFAC模型的分配矩阵为重要度高的数据提供更好的传输性能,以此实现低信噪比时更好的视频恢复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3-30)
雷国伟[9](2019)在《CPM-MIMO系统的空时编码与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传感网、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无线通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已不可替代。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将朝着高功放效率、高频谱效率、高容量、高可靠性、低复杂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延伸。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连续相位调制(CPM),与其它线性调制(PSK,QAM)方式相比,具有较高的功放效率和频谱利用率。最初对CPM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单入单出(SISO)系统展开的。随着对多入多出(MIMO)系统研究的深入,直到本世纪初,有学者仿照线性调制已有的做法,将空时编码(STC)技术与CPM-MIMO系统相结合,以进一步提升CPM-MIMO系统的容量和抗衰落性能。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对CPM-MIMO系统进行了深入挖掘,结合空时编码、天线选择、网络编码等方案,针对误码性能、容量、符号数据率、分集增益、天线选择增益、系统复杂度等开展了理论研究与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具体如下:(1)CPM-MIMO系统的误码性能、容量、天线选择方面的研究:在误码率性能方面,本文借助Laurent分解方法,将连续相位的CPM信号分解为多个脉冲幅度波形(PAM)的迭加,由此推导出CPM-MIMO系统的平均误比特率。在容量性能方面,从对称信息率(SIR)的角度,对CPM-MIMO系统进行了带限信道下的容量分析,讨论不同CPM调制参数和调制机制下的容量。在天线选择性能方面,针对多天线系统面临的硬件资源的耗费和复杂度问题,总结并完善了CPM-MIMO系统中几种联合收发天线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当发射天线的可选总数从3增加到5时,无论递增JTRAS算法,还是递减JTRAS算法,其性能改善都在1dB左右。最后,提出了自适应联合收发选择(Adaptive JTRAS)的方案,该方案可以在系统性能和计算复杂度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2)空时码与CPM-MIMO系统结合的性能研究:首先,引入了一类并不常用的空时码,即线空时码(TSTC)。设计了TSTC-CPM系统的发射模型,在接收端采用了软信息解调算法进行联合译码。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其次,本文提出了自适应空时码(ASTC)的思路,设计了基于ASTC方案的CPM-MIMO系统结构。最后,通过对该系统的符号数据率和误帧率的分析与仿真,发现该系统能够在有效性和可靠性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发射端可以根据信道状态和用户的需求,实时地调整和选择合适的空时码作为传输方案:当信道条件较好时,发射端可以采用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机制;当信道条件较差且用户进行语音、短信等数据通信时,发射端可以采用混合空时码(Hybrid STC)机制;当信道条件较差且用户进行图像、视频等流量通信时,发射端可以采用正交空时组码(OSTBC)机制。(3)空时组码与CPM-MIMO系统结合的天线选择性能研究:以Alamouti机制为例,本文借助Laurent分解方法和CPM信号差矩阵的处理技巧,基于序统计理论,推导了CPM-MIMO系统中Alamouti机制下天线选择的误帧率性能界。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发现天线选择能提供选择增益。实验发现:在Alamouti机制下,当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均为2根,且无发射天线选择时,系统的分集增益为2dB;当我们从3根总天线数里选取2根来发射时,系统的分集增益为3dB。由此表明:分集增益在选择增益的加持下将表现得更明显。(4)网络编码与CPM-MIMO系统结合的天线选择性能研究:首先,本文设计了双工中继多天线(TWRM)与CPM结合的天线选择系统。其次,为了降低由于CPM调制指数而带来的译码复杂度,本文在接收端简化了 CPM联合状态格型图。最后,基于最大信噪比准则,仿真并比较了 TWRM-CPM系统中的几种天线选择方式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3-16)
丁丹,林存宝[10](2019)在《基于空时编码的高效星地数据传输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星地数据传输效率,多采用时间域变速率传输模式,但改善程度有限。文中从空间域角度着手,提出基于空时编码的高效星地数据传输技术,通过空时预编码将多个混迭的数据流分离开来,形成多个编码通道同时传输多路并发数据,并且能够在空间域上收集散射、反射路径功率,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链路功率。分析与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星上2天线对2个用户的传输模式,相比传统点对点的传输模式其频谱效率可提升0.5~1 b?s~(-1)?Hz~(-1)。(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空时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衰落信道下发射天线选择空时编码方案由于存在反馈延时而导致其误码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高功率放大器下采用最小均方误差信道预测和功率回退法的空时编码方案。首先基于预测信道矩阵和接收端信噪比最大化准则选定发射天线;然后将经过矩形正交幅度调制的信号进行空时编码,编码后的信号再通过非线性高功率放大器放大并由选定的天线发射出去;最后在接收端进行最大比合并、最大似然译码和矩形正交幅度调制的解调后恢复出原始信息。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当功率回退值为3 dB、归一化延时为0.02时,所提方案的编码增益比延时发射天线选择空时编码方案的多约6.4 dB;当平均误符号率为10~(-4)时,采用软包络限幅的功率放大器比固态功率放大器和行波管功率放大器的信噪比分别改善了约2.3 dB和4.5 d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时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华柯,廖桂生,许京伟,朱圣棋,曾操.空时编码阵列时移误差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2].汪玲波,李光球,钱辉,陈浩椅,包建荣.衰落信道下的天线选择空时编码方案[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3].刘丹阳,王志有,夏国江,李晓斐.一种用于空时编码与SOQPSK-TG联合调制的解调算法[J].遥测遥控.2019
[4].黄静,王巍,周成阳,黄海宁.联合空时编码的水声多用户节点协同并行传输多址接人协议设计[J].声学学报.2019
[5].张晓珊,姜述超,苏冬良.多小区联合检测中的空时编码干扰信号高效抑制[J].微型电脑应用.2019
[6].王瑞芳.基于USRP的空时编码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
[7].尚应博.无线MIMO通信系统中混合空时编码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9
[8].王雨晨.基于张量分解的视频压缩与空时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9].雷国伟.CPM-MIMO系统的空时编码与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丁丹,林存宝.基于空时编码的高效星地数据传输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