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常云刚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22

摘要:开发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开发后不仅要保障这项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还要保证其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充分突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特色和自身特色。所以,在开发课程体系中,必须将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作为开发基础,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建立一个科学的、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国际间梯次转移的趋势,中国已成为新一轮国际信息产业及其资本转移的主要集聚地。近年来信息产业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日趋成熟,企业需要大量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IT人才网站等调查分析,广州、深圳、长沙、上海乃至全国IT工程人才紧缺,IT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IT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既缺乏高级IT人才,更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和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术人员。因此,急需我们打造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IT人才。

调查显示,目前企事业单位、IT行业特别需求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与组成结构,能进行一些应用型软件的开发。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能进行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熟悉办公自动化的操作维护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懂得图像处理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自学及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最新技术,能够进行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安装、调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以市场为主导,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开发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理念的革新,国家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教学计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我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的内容,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多面向的原则,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模式和系统的实践经验,如双元制模式、CBE系统、MES系统等,构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经济建设需要的课程体系,突出我国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等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专业性应用技术人才为教学根本目的的,因此,要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主线,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能力培养结构,从而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教学内容。但这其中的能力培养不单纯的是指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人际沟通、团结合作等综合性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相比有着本质上次差别,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毕业生毕业之后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技术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从设立多角度应用方向进行考虑。其课程内容不仅要具有职业定向性还要具备交叉性、综合性和与职业发展适应性。同时还要建立包括专业性知识、相关性知识等内容为一体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培养结构。而且要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与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特色间的渗透性,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不仅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还具有职业特色和院校特色。

二、开发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

1.课程目标综合化、详细化原则。

一方面无论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目标还是单独每门课程的设计目标中,都要明确课程和专业发展的宗旨和指导思想,这样才能驾驭课程体系开发的整体内容。另一方面,无论是在总体目标还是各分项目标中,都要将各项目标内容详细化,明确地对各项内涵进行阐述,并以目标为依据完善课程编制的具体内容,避免出现脱离目标、脱离实际的课程设计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目标一定要具备合理性、科学性,要经过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反复推敲与实践再进行制定,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课程决策分权化原则。

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点在于为社会输送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发展要求的实用性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中要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要求标准制定培养目标,并体现在课程体系中。这就表明,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要考虑到多方意见,其可以由高职院校的院系牵头,聘请教育界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科研人员或市场中权威的用人单位,组建专业的管理协会,研究并制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计划、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大纲内容。

3.课程理论适度化原则。

课程理论适度原则是指要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宽理论的研究范围、加深研究层次,做到少而精。以够用为尺度,不必过分追求理论的完整性,但要严格地挑选适合专业未来发展的理论知识,在市场导向原则的基础上,职业岗位需求多少,学校教多少;少而精中的“精”是指理论的实用性,即理论要在实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课程内容也要在学生日后的实际生产中产生直接效用,所以,理论适度化要着重介绍理论的应用范围,通用案例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学会应用理论、实践理论。

4.课程设计动态化原则。

课程设计动态化是指要将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课程开发内容、教材选择和课程内容编写等环节置于动态变化之中。课程内容不仅是知识体系的载体,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体现;课程组织也不能再将学科作为中心,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与其它专业进行适当的渗透,为学生跨专业发展提供可能性;课程内容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客观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和削减,并根据市场职业岗位的需求调整课程内容的主次,时刻保持课程内容的新鲜度。并且根据计算机技术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补充课程中缺少的部分。

三、开发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分层教学时知识的衔接度,高职院校的生源广,学生素质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有来自城市的、乡镇的、本省的、省外的、还有来自中职院校或普通初高中的,不仅存在地域差异,还存在文化差异,所以专业技能上必然存在差距。因此,在设定专业教育目标时,要考虑分层教学时知识的衔接度,保证学生都能全面地了解知识内容。

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设立专业课和公共课两个课程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手段。其中专业课和公共课主要遵循适度原则发挥功能,由于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定向性特征和应用性特征,所以必须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但不能过分要求理论的完整性,要突出理论所代表的应用技术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要构建市场项目认可的考核制度以适应院校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市场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同类院校排名靠前的优于排名靠后,关于计算机专业只是针对个别理科院校有所差异。但是因为行业分工体系的不同,技术工种的认可度也逐渐提高,在中小企业中已经有了重新的认识,而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基于传统的认可度。创新型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毕业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考核模式上,要突出实践教学的要求。以项目或者作品考核代替笔试。要求学生平时必须在设计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通过作品设计又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结合市场项目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评价形式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情况,更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用市场需求认可度来完善现有课程评价考核中的不足。

要充分考虑到当前教育内容与未来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型人才已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岗位职能设计也应摆脱单一化,逐渐向综合职能方向发展。人才不仅要具备本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具备社会要求的跨职业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以此来满足科技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

四、重视知识结构的研究

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要求,应理清培养这样人才所应有的知识结构,较好地设计出科学的课程体系,避免随机设课。

首先,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得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弄清楚它应该包含哪几部分:公共基础是什么?职业技术基础是什么?职业岗位核心是什么?它们各自包含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构成什么样的模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哪些是基础的?哪些是拓宽的?哪些是必修的?哪些是可选择的?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强化特色应该加强的内容。如加强网络技术、网站开发等方面课程的开设。

其次,要根据不同阶段和教学条件的不同,培养目标应分解到各阶段实施。

最后,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使这样配置的课程体系更优,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个恰当的顺序完成这些课程的教学。

五、强调整体优化的思想

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时我们从一个角度看,某些知识点是非常有用的,从另一个人的成功经验来看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论。在设置课程时,很容易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很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极力地强调某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它可能是仅仅适应于某一方向,而对整个专业岗位能力来讲显得就过窄了。

实际上,关于整体优化,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考虑。在建立课程体系时,需要结合我院、本专业自身具有的特色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制定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更好地代表自己水平和特色。

另一个问题是,在研究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坚持依据职业岗位群和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设课,绝不能是教师能讲什么课就开什么课,为了培养高技能型的学生,要努力地创造条件,设置那些必须开出的课来,以突出自己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石平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通讯世界,2016,27,(18),221。

[2]辛红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构建多元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下旬,2014,19,(11),104-104。

[3]易著梁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2,15,(7),64-67。

[4]夏德洲夏东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三段式”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校企共建平台[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5),86-88。

标签:;  ;  ;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