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植物论文_刘海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寄生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菟丝子,寄主,宾夕法尼亚州,桑寄生,槲寄生,计量学。

寄生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英[1](2019)在《菟丝子可盗取宿主遗传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华盛顿7月22日电(记者刘海英)寄生植物要依赖宿主体内的养分存活,几乎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群落中。菟丝子是一种常见的寄生植物,我们在野外经常会看到这种黄色的丝状爬藤缠绕于各种植物之上。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就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寄生植物,却有着惊人的(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7-24)

陈俐秀,蒋璐慧,李遇春,黄仁彬[2](2019)在《柿树寄生植物保肝作用活性部分的筛选及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四氯化碳(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筛选出柿树寄生植物具有保肝作用的活性部分,并探讨其对肝损伤小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制备柿树寄生植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建立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各萃取物处理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筛选柿树寄生植物的活性部分。(2)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150 mg/kg)组及正丁醇萃取物低剂量(11.67 mg/kg)组、中剂量(23.34 mg/kg)组、高剂量组(46.67 mg/kg)组,灌胃给药8 d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IL-6蛋白表达量。结果:柿树寄生植物各萃取物处理组小鼠肝脏、脾脏、胸腺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萃取物组肝组织MDA含量及血清AST、AL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SOD活性明显提高(P<0.05),而石油醚萃取物组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丁醇萃取物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6水平及肝组织IL-6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正丁醇萃取物各剂量组血清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高剂量组IL-6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而IL-1β水平在各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柿树寄生植物正丁醇萃取物是柿树寄生植物保肝作用的活性部分,能明显减轻CCl_4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汤丹丹,吴毅,刘文耀,胡涛,黄俊彪[3](2019)在《云南哀牢山两种常见半寄生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寄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探究半寄生植物与其寄主间的养分关系,在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选取两种常见半寄生植物椆树桑寄生(Loranthus delavayi)和柳叶钝果寄生(Taxillus delavayi),研究其寄主枝条-吸器-寄生枝条-寄生叶片间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半寄生植物的寄主枝条-吸器-寄生枝条-寄生叶片这一连续体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相同,具有物种自身的特性。2)同一半寄生植物的寄主枝条具有相似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寄主物种对半寄生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没有显着影响。3)寄主枝条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间具有紧密的相关关系,吸器弱于寄主枝条,寄生枝条弱于吸器,寄生叶片的N、P含量相关关系不显着。4)寄主枝条与寄生叶片间的C含量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系。5)吸器与寄主枝条间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但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数值上吸器与寄生枝条更为接近。吸器作为连接寄主与寄生植物的关键部位,其与寄主枝条极为显着的相关关系体现了寄主枝条养分对寄生植物的重要性,而吸器在元素含量、计量比的数值以及相互关系上与寄生枝条更为相似,则体现了吸器作为寄生植物器官具有与寄生枝条相似的生理功能。通过对寄主枝条-吸器-寄生枝条-寄生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为深入研究半寄生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与生态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许宇星,Christian,Hettenhausen,庄会富,刘念,吴建强[4](2018)在《寄生植物菟丝子在植物间传导系统性信号与生物大分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植物在被子植物中占大约1%,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生态和进化的植物,其中一部分在农业生产中也是比较重要的农田寄生杂草。菟丝子是一种典型的茎全寄生植物,它们没有根和叶片,通过吸器,"嫁接"到寄主植物的茎秆上,吸收寄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最近,我们发现当菟丝子连接两个或者更多个寄主植物后,其中的一个寄主被昆虫取食后,被取食的寄主植物的本地和系统性叶片,以及未被取食的另外一个寄主的叶片都会产生大量的转录组变化,说明菟丝子能够介导一个新型的植物间系统性抗虫信号。而且,昆虫在菟丝子连接的植物群体中的一个寄主上取食后,其它的寄主能够诱导更高水平的抗虫代谢物,从而产生更强的抗虫性。类似,我们发现菟丝子被蚜虫取食后也能够产生一个抗虫系统性信号,此信号可诱导寄主的抗虫性。因此,菟丝子能够影响它连接的寄主植物的抗虫性,从而在获取寄主营养而影响寄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能为寄主带来一定程度生态上的益处。此外,通过蛋白组学分析发现菟丝子与寄主间有一千多蛋白的交流,并且生物化学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很可能还保持了执行生理功能的能力,而且当菟丝子连接不同的寄主植物时,我们发现不同寄主间也存在大量蛋白质的转运现象。我们发现菟丝子和寄主的种子中也发现了大量的蛋白的交换现象。这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菟丝子与寄主间以及菟丝子介导不同寄主间存在大量蛋白质的交流,并很可能通过蛋白质来相互影响生长发育过程。(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8)

张萍,马鑫,王涛,游玲,魏琴[5](2018)在《油樟、油樟寄生植物及桂花内生菌区系分布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植物生长环境及遗传特性对内生菌分布的影响,以油樟、油樟的寄生植物桑寄生及同一环境生长的桂花叶内生菌为研究对象,提取叶片总DNA并对细菌16S r DNA及真菌ITS序列分别进行特异性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叁者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发现,3种植物叶内共有的内生细菌、真菌属远高于独有属,但其共有属的丰度有明显差异。总体上,油樟和桑寄生的内生真菌区系更为相似,桑寄生与桂花叶内生细菌区系更为相似。结果证实,不能脱离植物的生长环境来研究植物内生菌,但在完全相同的环境、营养条件下,植物遗传特性仍对内生菌的分布特别是丰度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6期)

刘娇,于旭东,袁浪兴,蔡泽坪,章毅[6](2018)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寄生植物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寄生植物对校园植物的危害,本研究运用数据统计、格局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种桑寄生的寄主植物有27科39属49种。在4个调查区域中,感染率最高的为主干道18.80%;其次为宿舍区15.15%、教学区13.54%、居民区9.20%。对寄生植物格局进行分析显示,大多数区域的寄生呈聚集分布,只有少数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此外,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偏向于感染黄葛树(Ficus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 Corner)、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等,而鞘花(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 (Lour.) Van Tiegh.)偏向于感染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和香樟。本研究不仅可以有效了解校园寄生植物的分布情况,还能为其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3期)

赵琦琪,刁鹏飞,廖坚,迟宇辰,哈达[7](2018)在《寄生植物和寄主间的分子交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植物和寄主植物间存在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事件。寄生植物通过吸器从寄主吸收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以及氨基酸、糖类、中间代谢产物等营养物质。此外,寄生植物与其寄主还进行着诸如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及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微生物的交流。研究表明,mRNA在寄生植物和寄主间进行着大量的转移,其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可能对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寄生植物来说,部分mRNA可能在寄生过程和调节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寄生植物和寄主间的分子交流事件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其中着重讨论mRNA转移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转移mRNA的结构和转移机理有进一步了解,同时对mRNA转移在寄生植物-寄主系统中的角色进行定位,为研究不同寄生系统中的mRNA转移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振双,杨富成,王胜坤,陆俊锟[8](2018)在《半寄生植物寄生机理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寄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各类生态系统中。这类植物依靠特殊的寄生吸盘与寄主植物形成寄生关系,从寄主植物中摄取所需的水分、有机溶质和无机盐等,以维持自身的生长与发育。半寄生植物会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多数半寄生植物会给人类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也有少数檀香属等半寄生植物能提供名贵的心材与精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半寄生植物在调控群落结构、丰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半寄生植物吸盘形成与结构、寄主种类偏好性、气体交换、养分摄取、信息交换等寄生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半寄生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控制半寄生植物的应用研究及发展趋势,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半寄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温带林业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9](2018)在《槲寄生,带着美好愿望的寄生植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很大,生物圈很奇妙。动物界有许多的共生动物,如海葵和小丑鱼。和动物界一样,植物界也是如此,有的植物也是依赖于其他植物提供的营养而生存。当你漫步在郊外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见一种长着微小的绿叶子的藤萝,缠绕在树干上,这就是小编要带着大家了解的一种寄生植(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天地》期刊2018年Z1期)

赵明星[10](2017)在《寄生植物菟丝子的利用价值及栽培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植物菟丝子是一种有害杂草,但作为中药材却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菟丝子的植物学特征、利用价值及栽培管理。(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7年12期)

寄生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建立四氯化碳(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筛选出柿树寄生植物具有保肝作用的活性部分,并探讨其对肝损伤小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制备柿树寄生植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建立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各萃取物处理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筛选柿树寄生植物的活性部分。(2)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150 mg/kg)组及正丁醇萃取物低剂量(11.67 mg/kg)组、中剂量(23.34 mg/kg)组、高剂量组(46.67 mg/kg)组,灌胃给药8 d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IL-6蛋白表达量。结果:柿树寄生植物各萃取物处理组小鼠肝脏、脾脏、胸腺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萃取物组肝组织MDA含量及血清AST、AL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SOD活性明显提高(P<0.05),而石油醚萃取物组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丁醇萃取物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6水平及肝组织IL-6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正丁醇萃取物各剂量组血清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高剂量组IL-6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而IL-1β水平在各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柿树寄生植物正丁醇萃取物是柿树寄生植物保肝作用的活性部分,能明显减轻CCl_4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寄生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英.菟丝子可盗取宿主遗传物质[N].科技日报.2019

[2].陈俐秀,蒋璐慧,李遇春,黄仁彬.柿树寄生植物保肝作用活性部分的筛选及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3].汤丹丹,吴毅,刘文耀,胡涛,黄俊彪.云南哀牢山两种常见半寄生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寄主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19

[4].许宇星,Christian,Hettenhausen,庄会富,刘念,吴建强.寄生植物菟丝子在植物间传导系统性信号与生物大分子[C].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2018

[5].张萍,马鑫,王涛,游玲,魏琴.油樟、油樟寄生植物及桂花内生菌区系分布差异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6].刘娇,于旭东,袁浪兴,蔡泽坪,章毅.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寄生植物格局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7].赵琦琪,刁鹏飞,廖坚,迟宇辰,哈达.寄生植物和寄主间的分子交流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8

[8].李振双,杨富成,王胜坤,陆俊锟.半寄生植物寄生机理及其应用研究[J].温带林业研究.2018

[9]..槲寄生,带着美好愿望的寄生植物[J].初中生天地.2018

[10].赵明星.寄生植物菟丝子的利用价值及栽培管理[J].生物学教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寄生植物-图83 寄生植物施肥处理对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相...施肥处理对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生...施肥处理对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生...相同寄主的不同寄生植物叶片维...寄生植物冤丝子与寄主组织以及寄...

标签:;  ;  ;  ;  ;  ;  ;  

寄生植物论文_刘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