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正义论文_胡金木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正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义,高等教育,尊严,马克思,分配,价值,良善。

教育正义论文文献综述

胡金木[1](2019)在《教育正义与学校良善生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启蒙的理想是使人过上一种有尊严的良善生活。然而,当前部分学校的生活未能实现一种良善状态,面临一种过于关注效率与强调控制的不义困境。合乎正义的良善学校生活是一种人性化、良序化与教育性的生活,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多方面发展并感受到普遍尊重与承认的生活。若要形成这种良善生活,学校就要实现一种合乎正义的良序善治,以人性逻辑取代物性逻辑,尊重并理解学生独特的个体性与丰富的多样性;以引导规范取代强制管束,引导并鼓励学生关注群体生活的公共性与共通性;以尊重承认取代羞辱排斥,重视并赞许学生那些出于审慎思考的理性行为。(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胡友志[2](2019)在《实现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一种教育正义论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与生活的本真关系及其超越性,意味着教育生活必然存在于某种教育制度中,但教育生活不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制度而存在。关涉教育生活是教育正义论建构的前提,教育制度应当从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中获得其价值依凭。而人的良善生活在任何意义上首先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一种完备的教育正义论应当致力于实现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以分配正义为范式的教育正义论并不能实现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必须建立一种扩展的教育正义论。这种扩展的教育正义论容纳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关系正义、能力正义四个维度,将为教育制度伦理研究提供一种教育正义论的理论框架。(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罗家枝[3](2019)在《马克思主义高阶正义语境中的高等教育正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高等教育处于内涵式发展攻坚阶段和体制机制改革深水区。高等教育正义正朝向基于基本权利的正义方向发展,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向往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要实现高等教育正义,明确高等教育正义内涵、目标及可能的实现路径是前提,马克思高阶正义思想正为我们回应这个时代问题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晶晶[4](2019)在《承认:教育正义价值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发展中人们往往将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设计合理的教育制度等等同于教育正义,忽视学校教育中长久而广泛存在的情感排斥、价值否定、身份拒绝等教育不公问题。霍耐特承认理论认为,承认是社会正义的价值所在,体现了自我和他者的相互确认。为此,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出发点,探析教育正义缺失问题,在重构教育共同体、教育范式和教育内容中解决学校教育中广泛存在的身份排斥、价值否定、情感冷漠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5期)

舒志定[5](2018)在《马克思对教育正义理论构建思路的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各种教育正义理论,我们如何取舍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这需要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教育正义理论。虽然马克思没有单独撰写文章专题阐述教育正义论题,但是马克思潜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生存命运,坚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为教育正义理论创立了思想前提,也使马克思的教育正义理论和其它教育正义理论有了清晰的边界,主要表现在马克思转换了理解教育正义的前提、建构了评判教育正义的依据以及谋划了教育正义的实现路径,由此显示马克思完成了对教育正义理论构建思路的变革。(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高伟[6](2018)在《良知正义论的重建——现代教育正义论的中国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正义建构不仅仅着眼于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生活价值的重构。良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德性的基础。作为对普遍正义和公共理性的正义诉求,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育正义论建构对于厘清当下正义论之纠结乃至解决中国教育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重建良知正义论是"重思中国"的一种理性自觉,也是超越教育现代性的一种致思方向。重建中国教育正义论本质上是重构一种特定视角的伦理学。(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吕伟[7](2018)在《权利正义还是价值正义:教育正义的矛盾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努力推进教育正义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重权利正义,轻价值正义,并对精英教育的正当性提出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当前西方的正义理论本身尚存在瑕疵,具体表现在分配正义理论的局限和关系正义的欠缺两方面。教育实践中也存在优质师资资源稀缺和受教育个体先天禀赋存在差异的现实问题。精英教育是构成价值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权利正义为体,以价值正义为用"应该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所需秉持的基本信念。(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何菊玲[8](2018)在《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正义之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材施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原则,而且还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体现在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因材施教原则在本质上是教育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首先它表达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其次它表达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教育所意味着的事情。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对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和特点的尊重与承认,依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在自身基础上成为卓越的人,成为具有人的品质的真正的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教育不仅获得生存能力,而且还获得创造自身幸福生活的能力。实现这种目的的教育,即实现教育所意味着的事情的教育,就是正义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教育正义的题中之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霍翠芳[9](2017)在《实现教育正义——村小儿童摆脱阶层固化的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规模小、教育质量差的村小面临着教师流失与生源流失的双重困境。无力择校流动到城镇学校的儿童只能选择留在村小。调查显示,村小儿童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多为留守儿童。贫困农民和农民工作为底层群体,其身份通过代际传承给下一代,而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导致社会再分层,形成了新的边缘化群体——村小儿童。国家是实现正义分配和再分配的首要机构,对处境不利群体教育机会的正义再分配呼唤国家的出场。通过反贫困运动解构底层阶层代际再生产模式,再分配优质教育机会,扶持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给底层群体子女打通向上流动的渠道。(本文来源于《2017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教育促进农村转型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1-18)

贺茜[10](2017)在《中国高等教育正义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阶层差距也日益明显,社会上出现的正义问题越来越多。高等教育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高等教育范围内,社会正义体现为高等教育正义。当前,高等教育中不正义现象越来越多,人们必须重视起来。在20世纪70年代,声名远播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公开发表了他的着作——《正义论》。此书的出版引发了国内和国外学者们对正义理论的激烈讨论。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最重要的价值,同样,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很多教育方面的专家也将正义看作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罗尔斯的正义思想来阐述高等教育正义的内涵,并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正义问题,进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本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全发展,改善目前高校中出现的不良情况,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向一个新台阶以及加快社会正义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是在伦理学视阈下,对罗尔斯的正义思想,特别是两个正义原则进行考察。先简述了罗尔斯的生平和正义论创作,然后进一步思考原则中关于平等和自由的描述。其正义思想的产生与早年生活和教育经历有密切关系。他的正义思想不仅着眼于平等问题,同时也着眼于自由问题,他尝试调和这二者间的关系。第叁部分,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正义问题。先阐明高等教育正义有关概念,进而分析高等教育正义问题中有关自由和平等方面的问题。高等教育正义是一个道德观念,这个观念与高等教育构建有关,它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制度和实践都要符合正义。高等教育是否是正义的,这可以用高等教育是否是自由和平等的来加以判断。第四部分,从罗尔斯正义思想出发来探讨解决高等教育正义问题的可能途径。将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补偿原则应用到高等教育自由问题的解决中,将平等的尊重受教育者、平等分配、差别补偿的思想应用到平等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期望每个高校学生都能够享有高等教育基本自由,高等教育能够平等的对待所有高校学生。(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教育正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育与生活的本真关系及其超越性,意味着教育生活必然存在于某种教育制度中,但教育生活不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制度而存在。关涉教育生活是教育正义论建构的前提,教育制度应当从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中获得其价值依凭。而人的良善生活在任何意义上首先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一种完备的教育正义论应当致力于实现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以分配正义为范式的教育正义论并不能实现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必须建立一种扩展的教育正义论。这种扩展的教育正义论容纳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关系正义、能力正义四个维度,将为教育制度伦理研究提供一种教育正义论的理论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正义论文参考文献

[1].胡金木.教育正义与学校良善生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9

[2].胡友志.实现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一种教育正义论框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3].罗家枝.马克思主义高阶正义语境中的高等教育正义[J].现代教育科学.2019

[4].刘晶晶.承认:教育正义价值的体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5].舒志定.马克思对教育正义理论构建思路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6].高伟.良知正义论的重建——现代教育正义论的中国话语[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7].吕伟.权利正义还是价值正义:教育正义的矛盾与选择[J].教育科学.2018

[8].何菊玲.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正义之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9].霍翠芳.实现教育正义——村小儿童摆脱阶层固化的出路[C].2017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教育促进农村转型会议论文集.2017

[10].贺茜.中国高等教育正义问题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研究生教育2006年哲学学科毕业博士研究生情...妻之据分析:研究设计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鉴定验收项目(3)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鉴定验收项目(2)师范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师范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

标签:;  ;  ;  ;  ;  ;  ;  

教育正义论文_胡金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