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习认知工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工具,思维,罗布泊,科学,日语,语义。
学习认知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张务农[1](2018)在《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的结构与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教学技术智能化发展的特点是技术工具参与"认知",其结果是教学中认知工具混合,这是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安排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现有研究并没有明确分析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的结构问题,仅仅停留在"混合"的层面也不利于认知工具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结构的研究旨在从混合工具的"混沌"结构中发现"秩序",并为教学提供一些伦理原则。本研究从尹德的"微观知觉"和"宏观知觉"以及维果茨基的"精神工具"和"物质工具"的分类中得到启发,结合技术哲学史中对技术工具问题的论争,阐述了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的叁层结构:生理身体的工具、文化身体的工具和外在的技术工具,并尝试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秩序,据此生成了一些教学技术工具应用伦理原则。(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邢晓俊[2](2015)在《新时代自主学习工具——基于SOLO理论的认知工具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认知工具的丰富性与功能性,使认知工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让学习者选择合适的认知工具以促进其认知发展是认知工具分类的最终目标。认知工具分为心智模式和外部支持工具,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依据SOLO分类理论,从五个方面(感觉运动方式、形象方式、具体符号方式、形式方式以及后形式方式)论述了各自的特点、典型的认知工具有哪些及这些认知工具如何有效支持认知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本文来源于《成人教育》期刊2015年07期)
张莉[3](2013)在《日语发音学习中的自我对话——对学习日记作为认知工具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发音指导过程中常用到"自我监控"的方法,但是尽管学习者采用了"自我监控"的方法,还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缺乏认识或者对自己的发音无法做出评价。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学习者的学习日记作为认知工具的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学习日记进行了分析:日记的分类和日记内容。研究发现,通过写学习日记,学习者的思考过程变得明了,也可以看到通过学习者对自我问题的发现和纠正的一个认知过程。(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李建年[4](2010)在《试论可视化认知工具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构建意义的活动,不是仅仅要求学生复述并记忆信息的简单过程。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意义世界,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支持性的认知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广受热议的概念图就是一例。将概念图视为这些工具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整体地探讨它们的理论基础及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领域,有利于拓展我们关于教学工具的视野,并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创造出更丰富、更有效的教学工具。(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万菲[5](2010)在《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平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维习惯,并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重要使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信息化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师生的交流协作,进行及时高效地指导,而且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记录学习过程、开展多元化评价。面对新时代的学习需求,积极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21世纪教育领域的重要命题。认知工具能够帮助使用者感知、加工、记忆以及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丰富或重构认知结构,促进使用者高阶思维能力。其拓展学习者思维、支持知识建构等优势,为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基于此,本研究将基于认知工具的学习平台与探究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构建基于认知工具的科学探究学习平台,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活动开展提供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文献理论梳理、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准实验研究以及评价分析。在分析国内外文献及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阐述了探究学习、认知工具和学习环境的相关理论,调查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建构科学探究学习平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过程模型,并设计开发了基于认知工具的探究学习平台,在西大附中初二(5)班推广应用,通过前后测结果以及问卷调查等途径,考察并分析了该平台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在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应用基于认知工具的学习平台是有效可行的,各种认知工具的优势,尤其是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支持探究学习的各个过程。长期利用基于认知工具的探究学习平台开展课堂和课外探究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19)
万菲[6](2010)在《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中学科学探究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介绍了认知工具的概念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以期为同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2010年02期)
万菲[7](2009)在《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中学科学探究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介绍了认知工具的概念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以期为同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袁华莉,杨现民[8](2009)在《英语词汇情景化学习及认知工具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词汇一直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心理词典理论、二语词汇习得理论为指导,构建了英语词汇主题语义网络和英语词汇情景化学习过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09年03期)
王艳霞[9](2008)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整合的教学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流程图: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年级:初中语文二年级(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期刊2008年08期)
鲍贤清,张仙[10](2005)在《运用信息技术认知工具促进深度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认知(智力)工具和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开发和运用恰当的认知工具是达到深度学习的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一切能促进学习者认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工具,包括纸、笔、模型等都可称为认知工具。基于心理学、知识科学、教育学而开发的计算机认知工具能极大地便利学习过程并促进深度学习。(见下表)(本文来源于《现代教学》期刊2005年05期)
学习认知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认知工具的丰富性与功能性,使认知工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让学习者选择合适的认知工具以促进其认知发展是认知工具分类的最终目标。认知工具分为心智模式和外部支持工具,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依据SOLO分类理论,从五个方面(感觉运动方式、形象方式、具体符号方式、形式方式以及后形式方式)论述了各自的特点、典型的认知工具有哪些及这些认知工具如何有效支持认知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习认知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1].张务农.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的结构与秩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
[2].邢晓俊.新时代自主学习工具——基于SOLO理论的认知工具分类研究[J].成人教育.2015
[3].张莉.日语发音学习中的自我对话——对学习日记作为认知工具的功能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
[4].李建年.试论可视化认知工具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5].万菲.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0
[6].万菲.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7].万菲.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构建[J].浙江教育技术.2009
[8].袁华莉,杨现民.英语词汇情景化学习及认知工具介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
[9].王艳霞.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整合的教学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
[10].鲍贤清,张仙.运用信息技术认知工具促进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