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面核磁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磁共振,地面,电阻率,巷道,基岩,含水量,土石。
地面核磁共振论文文献综述
尹志贤[1](2019)在《地面—巷道核磁共振方法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突水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事故之一,为保证安全生产,需提前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现有的地球物理方法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无法完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地面核磁共振是目前可以直接探测地下水水量的地球物理方法,但探测的深度较浅。本文阐述了地面—巷道核磁共振灾害水体探测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推导了地表圆形回线源激发、地下核磁共振响应公式,建立了典型含水地球物理模型,采用矢量有限单元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得到了地面、地面—巷道方式下的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其研究成果如下:(1)地下核磁共振信号响应强度与接收点的位置有关,在距含水体同等距离下,地面接收与地下接收信号响应幅值基本相等;当地下接收点靠近含水体时,信号响应显着增强,如在同一发射装置下,地下120m处的含水体在地表约产生20~30n V/m2的响应,而在地下100m处约产生105~120n V/m2响应,其地下响应是地面响应的3.6~5倍。(2)当含水异常体深度大于135m,地面核磁共振的响应已经低于在实际有噪声干扰下现有仪器可以测到的最小幅值(10n V/m2),但在地下100m观测时,地面—巷道模式的响应仍然可以探测到有效值(大于50n V/m2),这表明地面—巷道核磁共振探测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可实现更深含水体的探测。(3)在含水异常体深度不变的情况下,异常体体积越大、含水率越高,核磁共振响应越强;发射线圈面积越大,核磁共振响应越强;大地电导率对核磁共振响应构成干扰,随着电导率的降低,核磁共振响应幅值变弱,探测深度减小。研究表明,当含水体埋藏较深时,地面—巷道核磁共振方法相较于地面核磁共振分辨能力更强,且可以提高探测的深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宏恩,徐海峰,李铮,何勇军[2](2019)在《地面核磁共振法与高密度电法联合探测堤坝渗漏隐患原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堤坝工程渗漏隐患的早期识别对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电法测试来反演坝体电阻率异常区域,进而识别堤坝渗漏隐患具有无损、高效、经济等优点,然而由于土体的电阻率受土体性质、含水量、黏粒含量、压实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电法反演成果存在"非唯一性"的固有缺陷.新近发展的核磁共振找水技术可以直接探测地下水体,为解决电法探测的"非唯一性"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某蓄水池局部坝段的渗漏隐患探测原位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地面核磁共振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探测堤坝渗漏隐患的一般思路和具体方法,验证了地面核磁共振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探测堤坝渗漏隐患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为土石坝工程的安全诊断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鲁恺,朱源婷,马国凯,李凡,谢梦莹[3](2018)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质文物破坏问题不仅在于人为破坏和表面污染,更多来自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例如,日晒雨淋、风沙吹蚀、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为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华岩摩崖石刻露天石质文物病害进行探查,采用无损探测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探地雷达方法,直接找水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成功探测出摩崖石刻依附岩体地层含水分布状况。探地雷达方法探测出依附岩山体内岩溶、裂隙的发育状况。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发现,石刻依附岩体内岩溶、裂隙发育,部分区域岩溶裂隙带已成为地下水汇聚场所或流通通道,对阳华岩摩崖石刻构成了极为严峻的侵蚀威胁。两种方法解释结果互为验证,研究结果为阳华岩摩崖石刻的病害治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程海泽[4](2018)在《地面—巷道核磁共振正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害问题是煤矿的主要事故之一,探明矿井中水文情况非常必要,现有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煤矿水害地质探测工作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各有优势与不足,探查精度达不到精细的要求。基于我国矿井水灾害的特点及现状,本文提出地面—巷道核磁共振探测方法,采用一维数值模拟对核磁共振响应信号特征展开研究。第一,针对双贝塞尔函数震荡问题,对激发磁场计算表达式被积函数进行处理,对表达式各部分进行高斯积分,计算大回线源在地下的磁场,得出较高精度的磁场值,并分析磁场分量H_r、H_z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磁场的实部随着深度与水平距离变化比较明显,而磁场的虚部值远小于实部值。第二,在现有的核磁共振理论和地面分离线圈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地面—巷道正演的计算公式,通过一维核函数计算接收线圈在地下的初始振幅曲线。正演结果表明,地面—巷道核磁共振方法较地面核磁共振方法的初始振幅信号幅值明显增大,探测深度增加。第叁,通过地面—巷道核磁共振的正演计算,研究激发线圈直径、激发电流大小、接收线圈大小与埋深、含水层含水率、地磁倾角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改变该参数,而其他条件不变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深度决定最佳脉冲矩的大小;含水率越高,探测深度越大。接收线圈半径越大,核磁探测深度也将越大;接收线圈距离含水层越近,信号响应特征也越大。激发线圈大小与信号响应也成正相关;但地磁倾角对探测深度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潘剑伟,占嘉诚,洪涛,王海红,李钦泽[5](2018)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找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则是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找水方法,2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能为解决找水问题提供不同的地球物理依据,可以在找水功能上达到优势互补: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得到的地层电阻率分布,为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反演时电阻率参数的设定提供了信息,使反演的结果更加准确;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可以识别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的低阻异常是否因含水而引起,并能定量地反演出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单位体积含水量等信息。同时,高密度电阻率法兼具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功能,其结果可以弥补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横向分辨率上的不足。2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不同,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其联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独使用某种方法时的工作环境限制问题。在湖北安陆某找水工作中,2种方法的组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这种组合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3期)
冷舒喆[6](2017)在《基于叁次样条插值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利用地下水中氢质子的自旋性质,通过在地面铺设探测线圈,对地下水进行直接的无损的探测,凭借其方法的高效性和对结果评估的准确性,该技术成为主要的现代地球物理找水方法。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探测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由一维探测向二维、叁维探测发展。目前常用的二维磁共振探测通常采用阵列式线圈,在地面同一条测线上铺设一个发射线圈和多个接收线圈,接收线圈采用边对边或者半覆盖方式内嵌在发射线圈内部,然后利用多通道磁共振仪器同时进行探测。该方法可以对地下水进行二维探测成像,但是针对地下复杂含水构造仍然不能进行准确的探测,由于地面测点有限,其反演结果精度和成像平滑度都有待提高。若铺设多个探测线圈,可以提高结果精度,但是会增加探测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针对上述缺点,本文提出基于叁次样条插值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提高反演精度和成像平滑度的同时,减少野外探测铺设线圈的工作量。本文首先对叁维空间进行网格剖分,计算接收和发射线圈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强度,计算正反演所需的核函数。建立地下含水体模型,正演计算得到E0-q曲线。然后对初始振幅E0进行叁次样条插值计算,得到新的数据矩阵,再进行二维含水量反演成像,利用二分法搜索最优正则化因子,提高反演算法效率。最后,针对不同的地下含水体模型进行了正演仿真和反演计算,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本文在进行正演时,提出利用叁次样条插值方法对初始振幅E0进行插值计算,扩大数据矩阵,然后重新计算核函数使之与新的数据矩阵对应,通过对核函数进行SVD分解得到分辨率矩阵,对比插值前后的模型分辨率信息,验证基于叁次样条插值的正演方法对浅层探测区域的高分辨能力。针对经过叁次样条插值方法对各探测线圈的初始振幅0E进行插值后,数据矩阵和核函数矩阵扩大,导致反演计算量增大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二分法搜索最优正则化因子?,不用计算每一个?对应的目标函数的值,可以大幅减少计算量,提高反演算法的效率。为了检验该方法得到的反演结果的精确度,本文进行了初始振幅插值结果和含水量反演结果的误差分析。在理想情况下,初始振幅插值结果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 n V,在加入20 n V噪声后,插值结果最大均方根误差为13.475 n V。在反演结果方面,基于叁次样条插值的反演方法可以降低含水量反演结果整体均方根误差4个百分点。最后,使用该方法对长春市烧锅镇和安徽省黄山市阳台村的野外实测数据进行了反演解释,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基于叁次样条插值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方法能够在减少探测线圈数量的同时,提高反演精度和成像平滑度,实际运用中可以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本文提出的方法运用在叁维探测和数据解释方面更具实际意义,叁维探测常用的测量模式是利用5个线圈在四个水平方向进行半覆盖形式铺设,在测量区域的对角线上移动测量,其探测线圈的增加数量是按平方形式增长,因此基于叁次样条插值的反演方法可以大幅减少叁维探测的线圈铺设工作量,并且得到平滑精确的地下水成像结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任志平,李貅,赵威,智庆全,刘磊[7](2016)在《地面核磁共振找水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含水体结构复杂,一维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含水体分布特征的问题,建立了叁维核磁共振响应模型,结合回线源条件下核磁共振的响应表达式,推导了频率域叁维磁场分布方程与边界条件,应用有限元法实现了正演计算,并对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含水体参数变化对磁共振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具有测深功能,增大发射脉冲矩可以有效提高勘探深度;与响应振幅相比,各测点曲线之间的差异更能反映含水体位置的变化;对于浅层含水体,电阻率的变化对响应曲线初始振幅的影响较大.叁维核磁共振的响应研究对复杂环境下核磁共振找水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6年03期)
彭耀,李凡,潘剑伟,李振宇[8](2016)在《地面核磁共振信号相位求取电阻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椭圆极化现象是电磁场在导电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为得到准确的相位信息,在计算激发磁场时应考虑椭圆极化。本文研究了地面核磁共振(SNMR)信号相位求取电阻率的基本方法,利用SNMR信号通过广义逆反演法得到电阻率未知情况下的含水率及层位分布,作为相位反演电阻率的先验值,通过模拟退火法实现对电阻率的反演。对SNMR的研究解决了通过相位对电阻率的求取,有利于进一步利用相位信息提高含水层和含水率反演的精度。(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赵建明,商磊,许峰,符泽宇,李金[9](2015)在《地面核磁共振在神木某煤矿找水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透水是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面核磁共振是目前找水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文以神木县河西联办煤矿核磁共振找水为例,介绍了地面核磁共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的方法技术。通过实例表明,地面核磁共振不仅查明了该煤矿第四系内松散砂层水分布及基岩风化带水分布,而且还初步确定了埋藏深度、厚度,分析评价了富水性,圈定了不同等级的范围。(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王宏,牛兆伟,张国栋,李振宇[10](2015)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大坝安全检测中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水信息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本文将该无损探测技术用于土石坝的渗流安全评估试验。由于探测的核磁共振信号源于地下水中的氢质子,则可以确保核磁共振响应仅与地下水信息有关。利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直接找水的技术优势,探测堤坝的浸润面,以判断堤坝的渗流(漏)隐患,为堤坝尤其是小型病险水库堤坝、易发事故的堤防的病险诊断提供一种便捷、高效和可重复利用的方法。通过NUMISPOLY多道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在某原体大坝检测中的试验,得到原体大坝的浸润面,进而对土石坝进行渗流(漏)隐患的评估,该方法为堤坝渗流(漏)隐患探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地面核磁共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堤坝工程渗漏隐患的早期识别对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电法测试来反演坝体电阻率异常区域,进而识别堤坝渗漏隐患具有无损、高效、经济等优点,然而由于土体的电阻率受土体性质、含水量、黏粒含量、压实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电法反演成果存在"非唯一性"的固有缺陷.新近发展的核磁共振找水技术可以直接探测地下水体,为解决电法探测的"非唯一性"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某蓄水池局部坝段的渗漏隐患探测原位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地面核磁共振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探测堤坝渗漏隐患的一般思路和具体方法,验证了地面核磁共振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探测堤坝渗漏隐患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为土石坝工程的安全诊断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面核磁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尹志贤.地面—巷道核磁共振方法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李宏恩,徐海峰,李铮,何勇军.地面核磁共振法与高密度电法联合探测堤坝渗漏隐患原位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3].鲁恺,朱源婷,马国凯,李凡,谢梦莹.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
[4].程海泽.地面—巷道核磁共振正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5].潘剑伟,占嘉诚,洪涛,王海红,李钦泽.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找水[J].地质科技情报.2018
[6].冷舒喆.基于叁次样条插值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
[7].任志平,李貅,赵威,智庆全,刘磊.地面核磁共振找水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
[8].彭耀,李凡,潘剑伟,李振宇.地面核磁共振信号相位求取电阻率[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
[9].赵建明,商磊,许峰,符泽宇,李金.地面核磁共振在神木某煤矿找水探测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15
[10].王宏,牛兆伟,张国栋,李振宇.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大坝安全检测中的试验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