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值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本底,空间,血红蛋白,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海城,儿童,转氨酶。
值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李淑娟,于冬梅,赵丽云[1](2019)在《2013年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值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取中国不同地区的儿童血红蛋白值对于制定各地区儿童贫血判断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利用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13 951名0~2岁儿童数据(男童7192人,女童6759人;城市6866人,农村7085人),利用SAS统计分析儿童血红蛋白值特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血红蛋白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获得中国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布,并进行儿童血红蛋白值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3年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值为112. 02~139. 03 g/L,黑龙江伊安县[(139. 04±1. 22) g/L]和甘肃康乐县[(132. 43±0. 82) g/L)儿童平均血红蛋白值最高,其次山西、云南、安徽、青海、福建等省份监测点儿童也具有较高的血红蛋白平均值(124. 03~128. 72 g/L)。血红蛋白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呈现出空间差异性特征,分别形成以黑龙江、甘肃-青海、山西、云南为核心的内陆高值区,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的临海高值区,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内蒙古-山西-陕西交界处、北京-河北、吉林-辽宁交界、广东南部、海南等血红蛋白低值区。血红蛋白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2013年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平均值与海拔高度无显着相关关系(r=0. 18,P=0. 19)。结论 2013年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布具有显着的地区差异,形成局部血红蛋白高值区和低值区,而这种特征与海拔高度无显着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淑娟,于冬梅,赵丽云[2](2019)在《2013年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值空间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贫血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中国6-11月龄及12-23月龄儿童的贫血率仍然分别高达31.9%和20.5%,儿童贫血形势依旧严峻,同时儿童贫血的发生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性。获取中国不同地区的血红蛋白值对于判断各地区儿童贫血,差异化地制定贫血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研究利用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0-2岁儿童数据,分析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异特征,从而为中国不同省份儿童贫血的预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利用SAS实现儿童血红蛋白结果数据的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55个监测点的血红蛋白数据结果,形成监测点血红蛋白平均值空间分布图;利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IDW)方法,获得中国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布图。结果基于中国居民营养监测中14016个0-2岁儿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儿童血红蛋白平均值在111.98-138.95g/L之间,其中,男童血红蛋白均值为119.89 g/L,女童血红蛋白均值为120.35 g/L,城市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19.48g/L,农村为120.73g/L。从空间分布来看,其中黑龙江伊安县(138.95±1.21g/L)和甘肃康乐县(132.49±0.82g/L)平均血红蛋白值最高,其次在山西、云南、安徽、青海、福建等省份的监测点也具有较高的血红蛋白平均值(124.03-128.72 g/L);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呈现出空间差异性特征,形成以黑龙江、甘肃-青海、山西、云南为核心的内陆Hb高值区、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的临海高值区,而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内蒙古-山西-陕西交界处、北京-河北、吉林-辽宁交界、广东南部、海南等血红蛋白低值区。以往研究认为血红蛋白值与海拔高度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特征,但是在本研究对血红蛋白结果与海拔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2013年度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布结果与海拔高度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结论研究表明,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布具有显着的空间差异性特征,而这种特征与海拔高度无显着的相关关系,在将来的研究中需分析引起中国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差异性特征的影响因素,以为中国儿童贫血提供针对性和差异化的防控措施。(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朱磊,盛建东,贾宏涛[3](2019)在《基于模糊聚类的新疆典型高寒草原土壤pH值空间制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高效地掌握草原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能够为草地资源境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参考依据。相比于传统土壤调查方法,基于模糊逻辑的土壤—环境推理能够提高野外采样效率和预测制图精度,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土壤制图。但由于土壤自身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环境条件间的非线性,现有推理模型的稳定性较低,尚未在高寒草原区进行应用。选择新疆巴音布鲁克典型亚高山草原地区约4 km~2区域为研究区,以高程、坡度、坡向、沿剖面曲率、沿等高线曲率、地形湿度指数6个地形因子为土壤环境因子,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Clustering,FCM)方法对环境因子聚类,得到9个环境因子组合,并在隶属度值高的环境因子组合中心共设置18个典型点。运用土壤—环境推理方法模拟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空间分布,其变化范围在7.170~8.186之间。选取35个独立样本进行精度检验(均匀采样点16个,横截面采样点9个,垂直带采样点10个),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且基于模糊聚类和土壤—环境推理方法的模拟精度高于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权重法。通过基于模糊逻辑和土壤—环境推理的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在小尺度区域的运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典型点的采样方案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区域土壤属性进行空间模拟,该方法对于类似小尺度的研究区同样有效。(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齐伟恒,彭琳,郜鲁涛,叶丹[4](2018)在《基于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的土壤养分与pH值空间变异分析——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地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pH值进行空间变异研究。通过土壤样本采样与分析,测定不同成分的含量,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进行空间变异分析;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pH值变异系数各不相同,都呈中等变异,4种养分的变异系数在64%~79%之间,而pH值变异系数比较低,为12. 65%;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pH值最佳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有机质、全氮含量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效磷块金系数为85%,表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土壤空间相关性很弱,受耕作制度、施肥总量和随机因素影响较大;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pH值表现中等空间相关性,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制作出各养分含量和pH值分布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土壤养分的分布情况;结合当地实际作物种植情况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改善当地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施肥配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3期)
叶红,杨红,曹舰艇[5](2018)在《尼洋河流域八一镇段土壤pH值空间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尼洋河流域八一镇段土壤pH值空间变异特征,以林芝地区八一镇高山栎杜鹃混交林、休耕地、草地以及农田和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了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土壤pH值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pH存在明显差异,空间变异性较大,且表层0~5 cm土壤pH值均小于深层,表层土壤酸化现象明显。(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8年06期)
李豪,文安邦,刘涛,李婷[6](2018)在《基于~(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对~(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137)Cs示踪技术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准确的~(137)Cs本底值是运用该技术开展研究的基础。为了获取区域高空间分辨率~(137)Cs本底值数据,作者基于147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和Walling&He的~(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四川省~(137)Cs本底值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应用PCA法可在保留大部分原始信息的同时,有效地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为后续的回归分析与空间插值奠定基础;2)GWRK插值法综合考虑了降水、空间位置等多个影响因素及其对~(137)Cs本底值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相对于传统的普通克里格和全局回归克里格插值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较准确地表达局部区域~(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的细节信息;3)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的空间插值方法是获取区域高分辨率~(137)Cs本底值空间数据的可行途径。本研究有效地揭示~(137)Cs本底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为运用~(137)Cs示踪技术开展土壤侵蚀研究、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赵琨,王珺珂,王楚锋,谢田晋,张建[7](2018)在《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SPAD值空间分布预测及最佳测量叶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不同氮素处理水平下的油菜植株不同叶位和叶片部位的高光谱数据、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实测值,在筛选原始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基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SPAD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预处理方法的LS-SVM模型(SNV-LS-SVM)为最佳高光谱-SPAD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油菜叶片SPAD值空间分布和可视化结果。基于SPAD空间分布结果提取不同叶位和叶片部位的SPAD值,将其与对应植株和叶片位置的实测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油菜SPAD值最佳测量叶位为顶四叶的顶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郑确,刘财,田有[8](2018)在《辽宁海城及其邻区地震b值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震级-频度分布(FMD)是地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经验公式之一,相关系数b是构造学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因子,具有表征前震和余震的特性。辽宁省地震多发生在金州断裂附近,自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发生后,与金州断裂交汇的海城河—大洋河断裂开启活跃模式,其东南端岫岩附近在1999年又发生5.6级地震。近年来盖州附近地震活动也在增强。因此,本文利用b值空间分布特征对海城及其邻区的应力分布特点进行研究。震源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b值计算,双差定位后的数据与常规目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但是完整性有一定下降。本文收集了中国地震台网1981—2005年的辽宁省地震目录,并进行双差定位,比较分析了常规目录数据和双差数据的b值分布差异,认为在地震密集区,双差定位后的数据可以被用来获得更准确的b值。对主要研究区进行网格划分,使用双差数据,得到b值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b值为0.6~1.8,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岫岩和盖州震区具有较低的b值,意味着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浑河震区与海城河—大洋河断裂东南方向具有较高的b值,说明该区域未来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很低;与金州断裂交汇区域的b值在1.0附近,说明该地区应力暂时处于稳定状态,未来具有较低的地震危险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倪雪,葛淼,井静,李鹏,韦德智[9](2017)在《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空间区域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中国健康成年人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的空间区域变化规律,揭示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中国102个单位108199例成年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其中男性60242例(55.7%),女性47957例(44.3%),采用相关分析、岭回归估计以及趋势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谷丙转氨酶(ALT)与地理因子之间的规律,并得到了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的模拟方程,利用模拟方程在已知某地地理因子的条件下,可以推断出当地的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结果:1)ALT与经度、海拔等6项地理因子之间存在显着关系;2)我国健康成年人的ALT值西部高于东部,并且全国可分为叁大区域。结论:谷丙转氨酶参考值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且呈一定的规律分布。(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7-10-20)
曹婷,王欢[10](2018)在《基于二值空间线特征的道路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视觉的道路检测是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的核心技术。针对空间线模型(SPatial RAY feature)对道路宽度适应能力弱,时间复杂度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线模型,利用基础分类器得到的置信度图提取二值SPRAY特征,引入帧间信息复用机制来提高道路区域检测的效率。大量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道路图像的检测实验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道路检测的精度,同时能提升空间线模型对不同宽度道路检测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8年06期)
值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贫血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中国6-11月龄及12-23月龄儿童的贫血率仍然分别高达31.9%和20.5%,儿童贫血形势依旧严峻,同时儿童贫血的发生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性。获取中国不同地区的血红蛋白值对于判断各地区儿童贫血,差异化地制定贫血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研究利用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0-2岁儿童数据,分析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异特征,从而为中国不同省份儿童贫血的预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利用SAS实现儿童血红蛋白结果数据的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55个监测点的血红蛋白数据结果,形成监测点血红蛋白平均值空间分布图;利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IDW)方法,获得中国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布图。结果基于中国居民营养监测中14016个0-2岁儿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儿童血红蛋白平均值在111.98-138.95g/L之间,其中,男童血红蛋白均值为119.89 g/L,女童血红蛋白均值为120.35 g/L,城市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19.48g/L,农村为120.73g/L。从空间分布来看,其中黑龙江伊安县(138.95±1.21g/L)和甘肃康乐县(132.49±0.82g/L)平均血红蛋白值最高,其次在山西、云南、安徽、青海、福建等省份的监测点也具有较高的血红蛋白平均值(124.03-128.72 g/L);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呈现出空间差异性特征,形成以黑龙江、甘肃-青海、山西、云南为核心的内陆Hb高值区、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的临海高值区,而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内蒙古-山西-陕西交界处、北京-河北、吉林-辽宁交界、广东南部、海南等血红蛋白低值区。以往研究认为血红蛋白值与海拔高度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特征,但是在本研究对血红蛋白结果与海拔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2013年度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布结果与海拔高度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结论研究表明,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分布具有显着的空间差异性特征,而这种特征与海拔高度无显着的相关关系,在将来的研究中需分析引起中国儿童血红蛋白空间差异性特征的影响因素,以为中国儿童贫血提供针对性和差异化的防控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值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李淑娟,于冬梅,赵丽云.2013年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值空间分布特征[J].卫生研究.2019
[2].李淑娟,于冬梅,赵丽云.2013年中国0-2岁儿童血红蛋白值空间格局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朱磊,盛建东,贾宏涛.基于模糊聚类的新疆典型高寒草原土壤pH值空间制图[J].干旱区地理.2019
[4].齐伟恒,彭琳,郜鲁涛,叶丹.基于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的土壤养分与pH值空间变异分析——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叶红,杨红,曹舰艇.尼洋河流域八一镇段土壤pH值空间变化特征[J].高原农业.2018
[6].李豪,文安邦,刘涛,李婷.基于~(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对~(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的预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
[7].赵琨,王珺珂,王楚锋,谢田晋,张建.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SPAD值空间分布预测及最佳测量叶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8
[8].郑确,刘财,田有.辽宁海城及其邻区地震b值空间分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8
[9].倪雪,葛淼,井静,李鹏,韦德智.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空间区域变化规律[C].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7
[10].曹婷,王欢.基于二值空间线特征的道路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