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

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

云岚[1]2003年在《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原3号苜蓿是从草原2号苜蓿群体中经十余年时间选择育成的一个杂花苜蓿新品种,已于2002年12月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登记注册。本论文所做工作属该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是以其原始群体和其它几个苜蓿品种材料为对照,对草原3号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分布、各物候期营养物质含量和苗期抗旱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以为新品种的注册登记提供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1.草原3号群体内杂花率高达71.96%,杂种优势显着,干草和种子产量显着高于同期种植原始品种;品质优良,初花期植株粗蛋白质含量18.86%;生育期120d左右,年刈割叁次以上,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生长良好。综合营养物质含量和干草产量二个因素,最适利用期为现蕾至初花期;初花期前株型较直立,根系发达抗性强,是一个适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苜蓿新品种。 2.新品种苗期抗旱性较强,通过根冠比、相对损伤率、细胞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强于草原1号、草原2号、德国苜蓿和阿尔岗金四个品种(材料),次于敖汉苜蓿。

于林清[2]2009年在《苜蓿种质资源系统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苜蓿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在发展畜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苜蓿种质资源,系统地开展苜蓿形态特征、农艺性状、抗性和持久性及DNA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了解我国苜蓿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建立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体系,挖掘优良的苜蓿种质,对于进一步的苜蓿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培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57份苜蓿材料系统的形态学特征、农艺性状、抗寒性、抗旱性、抗锈病、持久性、DNA的分子标记(RAPD、AFLP、SSR、EST-SSR)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从不同品种材料类型及分类学两个方面系统比较了我国苜蓿品种材料在形态学特征、农艺学性状、抗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存在差异。发现我国苜蓿品种特征特性不明显;划分了苜蓿4个产量类型、4个再生类型、5个抗旱等级及抗锈病性等级,初步提出我国苜蓿品种抗旱、抗锈病鉴定的标准对照品种(建议)。2.优良苜蓿单株形态学性状与农艺性状有关,苜蓿产量与叶型指数、再生性、叶面积、叶长正相关,苜蓿再生性与节间数负相关;与叶宽、叶面积、叶长、叶周长正相关。对苜蓿品种群体形态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分析表明苜蓿产量与再生性、叶宽、叶形指数正相关;从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均说明苜蓿的产量与再生性、叶型指数正相关,这提示我们进行苜蓿选择时可选择叶型指数大、再生性好的植株。3.未能建立区分苜蓿品种的指纹图谱,没有获得能够将苜蓿品种指纹图谱,无法利用引物将苜蓿品种材料分开,这可能和苜蓿品种高度杂合有关;但是苜蓿单株的研究结果证明RAPD可以将不同苜蓿单株分开,可以用来对苜蓿材料进行鉴别。RAPD引物S20、S146、S52、S311和S156等5条引物带型组合可以鉴别所有25株苜蓿材料;SSR引物afctt1和和引物EST-SSR aw695584的指纹图谱清晰,可以鉴别供试的25个不同苜蓿单株。因此可以建立苜蓿单株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苜蓿种质来源,为进一步苜蓿育种工作提供支持。4.我国苜蓿品种内植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苜蓿品种(材料)基因组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材料内变异70.54%、材料间变异29.46%。利用AFLP的数据进行了苜蓿遗传多样性分析,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69.96%分布在材料内30.34%分布在材料间。高于利用种子蛋白、等位基因酶技术测定的我国苜蓿品种材料的从遗传分化,因此可认为种子蛋白、等位基因酶分析低估了苜蓿品种间的遗传分化。5.研究了苜蓿幼苗子叶到第1真叶距离,发现并不完全随着秋眠级的升高,苜蓿的子叶与第1真叶距离相应的增大,虽然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子叶与第1真叶距离有差异,但是低秋眠苜蓿品种子叶与第1真叶距离很小,难以检测出来品种差异,部分低秋眠品种的子叶与第1真叶距离却1高于高秋眠品种。因此用苜蓿幼苗子叶与第1真叶距离测定秋眠级,只能在较大尺度上估测秋眠类别,而不能精确测定苜蓿品种的秋眠等级。

王俊杰[3]2008年在《中国黄花苜蓿野生种质资源研究》文中指出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是温带草原广泛分布的优良牧草,具有许多紫花苜蓿所不具备的优良性状,是苜蓿育种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源。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黄花苜蓿种质资源,开展其野生种质资源的考察搜集,研究其野生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的分布格局,主要农艺性状和抗逆特性,对于我国黄花苜蓿种质资源的保护、种质创新和苜蓿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黄花苜蓿野生种质为材料,在居群水平上从形态学、农艺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等方面对黄花苜蓿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野生黄花苜蓿各个器官中都存在丰富的形态变异,居群内的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可分为4种根系类型,3种越冬芽类型,2种短地下茎类型,3种地上茎颜色;7种叶片形状,4种花色和4种叶表面毛被类型。提出了黄花苜蓿荚果形态分类的新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将黄花苜蓿的荚果准确地划分为13个形态类型,确定了黄花苜蓿荚果的基本形态和变异类型,认为在黄花苜蓿野生居群中出现的荚果弯曲程度超过半圆形的各种变异类型属于黄花苜蓿与紫花苜蓿(或多变苜蓿)杂交后代的荚果变异类型。2.野生黄花苜蓿的主要农艺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都有明显的差异。种子萌发的时间为12~13d,居群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芽势上,发芽第6天统计发芽势较为合理。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的硬实率高达74~100%,机械破除硬实后的发芽率仍然很低,发芽势和发芽率总体上低于供试的俄罗斯居群,居群间的变异则大于俄罗斯居群。不同居群的物候期差异明显。返青~分枝期和成熟~枯黄期,居群间的生长速度差异最大,是进行表型选择的良好时期。黄花苜蓿野生种质的产量普遍较低,居群间地上单株生物量差异明显。综合聚类将34个居群分为3个农艺性状类群。3.提出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黄花苜蓿种质进行个体和群体2个层面的抗旱、耐盐性评价的新方法和观点。采用该方法对42份材料抗旱性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黄花苜蓿野生种质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的抗旱性都普遍高于紫花苜蓿栽培品种,筛选出19个群体抗旱性强的居群,8个具有抗旱性突出个体的居群。评价出6个总体抗旱性最强的居群。采用综合耐盐指数法对34份材料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花苜蓿在种子萌发期的整体耐盐性明显低于供试的紫花和杂花苜蓿品种,只有2个居群表现出较强的群体耐盐性,苗期的耐盐性显着增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有16个黄花苜蓿居群的群体耐盐性超过耐盐性很强的中苜1号紫花苜蓿,6个居群中存在耐盐性突出的优良个体,综合评价出6个总体耐盐性最强的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指数法”能够有效的对不同黄花苜蓿种质材料的抗旱性和耐盐性做出定量评价和排序,该方法在其他牧草种质资源抗旱性和耐盐性评价中具有通用性。4.染色体研究共检测出2n=2x=16的二倍体和2n=4x=32的四倍体2个倍数水平,包含M、m、sm和st 4种染色体类型。首次在中国黄花苜蓿野生种质中发现数目不等的B染色体,并在部分居群中检测出随体。采用Stebbins(1971)的核型分类方法将32个居群划分为1A、2A、2B和3B四种核型。采用Romero(1986)的核型不对称参数分析,清晰地反映出不同居群间核型不对称性的变异十分丰富。32份黄花苜蓿野生种质在染色体数目和类型、核型不对称性等方面都反映出居群的地理特征和种内进化的方向性规律。新疆黄花苜蓿的变异明显大于内蒙古和供试的俄罗斯黄花苜蓿。5. SSR分析表明,5对引物在13个黄花苜蓿居群中获得了167个SSR多态性位点,多态性达到98.24%。新疆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数和多态位点百分率均高于内蒙古居群。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分析显示,中国黄花苜蓿野生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分化多样性,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新疆黄花苜蓿的遗传变异大于内蒙古黄花苜蓿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显示出居群的地理聚类趋势,一些居群的独立聚类表明它们的遗传特异性。6.综合分析认为,新疆是中国黄花苜蓿的起源地,具有从形态到DNA分子水平的多层次和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我国苜蓿育种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内蒙古地处黄花苜蓿分布的边缘地带,既有黄花苜蓿丰富的遗传变异,又表现出系统进化的独特性,在苜蓿杂交育种中具有特殊意义。

于洁[4]2017年在《不同苜蓿材料产量、品质、耐盐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收集自国内外93份苜蓿(Medicago)种质为试材,在田间和室内对其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及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对10份野生苜蓿材料进行耐盐性评价,旨在优化种质材料鉴定评价的相关研究方法,评价相关形态重要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优劣,并最终筛选优异种质材料,以为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素材与依据。试验数据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以及加权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1)各农艺性状中,产量与茎粗和株高间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30,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范围为0.72~0.84,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株高>干鲜比>株丛>茎叶比>分枝数>生长速度>植株数>茎粗;供试材料与标准品种之间关联度范围为0.49~0.66,当遗传距离为7时,93份材料聚为4类,其中表现最好的一类材料有4个,包括M1-5(赛特)、M1-7(West Blend)、M1-54(中苜 2 号)、M1-86(步行者 3 级)。(2)30对SSR标记对30个国内外苜蓿品种共120个基因型进行研究,共检测到56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得到18.8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4,且所选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均在0.6以上。120个苜蓿基因型经Structure分析处理划分为2个种群,其中种群Ⅰ包括了中国大部分的苜蓿材料,以及其他9个国家的共96个基因型,种群Ⅱ的24个基因型来自于6个国家,地理区域分别为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这两个种群的遗传组成较复杂,可分别被进一步划分为2个和4个亚群,其中惊喜苜蓿在亚群划分中,与中苜2号苜蓿遗传差异较大。(3)耐盐性鉴定中,与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关联度较大的指标为幼苗干重和发芽率,分别为0.752和0.745;与幼苗期耐盐性关联度较大的指标为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741和0.660。耐盐性较强的材料是M3-8(来源于内蒙古通辽市大青山扁蓿豆)。(4)新品系鉴定试验中,总产量最高的材料是M4-5(新品系1),为55.92t/hm2。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均表明,第一茬草对总干草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供试年中新品系1和2的的相对饲用价值较低,分别位于第12名和第11名。惊喜和草原3号苜蓿的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处于前5名,为高产优质材料。(5)用TMT技术对叶型差异较大的惊喜苜蓿叶片进行蛋白质组分析,鉴定出在0.05水平下,差异大于1.2倍的蛋白共53个,其中叁叶型苜蓿叶片中表达上调29个,下调24个。GO注释结果中,40%的差异蛋白参与生物过程,43%参与分子功能,17%参与细胞组成。其中多叶型苜蓿中表达较高的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功能有细胞分化、前体代谢物和能量以及光合作用,这些生理过程都有利于植物生成新生组织,促进叶片生长。KEGG通路注释中,差异蛋白较多的前5位通路为碳代谢,剪接体,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内吞作用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其中多叶型苜蓿中表达较多的蛋白主要参与了前4个通路,使多叶型苜蓿的碳代谢增强,促进RNA成熟和增加氨基酸的合成,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化合物,促进细胞代谢生长,从而增加产量。最终将中苜2号、新品系1号、惊喜和草原3号苜蓿以及通辽市大青山野生扁蓿豆材料作为推荐新品种选育原材料。

贾红勋[5]2007年在《7个苜蓿品种及其F_1代主要种质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对陕西关中地区初步筛选出的7个引进高产、优质紫花苜蓿品种放牧者、苜蓿54、德宝、爱菲尼特、维多利亚、叁得利、中苜1号及其24个杂种F1代的主要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确定7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利用年限及抗旱性,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高产、优质、抗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基础。研究内容包括:(1)以本地品种关中苜蓿为对照,对7个苜蓿品种第5年(2006年)的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5年产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2)以地方品种宁夏固原苜蓿及本地品种关中苜蓿为对照,通过PEG-6000胁迫种子萌发试验及幼苗期盆栽水分胁迫试验,对7个苜蓿品种的8个抗旱指标进行测定,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苜蓿品种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3)对24个杂种F1代苜蓿材料的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筛选出的7个F1代材料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7个苜蓿品种在关中地区第5年间生长良好,干草产量达15928~22973 kg/hm2。其中,放牧者、维多利亚、苜蓿54产量较高,分别比关中苜蓿高出68.37%、45.65%、30.10%。7个品种的再生草产量占年干草产量的60.30%,再生性良好。2、5年干草产量分析表明,7个苜蓿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第3、4年产量达高峰期,第5年急剧下降,最佳利用年限为4年。7个苜蓿品种的5年平均干草由高到低依次为:放牧者>叁得利>苜蓿54>中苜1号>维多利亚>爱菲尼特>德宝,均显着高于关中苜蓿(P<0.05)。其中,放牧者、叁得利、苜蓿54的年均干草产量分别达27243 kg/hm2、24295 kg/hm2、23468 kg/hm2,值得在关中及其气候相似区推广。3、抗旱性鉴定中,随着PEG浓度的增加,7个苜蓿品种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呈下降趋势,胚根/胚芽呈上升趋势。苗期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上升趋势。7个抗旱指标间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7个苜蓿品种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中苜1号>爱菲尼特>维多利亚>苜蓿54>放牧者>德宝>叁得利。4、24个杂种F1代苜蓿材料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部分材料表现出产量杂种优势。以7个高产亲本的各生产性能指标平均值(“标准苜蓿”)为参照,以鲜、干草产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7个优良的F1代苜蓿材料。其生产性能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放牧者×叁得利>宁夏固原×叁得利>放牧者×德宝>放牧者×宁夏固原>苜蓿54×维多利亚>放牧者×爱菲尼特>宁夏固原×苜蓿54,其中有6个苜蓿材料生产性能超过“标准苜蓿”。

吴芳[6]2018年在《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饲用性能及光合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百脉根既可作优良饲草,也可作草坪植物和生态草,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高产、优质百脉根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选育是提高其利用价值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里奥(Lotus corniculatus L.cv.'Leo')、迈瑞佰(Lotus corniculatus L.cv.'Mirabal')、佐治亚(Lotus corniculatus L.cv.'Georgia')为对照(分别记作CKL、CKM、CKG),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引进到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黄羊镇)的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的产量性状、营养价值及光合生理参数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对百脉根种质材料的饲用性能及光合生理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筛选出高产优质的百脉根种质材料,为今后百脉根优良种质资源的推广种植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供试百脉根种质材料的绝对株高分布于36.00-84.00 cm,鲜草产量的变化范围为6516.04-55374.60 kg·hm-2,干草产量分布在1628.75-10407.61 kg·hm-2,再生速度分布在0.38-2.19 cm·d-1,再生强度分布在0.60-5.72 g·m-2·d-1。根据干草产量、绝对株高、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4个产量性状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第I类为产量性状较好的12份材料及对照材料迈瑞佰(CKM),包括Zxy06p-2338(X11)、Zxy06p-2376(X12)、Zxy08p-4693(X23)等;第II类为产量性状中等的38份材料及对照材料里奥(CKL)、佐治亚(CKG),包括Zxy06p-1648(X2)、Zxy06p-2228(X9)、Zxy08p-4779(X26)等;第III类为产量性状较差的11份材料,包括Zxy06p-2116(X6)、Zxy06p-2287(X10)、Zxy08p-5019(X30)等。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再生速度、再生强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47,0.49。2.供试百脉根种质材料的磷含量变异最明显,变异系数最大,为12.96%;钙含量、相对饲喂价值和粗蛋白含量的变异较明显,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1.66%、10.47%、9.1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65%、8.07%、6.33%,变异明显;干物质含量的变异最不明显,仅为0.35%。根据灰色关联度加权分析,其中综合营养价值最高的材料为Zxy09p-5647(X41);营养价值较高的百脉根种质材料共有4份及对照材料佐治亚(CKG),分别为Zxy08p-4687(X22)、Zxy08p-5070(X32)、Zxy09p-5809(X44)、Zxy09p-6485(X60);营养价值中等的百脉根种质材料有38份及对照材料迈瑞佰(CKM),里奥(CKL),占总数的62.30%,包含Zxy06p-1775(X4)、Zxy09p-5991(X45)、Zxy06p-2663(X14)、Zxy09p-6275(X48)、Zxy08p-4892(X27)等;营养价值较差的百脉根种质材料有18份,占总数的29.51%,比如Zxy06p-1608(X1)、Zxy08p-4768(X25)、Zxy08p-5019(X30)、Zxy09p-5694(X43)、Zxy09p-6268(X47)等。3.通过光合参数权重值,聚类分析将61份供试百脉根种质材料可划分为3类,第I类包含Zxy06p-1648(X2)、Zxy08p-4693(X23)、Zxy09p-5642(X40)等12份种质材料,光合性能较优,其中排在前5位分别为Zxy08p-4693(X23)、Zxy06p-2376(X12)、Zxy09p-5642(X40)、Zxy09p-6464(X57)、Zxy09p-6300(X49);第II类包含Zxy06p-2205(X8)、Zxy08p-4916(X28)、Zxy09p-6365(X52)等26份材料及对照佐治亚(CKG)、迈瑞佰(CKM),光合性能中等;第III类包括Zxy06p-2287(X10)、Zxy08p-4528(X16)、Zxy09p-5809(X44)等20份材料及对照里奥(CKL),光合性能差。4.通过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67;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率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胞间CO2浓度与气孔导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气孔限制值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均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其余光合参数对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速率的直接作用依次为气孔导度(P=1.06)>气孔限制值(P=1.00)>胞间CO2浓度(P=0.56)>水分利用率(P=0.51)>蒸腾速率(P=0.43)。综上所述,对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的是气孔导度,其次是气孔限制值。5.供试百脉根种质材料的生产性能与各光合参数简单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干草产量与光合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高,为0.71,且直接通径系数最大(P=0.93)。百脉根种质材料株高与光合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61。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和气孔限制值对百脉根种质材料干草产量的直接效应或间接效应均较小。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品质特性与各光合参数的相关性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综合来看,光合速率是影响百脉根干草产量、株高的关键因素。6.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引进的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的产量特性、营养品质特性和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1类群的综合性状较好,共有14份百脉根种质材料和对照材料迈瑞佰(CKM)、佐治亚(CKG),包括Zxy06p-1648(X2)、Zxy06p-1785(X5)、Zxy08p-4693(X23)、Zxy08p-4892(X27)、Zxy09p-5809(X44)、Zxy09p-6368(X53)等;第2类群的综合性状中等,共有38份百脉根种质材料及对照材料里奥(CKL),包括Zxy06p-1775(X4)、Zxy06p-2205(X8)、Zxy08p-4687(X22)、Zxy08p-5365(X34)、Zxy09p-5647(X41)、Zxy09p-6471(X58)等;第3类群的综合性状较差,共有9份百脉根种质材料,分别为Zxy08p-4589(X19)、Zxy08p-4779(X26)、Zxy08p-5019(X30)、Zxy09p-5991(X45)、Zxy09p-6019(X46)、Zxy09p-6339(X50)、Zxy09p-6358(X51)、Zxy09p-6401(X54)、Zxy09p-6478(X59)。

刘青松[7]2014年在《苜蓿种质资源的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至2013年,对种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沙尔沁地区的26份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进行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分子标记叁个方面研究。在2013年6月15日、7月29日和9月10日对26份苜蓿种质材料进行生长高度、分枝数、产量等农艺性状测定;并于7月10日、9月10日及11月10日取苜蓿新鲜叶片,测定其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于2012年9月提取不同苜蓿种质材料新鲜叶片DNA,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苜蓿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特性与农艺性状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最终筛选出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6份苜蓿种质材料中,来自荷兰的叁得利和塞特、中国的组合2及美国的苜蓿王4份苜蓿种质材料不管是从全年株高、分枝数、再生速率,还是草产量等其他方面均优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苜蓿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种植时可优先考虑;决定苜蓿草产量的主要因子为苜蓿株高和再生速率;对26份苜蓿种质材料进行8个农艺性状聚类分析,最终将26份苜蓿种质材料聚为4大类,表现为在种植地区农艺性状生长表现相似的苜蓿种质材料聚为一类。2.低温条件下,国内低秋眠级别的苜蓿种质材料较国外秋眠级别较高的苜蓿种质材料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积累量较高,丙二醛积累量较低。若保证在呼和浩特地区极端低温条件下苜蓿能够安全越冬,则应优先选择国内低秋眠级别苜蓿种质材料。3.对26份苜蓿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相关系数0.71处,将26份苜蓿聚为4大类,聚为一类的大多表现为遗传背景相同或相近的苜蓿种质材料,而荷兰的叁得利、塞特、得宝,和中国的新疆大叶以及澳大利亚的猎人河聚为了一类,可能是由于在这些地区发生过引种从而导致了不同苜蓿品种间基因的交流。4.对比26份苜蓿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聚类和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农艺性状聚类结果主要与不同苜蓿种质材料与种植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等有关;而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主要与不同苜蓿种质材料遗传背景有关。

马乐元[8]2009年在《小冠花直立品系农艺性状及抗旱性研究》文中认为小冠花直立品系的选育是应用多次单株选择法,从绿宝石小冠花中筛选出具有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株型紧凑直立、分蘖数多、健壮无病、草产量高等特点的新品系,并采取扦插无性繁殖建立无性株系产生种子。本研究以绿宝石小冠花品种和匍匐型小冠花品系为对照,对小冠花直立品系农艺性状、生长动态、株型结构和抗旱性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冠花直立品系一般到4月20日左右开始返青,在5月25日到6月20日现蕾开花,盛花期集中在7月初,8月中旬种子成熟,全年生育期110~125天。自现蕾期(5月25日)以后,直立型各生育期均晚于其他品种10天左右,因而拥有更长的青绿期。2)从现蕾期以后小冠花直立品系株高、生长速度、T值、茎粗、节间长、侧枝长、单枝叶面积、均显着大于另外两个品种(品系)。侧枝数小于对照。小冠花茎叶比随着小冠花的成熟呈上升趋势,而鲜干比呈下降趋势。小冠花直立品系全年叁茬草产量均大于另外两个品种(品系)。鲜草产量与株高、茎粗、单枝叶面积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侧枝长和节间长的相关性不显着。3)通过株型结构的研究表明:小冠花直立品系株高在1m以上,从基部起前叁个节间的长度均大于10cm,离地0~20cm之间只分布茎,便于机械化收割。小冠花直立品系大部分侧枝和叶片均集中在地面40cm以上的空间,60%的生物量分布在中上部(40cm~100cm)。总生物量在各层次的分布情况大致为不规则菱形结构,上部繁茂,具有高产和优质的潜力。4)小冠花直立品系穗部性状的调查统计:单枝花序数:20.93个、小花数/花序18.45朵、荚果数/花序8.45个、种子数/荚果8.24粒、千粒重:4.32g。小冠花直立品系种子产量显着小于绿宝石。通径分析表明:对种子产量形成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分枝数/m2>荚果数/花序>种子数/荚>花序数/单枝>千粒重。5)小冠花直立品系主根粗(0.861cm)、侧根粗(1.514cm)、侧根长(75cm)均显着大于其他两个品种(品系)。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地下0~40cm处,地下0~20cm平均根粗最大(1.472cm)。根的鲜/干地下0~20cm层最小(2.01)60~80cm层最大(2.79),说明越往地下,小冠花直立品系根系中的干物质所占的比例越多。6)通过测定干旱胁迫下小冠花茎叶中RWC、叶绿素(chl)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在干旱胁迫下16天中的变化发现: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RWC、叶绿素(chl)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降低。它们和土壤含水量达到极显着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它们和土壤含水量达到极显着负相关。根据试验和对抗旱鉴定指标的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通过以上各指标,对叁个小冠花品种(品系)的抗旱生理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干旱胁迫下匍匐型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表现最高(0.4522),绿宝石和直立品系分别是0.4126和0.4181。

赵丽丽[9]2009年在《扁蓿豆不同品系的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从生物学特性、光合特性、抗旱、耐盐性、遗传多样性等多个层面上对课题组已经筛选和培育出的扁蓿豆4个品系进行研究,鉴定了4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系特异性,主要结果如下:1.扁蓿豆4个品系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利用与农艺性状关系密切的10个单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品系进行综合比较分析,4个品系的综合性能排序为:品系00-61>品系93-21>品系90-36>品系00-81。4个扁蓿豆品系均为二倍体,2n=2x=16。2.扁蓿豆4个品系的种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实性。砂磨法和98%硫酸处理,均能破除扁蓿豆4个品系的种子硬实。98%硫酸破除扁蓿豆4个品系种子硬实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品系93-21,20min;品系90-36,25min;品系00-61,30min;品系00-81,40min。在打磨处理中,要根据不同品系的种子特性掌握好打磨的适宜力度。3.扁蓿豆4个品系的光合特性和光适应能力不同。00-61和93-21具有相对高产的生理和生物物理基础。品系00-61具有较强的强光的适应能力,更适合在高光环境下种植利用。品系90-36具有相对较强的防御光抑制破坏的能力。品系00-81耐荫力较强,与其他品系相比更能适应相对弱光环境。4.扁蓿豆4个品系及其对照材料种子萌发期的抗旱耐盐性顺序为:扁蓿豆品系90-36>品系93-21>直扁>品系00-61>品系00-81>黄花苜蓿。苗期抗旱性顺序为:品系90-36>品系00-61>直扁>品系93-21>品系00-81>黄花苜蓿。扁蓿豆各品系在种子萌发期、苗期的抗旱性和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均高于黄花苜蓿。在扁蓿豆4个品系之中,品系90-36抗旱、耐盐性最强,品系00-81相对较弱。半致死渗透胁迫强度和半致死盐浓度可以作为扁蓿豆各品系种子萌发期抗旱耐盐性鉴定的指标。5. 4个品系在种子可溶性蛋白和盐溶蛋白图谱上的谱带数目、位置、宽窄和颜色深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无论依据种子的可溶性蛋白或盐溶蛋白,均可以将扁蓿豆4个品系区分开。盐溶蛋白指纹图谱谱带数目较可溶蛋白指纹图谱谱带数目少,且其大部分差异位点都为弱带,谱带的重复性不如可溶性蛋白稳定。6.扁蓿豆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品系内,但品系间的遗传分化水平亦较高。生物学特性、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所反映出的扁蓿豆4个品系之间的遗传关系一致,即:品系00-61和00-81遗传差异相对较小,其次是品系90-36。品系93-21遗传多样性最大,与各品系的遗传差异较大。生物学特性、种子可溶性蛋白、RAPD和ISSR研究结果之间存在显着至极显着的相关关系。7.扁蓿豆4个品系均具有各自的品系特异性,可以以其各自的品系特异性为依据进行下一步的品种申报工作。

李哲[10]2013年在《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与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紫花苜蓿在牧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对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起关键作用。为了选育适宜在甘肃绿洲等西北相似气候区域和生产条件地区种植的优良新品种,选用已有灌区高产优质品种甘农3号、抗蓟马速生高产品种甘农5号和速生高产品种游客紫花苜蓿,通过对多元杂交后代选育的36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生长、产量、品质、抗性等相关指标的测定,探究其表型分化程度,并使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辅助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掌握后代杂交程度,探究其与亲本的亲缘关系,提高选择效率,加快选择进程。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39份供试材料的形态学指标均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每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茎比,达27.89%;各个指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供试材料多态性较好,表型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株高主要集中在89~95cm之间,生长速度以1.4cm/d左右居多,叶茎比大小集中在0.27~0.37之间,节间长集中在11cm左右,分枝数大多为16左右,鲜草产量分布比较平均,大多数集中在26~32t/hm2之间。2.对所有供试材料形态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聚类,分为3大类:A类有速生1#、速生2#等28个后代株系和叁个亲本材料,各指标均呈中等水平;B类包含速生4#、速生6#等6个后代株系,生长高度较矮,生长速度较缓慢且草产量较低;C类仅包括两个后代株系:速生11#和速生12#,是较为优秀的株系,其特点是生长高度高,生长速度快,草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3.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构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供试材料综合评价,筛选出速生12#、速生11#株系为最理想的优良株系,生长高度分别为105.44cm、105.42cm,分别高于平均值13.99%、13.97%;生长速度分别为1.74cm/d、1.68cm/d,分别高于平均值21.68%、17.48%;叶茎比分别为0.30、0.35;分枝数分别为23、17;鲜草产量分别为39.99t/hm2、35.13t/hm2,分别高于平均值49.83%、31.6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95%、23.89%;相对饲用价值为153.15%、157.02%。多叶2#、速生5#、速生20#、速生21#等4个株系的平均生长高度、生长速度、叶茎比、分枝数、产量、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等综合评价结果较为理想,可作为较好潜力的株系。4.筛选出4条ISSR引物检测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4条引物共扩增出22条条带,其中21条为多态行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45%,说明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结果表明:39份材料被聚为5类,A类群包括速生1#、速生6#等14份材料;B类包括速生2#、速生3#等5个株系;C类包括速生4#、速生11#等13个株系;D类包括速生17#、速生26#等4个株系;速生18#单独被聚为一类。根据综合评价筛选出的速生11#、速生12#、速生20#和速生21#被聚在C类群里,遗传基础较一致,其主要特点是生长高度高,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相对饲用价值较高;多叶2#与速生5#被聚在A类群里,遗传基础较相似,其特点是分枝数相对较多,鲜草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筛选出的速生12#、速生11#等6个株系具有较好的遗传基础,对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好,从遗传基础的角度上证明了筛选出的株系具有重点培养价值。

参考文献:

[1]. 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D]. 云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2]. 苜蓿种质资源系统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 于林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3]. 中国黄花苜蓿野生种质资源研究[D]. 王俊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4]. 不同苜蓿材料产量、品质、耐盐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于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5]. 7个苜蓿品种及其F_1代主要种质特性的研究[D]. 贾红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 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饲用性能及光合特性研究[D]. 吴芳.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7]. 苜蓿种质资源的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刘青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8]. 小冠花直立品系农艺性状及抗旱性研究[D]. 马乐元. 甘肃农业大学. 2009

[9]. 扁蓿豆不同品系的特性研究[D]. 赵丽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10]. 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与选择研究[D]. 李哲. 甘肃农业大学. 2013

标签:;  ;  ;  ;  

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