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开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智能,谐振,双向,配电网,拓扑,应力。
软开关论文文献综述
万易,谭亲跃,丁月明,李宗平,曹义杰[1](2019)在《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大型发电机灭磁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同步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迅猛提高,为电磁感应提供磁场的励磁电流也大大增加,如何在系统故障和空载误强励等极端条件下确保灭磁的快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为灭磁性能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中以叁峡发电机组励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非线性电阻进行了选择和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软开关技术,为灭磁创造励磁电流过零点,对灭磁过程中的建压、换流、移能和耗能等工作环节的时序配合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灭磁过程中实现了灭磁断路器的零电流关断,在保证灭磁快速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灭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故障下空载误强励的灭磁时间为1.048 s,励磁绕组过电压限制在3 500 V,灭磁开关过电压限制在2 000 V。(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12期)
易灵芝,李青平,胡炎申,龙辛[2](2019)在《基于LLC谐振的新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升户用储能系统中电池端双向DC-DC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LLC谐振的新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有效降低了变压器匝比,提高了转化效率,在非对称半桥拓扑下可实现双向LLC特性,变换器中所有开关管均能实现软开关。同时该变换器结构简单,并可应用同步整流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描述了所提变换器软开关的实现过程,进而分析了谐振特性和相关参数以及软开关的实现条件。最后制作了一台高压侧350~400 V、低压侧45~50 V的500 V·A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2期)
张利军,孙轶恺,茅逸斐,解智刚,伍耘湘[3](2019)在《基于智能软开关的配电网供电恢复联合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配电网供电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OP的供电恢复联合优化策略。首先,基于智能软开关的控制模式原理,在网络等效的基础上,建立了含SOP的供电恢复联合优化模型;其次,采用兼具快速收敛性和鲁棒性的原始-对偶内点法来求解;最后,以某市的互联馈线为例,验证了联合优化模型的可行性及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体现了SOP在供电恢复中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韩富强,王议锋,陈梦颖,杨良,孟准[4](2019)在《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参数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可支持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引入辅助开关管来改变多谐振腔单元的结构,进而在不同应用场合下表现出自适应的谐振特性。其中,含双变压器的多谐振结构用来满足高电压增益的需求,而五元件多谐振结构则工作在额定点处以保证高效率转换。此外,通过对变换器谐振频率点和峰值增益点位置的合理设计,变换器获得了在狭窄开关频率范围内实现宽电压增益范围和高转换效率的优点。最后,为了验证所提变换器的性能和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一台额定功率为500W的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当输入电压从80~600V变化时,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400V恒定不变,其最高变换效率达到97.93%。(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俞靖一[5](2019)在《直流微网DC/DC变换器软开关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流微网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实现机理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微网的应用背景,阐述了直流微网相对于传统交流微网的优势及变换器高频化的意义,然后对直流微网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分析了成功实现软开关的几个基本条件。结果表明软开关技术对于微网变换器的高频化有着重要意义,合理选择死区时间是软开关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21期)
胡玉,顾洁,马睿,白凯峰,严胜[6](2019)在《面向配电网弹性提升的智能软开关鲁棒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自然灾害场景下提升配电网弹性的智能软开关(SNOP)优化配置问题。综合考虑SNOP的功能特性与运行边界,建立了面向配电网弹性提升的SNOP配置叁层防御-攻击-防御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求解该模型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列约束生成(CCG)算法。以IEEE 33节点为例,对所述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得的SNOP优化配置与运行方案可显着提升灾害场景下的配电网弹性,降低供电负荷损失量。(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马望,高红均,李海波,刘友波,刘俊勇[7](2019)在《考虑智能软开关的配电网灵活性评估及优化调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能源枯竭和气候环境恶化两大问题日趋严重,促使风光等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量并入配电网,负荷侧也出现了可控负荷等新元素,然而一系列能源转型措施带来了复杂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问题,使配电网的灵活性需求急剧增加,针对新型配电网下的灵活性量化评估和优化调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首先对配电网灵活性供需平衡机理进行概述,并得到应用于配电网运行状态优化的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运行约束方程;其次,从灵活性供需匹配和传输通道2个方面提出净负荷适应率和支路负荷裕度2个灵活性评估指标,进而构建以运行成本和灵活性为优化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然后,采用综合范数约束不确定性场景概率分布置信集合,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columns and constraintsgeneration,CCG)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在改进的IEEE33节点算例上验证了模型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优化作用和分布鲁棒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胡燕,张宇,张天晖,陈庆,刘瑞煌[8](2019)在《考虑不同软开关模式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全面提高双有源桥(DAB)变换器的整体性能,在基于双重移相实现电流应力最小化的同时,对是否要确保所有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ZVS)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以传输功率为输入量的线性化大信号模型,基于该模型,可通过传输功率的直接调节实现输出电压的精准控制。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4种功率模态中的软开关特性及电流应力特性,分别实现了基于完全ZVS的电流应力优化方法和基于自然软开关的电流应力优化方法。并完成了2种优化方法对于效率影响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当采用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相近的开关器件时,确保所有开关管实现ZVS会使DAB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大幅增加,进而对效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自然软开关模式的电流应力优化算法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电流应力,减小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23期)
林清华[9](2019)在《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在双向直流变换器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并联交错软开关控制的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特别适合于反馈能量的吸收及回馈再应用场合。系统分析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两个开关管零电压导通的实现条件;采用并联交错的方式降低该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和EMI问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证明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的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在输出480 W时,效率可达98. 22%。(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万鹏,杨艳,赵亚洲,朱智富[10](2019)在《高效Boost软开关变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升压变换器中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和开关管开通损耗过大,使得变换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用耦合电感代替传统Boost变换器中的主电感,通过异名端耦合电感使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减小到零才关断二极管,通过耦合电感中的漏电感和开关管的结电容发生谐振,使开关管工作在软开关。电感的替换使开关管实现软开关,解决了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从而使变换器效率提高。将传统变换器和新型变换器进行对比,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并做实物进行结果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软开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进一步提升户用储能系统中电池端双向DC-DC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LLC谐振的新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有效降低了变压器匝比,提高了转化效率,在非对称半桥拓扑下可实现双向LLC特性,变换器中所有开关管均能实现软开关。同时该变换器结构简单,并可应用同步整流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描述了所提变换器软开关的实现过程,进而分析了谐振特性和相关参数以及软开关的实现条件。最后制作了一台高压侧350~400 V、低压侧45~50 V的500 V·A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开关论文参考文献
[1].万易,谭亲跃,丁月明,李宗平,曹义杰.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大型发电机灭磁性能优化[J].高压电器.2019
[2].易灵芝,李青平,胡炎申,龙辛.基于LLC谐振的新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3].张利军,孙轶恺,茅逸斐,解智刚,伍耘湘.基于智能软开关的配电网供电恢复联合优化策略[J].水电能源科学.2019
[4].韩富强,王议锋,陈梦颖,杨良,孟准.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参数设计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9
[5].俞靖一.直流微网DC/DC变换器软开关技术的探讨[J].电工技术.2019
[6].胡玉,顾洁,马睿,白凯峰,严胜.面向配电网弹性提升的智能软开关鲁棒优化[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7].马望,高红均,李海波,刘友波,刘俊勇.考虑智能软开关的配电网灵活性评估及优化调度模型[J].电网技术.2019
[8].胡燕,张宇,张天晖,陈庆,刘瑞煌.考虑不同软开关模式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9].林清华.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在双向直流变换器中应用[J].莆田学院学报.2019
[10].周万鹏,杨艳,赵亚洲,朱智富.高效Boost软开关变换器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