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1]2003年在《铁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铁路交通伤害中行车重大事故、大事故及道口事故的流行规律与发生趋势、损失及负担、可能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了解人们对铁路交通伤害的认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订有效的铁路交通伤害预防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安全室的报表和现场调查分别收集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数理统计模型来研究铁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提供人群的铁路安全教育模式、铁路交通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意见。 结果 1.铁路行车重大事故、大事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1.1 1990~2000年全国共发生铁路重大、大事故317起,其中重大事故288起,大事故29起,事故数在11年间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特点:以月份的圆形分布显示,总体中有平均方向,平均角(?)=202.63,相当于7月23日,标准差s=110.28,相当于4月20日。事故原因的月份分布是,自然灾害在7月份发生数(11起)明显高于其他月份(x~2=13.42,P=0.000);失职在4月份发生数(14起)比其他月份高(x~2=10.85,P=0.001)。 1.2 主要发生地点是铁路沿线区间内189起(59.62%)、火车站101起(31.86%)。 1.3 主要责任者是机车乘务员43人次(37.72%),工务段工人27人次(23.68%),路外人员18人次(15.79%)。 1.4 事故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失职(19.87%)、违章(18.61%)、设备故障(17.67%)与自然灾害(9.78%)。 1.5 事故的主要列车类型是货车212起(66.9%),客车80起(25.2%),和调车11起(3.5%)。 2.道口事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2.1 1963~2002年广东、湖南两省共发生铁路道口事故1017起,其中防止的事故583起,撞上的事故434起。撞上的事故数在1963~1980年间呈显着上升趋势,1994~2002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时间分布特点:以事故在一天24小时中圆形分布情况表明,总体中有平均方向,平均角(?)=210.95,相当于14点3.81分,标准差s=91.99,相当于6点7.96分。 2.2事故多发地的特点是:正线道口(共 349起,占 84.92%)、繁忙干线(206起,占52.96%)、广州工务段管辖内(262起,占25.76%)。 2.3主要责任者是,机动车司机(占56.09%)、行人(14.21%)和道口工(13.20%)。 2.4主要原因是,车辆抢道 307起(占 31.49%)、车辆熄火 21起(ZI.64%)、车辆机械故障 129起门3.23%)。 2.5道口事故危险因素与线路分类、肇事分类、肇事车种和看守分类4个因素有关联。 3.人群铁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及发生相关行为与性别、工种、家庭成员、乘火车频数、以前是否发生过伤害等因素相关联。 结论 1.1990~2000年我国铁路行车重大事故、大事故发生趋势呈下降势态。11年中设备故障所致行车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所致行车事故每二至3年一个高峰。事故发生时间有向7月份集中的趋势。事故多发于铁路沿线区间内,以京广线多发。货车、客车发生事故居多。 2.1963~1980年粤湘两省的道口事故数呈显着上升趋势,1994~2002年则呈下降趋势。道口事故在24小时中的分布向14点集中;在一周中的分布向周叁、周四集中。两省事故多发的道口是与市区公路相交的道口。京广线上道口事故频发。 3.道口事故的危险因素中,车辆抢道的危险性高于车辆熄火。车辆机械故障;摩托车的危险性高于货车;无人看守的危险性高于工务看守。 4.铁路交通伤害的相关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发生危险行为多,女性发生保护性行为偏多。铁路职工发生危险行为及保护性行为均多于非铁路职工。曾经发生过铁路交通伤害的人群对伤害有一定认识,但发生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未发生过伤害的人群,对伤害的态度比较消极。 5.以加强公众安全教育、改善机车、车辆及铁路线质量、完善道回安全设施为主的综合措施,减少铁路交通伤害。
叶云凤, 王海清, 饶珈铭, 张思恒, 王声涌[2]2015年在《2003-2012年中国特大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2003-2012年全国特大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事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网和公安部交通事故资料为数据主要来源,查阅中国交通年鉴(2011年度)补充变量,以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编码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2年我国发生特大交通伤害427起,死亡6 639人,5 678人受伤。其中道路交通伤害360起,占84.3%。特大交通伤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人口致死率和致伤率从2004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发生地区集中在山东、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占全国交通伤害事故起数的1/3,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生在冬季和周末,航海交通事故多在春秋季节和周五,坠车(42.5%)、翻车(18.1%)和正面相撞(16.4%)是主要的道路交通事故形态,进水和沉没(59.7%)是主要的航海交通事故形态,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为超速(40.8%)、超载(35.0%)和操作不当(32.2%)等人为因素,航海事故、铁路事故与空难不仅与恶劣天气有关,与人为过错也有关联。结论中国特大交通伤害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应根据各类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监管、完善公路交通系统、做好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与安全意识教育等措施。
马进[3]2002年在《铁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交通伤害是交通伤害的一大分支 ,本文描述了与铁路有关的各种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事故成因、伤情分析与相关的测量指标 ,并提出预防控制策略
马进, 王声涌, 吴赤蓬[4]2003年在《1990~2000年全国铁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分析全国铁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特征 ,探讨事故原因。方法 收集 1990~ 2 0 0 0年全路客、货运输重大、大事故记录资料 ,应用圆形分布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 1990~ 2 0 0 0年全路重大、大事故数呈下降趋势 ;月份分布呈集中于 7月的趋势 ( α =2 0 2 63 ) ;发生地点以沿线区间 (5 9 62 % )、车站 (3 1 86% )为多 ;主要责任者是机车乘务员 (3 7 72 % )、工务段工人 (2 3 68% )、路外人员 (15 79% )等 ;事故主要成因是失职 (19 87% )、违章 (18 61% )、设备故障 (17 67% )和自然灾害 (9 78% )。结论 全国铁路交通伤害发生数时有波动 ,主要因素是人为、设备及自然灾害
奚伟庆, 周宝森[5]2007年在《应用圆形分布方法对铁路交通伤害事故的描述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铁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原因及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某铁路局1996-2005年的铁路伤害事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伤害事故整体呈现周期性波动趋势,与该铁路局所处地域农忙时节重合,圆形分布分析发现存在平均角,相当于8月2日。结论农业用途机动车是造成铁路交通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业人口中驾驶员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
周丽, 周国宏, 董国营, 袁碧涛[6]2009年在《深圳市中小学生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特点,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21所中、小学校全体在校生27175名,利用《广东省中小学生步行者交通伤害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率是5.1%,其中男生(6.1%)略高于女生(4.0%,P<0.01);小学生、初中生伤害的发生率均高于高中生(P<0.05)。交通伤害的发生以骑车上学最高(7.3%),发生地点主要在人行道(29.4%)和住宅区道路(18.1%),受伤部位以四肢为主(达61.8%),伤害性质则主要为擦伤、扭伤等轻微伤害,占61.3%。受伤害的学生中有15.0%出现功能障碍。结论深圳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以小学和初中为主,骑乘自行车发生的交通伤害最多,肇事车辆以脚踏车为主,但小型机动车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较重。应针对学生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特点开展步行安全教育,加大交通法规的执行力度,改善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降低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
佚名[7]2003年在《伤害》文中提出032 2 0 6 预防伤害保护生产力保障人民健康 /殷大奎…∥疾病控制杂志 2 0 0 2 ,6 ( 1) 1~ 20 32 2 0 7 铁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综述 ) /马 进…∥疾病控制杂志 2 0 0 2 ,6 ( 1) 6
张静[8]2012年在《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农村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基本情况及分布特征,通过开展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研究,研究农村道路交通伤害防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甘肃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分析。采用类实验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前后其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行为的改变。结果共收集2006-2010年道路交通伤害病例11153例,男女性别比为1.91:1。25-岁为道路交通伤害高发人群(42.66%)。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为驾乘交通工具(54.28%),发生高峰为7月和8月。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为主(49.01%),主要伤害部位为头部(34.74%)、下肢(24.51%)。道路交通伤害病例以轻度为主(49.95%)。伤害结局以观察/住院/转院(54.16%)和治疗后回家(44.47%)为主。干预研究,知识平均分干预后较干预前比较,小学生提高了56.11%(t=22.31,P<0.01),普通群众提高了35.98%(t=11.35,P<0.01),机动车驾驶员提高了22.02%(t=20.60,P<0.01)。危险行为平均分干预后较干预前比较,小学生降低了34.31%(t=5.99,P<0.01),普通群众降低了48.52%(t=4.53,P<0.01),机动车驾驶员降低了47.35%(t=3.46,P<0.01)。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甘肃省道路交通伤害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开展针对性干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各类人群道路交通安全认知有显着作用,对于改变危险行为有一定作用,应在农村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农村交通管理,改善农村道路质量,提高伤后急救能力,共同降低农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马进, 王声涌, 胡霄羽, 吴璇, 黄馨莹[9]2003年在《广州市大学生对铁路交通伤害的认知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铁路交通伤害 (RI)的认识状况和行为差异。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广州叁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 ,获得 RI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视(6 9.5 %) ;知识、行为与性别、专业、生源的不同及其家中是否有铁路职工、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差异有显着意义 (P <0 .0 5 )。仅 15 .3%认为 RI属于疾病范畴 ,78.5 %认为可以预防。结论 广州地区大学生对 RI的认知不足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
郭欣, 曾光[10]2006年在《我国老年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伤害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已达到8 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步
参考文献:
[1]. 铁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D]. 马进. 暨南大学. 2003
[2]. 2003-2012年中国特大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J]. 叶云凤, 王海清, 饶珈铭, 张思恒, 王声涌.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3]. 铁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J]. 马进. 疾病控制杂志. 2002
[4]. 1990~2000年全国铁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J]. 马进, 王声涌, 吴赤蓬.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5]. 应用圆形分布方法对铁路交通伤害事故的描述性研究[J]. 奚伟庆, 周宝森.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7
[6]. 深圳市中小学生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C]. 周丽, 周国宏, 董国营, 袁碧涛. 转型期的中国公共卫生:机遇 挑战与对策——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叁届学术年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第一届西太区公共卫生大会、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 2009
[7]. 伤害[J]. 佚名. 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 2003
[8]. 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农村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研究[D]. 张静. 兰州大学. 2012
[9]. 广州市大学生对铁路交通伤害的认知调查[J]. 马进, 王声涌, 胡霄羽, 吴璇, 黄馨莹. 疾病控制杂志. 2003
[10]. 我国老年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郭欣, 曾光.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标签: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论文; 交通论文; 铁路事故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