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摘要:整个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而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开放与现代化都是一个过程,社会发展也是一种过程。并且均是一种积极的,向前的发展过程。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也不例外。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要求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国;开放与现代化
一、基本理论概述
1开放与现代化
1.1开放
“开放”是一个汉语词汇,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我们这里所指的开放是与封闭相对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的一种开放状态。“开放”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并且开放应该是全面的,而不应只限于经济领域,因为只有全面开放,才能促进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均衡同步发展”。
1.2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各方面深刻变化的过程,它以经济现代化为开端,并且将科技作为主要动力。从而推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变革的过程。是一种质的飞越。并且现代化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注重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均衡发展,现代化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就是矛盾运动,所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的矛盾运动,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例外,社会主义社会任然存在基本矛盾,而正是基本矛盾的运动,才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二、中国开放与现代化历程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唐时期,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但是到了明代以后,中国统治者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华民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得益于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极力扩张海外市场,殖民掠夺野心勃勃。因此中国落后挨打在劫难逃。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轰开中国大门,中国被迫开放。
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炮轰下,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开始为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富强而不懈奋斗。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便不自觉的开始了。因此从洋务运动到今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实际上就是中国人为追求富强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迄今为止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选择。第一次历史性选择是现代化的启动阶段,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这一阶段是各个阶级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的阶段。但是这一阶段没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第二次历史性选择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一阶段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忽视了市场经济这一现代化的经济火车头,并且错失二十世纪生产力革命,因此没能有效的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第三次历史性选择是全面现代化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这一阶段由于总结前两次的失败经验,并且从实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因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才得以真正的开始,同时中国的开放在这一阶段得以全面系统的进行。
所以,我们对中国的开放与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虽然中国的开放一开始是被迫的,但是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开放更加重视,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各国人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对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态势。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要求中国的开放从而不断推动现代化发展
自欧洲地理大发现以来,整个人类越来越呈现出普遍交往的态势,通过相互交往,取长补短,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向前推进。因此可以说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下面我们就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来分析中国的开放与现代化。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它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交往随之扩大,整个世界不断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中国自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起便与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就是说随着时代发展,生产力不断进步,人类交往普遍扩大,各自也不断对外开放,从而整个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态势,因此现代化进程也必然不断向前推进。
我们前面论述到,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并且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追求民族独立复兴过程中不自觉的开始了现代化进程的。但是由于生产力及其他各方面的落后使得这一阶段的开放与现代化都是粗略的进行着的,而中国真正意义上实行开放政策、推动现代化发展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开始的。
首先,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追求民族独立富强是从洋务运动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实际上就是为生产力发展扫除障碍的过程,因此改变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便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从而才有利于中国在各方面不断开放,为现代化开辟道路。
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那么,社会主义是否还有矛盾?是什么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又一重大问题。我们知道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它不会因为人类社会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国家而改变。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用于中国的实践,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他关于中国的社会基本矛盾论述在他的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在提出后未能贯彻始终,并且实际情况越来越远偏离发展生产力这一要义,因此没能有效的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最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这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不断开放,现代化进程也由此不断推进。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基本矛盾做了更为具体的研究,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总而言之,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要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从而带动各方面发展,从而促进现代化。其逻辑是,生产力的解放必然要求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即既对内全面开放(也就是改革)又对外全面开放。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之后,以经济现代化为开端的现代化进程也将不断推进。因此改革开放后直至今天,我们的现代化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汝伦.开放与现代化[J]《开放时代》.1993-01-31
[2]王文凯.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3
[3]宋一秀.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8
[4]《邓小平文选》[M]第3卷,第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