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园林植物造景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问题;分析探讨

1.前言:

植物是园林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花园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和四季的变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它也反映出其他园林元素难以匹配的优势:节约用水、水土保持、风沙固定、气候调节、空气净化、降噪等在当前全球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2.形式美和场地功能

园林中使用的植物大多是观赏植物,因为植物园林绿化的一般意义是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将它整理成美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对于植物的应用,人们习惯于专注于植物所产生的视觉艺术效果,无论大小,不论面积,看起来都很美。其结果往往是好看却不中用。热带地区的绿化,如果不考虑遮阳和冷却的功能,很难让人感觉很美。例如,在顺德市的一个停车场,使用了昂贵的银色海枣,其优雅的造型确实很漂亮。然而,难以提供大面积的阴影,使得停车场在大面积中暴露于阳光下,并且停车环境恶劣[1]。类似的情况是在广州经济开发区的某条道路上使用类似棕榈的椰子进行街道种植。这是一种简单地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中寻求美丽而远离该地点的功能要求的做法。将场地功能与植物栽培方法相结合的需要也是不切实际的。例如,广州云台花园利用地形和大量美丽多彩的植物使其壮观。它像艺术一样精致和美丽,但由于追求景观的开放,沿路没有种植树木,也没有植物景观设计供人们遮荫。景观美化的最终目标是改善环境。植物园林绿化应以人为本。

3.景观效应和生态效益

城市扩张,人口集中和温室效应产业化给城市带来了恶劣的环境。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选择能够改善城市环境的植物和种植方法是植物园林绿化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不断深入,植物景观也被赋予了内涵,以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应用植物所创造的景观既应是视觉艺术景观,又应是生态状态下的科学景观[2]。忽略其中任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

3.1寻求开放的景观

忽视生态效益园林植物(树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地)通常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树在这个功能中占主导地位,它的作用与灌木,地被植物和草不相上下。因此,乔木一直被认为是绿化的骨干。在不使用或少用的情况下,很难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然而,在一些地方,追求景观的“欧洲风格”。拥抱几个灌木丛,几堆小花或一些棕榈植物,追求简约和美丽;或者在草地上,灌木和地面覆盖图案,风格华丽。这种追求“开放景观”的植物造景无疑将绿地每单位面积的绿色体积保持在较低水平[3]。绿地的生态效益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已经非常紧张和珍贵的城市土地上,只有合理利用树木,灌木,地被,草地和其他多面的垂直构造,为了大大增加绿地的绿化量,提高绿地的整体生态效益,可以达到更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简单地追求景观的开放是一种浪费的行为,这种景观的影响是压倒性的,会让人觉得乏味。此外,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缺乏也不利于其自身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此外,必须保持不稳定的景观,这将不可避免地为后来的绿地管理带来更多的人为干预,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

3.2植物的组合设计

通过树木和灌木,地被植物,草原等的合理组合寻求生态效益和忽视景观质量。毫无疑问,绿地每单位面积的绿化量大大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如何合理地组织乔,灌溉和草药,使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视觉观,但设计应该很好地掌握。缺乏对生态效益的综合考虑,过度追求空间开放和减少绿色的数量是不可取的,但相反的是强调生态效益和追求绿色价值,创造一个过于封闭的绿色空间有时是非常不合适的。例如,在城市新市区的主要道路旁边的新市政府大楼雄伟壮观,但在建筑的两侧约有20000平方米的绿地。使用大量的树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几乎没有密度的空间,无论多近,感觉就像托儿所里的两个绿色空间,这与政府大楼非常不协调。因此,促进生态效益的植物景观绝不是放弃视觉景观的艺术本质,而应与城市绿地利用的本质相结合。考虑到面积大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绿地面积与景观质量成正比的植物景观。这才是利用植物营造的科学的、艺术的景观。

4原生植物和外来植物

原生植物是长期形成的植物,由于它们在长期生长和进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原生植物最适合当地生长,是反映当地特征的主要因素。所以,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外来植物在丰富当地植物景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原生植物在原始地方是罕见的。今天,植物资源丰富,这是长期引进和栽培的结果。因此,有必要不断引进和驯化外来植物。然而,在外来植物的开发,应用,推广和外来植物的引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4]。不能盲目应用外来植物,而应加大原生植物的选择。广州有近百种适合自然条件的优良树种,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如各种桉树和杜莹。其适应性强,价格低,质量好,对突出当地园林特色,提高城市园林生态效益具有积极作用。丰富的原生植物资源可用于创造具有丰富地方特色的景观。然而,部分城市对待当地的植物或认为它们不够新颖,或者对它们存在偏见而放弃使用。为了竞争,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从国外或外省寻找新品种。如中央广场的绿化,花费了巨额资金,引进数十种越南苏铁(其形状奇特,超过3万元)然而,存活率仅为53%,现在越南苏铁是否适合当地的生长环境依然值得商榷。这种“引进”实际上是一种迎合差异心理的商业行为。这与适应正确的地方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这与科学的引进相反。必须首先对引进的外来植物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且只能在引进育种基地的一小块区域试验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种植。盲目引进,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且并不一定得到好结果。对待乡土植物,不应苛刻求全。原生植物得到长期栽培的肯定。如木棉,凤凰,黄芩,红花,夹竹桃,夹竹桃等树种,只要通过科学种植和植物保护,完全可以实现美化效果,是非常优秀的园林树木种类。然而,人们经常有偏见,如棉花飞芽,凤凰木虫,黄疸风,红花蹄和夹竹桃牛奶有毒。而弃之不用,实乃过于责备齐全。对待新种,也应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然而,在一些地方,使用当地植物而不是近年来成功引入的大量外来植物,并且越来越远离当地特征。例如,原生植物,例如小叶皮和九香香,变得越来越不常见。大量具有岭南特色的优良阔叶树也被打入冷宫,到处都是大王椰子,油棕,枣椰等外来植物。当然,这些植物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少数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大量应用起来程序昂贵且管理成本高,并且不利于保护当地文化。在植物园林绿化的选择中,只有本土植物作为主要植物,外来植物作为补充,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景观效果。

结束语:通过不同的绿色空间正确地表达植物景观的自然美或人造美可以产生更理想的效果。然而,在一些地方,无论绿地的大小和性质如何,所有树木都被修剪和定型,植物材料成为塑造几何形状的载体。此外,过度的人工修剪会破坏植物的生理生态,不利于环境的改善。我们对于前文所提到的一些问题要有更加细致的方案才能给园林植物造景带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有润,郭丽秀.浅谈棕搁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起源及地理分布[J].广东园林,2008,76(1)

[2]林有润,曾宋君,于志满.室内观赏棕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谭绍满等.城市绿化要以人为本[J].广东园林,2010,(2).

[4]蔺银.对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l(6).

标签:;  ;  ;  

园林植物造景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