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电容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容器,离子,电解液,负极,法拉第,阿伦,串并联。
混合电容器论文文献综述
Christian,Kasper[1](2019)在《聚合物混合电容器:从源头挖掘专业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混合电容器产品就像水滴一样,彼此看来相似,至少在查看产品规格参数时是这样的。因此,为了找到最佳的组件,建议用户借鉴制造商和分销商的专业知识,因为组件之间肯定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林峰,梁一桥,吕佳铭,饶崇林,梁琮[2](2019)在《10 kV配电线路串、并联混合电容器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串联补偿电容器串联在线路中,存在和负载中的电机产生谐振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的串补度往往不能过高,否则影响补偿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10 kV配电线路的串、并联混合电容器补偿技术。详细研究了其基本工作原理、推导出了补偿电压和补偿无功功率的公式、分析了串联和并练补偿电容器的相对位置对补偿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并联和串联补偿容量的确定策略;通过对一回实际10 kV线路的补偿设计和计算机仿真计算,进一步阐述了容量设计策略,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介绍了应用该技术的一个实际工程案例。(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9年03期)
黄建玲[3](2019)在《基于MnCo_2O_4复合电极的锂离子混合电容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化石燃料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能源问题成为了21世纪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而且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增,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储能器件的发展尤为迫切。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但其功率密度较低;超级电容器(SCs)呈现出高的功率密度,但其能量密度较低。锂离子电容器(LICs)是一种基于双电层和锂离子嵌入/脱嵌的双重储能机制的新型储能器件,兼具LIBs和SCs的优点,有望具有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会具有更广的应用前景。但研究发现其倍率性和循环稳定性较差。本文以获得高的能量密度、倍率性和循环稳定性的LICs为目标,以钴酸锰复合电极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叁个方面对LICs展开了研究:1.通过水热法合成颗粒状MnCo_2O_4,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得到MnCo_2O_4/rGO复合材料。结果表明,rGO可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导率和比表面积。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的比容量高达1170 mAh g~(-1),优于纯的MnCo_2O_4。将其预嵌锂后与活性炭(AC)组装成扣式MnCo_2O_4/rGO//AC LIC,能量密度最高可达78.8 Wh kg~(-1)(功率密度为198.8 W kg~(-1));在功率密度为3017.3W kg~(-1)时,能量密度仍有36.2 Wh kg~(-1);经1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76.9%,展现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2.通过水热法合成TiO_2纳米管,并与MnCo_2O_4复合获得MnCo_2O_4/TiO_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TiO_2纳米管可提升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改善电极材料的倍率性和循环稳定性。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比容量高达948 mAh g~(-1),高于纯的MnCo_2O_4。随后对其预嵌锂并组装成扣式MnCo_2O_4/TiO_2//AC LIC,在功率密度为254.8 W kg~(-1)下,具有最高能量密度,为89.8 Wh kg~(-1);在功率密度为3407.6 W kg~(-1)时,能量密度仍有44.3 Wh kg~(-1);且经1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1.9%,展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3.通过水热法合成花瓣状结构MoS_2,并与MnCo_2O_4复合得到MnCo_2O_4/MoS_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MoS_2可增大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测得,比容量高达1288 mAh g~(-1),超过纯的MnCo_2O_4。对其进行预嵌锂后与AC组装成扣式MnCo_2O_4/rGO//AC LIC,该器件能量密度最高可达97.8 Wh kg~(-1)(功率密度达313.7 W kg~(-1)),最高功率密度为2996.8 W kg~(-1)(能量密度达45.6 Wh kg~(-1));经1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0.1%,展现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31)
[4](2019)在《兰州化物所新型混合电容器研究取得系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研究员阎兴斌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碳材料与储能器件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双碳高性能新型金属离子混合电容器。研究人员利用热固相烧结一步制备了叁维网络碳材料,获得了网络碳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并进一步采用化学活化技术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容特性的多孔叁维网络碳材料(正极材料)。利用双碳体系电极材料电化学特性稳定、导电性优异且(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亢静锐[5](2018)在《非对称混合电容器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入二十一世纪后,能源枯竭问题日益迫切,许多新能源技术方法和二次能源的使用受到更为广泛地重视。结合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和超级电容器高功率的混合电容器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从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寻找有机系混合电容器负极材料是现今研究方案之一。以Li_2CO_3和TiO_2分别充当锂源和钛源,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负极材料Li_4Ti_5O_(12);以Ti(OC_4H_9)_4和LiOH·H_2O分别充当钛源和锂源,采用水热法合成负极材料Li_4Ti_5O_(12)。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掺杂剂种类和用量等方面研究其对负极材料Li_4Ti_5O_(12)性能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表征Li_4Ti_5O_(12)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蓝电及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Li_2CO_3过量10wt%时可制备出纯相Li_4Ti_5O_(12),且煅烧温度为750℃时性能最佳。复合2.5wt%的碳纳米管(CNTs)和2wt%的葡萄糖后可使得Li_4Ti_5O_(12)性能更为优异,在电流密度为20 mA·g~(-1)时放电比容量达251.9 mAh·g~(-1);在电流密度1 A·g~(-1)时其放电比容量仍可达142.5 mAh·g~(-1),且与活性炭(AC)匹配为混合电容器,比功率为455.31 W·kg~(-1)时其比能量达37.9 Wh·kg~(-1)。当LiOH·H2O与Ti(OC_4H_9)_4摩尔比为4.2/5时水热法合成的Li_4Ti_5O_(12)性能最优,在电流密度1 A·g~(-1)下经1000次循环其可逆容量达到73.12%。经650℃煅烧其在较大电流密度2 A·g~(-1)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稳定到129.1 mAh·g~(-1),容量保持率达77.21%;当加入0.08 mol的乙酸钴时电流密度2 A·g~(-1)循环1000次,其放电比容量为144.6 mAh·g~(-1),容量保持率可达92.17%,且与活性炭匹配为混合电容器,比功率由59.86 W·kg~(-1)增加到465.14 W·kg~(-1)时,其比能量仍可达61.1 Wh·kg~(-1)。图50幅;表11个;参66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2)
李雷[6](2018)在《混合电容器LiFe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电化学混合电容器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发展需求,研制出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良好循环效率的电极材料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磷酸铁锂因具有比容量高和循环性能稳定等优点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电极材料,所以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意义重大。分别采用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LiFePO_4正极材料,并通过改变工艺参数等,探究对混合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表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蓝电电池测试系统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反应法制备出的煅烧温度为700~oC,保温时间12 h,原料中锂铁元素的配比为1.3:1的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最优。在0.2C的充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7.3 mAh·g~(-1)。与软碳负极材料以质量比为0.8:1.1组成混合电容器时,在1C的充电电流下经过5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6.4%。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碳元素的加入量为12 wt.%,煅烧温度为700 ~oC,保温时间为15 h的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良好。在0.2C的充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9 mAh·g~(-1)。在1C的充电电流下经过2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67.6 mAh·g~(-1),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136.7%。与软碳负极材料组成混合电容器时,在1C的充电电流下经过5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的保持率为96.1%。图57幅;表2个;参53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2)
[7](2018)在《兰州化物所在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离子混合电容器集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以及长循环寿命等优点于一身,近年来已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新型储能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因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与锂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使得钠离子电池及钠离子混合电容器作为锂离子储能体系有效的替代产品,发展势头迅猛,各类新型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的研究报道不断涌现。(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8期)
[8](2018)在《兰州化物所在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离子混合电容器集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以及长循环寿命等优点于一身,近年来已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新型储能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因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与锂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使得钠离子电池及钠离子混合电容器作为锂离子储能体系有效的替代产品,(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丁永强[9](2018)在《先进炭基材料/结构的制备及其在钠离子混合电容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由于钠资源分布广泛且成本低廉,兼具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电容器的高功率密度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钠离子混合电容器来说,找到与高性能的正极材料动力学匹配的负极材料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炭基材料由于具有较低的嵌钠电位、较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及丰富的含量、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储能负极材料。而炭基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被认为是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本论文主要集中在制备形貌和结构可控、杂质原子修饰的炭基材料,并且系统地研究了形貌、结构及杂质原子掺杂对钠离子半电池和钠离子混合电容器性能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通过高温(1150°C)热解聚苯胺(PANI)制备了一种纳米管状硬炭(Nanotube-like hard carbon,NTHCs)负极材料。在0.05 A g~(-1)电流密度下,NTHCs具有超高的可逆容量(419.5 mA h g~(-1))和优异的倍率性能(2.5 A g~(-1)下,可逆容量为74.6 mA h g~(-1))。利用NTHCs作负极,活性炭(Activated polyaniline-derived carbon,APDC)作正极组装了高性能的双炭基钠离子混合电容器。该混合电容器在2850 W kg~(-1)的功率密度下的能量密度高达133.0 W h kg~(-1);在14250 W kg~(-1)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仍然高达约100.9 W h kg~(-1)。在1.5-3.5 V的电压范围内和2 A g~(-1)的大电流密度条件下,经过12 000圈的循环,其容量保持率仍高达82.5%。(2)通过热解高硫负载的聚苯胺(PANI)前驱体制备氮(N)、硫(S)共掺杂的管状炭(NS co-doped nanotube-like carbon,NS-NTCs),其中N和S原子的含量分别为1.58%和1.01%。在0.01-2.50 V电压窗口下,NS-NTCs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在0.2 A g~(-1)电流密度下展现出高达304.8 mA h g~(-1)的可逆容量;并且在10 A g~(-1)的超高电流密度下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容量保持为124.8 mA h g~(-1)。用氮硫双杂质原子掺杂的炭(NS-NTCs)作负极,APDC作正极组装钠离子混合电容器,该混合电容器在250 W kg~(-1)功率密度下具有超高能量密度(100.2 W h kg~(-1)),在12500 W kg~(-1)时仍然保持50.69 W h kg~(-1)能量密度。在1-4 V电压窗口时,混合电容器循环1500次容量保持率为72.5%。(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周震[10](2018)在《钠离子电池和混合电容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使得锂原料持续消耗导致其价格不断攀升。过高的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了开发大规模储能设备的可行性,探索新型储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其它储能设备相比,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丰富、成本低、能量转换效率高和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1,2])。而开发成本低廉、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是实现钠离子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钠离子具有(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4-14)
混合电容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串联补偿电容器串联在线路中,存在和负载中的电机产生谐振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的串补度往往不能过高,否则影响补偿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10 kV配电线路的串、并联混合电容器补偿技术。详细研究了其基本工作原理、推导出了补偿电压和补偿无功功率的公式、分析了串联和并练补偿电容器的相对位置对补偿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并联和串联补偿容量的确定策略;通过对一回实际10 kV线路的补偿设计和计算机仿真计算,进一步阐述了容量设计策略,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介绍了应用该技术的一个实际工程案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电容器论文参考文献
[1].Christian,Kasper.聚合物混合电容器:从源头挖掘专业知识[J].电子产品世界.2019
[2].林峰,梁一桥,吕佳铭,饶崇林,梁琮.10kV配电线路串、并联混合电容器补偿技术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
[3].黄建玲.基于MnCo_2O_4复合电极的锂离子混合电容器研究[D].华侨大学.2019
[4]..兰州化物所新型混合电容器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能源与环境.2019
[5].亢静锐.非对称混合电容器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6].李雷.混合电容器LiFe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7]..兰州化物所在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
[8]..兰州化物所在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J].河南化工.2018
[9].丁永强.先进炭基材料/结构的制备及其在钠离子混合电容器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8
[10].周震.钠离子电池和混合电容器的研究进展[C].第叁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