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辐照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等离子体,石墨,剂量,在线,缺陷,线粒体。
辐照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蔡鹏程,李霜,蔡红星,谭勇,石晶[1](2019)在《脉冲激光辐照氮化硅陶瓷损伤阈值的光谱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硅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等优异性能,可应用于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难以胜任的极端工作环境。但具备这些优良特性的同时也给其加工带来了不便,传统的磨削加工方法效率低,设备损耗严重,激光辅助加工为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将等离子体光谱法和显微成像法相结合,对脉冲激光辐照氮化硅陶瓷的损伤阈值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损伤机理。实验选用热压烧结氮化硅陶瓷为靶材,参考ISO21254国际损伤阈值测试标准搭建试验系统,采用1-on-1法利用Nd~(3+)∶YAG固体脉冲激光分别在纳秒和微秒脉宽下辐照氮化硅陶瓷,两种脉宽分别选取10个能量密度梯度进行激光辐照,每个能量密度辐照10个点。利用光纤光谱仪采集光谱信息,利用金相显微镜获取显微图像信息,将光谱结果与显微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纳秒脉宽下材料一旦损伤光谱上就会出现等离子体峰,通过分析光谱中等离子体峰,元素指认是否含有材料中特征元素即可判断损伤,为了区别空气电离击穿同时测量了空气等离子体光谱对比分析剔除干扰。微秒脉宽下显微图像观察到刚开始损伤时,光谱中只出现较强热辐射谱线并未出现等离子体谱线,进一步增加激光能量密度,光谱中会出现少量等离子体峰,因此不能直接以等离子体峰判断材料损伤阈值。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损伤形貌,纳秒脉宽下在损伤区域内部观察到明显的烧蚀冲击状损伤,光谱呈现出大量等离子体谱线,说明纳秒激光辐照氮化硅损伤机制主要为等离子体冲击波引起的力学损伤效应。微秒脉宽在辐照区域边缘发现热烧蚀痕迹,损伤区内观察到大量熔融物,出现明显热辐射光谱,说明微秒激光辐照氮化硅损伤机制主要是由于长脉宽热积累引起的热损伤效应,随着能量密度增加热辐射谱上迭加有等离子体峰,等离子体峰值强度与损伤程度一致。利用零几率损伤阈值法对两种方法测得结果进行了拟合,分析发现等离子体光谱法更适用于纳秒脉宽下损伤阈值测量,得到结果为0.256 J·cm~(-2);显微成像法适用于微秒脉宽下损伤阈值测量,得到结果为6.84 J·cm~(-2)。(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陈法国,郭荣,李国栋,梁润成,韩毅[2](2019)在《180 nm CMOS微处理器辐照损伤剂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80 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工艺制造的STM32微处理器为实验对象,设计了由被测最小系统电路、剂量计、通讯电路和上位机组成的总剂量效应实验条件。利用60Co源分别在63.3 Gy(Si)·h~(-1)和101.2 Gy(Si)·h~(-1)剂量率下,对14个实验样品进行了在线辐照,通过数据校验实时判断受照样品的功能运行状态;在227.2~855.0 Gy(Si)累积剂量范围内,对75个实验样品进行了离线辐照,对比样品受照前后的功能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片内FLASH存储器是STM32微处理器中最先损伤的硬件单元;受照前后,STM32微处理器各引脚的对地阻抗以及片内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出值基本无变化,功耗电流略有增加。63.3 Gy(Si)·h~(-1)和101.2 Gy(Si)·h~(-1)在线照射条件下辐照损伤剂量分别为(235.4±16.4)Gy(Si)和(197.4±13.0)Gy(Si);离线照射条件下的辐照损伤剂量介于391.5~497.6 Gy(Si)之间。(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然然,张一帆,耿殿程,张高伟,渡边英雄[3](2019)在《V-4Cr-4Ti/Ti复合材料界面的辐照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高能Fe~(10+)离子注入后V-4Cr-4Ti/Ti复合材料界面辐照硬化、辐照缺陷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根据样品成分和微观结构的特征,将该复合材料分成V-4Cr-4Ti基体、界面Ⅰ、界面Ⅱ和Ti基体四个区域.纳米压痕结果表明,辐照后样品均发生了辐照硬化,但界面处的辐照硬化远低于两基体,说明异质材料界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辐照硬化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辐照后界面处的辐照缺陷密度较小、尺寸较大、分布较均匀;而在两基体中辐照缺陷密度大、尺寸小且大量缠结.辐照后V-4Cr-4Ti基体、界面Ⅰ区和界面Ⅱ区均有一些富Ti析出物,但界面Ⅰ的析出物数量和尺寸均高于界面Ⅱ和V-4Cr-4Ti基体.由于Ti的析出改变了样品中局部的V/Ti比,导致界面Ⅰ部分区域由b-Ti转变为a-Ti,形成a+b Ti共存区.(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姚文娟,樊磊,刘光焰[4](2019)在《石墨烯及石墨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辐照损伤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器、核动力船舶、核聚变发电等工业的不断发展,不仅要求材料拥有优异的性能,还要求材料在极端条件下(辐照、高温等)仍能正常工作。那么如何保证材料在长时间辐照条件下的使用寿命?设计和制备抗辐照性能优异的金属复合材料已成为国防领域和核聚变发电的热点问题,此外,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在辐照条件下的结构演化、性能变化及内在机理也是设计、制备抗辐照材料的关键所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抗辐照能力,将石墨烯加入金属中又将会产生什么新变化呢?本文综述了离子辐照技术在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及石墨烯的裁剪、修饰改性、结构设计及产业功能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理解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辐照后的变化机理,为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在核工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胡元鑫,蒋刚[5](2019)在《飞秒激光辐照CuZr非晶合金损伤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考虑了电子压强梯度的双温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纳米CuZr非晶合金薄膜在脉宽为100 fs,能量密度为0.08~0.16 J/cm~2的飞秒激光辐照下的烧蚀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低能量密度下,电子压强梯度对靶材的结构损伤过程影响很小.高能量密度下,电子压强梯度对靶材内部的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演化场产生了显着的影响,CuZr非晶合金薄膜的结构存在皮秒量级的由电子压强梯度诱导的非热烧蚀过程,并且随着能流密度的增大,这一超快的非热烧蚀过程在时间尺度上会得到提前.(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欢,董岩,白石柱,赵铱民[6](2019)在《miR-34a对射线辐照损伤后BMSCs成骨功能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miR-34a对射线损伤后BMSCs成骨功能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SCs,使用X射线对BMSCs进行辐照,检测射线辐照后BMSCs成骨功能及成骨过程中miR-34a的表达。向辐照后的BMSCs过表达或抑制miR-34a,对转染后的BM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检测成骨分化能力。将BMSCs成膜诱导后进行射线辐照,对辐照后的细胞膜片进行miR-34a mimics和inhibitor的转染,将转染后的细胞膜片包裹骨粉后移植入裸鼠皮下进行异位成骨实验,移植8周后通过(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口腔颌面修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19)
刘一可,谢颖,刘晓丹,蒋义国,周平坤[7](2019)在《抗氧化剂对辐照所致肿瘤细胞二次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电离辐射诱导肿瘤细胞线粒体依赖性二次氧化损伤,以及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肿瘤细胞辐照敏感性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Hela细胞经8Gy 60Co-γ射线照射后,在不同时间点收样,DCFH-DA标记法检测Hela细胞活性氧(ROS)、DHE标记法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MitoSOX标记法观察线粒体超氧化物(mito-O_2■)的含量,免疫荧光法观察γ-H2AX foci形成。在照射前后不同时间段联合处理GSH,包括照射前0.5小时加GSH、照射后6小时加GSH、照射前后两次加GSH,观察对细胞ROS、O_2■和mito-O_2■生成和γ-H2AX foci形成的影响,克隆形成试验分析GSH对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Hela细胞在8Gy照射后O_2■和mito-O_2■瞬间增加后,降低到正常水平,而在8小时再次升高,ROS则在12小时再次升高,即出现二次氧化损伤。8Gy照射细胞后,γH2AX foci在照射时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在IR后8小时再次出现增加,提示二次氧化应激可能诱导DNA损伤。相较于单独辐照组,辐照前0.5小时加GSH组的γH2AX阳性细胞率在照射后0.5、2、4、8、12、24小时各个时间点均显着降低(P<0.05);辐照后6小时加GSH组的γH2AX阳性细胞率在照射后8和12小时显着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无差异;与单次加药组相比,两次加药组的γH2AX阳性细胞率在照射后8和12小时显着降低(P<0.05)。细胞克隆试验中,相较于对照组,8Gy单独辐照组细胞存活率显着降低(P<0.05);与单独辐照组相比,辐照前0.5小时加GSH组和辐照后6小时加GSH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与单次加药组相比,两次加药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结果提示,GSH在照射前0.5小时和照射后6小时加入均可减轻Hela细胞的DNA损伤,降低细胞的辐照敏感性。结论 Hela细胞在8GyIR处理8-12 h后,可能由于线粒体受损,产生氧化应激,造成DNA的二次氧化损伤。在IR后6 h加入抗氧化剂GSH,可有效拮抗二次氧化损伤,降低细胞的辐照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何清,李敏,唐文诚,易辉燕,王蕾[8](2019)在《电离辐照损伤对小鼠脾脏组织核糖体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分析电离辐照损伤组小鼠与正常组小鼠脾脏组织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对差异蛋白所涉及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从而阐明电离辐照对小鼠脾脏组织的损伤机制。方法采用5 Gy ~(60)Coγ射线照射小鼠,构建小鼠电离辐照损伤模型,提取电离辐照组小鼠和正常组小鼠的脾脏组织,利用ITRAQ联合LC-MS/MS技术,筛选出两组小鼠脾脏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结果 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共鉴定到17条生物信号通路(P <0. 05),其中富集在核糖体信号通路的差异蛋白质有37个,其中有36个差异蛋白质表达下调,1个差异蛋白质表达上调。这些通路涉及核糖体蛋白、60S核糖体蛋白、40S核糖体蛋白等的多个亚基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蛋白质的翻译及核糖体的结构组成等生物过程。结论电离辐照导致小鼠脾脏组织核糖体信号通路所涉及的37个差异蛋白中,有36个差异蛋白表达下调,1个差异蛋白表达上调,导致脾脏组织蛋白质合成障碍是电离辐照损伤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苏亚丽,朱胜利[9](2019)在《光电耦合器件中子辐照位移损伤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高能粒子引发的位移损伤效应会引起光电耦合器件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击穿电压和正向电压等参数发生变化以致器件失效。为研究低地球轨道中子环境产生的位移损伤效应对该轨道航天器上光电耦合器件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子辐照源,在不同注量下对不同型号的光电耦合器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器件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击穿电压及正向电压随中子辐照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和击穿电压对中子辐照的敏感度较高,而正向电压对辐照并不敏感。分析表明,辐照引起的位移损伤效应是导致器件电流传输性能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光电耦合器件在空间环境中的使用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吴玉程[10](2019)在《核聚变堆用W及其合金辐照损伤行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控热核聚变能作为一种清洁且原材料丰富的终极理想能源,被认为是未来能够有效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而在实际聚变反应过程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lasma facing materials,PFMs)需要面临极其苛刻和恶劣的环境。W及其合金是目前最具有应用前途的PFMs的候选材料,但由于其低温脆性、再结晶脆性和辐照脆化等性能方面的不足,还不能达到PFMs的使用要求。本文对W及其合金在不同辐照粒子下的损伤行为的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相关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和展望,旨在为后期钨基材料辐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辐照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80 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工艺制造的STM32微处理器为实验对象,设计了由被测最小系统电路、剂量计、通讯电路和上位机组成的总剂量效应实验条件。利用60Co源分别在63.3 Gy(Si)·h~(-1)和101.2 Gy(Si)·h~(-1)剂量率下,对14个实验样品进行了在线辐照,通过数据校验实时判断受照样品的功能运行状态;在227.2~855.0 Gy(Si)累积剂量范围内,对75个实验样品进行了离线辐照,对比样品受照前后的功能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片内FLASH存储器是STM32微处理器中最先损伤的硬件单元;受照前后,STM32微处理器各引脚的对地阻抗以及片内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出值基本无变化,功耗电流略有增加。63.3 Gy(Si)·h~(-1)和101.2 Gy(Si)·h~(-1)在线照射条件下辐照损伤剂量分别为(235.4±16.4)Gy(Si)和(197.4±13.0)Gy(Si);离线照射条件下的辐照损伤剂量介于391.5~497.6 Gy(Si)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照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蔡鹏程,李霜,蔡红星,谭勇,石晶.脉冲激光辐照氮化硅陶瓷损伤阈值的光谱测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陈法国,郭荣,李国栋,梁润成,韩毅.180nmCMOS微处理器辐照损伤剂量的实验研究[J].核技术.2019
[3].李然然,张一帆,耿殿程,张高伟,渡边英雄.V-4Cr-4Ti/Ti复合材料界面的辐照损伤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9
[4].姚文娟,樊磊,刘光焰.石墨烯及石墨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辐照损伤研究进展(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5].胡元鑫,蒋刚.飞秒激光辐照CuZr非晶合金损伤动力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刘欢,董岩,白石柱,赵铱民.miR-34a对射线辐照损伤后BMSCs成骨功能的作用[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口腔颌面修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7].刘一可,谢颖,刘晓丹,蒋义国,周平坤.抗氧化剂对辐照所致肿瘤细胞二次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8].何清,李敏,唐文诚,易辉燕,王蕾.电离辐照损伤对小鼠脾脏组织核糖体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9].苏亚丽,朱胜利.光电耦合器件中子辐照位移损伤效应试验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9
[10].吴玉程.核聚变堆用W及其合金辐照损伤行为研究进展[J].金属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