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杂蒽酮论文-仕东镇,陈志发,谭德辉,曹正宇,汪卫

硫杂蒽酮论文-仕东镇,陈志发,谭德辉,曹正宇,汪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硫杂蒽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硫杂蒽酮,光引发剂,水溶性,单组分

硫杂蒽酮论文文献综述

仕东镇,陈志发,谭德辉,曹正宇,汪卫[1](2019)在《水溶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杂蒽酮(TX)及其衍生物具有紫外吸收强、峰形宽、夺氢能力强的优点。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叔胺结构的单组分水溶性硫杂蒽酮。对其光物理性能研究表明,它的最大紫外吸收峰位于400 nm附近,相比商品2,4-二乙基硫杂蒽酮(DETX)红移了15 nm,与UV-LED光源匹配性好,摩尔消光系数达到104数量级,显示出较高的光吸收能力,光分解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光漂白能力。对其溶解性能研究表明产物在乙醇、水等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相可创[2](2019)在《可聚合硫杂蒽酮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杂蒽酮衍生物是一类有价值的光引发剂,具有紫外吸收强、峰形宽、夺氢能力强等优点,且易于调控实现与LED光源的匹配。本文制备可聚合含助引发剂胺的硫杂蒽酮衍生物,旨在解决其使用体系中小分子迁移和安全毒性的问题,并提高引发性能。制备含端基双键的2-(3-二烯丙基胺-2-羟基-丙氧基)-硫杂蒽酮(DAHTX)光引发剂。首先由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苯酚合成2-羟基硫杂蒽酮(HTX),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引入环氧基团,最后与二烯丙基胺反应而制得。探究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种类对HTX产率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紫外、荧光光谱、实时红外研究其光物理化学性能,并与商品光引发剂2,4-二乙基硫杂蒽酮(DETX)对比。结果表明,浓硫酸和氮气保护,反应4 h,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苯酚摩尔比为1:5,重结晶混合溶液1,4二氧六环与水的体积比为4:1,是合成HTX的最佳工艺条件。DAHTX在390~405nm范围有较强吸收,其最大紫外吸收峰为398.5 nm,相对于DETX红移约5nm,摩尔消光系数达10~4。DAHTX和DETX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55和0.69,迁移率分别为6.2%和17.6%。DAHTX荧光强度相对较小,说明其具有较快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相比DETX,DAHTX具有较快的光分解速率,表明其光漂白性能较好。实时红外可看出DAHTX聚合初期单体转化率变化很快,表明其具有较低的分解活化能。在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氯甲烷、四氢呋喃(THF)、甲苯中均有优良的溶解性,溶解范围宽。DAHTX光引发剂在300~350℃才发生显着分解,热稳定性好。制备含端基双键的2-甲基丙烯酸-2-羟基-3-(甲基-{2-[2-(9-氧-9氢-硫杂蒽酮)-乙酸基]-乙基}-氨基)-丙基酯光引发剂(MAETX)。首先由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苯氧乙酸合成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OTX),再与2-(甲氨基)乙醇反应制备出(9-氧-9氢-硫杂蒽酮)-乙酸-2-甲胺乙酯(AETX),最后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发生开环反应制备得出。探究催化剂用量、单体摩尔比、重结晶混合溶剂配比对OTX产率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紫外、荧光光谱研究AETX和MAETX的光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OTX的最佳合成工艺是浓硫酸和苯氧乙酸的摩尔比为18:1,苯氧乙酸与2,2,-二硫代二苯甲酸的摩尔比为3:1,重结晶混合溶液1,4-二氧六环与水的体积比为4:1。MAETX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是397 nm,相对AETX红移2nm,两种引发剂在375~425nm都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摩尔消光系数达10~4。MAETX的荧光强度比AETX的荧光强度小,使得MAETX能量传递效率较高。MAETX和AETX迁移率分别为5.8%和12.1%,表明引入双键可有效降低迁移率。从光解图谱中,可以看出二者约在100s后吸收峰迅速下降,说明二者均具有光漂白能力。AETX在水、DMF、乙醇中均有优良的溶解性能。MAETX在DMF、乙醇、丙酮和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HDDA)中溶解性优良,在THF和水中也具有一定溶解性。TG研究表明,MAETX在350~380℃才发生显着分解,热稳定性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胡新龙,卢俊瑞,廉景燕,谢志强,卢博为[3](2018)在《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邻氯苯腈和取代芳基硫酚为原料,经醚化反应、环合反应合成了8种不同取代的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在醚化反应过程中使用了对反应体系有较好溶解性的非质子极性溶剂,极大地加快了反应速度,醚化反应收率可达84~95%,两步总收率50%~72%.此方法克服了传统合成方法中浓硫酸作溶剂造成的副反应以及浓硫酸使用过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汪瑾[4](2018)在《可聚合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杂蒽酮衍生物紫外吸收强、峰形宽、夺氢能力强,易于调控实现与LED光源的匹配。本文制备了可聚合的含助引发剂叔胺的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室温呈液态,可溶解范围宽。产物在350~450nm范围有较强吸收,其最大紫外吸收峰相比商品硫杂蒽酮类红移约15~20nm,摩尔消光系数达104,荧光量子产率高,显示出较快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光解性能研究表明其具有光漂白能力,与光固化单体和树脂相容性好,引发效率高,迁移率低。(本文来源于《2018第十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期刊2018-09-13)

潘柳萌[5](2018)在《细胞色素CYP1A2、CYP3A4介导的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体外代谢》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杂蒽酮(Thioxanthones,TXs)是一类光引发剂,被应用于UV油墨、UV涂料、UV胶粘剂、印刷版等工业,尤其作为UV油墨的重要成分被用于食品包装行业。TXs的残留在牛奶、果汁、水果饮料产品、室内空气尘埃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等环境介质检出,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存在潜在风险,已逐渐引起公众关注。目前关于TXs生物转化及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选取四种典型TXs(TX,2-ITX,DETX和2-C1-TX),探讨了细胞色素CYP450酶代谢对TXs毒性的影响,比较了代谢前后TXs雌激素干扰效应的差异,考察了主要细胞色素代谢酶CYP1A2和CYP3A4,并对代谢产物进行了鉴定。同时分析了 TXs对CYP1A2和CYP3A4酶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其酶活性的抑制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人肝微粒体(Humanliver microsome,HLM)对 2-C1-TX 进行体外孵育实验,2-C1-TX被HLM代谢,发现主要生成两种主要产物M1和M2。人CYP1A2酶和CYP3A4酶参与了 2-Cl-TX的代谢,会影响产物M1和M2的生成量。当抑制CYP1A2酶的代谢后,产物M1的量减少,同时产物M2的量增加;当抑制CYP3A4酶的代谢后,产物M1消失,产物M2的量减少。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进行产物分析,并结合SMARTCyp软件预测,推测出M1为硫原子氧化后生成的含有亚砜基团的产物;M2为苯环上碳原子被羟化的一次羟化产物。(2)采用重组人雌激素受体(hER)酵母双杂实验研究了 TX,2-ITX,DETX和2-C1-TX对雌激素受体的干扰效应,发现四种TXs无显着雌激素受体激动效应。TXs经人肝微粒体代谢后,未表现出雌激素受体激动效应,表明TXs未存在代谢活化现象。(3)对HepG2细胞染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 CYP1A2和CYP3A4酶在mRNA水平的表达。当2-C1-TX浓度达到0.5 μ时,能显着诱导CYP1A2和CYP3A4酶mRNA表达上调,且mRNA上调水平呈剂量-效应关系。2-C1-TX对CYP1A2酶mRNA表达的上调程度略高于CYP3A4酶的。(4)采用P450-GloTM试剂盒实验,比较分析了四种TXs对CYP1A2和CYP3A4酶活性的影响,发现四种TXs对CYP1A2和CYP3A4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四种TXs为CYP1A2和CYP3A4酶的强抑制剂。TXs对CYP3A4酶的抑制作用相对CYP1A2酶较强,四种TXs对CYP1A2和CYP3A4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排序一致,均为2-Cl-TX>2-ITX>DETX>TX。本研究为典型TXs光引发剂的生物转化和代谢毒性研究提供了借鉴,为TXs及代谢产物的分析鉴定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利于丰富TXs类物质的健康风险评估。建议在相关毒性评估过程中,进一步综合考虑代谢产物的毒性效应。本文针对TXs与CYP1A2酶和CYP3A4酶的相互作用研究,也为类似化学品与CYP酶的分子交互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1)

胡新龙[6](2018)在《2,4-二乙基苯硫酚及硫杂蒽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烷基取代苯硫酚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农药、助剂等化学品的制备和研究中应用广泛。目前关于烷基取代苯硫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中,以单取代的居多,而如2,4-二乙基苯硫酚这种可作为生产光引发剂等高端产品的中间体却缺少相关合成工艺的研究,因此本文对2,4-二乙基苯硫酚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4-二乙基苯硫酚合成工艺的研究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以间二乙基苯为原料经磺化反应、酰氯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步骤制得。详细讨论了反应试剂、抑制剂、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以较高收率获得了产物2,4-二乙基苯硫酚,并首次合成了二-2,4-二乙基苯砜。利用IR、~1H NMR、GC-MS等对反应中间体、产物和副产物进行了表征。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作为光引发剂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油墨、光刻胶、光纤制造等领域。2,4-二乙基硫杂蒽酮(DETX)作为已商品化的光引发剂之一,目前的合成方法是将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间二乙基苯溶在浓硫酸中进行缩合闭环反应制备,此方法存在废酸排放量大,产率较低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以2,4-二乙基苯硫酚为原料设计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并对反应溶剂、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以较高收率获得了产物2,4-二乙基硫杂蒽酮。另外,将此方法拓展到其他硫杂蒽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其中包括已商品化的硫杂蒽酮光引发剂2-氯硫杂蒽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都以较高收率获得了产物。讨论了含不同取代基的苯硫酚为原料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且分离出环合反应的主要副产物,利用IR、~1H NMR、~(13)C NMR、GC-M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由此对反应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8-02-01)

董晓庆[7](2017)在《新型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固化技术具有高效、优质、环保、节能、可控等“5E”特性,已经在功能涂层、油墨、胶黏剂、光刻胶、医疗及3D打印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光固化过程常常采用中压或高压汞灯作为光源,效率低、寿命短且主发射波长低于280 nm,而短波紫外光无法避免安全性不好、穿透能力差、产生臭氧及过多热量等问题。因此,使用无上述缺点的LED光源是该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由于LED的发射谱带较窄,对配套光引发剂的吸收谱带就严格要求,作为光固化材料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引发剂直接决定了聚合的机理、速度,并最终影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LED光源的发展受到光引发剂种类、数量的限制,不断开发新型LED光引发剂是光固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硫杂蒽酮衍生物具有较低的叁线态能量和较高的量子产率,在360–420 nm具有较强的吸收,因此很容易通过吸收光谱的调控来匹配光源的发射光谱,具有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然而,目前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需要与胺类等助引发剂复配使用,胺类等助引发剂带来刺激性气味、有毒、黄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受复配引发体系固有的逆电子转移问题困扰,引发效率不高。因此,光引发剂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可见光、单组分、多功能化的新型光引发剂。本论文基于硫杂蒽酮生色团开发新型光引发剂,采用无毒、无味、不黄变的助引发剂、或将小分子胺等引入到生色团骨架上以降低毒性和迁移性、探索创新硫杂蒽酮新引发机理等途径,开发新型、高效、应用范围广的光引发剂。并深入探讨了光解和引发的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含胡椒环的硫杂蒽酮类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利用天然产物广泛存在胡椒环基团的具有无毒、无黄变、抗氧化等优点,能有效避免使用胺等助引发剂带来的异味、易黄变等问题,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由硫杂蒽酮骨架为主生色团、胡椒环基团为助引发剂基团的新型光引发剂。经~1H NMR、~(13)C NMR和HR-MS证实了光引发剂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光引发剂的光物理、光化学性质。光聚合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不需要与胺等助引发剂复配,可以作为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使用且引发活性较高。(2)季铵、季膦化的硫杂蒽酮类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利用季铵、季膦阳离子的电离作用,促进硫杂蒽酮衍生物进行光致脱羧反应产生活性自由基、提高体系相容性和引发效率。设计合成一系列硫杂蒽酮类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光物理光化学性质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可以作为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应用,光解及电子自旋共振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通过光致脱羧反应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光聚合动力学的实时红外研究结果表明,季铵、季膦化的硫杂蒽酮化合物与其前体相比,可以更快速的进行脱羧反应生成自由基,具有更好的引发活性。(3)强碱型光产碱剂的合成及引发性能研究通过将脒胍类超强碱引入到硫杂蒽酮生色团中,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强碱型硫杂蒽酮类光产碱剂。通过~1H NMR、~(13)C NMR、HR-MS、UV-vis和荧光等手段研究其结构及物理性质。通过光解、pH监测等方法研究了光产碱剂通过光致脱羧释放超强碱的反应机理。光聚合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强碱型光产剂能高效的催化巯基-环氧类单体的点击化学聚合反应,脒胍类超强碱的碱性是影响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4)碳负离子型光产碱剂的合成、性质及引发机理研究设计并合成一系列碳负离子型硫杂蒽酮类光产碱剂。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对它们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经紫外、荧光等测试研究了产碱剂的光物理性质,采用UV-vis、pH监测等手段研究了光产碱剂光解的吸收光谱及产碱行为。结果表明:光产碱剂通过光致脱羧反应产生的碳负离子和亚甲基自由基呈共振结构,碳负离子可有效的催化巯基-环氧的点击化学反应。用来配对的季铵阳离子具有降低产碱剂分子的激发态能级,使产碱剂吸收光能跃迁到叁重激发态进行光致脱羧反应,因而具有更高的量子产率。本论文通过简单的合成方法得到一系列硫杂蒽酮类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在LED光源照射下获得较高的引发速率和基团转化率,并系统的研究了引发机理,为这些引发剂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12-01)

沈为真[8](2017)在《硫杂蒽酮类可见光产碱剂的合成及其在混杂光聚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产碱剂引发的聚合具有低收缩、无氧阻聚、无基材腐蚀等优点。高效的产碱剂是光聚合体系的核心组分,其活性直接影响光聚合速率和聚合程度。针对目前光产碱剂吸收波长短、释放的活性种碱性弱,引发活性低等问题,本课题基于光致脱羧机理,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高效的单组分可见光产碱剂,并探索了其在混杂光聚合中的应用。本论文第一部分研究了硫杂蒽酮类可见光产碱剂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关系。以硫代水杨酸、苯乙酸衍生物和1,5,7-叁杂氮二环[4.4.0]十一-5-烯(TBD)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单组分硫杂蒽酮类光产碱剂,利用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率质谱对目标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结果表明:该类光产碱剂在400 nm附近有较强吸收,可用作可见光产碱剂,且供电子基团的引入会导致吸收波长发生红移,也会使荧光量子产率增加;通过稳态光解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对光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光产碱剂在405 nm LED光源辐照下会发生光致脱羧,可同时释放自由基和强碱两类活性种,后者可高效引发巯基-环氧光聚合。第二部分利用硫杂蒽酮类可见光产碱剂光致脱羧后生成自由基和强碱两类活性种来同时引发巯-炔和巯基-环氧聚合,制备了巯基-炔-环氧混杂光聚合材料。通过实时红外研究了光产碱剂种类及组分含量对引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的单组分光产碱剂的引发效率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双组分体系,供电子基的引入可进一步提高引发效率;巯基-环氧组分含量的增加不影响巯-炔光聚合动力学,但会提高巯基-环氧聚合的官能团转化数量率;采用DSC、TGA探究了混杂材料的热性能,利用摆杆硬度、铅笔硬度表征了涂层表面硬度,发现利用单组分引发剂所制备的混杂材料性能优于双组份体系。此外,混杂体系中巯基-环氧含量越高,固化膜硬度越强,热稳定性越好。第叁部分利用光产碱剂在405 nm LED光辐照下释放强碱进而同时引发巯基-环氧聚合及硅氧烷的水解-缩合反应,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实时红外探究了混杂聚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由于巯基-环氧聚合和硅氧烷的溶胶-凝胶反应存在竞争关系,硅氧烷含量的增加导致巯基-环氧反应速度变慢,最终转化率下降;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杂化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有机固化材料中分散着粒径约为100 nm的无定形SiO2颗粒;DSC、TGA、铅笔硬度及摆杆硬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不低于5H)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不低于223.8℃)。(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沈为真,刘晓亚,刘仁,李治全[9](2017)在《硫杂蒽酮类光产碱剂的合成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代水杨酸和苯硫乙酸为原料,通过两步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单组分硫杂蒽酮类光产碱剂。利用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高分辨率质谱对光产碱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稳态光解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等对光解产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光产碱剂在400nm附近有较强的吸收,可有效引发巯基-环氧光聚合,其引发活性优于文献报道的高效光产碱体系。(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7年01期)

武青青[10](2016)在《单组份硫杂蒽酮可见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固化技术具有耗能低、污染小、效率高、室温速度快、固化完全等特点,是一类绿色环保技术,广泛用于油墨、涂料、光敏电阻、胶黏剂、印刷电路板、3D打印等领域。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决定了光固化的速率和程度,也影响光固化产品的性能。因紫外光具有光密度大,强度高等特点,紫外光固化技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了满足安全、环保以及一些特殊用途如牙科填充材料等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高光强可见光LED的开发,促进了可见光光固化的发展。因此,发展可见光引发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光引发剂可分为自由基型、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光引发剂。其中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应用最为广泛。与紫外光相比,可见光的能量较弱,不足以使裂解型光引发剂发生裂解,因此可见光引发剂多为抽氢型光引发剂。抽氢型光引发剂需要与外加供氢体如叁级胺、醇、硫醇、醚等共同作用产生自由基,因而会带来气味、毒性、黄化、迁移等问题。单组份可见光引发剂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展单组份可见光引发剂的研究,不仅是当前光固化产业的迫切需求,且对拓宽光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开发新型的光固化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硫杂蒽酮是一种常见的抽氢型光引发剂,其价格低廉、合成方法成熟且易保存,被广泛应用于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硫杂蒽酮的主吸收波长位于380 nm,吸收强,峰形宽,可通过分子设计引入推拉电子结构或增加其共轭程度将其红移至可见光区。本论文将烷基氨基基团引入到硫杂蒽酮中,不仅可以使其主吸收峰红移至可见光区,也可以充当供氢体,形成一系列单组份光引发剂,如可聚合小分子光引发剂、亲水型光引发剂以及功能型光引发剂,并系统研究了此类光引发剂的光引发活性以及光引发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述了光固化体系,对光引发剂的引发机理、分类,自由基体系的氧阻聚以及光引发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可见光引发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光引发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本文的设计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烯丙基、苄基和丁基等基团引入到2-甲氨基硫杂蒽酮中,得到了叁个烷基氨基硫杂蒽酮光引发剂Ⅱ-PIs(TX-A、TX-B和TX-C)。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表征了其结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烷基氨基的引入成功地将硫杂蒽酮主吸收峰红移至440 nm左右。通过紫外光谱、1H NMR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了它们的光降解行为。结果表明,Ⅱ-PIs在可见光下可产生α-胺烷基自由基,发生光解。并以此为基础,推测了Ⅱ-PIs在可见光下自由基产生的可能作用机理。用实时红外RTT-IR)研究了光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Ⅱ-PIs可引发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发生聚合,其引发活性为TX-B> TX-A> TX-C。TX-B(1.0wt%)引发叁羟甲基丙烷叁丙烯酸酯(MPTA)聚合(I= 28 mW cm-2),10 min时双键转化率为33%。因此,II-PIs是有效的单组份可见光引发剂,且含苄胺结构的TX-B的引发活性最高。第叁章,将丙烯酰氧基引入到2-烷基氨基硫杂蒽酮中,形成了叁种含丙烯酰氧基的可聚合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III-PIs (TX-PA、TX-EA和TX-BDA)。利用NMR、MS表征了其结构。依据可见光光解实验结果推测了光照下III-PIs相互作用的可能过程,其中烷基氨基和丙烯酰氧基的协同作用在其光化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光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III-PIs是高效的单组份可见光引发剂,可引发HDDA、TMPTA和季戊四醇叁丙烯酸酯(PETA)发生聚合。III-PIs/HDDA光固化体系,III-PIs的光引发活性为TX-BDA> TX-EA> TX-PA。可见光下(1=28 mW cm-2), TX-PA (3 × 10-5 mol/g)引发TMPTA聚合,15 mmin时双键的转化率可达到51%。光引发剂迁移实验表明,III-PIs具有很高的迁移稳定性。TX-BDA在其引发聚合的HDDA聚合物膜中的残留量仅为90 ppm,在食品包装和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烷基氨基与丙烯酰氧基的协同效应大大提高了光引发剂的光降解速度、光引发活性以及迁移稳定性,且丙烯酰氧基与烷基氨基数量越多,其光聚合活性与迁移稳定性越高。第四章,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s)与2-(对氯甲基苄基)甲氨基硫杂蒽酮(Ⅲ-6)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叁个亲水性硫杂蒽酮-聚醚可见光引发剂TX-MPEGs。利用NMR、紫外光谱、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其结构。TX-MPEGs中聚醚链段使其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能。其水溶液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TX-MPEGs在水中可形成聚醚在外,硫杂蒽酮在内的胶束,且其胶束大小受聚醚链段长度控制。研究了TX-MPEGs在水中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光降解行为,并推测了其可能的作用过程。光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X-MPEGs可引发丙烯酰胺重水溶液发生聚合,但聚合速度较慢,聚合时间较长。当外加供氢体N-甲基二乙醇胺(MDEA)存在时,其光引发活性大幅度提高,可引发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一β-羟乙酯水溶液发生聚合。第五章,利用含酚羟基的硫杂蒽酮(Ⅲ-5)与自制的氯丙基聚硅氧烷(PSO-Cl)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硫杂蒽酮-聚硅氧烷可见光引发剂TX-PSO。通过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紫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可见光光解和光聚合动力学以及迁移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TX-B相比,TX-PSO高分子化和分子内的协同效应使其具有更快的光降解速度和更高的光引发活性,并赋予其在光固化膜中高的迁移稳定性。TX-PSO不仅能成功引发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交联固化,而且可使光固化材料的亲水性表面转变为憎水性表面,同时提高了其热稳定性。因此,TX-PSO是一种功能型大分子可见光引发剂,在满足高光引发效率的同时,兼具较好的迁移稳定性,且可改变光固化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热稳定性。第六章,通过TX-A与低含氢聚硅氧烷(H-PSO)的硅氢化反应,制备出一类含硅-氢键的硫杂蒽酮-聚硅氧烷可见光引发剂VI-PIs.利用NMR, FT-IR、GPC表征了其结构。EPR结果显示,VI-PIs在可见光下可产生胺烷基自由基、硅自由基和氢自由基。光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VI-PIs是一类高效的单组份大分子可见光引发剂,同时具有优良的抗氧阻聚性能,在空气中可引发HDDA聚合。其中硅-氢键对VI-PIs的光引发聚合活性有很大影响,其存在状态、含量都可影响VI-PIs的引发效果。VI-PIs中硅-氢键含量越高,其光引发活性和抗氧阻聚性能越好。与物理添加H-PSO的体系相比,VI-PIs与树脂的相容性更好,应用更为广泛。综合可见光光解、EPR和光聚合动力学结果我们推测了VI-PIs在光照下的作用过程。VI-PIs引发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制备的聚氨酯薄膜具有疏水性和高的热稳定性,且随着VI-PIs中含氢聚硅氧烷链段比例的增加其接触角增大,热稳定性增高。结果表明,VI-PIs不仅是一类具有抗氧阻聚作用的高效单组份可见光引发剂,而且能改善光固化材料的表面性能及热稳定性等,在将来多功能材料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6-09-01)

硫杂蒽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硫杂蒽酮衍生物是一类有价值的光引发剂,具有紫外吸收强、峰形宽、夺氢能力强等优点,且易于调控实现与LED光源的匹配。本文制备可聚合含助引发剂胺的硫杂蒽酮衍生物,旨在解决其使用体系中小分子迁移和安全毒性的问题,并提高引发性能。制备含端基双键的2-(3-二烯丙基胺-2-羟基-丙氧基)-硫杂蒽酮(DAHTX)光引发剂。首先由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苯酚合成2-羟基硫杂蒽酮(HTX),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引入环氧基团,最后与二烯丙基胺反应而制得。探究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种类对HTX产率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紫外、荧光光谱、实时红外研究其光物理化学性能,并与商品光引发剂2,4-二乙基硫杂蒽酮(DETX)对比。结果表明,浓硫酸和氮气保护,反应4 h,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苯酚摩尔比为1:5,重结晶混合溶液1,4二氧六环与水的体积比为4:1,是合成HTX的最佳工艺条件。DAHTX在390~405nm范围有较强吸收,其最大紫外吸收峰为398.5 nm,相对于DETX红移约5nm,摩尔消光系数达10~4。DAHTX和DETX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55和0.69,迁移率分别为6.2%和17.6%。DAHTX荧光强度相对较小,说明其具有较快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相比DETX,DAHTX具有较快的光分解速率,表明其光漂白性能较好。实时红外可看出DAHTX聚合初期单体转化率变化很快,表明其具有较低的分解活化能。在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氯甲烷、四氢呋喃(THF)、甲苯中均有优良的溶解性,溶解范围宽。DAHTX光引发剂在300~350℃才发生显着分解,热稳定性好。制备含端基双键的2-甲基丙烯酸-2-羟基-3-(甲基-{2-[2-(9-氧-9氢-硫杂蒽酮)-乙酸基]-乙基}-氨基)-丙基酯光引发剂(MAETX)。首先由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苯氧乙酸合成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OTX),再与2-(甲氨基)乙醇反应制备出(9-氧-9氢-硫杂蒽酮)-乙酸-2-甲胺乙酯(AETX),最后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发生开环反应制备得出。探究催化剂用量、单体摩尔比、重结晶混合溶剂配比对OTX产率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紫外、荧光光谱研究AETX和MAETX的光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OTX的最佳合成工艺是浓硫酸和苯氧乙酸的摩尔比为18:1,苯氧乙酸与2,2,-二硫代二苯甲酸的摩尔比为3:1,重结晶混合溶液1,4-二氧六环与水的体积比为4:1。MAETX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是397 nm,相对AETX红移2nm,两种引发剂在375~425nm都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摩尔消光系数达10~4。MAETX的荧光强度比AETX的荧光强度小,使得MAETX能量传递效率较高。MAETX和AETX迁移率分别为5.8%和12.1%,表明引入双键可有效降低迁移率。从光解图谱中,可以看出二者约在100s后吸收峰迅速下降,说明二者均具有光漂白能力。AETX在水、DMF、乙醇中均有优良的溶解性能。MAETX在DMF、乙醇、丙酮和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HDDA)中溶解性优良,在THF和水中也具有一定溶解性。TG研究表明,MAETX在350~380℃才发生显着分解,热稳定性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杂蒽酮论文参考文献

[1].仕东镇,陈志发,谭德辉,曹正宇,汪卫.水溶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J].安徽化工.2019

[2].相可创.可聚合硫杂蒽酮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胡新龙,卢俊瑞,廉景燕,谢志强,卢博为.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8

[4].汪瑾.可聚合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2018第十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2018

[5].潘柳萌.细胞色素CYP1A2、CYP3A4介导的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体外代谢[D].浙江大学.2018

[6].胡新龙.2,4-二乙基苯硫酚及硫杂蒽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7].董晓庆.新型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7

[8].沈为真.硫杂蒽酮类可见光产碱剂的合成及其在混杂光聚合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7

[9].沈为真,刘晓亚,刘仁,李治全.硫杂蒽酮类光产碱剂的合成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7

[10].武青青.单组份硫杂蒽酮可见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6

标签:;  ;  ;  ;  

硫杂蒽酮论文-仕东镇,陈志发,谭德辉,曹正宇,汪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