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二氧化硅玻璃论文-鲍田,王东

硅基二氧化硅玻璃论文-鲍田,王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硅基二氧化硅玻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疏水,接触角,玻璃,二氧化硅

硅基二氧化硅玻璃论文文献综述

鲍田,王东[1](2019)在《玻璃表面二氧化硅基超疏水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疏水表面带来一些可贵的界面性质,包括防结冰、防污染、防氧化等。对于工业产品中常用的玻璃等无机材料,研究人员参照自然界超疏水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借助含碳、氟等元素的物质,通过各种方法,合成具有微米-纳米二重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的有机-无机杂化涂层与基材结合,从而制备超疏水表面。因玻璃表面亲水性的固有性质,在平板显示、触摸屏、太阳电池盖板、玻璃幕墙等领域,解决既能满足光学性能指标,又能实现疏水性和抗污染性的问题尤为重要。首先讨论了粗糙表面的固液复合接触和非复合接触两种理论模型,进而阐述了超疏水玻璃的实现要素和基于二氧化硅的超疏水膜的制备方法。梳理了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的玻璃表面二氧化硅基透明超疏水膜的制备技术进展,根据涂膜次数、溶胶组成、膜层粗糙结构的实现方法等,将现有制备技术分类、归纳为叁种制备路线:共前驱体合成改性二氧化硅溶胶制备单层超疏水膜,表面改性法制备多层结构超疏水膜,添加二氧化硅颗粒引入粗糙层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超疏水原理、膜层特点,分析了部分制备实例的疏水性、粗糙结构、光学透过率等性质的影响因素。对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_2基超疏水玻璃,实现超疏水性的同时,如何保持玻璃良好的透明性以及膜层的耐磨性、持久性,是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夏素旗[2](2016)在《二氧化硅基玻璃的Sol-Gel法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平板显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过去的大尺寸显示器正处于向薄型轻量化以及更耐冲击、能实现柔性等特性转变的过程,而柔性玻璃以其薄型轻量化、能实现柔性的优点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正是基于柔性玻璃的制备的启发,本论文尝试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碳纳米管和纳米SiO_2的二氧化硅玻璃,并对玻璃进行探索、表征和测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较重要的湿化学反应技术,是从液体反应物中用来合成无机材料和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溶胶凝胶法具有实验反应的温度低,均匀掺杂容易实现,反应过程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用溶胶凝胶制备块状玻璃的困难在于凝胶在干燥和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开裂,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溶剂的蒸发而有较大的体积收缩所引起的应力。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硅玻璃以及掺杂有碳纳米管、纳米SiO_2的快状二氧化硅玻璃,利用多种测试表征方法对该玻璃的微结构进行分析,尝试寻找这类玻璃在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等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为将来进一步探索溶胶凝胶法制备柔性玻璃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由于在干燥过程湿凝胶会发生大量体积收缩,研究了避免开裂的问题。干燥方案为:取5 ml溶胶放置60℃干燥箱中密封干燥30 d,最后得到块状不开裂的干凝胶样品。(2)对二氧化硅干凝胶分别进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激光拉曼光谱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其组成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变化。从室温到400℃的升温阶段,质量的损失幅度在35%左右,采用缓慢升温防止凝胶开裂。继续升高温度到600℃,600℃保温5 h,硅氧四面体网络大量形成,玻璃充分致密化,最后制备出的直径约为15 mm,厚度为3 mm的小圆片样品。(3)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碳纳米管和纳米SiO_2的二氧化硅玻璃,采用超声波震荡仪和机械震荡法使纳米颗粒分散在玻璃中,着重研究了掺杂量对玻璃的密度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玻璃的密度和硬度都随着增加。碳纳米管和纳米SiO_2作为增强增韧相,增强了玻璃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竺逸年[3](1997)在《无应力老化条件下二氧化硅基玻璃光纤强度衰退和复原》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涂层光纤和裸光纤在苛刻环境下经老化后再进行干燥处理,用两点弯曲技术在液氮中测量其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后的聚合物涂层光纤强度能复原,而裸光纤强度则继续衰退。观察到的涂层光纤强度复原是由老化期间光纤表面水化层的凝聚固化所致。(本文来源于《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期刊1997年05期)

硅基二氧化硅玻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平板显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过去的大尺寸显示器正处于向薄型轻量化以及更耐冲击、能实现柔性等特性转变的过程,而柔性玻璃以其薄型轻量化、能实现柔性的优点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正是基于柔性玻璃的制备的启发,本论文尝试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碳纳米管和纳米SiO_2的二氧化硅玻璃,并对玻璃进行探索、表征和测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较重要的湿化学反应技术,是从液体反应物中用来合成无机材料和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溶胶凝胶法具有实验反应的温度低,均匀掺杂容易实现,反应过程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用溶胶凝胶制备块状玻璃的困难在于凝胶在干燥和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开裂,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溶剂的蒸发而有较大的体积收缩所引起的应力。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硅玻璃以及掺杂有碳纳米管、纳米SiO_2的快状二氧化硅玻璃,利用多种测试表征方法对该玻璃的微结构进行分析,尝试寻找这类玻璃在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等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为将来进一步探索溶胶凝胶法制备柔性玻璃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由于在干燥过程湿凝胶会发生大量体积收缩,研究了避免开裂的问题。干燥方案为:取5 ml溶胶放置60℃干燥箱中密封干燥30 d,最后得到块状不开裂的干凝胶样品。(2)对二氧化硅干凝胶分别进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激光拉曼光谱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其组成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变化。从室温到400℃的升温阶段,质量的损失幅度在35%左右,采用缓慢升温防止凝胶开裂。继续升高温度到600℃,600℃保温5 h,硅氧四面体网络大量形成,玻璃充分致密化,最后制备出的直径约为15 mm,厚度为3 mm的小圆片样品。(3)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碳纳米管和纳米SiO_2的二氧化硅玻璃,采用超声波震荡仪和机械震荡法使纳米颗粒分散在玻璃中,着重研究了掺杂量对玻璃的密度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玻璃的密度和硬度都随着增加。碳纳米管和纳米SiO_2作为增强增韧相,增强了玻璃的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硅基二氧化硅玻璃论文参考文献

[1].鲍田,王东.玻璃表面二氧化硅基超疏水膜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9

[2].夏素旗.二氧化硅基玻璃的Sol-Gel法制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3].竺逸年.无应力老化条件下二氧化硅基玻璃光纤强度衰退和复原[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7

标签:;  ;  ;  ;  

硅基二氧化硅玻璃论文-鲍田,王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