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特瓦论文_王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里斯特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斯特,克里,理论,女性主义,诗学,母性,文本。

克里斯特瓦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1](2016)在《人性之爱——朱莉娅·克里斯特瓦宗教观的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当代着名后现代理论家朱莉娅·克里斯特瓦的宗教观以后现代思潮为背景,借鉴精神分析、宗教史等研究成果,提倡塑造普通母亲般的圣母形象、双性同体的上帝形象,走向多元包容的基督教应该成为治愈当代人心灵创伤的良药。她的宗教观不仅丰富其理论体系,还使基督教走下了神坛,从而为当代基督教研究乃至跨学科文艺思潮增添克里斯特瓦开放多元的理论视角。(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6年04期)

王慧[2](2016)在《空间研究视野中的朱莉娅·克里斯特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空间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使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和地理学等人文学科之间呈现出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趋势。这一转向又与"后现代主义"结合在一起,将追求差异作为空间政治斗争的目标。克里斯特瓦在后现代运动浪潮中成形的互文性理论、解析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也视多元差异为圭臬。她研究领域的宽泛性、理论内涵的丰富性,极易与新兴的空间研究结合生成跨学科新概念,赋予全球化时代跨学科文艺思潮以克里斯特瓦式的后现代理论色彩。(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杨美玲[3](2016)在《从绝望到幸福的跋涉—克里斯特瓦女性诗学视角下的《灿烂千阳》》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勒德·胡塞尼因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举成名,相继出版的《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又延续了他独特的叙事能力。胡塞尼的所有小说都扎根于阿富汗,演绎战争年代家庭中的友谊、背叛和救赎。《灿烂千阳》讲述饱受父权制压迫的两位女性从最初对于生活的绝望到最终获得幸福的艰难历程,小说同时赞扬了她们在反抗中所展现出的诚挚的友谊和母爱。本论文依据朱丽娅·克里斯特瓦的女性诗学思想,来解读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女性特征,揭示小说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克里斯特瓦在吸收拉康的象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符号产生于前俄狄浦斯阶段,与女性、母性紧密相关。在克里斯特瓦看来,符号和象征是意指过程的两种形式,符号处在象征边缘,破坏和动摇象征甚至侵入其内部,形成一股颠覆象征的力量。两种形式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因此主体为处在过程中的主体。此外,克里斯特瓦认为,母亲在婴儿跨入象征过程中和社会生产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介绍了胡塞尼的生平及其叁部作品,回顾了国内外对此小说的研究现状,并阐释了论文的研究意义。依据克里斯特瓦的女性诗学思想,论文主要从叁方面对小说《灿烂千阳》进行解读。首先,以玛利亚姆和莱拉为代表的女性被排除在父权秩序的边缘,成为“他者”。然而,女性对父权秩序的坚决反抗强调了男女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在人格方面都具有两面性,从男性的柔弱到女性的坚毅,均体现了言说主体同属符号边缘和象征中心的特点,是处在过程中的主体。最后,通过挖掘玛利亚姆和莱拉的母性特征,展示了女性不仅对母性具有强烈的欲望,同时对孩子也具有深切的爱,而母亲的身份更会促使女性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克里斯特瓦的女性诗学为依托,论文揭示了象征秩序中女性的边缘性及遭受父权制压迫下女性的绝望现状。通过分析绝望中女性的艰难跋涉历程,论文强调了女性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肯定了她们在反抗中寻求自我,勇敢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灿烂千阳》中女性的苦难史和她们对于美好幸福的追求表明了作家胡塞尼对男女和谐的社会关系的愿望,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阿富汗女性的生存困境。克里斯特瓦的女性诗学也为小说《灿烂千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3-01)

张玲玲[4](2016)在《西方“圣女”与中国“母亲”——从《中国妇女》解读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20世纪法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对女性主义有其独到的见解。《中国妇女》是克里斯特瓦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代表论着之一,在书中,通过对西方基督"圣女"及中国"母祖"形象的对比论述,她强调:母性的解放不是女权与男权的对立,而在于寻找更自由的生存和伦理空间。文章通过对书中西方"圣女"与中国"母亲"的对比分析,试图回归到作者的思想起点,寻找其理论的源头。(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1期)

王慧[5](2014)在《解析符号学:诗性语言与母性功能——试析克里斯特瓦的女性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当代着名文学理论家朱莉娅·克里斯特瓦以颇具先锋色彩的解析符号学理论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高度关注。解析符号学起源于对传统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反叛,其理论内涵中蕴含的语言的异质性、动态性、多元性特征恰切地体现了她女性诗学的意识形态色彩。上述叁个特征与女性诗学的两大思想支柱——诗性语言和母性功能的相互对应关系使解析符号学成为不是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为她最终成形的后现代主义的女性诗学理论夯实语言学及意识形态基础。(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4年01期)

周启超[6](2013)在《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理论及其生成语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现了"巴赫金,也"发现了""第二个索绪尔"的克里斯特瓦,以其"文本间性"理论超越结构主义,进而影响了巴尔特和"如是"派,但这只是史实的一个方面。换一个角度来看,"文本间性"理论则是高扬文本之"生产性"的克里斯特瓦与"如是"派那群先锋前卫知识分子思想互动的一个成果,是其"整体理论"的一种结晶,是法国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想之链上精彩的一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王慧[7](2012)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女性主体性身份的建构——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诗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后结构主义的重要理论家朱莉亚.克里斯特瓦最早原创的符号学术语"互文性"、"记号"奠定了她在理论界不可动摇的地位。其后,她集符号学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研究之精华,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术语——"身体理论"、"母性功能"、"卑贱理论",创造出一种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模式。本文将从这几个理论视角,深入分析形成女性地位卑下的深刻原因,突出女性"主体性"概念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中独一无二的作用,强调女性主体性的身份建构理论在她女性诗学观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2年05期)

李龙[8](2011)在《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本理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重要影响。其代表人物克里斯特瓦借鉴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提出"文本就是生产性"。这既是对结构主义文论的颠覆,也是对"文学性"问题一种新的思考,推动了文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乃至解构主义的转变。但是由于这种文本理论是建立在符号学基础上的,在使得文本无限开放的同时也消解了它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它也并未完全摆脱结构主义的思维模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王勇[9](2008)在《斯皮瓦克与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批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丽娅·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1941 -)是当代法国着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她生于保加利亚,后移居法国。她自60年代成为法国符号学运动的领先人物以来,在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解构主义等领域均有建树,。佳亚特里·斯皮瓦克(Gayatri C.Spivak,1942–)是美籍印度裔的着名女学者,其批评立场灵活多变,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都是其涉足的领域。其批评的独特性和冲击力在学术界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两位学者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在比较的视域中,从更深的层面上加深对她们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文中本人主要从克里斯特瓦和斯皮瓦克两人的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理论来源、女性主义思想核心观念以及女性主义思想问题视域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从中我们看到两位卓有成效的女性主义学者虽然都有来自第叁世界的血统和民族文化身份,又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但她们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旨趣却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抗拒乃至颠覆既有的不合理的父权制话语霸权方面,她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的深入探索和有效的尝试,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具有及其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8-05-17)

方汉文[10](2007)在《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与克里斯特瓦的诗学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克里斯特瓦运用后精神分析学拉康的理论进行理论体系建构,将拉康的镜象阶段、现实级与想象级等概念作为女性话语的前提,将精神分析与符号学理论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后现代的女性主义理论模式。克里斯特瓦在理论建立过程中,改造了拉康关于符号与记号、再现、阉割等范畴,为当代女性主义诗学话语开掘了源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克里斯特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20年来,空间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使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和地理学等人文学科之间呈现出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趋势。这一转向又与"后现代主义"结合在一起,将追求差异作为空间政治斗争的目标。克里斯特瓦在后现代运动浪潮中成形的互文性理论、解析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也视多元差异为圭臬。她研究领域的宽泛性、理论内涵的丰富性,极易与新兴的空间研究结合生成跨学科新概念,赋予全球化时代跨学科文艺思潮以克里斯特瓦式的后现代理论色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里斯特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人性之爱——朱莉娅·克里斯特瓦宗教观的透视[J].北方论丛.2016

[2].王慧.空间研究视野中的朱莉娅·克里斯特瓦[J].外语学刊.2016

[3].杨美玲.从绝望到幸福的跋涉—克里斯特瓦女性诗学视角下的《灿烂千阳》[D].宁夏大学.2016

[4].张玲玲.西方“圣女”与中国“母亲”——从《中国妇女》解读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5].王慧.解析符号学:诗性语言与母性功能——试析克里斯特瓦的女性诗学[J].学术界.2014

[6].周启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理论及其生成语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王慧.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女性主体性身份的建构——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诗学观[J].外语教学.2012

[8].李龙.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论浅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9].王勇.斯皮瓦克与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批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10].方汉文.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与克里斯特瓦的诗学话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附录叁、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日期和200...附录叁、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日期和200...附录叁、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日期和200...附录叁、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日期和200...附录九、2000年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主要双边条...附录九、2000年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主要双边条...

标签:;  ;  ;  ;  ;  ;  ;  

克里斯特瓦论文_王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