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作品论文_王志红,常旭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象,作品,影视作品,叙事曲,组合,时序,世界。

叙事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红,常旭青[1](2020)在《密语世界里的创伤叙事——严歌苓作品《密语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伤是一个现代性话题。严歌苓的中篇小说《密语者》采用密语叙事和现实叙事交替进行的叙事策略,再现了创伤性事件和创伤主体的创伤后反应。密语叙事和现实叙事交替进行的叙事策略一方面为创伤主体找到了恰切的言说与倾诉的语言和途径,另一方面实现了创伤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与对话。但严歌苓显然对弗洛伊德的必然性因果链条心存质疑,因此创伤一旦得以完整呈现,她便果断结束了这场创伤叙事,为创伤主体留了一个开放性结局。这一叙事风格体现了创伤的偶然性与断裂性特征,与当前社会形态多样化亦相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20年01期)

张芳[2](2019)在《韩国现代短篇小说叙事意象选择与功能重构——以韩国现代短篇小说代表性作品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金东仁、玄镇健和李箱作为韩国现代短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在韩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短篇小说是韩国现代文学史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在叙事意象选择方面,他们的小说表现出共性中的差异化特征,通过叙事意象类型的细化和归类,探讨叙事意象与叙事结构的基本关系,得出叙事意象的叙事内涵渗透与塑造功能、叙事结构推进与转折功能、叙事审美积蓄与强化功能的结论,建构韩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叙事意象和叙事功能的理论阐释意义和文本阐释空间。(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敏,邓玉琳[3](2019)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微整合课程开发探索——以叙事性作品的人物评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行常规的单篇课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描写策略缺乏深度理解,在写作中也未能有效使用。关于人物形象描写策略的理解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叁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组元缺乏逻辑序列,孤立、零散。虽然有关于运用人物描写的叙事性文章,但是选文各自独立,没有形成学科能力进阶的序列化,人物形象描写的不同策略没有形成系统化、整体性的内在关联;二是学生对于人物形象描写策略的理解一(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谢述峰[4](2019)在《阐述现代文学作品当中存在的陌生化叙事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文学作品数量繁多,不过都存在采用陌生化虚实手法创作作品内容的特点。因此,本文将对现代文学作品陌生化叙事手法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此推动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陆生发[5](2019)在《新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推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步伐,尤其是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影视艺术的叙事特征与表达方式更加多元化。我国电影跨媒介叙事整体上的发展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主要内容体验不够深入,还需从影像语言、叙述与故事叁个层面加强电影数字技术的影响分析,以带动传媒产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20期)

张毓强[6](2019)在《小切口、巧叙事:宏大主题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可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人: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钟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缅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主任姬德强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俊中国传媒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副研究员(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11期)

刘家妠[7](2019)在《从女性叙事出发探析托尼·莫里森作品《家》中的多元拯救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家》主要讲述了从战场上归来、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男主人公弗兰克解救自己的妹妹,并和她一同回家的故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拯救女性"的模式。但是,其中的女性叙事却展现了女性拯救者形象的建立、男性拯救者形象的消解和共同达到自我救赎的多元拯救模式。本文依托多视角叙事、罗宾·沃霍尔的"未叙述事件"的概念,以及莫蒂默的"第二故事"来探析《家》中的女性叙事,发掘作品中的女性声音和独特的女性叙事对于打破传统的"男性拯救女性"模式、建立多元的拯救模式发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吕微[8](2019)在《基于叙事性舞蹈作品中有关叙事时间的时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性舞蹈是舞蹈艺术体系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其能借助叙事性的表达方式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欣赏者的欢迎和喜爱。而对于叙事性舞蹈创作而言,舞蹈作品质量与叙事时间的时序安排存在直接的关系,只有选取合适的时序安排方式,才能增强叙事时间的合理性,提高叙事性舞蹈作品的综合质量。本文将叙事性舞蹈作品中叙事时间的时序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对时序结构进行系统论述,力求丰富叙事性舞蹈研究理论体系,为叙事性舞蹈创编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2期)

魏永梅[9](2019)在《从叙事的角度谈李六乙作品对戏曲美学的借鉴——以《北京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六乙作为北京人艺具有先锋,实验精神的导演,一直在"纯粹戏剧"的道路上孜孜以求的探索,具体表现就是戏曲的现代化以及话剧的民族化,李六乙不止一次谈及"真正的戏曲一直都是个现代艺术",在话剧民族化的过程中也一直积极借鉴戏曲的元素,当然,这里的借鉴并不是大量戏曲外部元素的堆砌,而是在创作中运用戏曲的美学和方法的尝试。李六乙执导的作品中,《北京人》是获得作者和观众同时认可的成熟作品,是被称作北京人艺里程碑式的剧作,遂这里将以《北京人》为例,结合夏淳版现实主义风格的同名作品,分析李六乙对戏曲美学的借鉴,其主要表现在:一,舞台空间的模糊化处理;二,叙事的节奏,表演的留白;叁,对戏曲抒情传统的借鉴以及现实主义精神的追求。(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1期)

兰芳,王宇泽,田慧[10](2019)在《扬琴独奏曲《青年叙事曲》作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扬琴是我国非常有代表的民族乐器之一,扬琴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几百年的发展,扬琴有着大量优秀的独奏、重奏与合奏作品。《青年叙事曲》是由许学东创作的一首独奏曲,本文试图从写作手法、演奏要点、创新价值几个方面对乐器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1期)

叙事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东仁、玄镇健和李箱作为韩国现代短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在韩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短篇小说是韩国现代文学史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在叙事意象选择方面,他们的小说表现出共性中的差异化特征,通过叙事意象类型的细化和归类,探讨叙事意象与叙事结构的基本关系,得出叙事意象的叙事内涵渗透与塑造功能、叙事结构推进与转折功能、叙事审美积蓄与强化功能的结论,建构韩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叙事意象和叙事功能的理论阐释意义和文本阐释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红,常旭青.密语世界里的创伤叙事——严歌苓作品《密语者》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2].张芳.韩国现代短篇小说叙事意象选择与功能重构——以韩国现代短篇小说代表性作品为样本[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敏,邓玉琳.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微整合课程开发探索——以叙事性作品的人物评价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4].谢述峰.阐述现代文学作品当中存在的陌生化叙事手法[J].青年文学家.2019

[5].陆生发.新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影响[J].出版广角.2019

[6].张毓强.小切口、巧叙事:宏大主题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可能[J].对外传播.2019

[7].刘家妠.从女性叙事出发探析托尼·莫里森作品《家》中的多元拯救模式[J].文化学刊.2019

[8].吕微.基于叙事性舞蹈作品中有关叙事时间的时序分析[J].艺术品鉴.2019

[9].魏永梅.从叙事的角度谈李六乙作品对戏曲美学的借鉴——以《北京人》为例[J].大众文艺.2019

[10].兰芳,王宇泽,田慧.扬琴独奏曲《青年叙事曲》作品分析[J].北方音乐.2019

论文知识图

朱汉东未来叁峡(TheThreeGorgesoft...《小芳的故事》:陈卫东等人在天台上闲...笔者图像叙事作品《最后的晚餐...“小指头”向珊莎讲述“猎狗”的童年阴...2.1査特曼所述叙事文本的内在关系?...一l电视剧(白夜追改》剧照

标签:;  ;  ;  ;  ;  ;  ;  

叙事作品论文_王志红,常旭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