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触发间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声学,相位,多普勒,哈维,间隔,原子钟,造影。
触发间隔论文文献综述
卜朝晖,常仙云,陈文星,郑政,陈之纯[1](2019)在《基于可触发环形振荡器的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代表事件的短脉冲去触发一个高速环形振荡电路,产生一个与该事件同步的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随后被用作模-数转换器(ADC)的采样时钟去采样一个正弦参考信号。因此,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被映射成正弦参考信号上的两个点之间的初始相位差,随后对有限数量的样本进行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ap FFT)运算,准确地计算出这个初始相位差,进而可以准确获得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该测量方法降低了工程实现的难度,当正弦参考信号的频率为10 MHz,ADC的采样频率为133 MHz、分辨率为12 bits,ap FFT运算点数为4 096时,可以获得约2. 8 ps rms的单次测量精度和约1ps的时间分辨率,误差分布接近正态,实验结果与基于理论分析的误差范围一致。(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凤林,李颖嘉,李传刚[2](2006)在《正常肝脏高机械指数造影成像触发间隔与效应关系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声学定量方法探讨正常肝脏高机械指数造影成像时触发间隔与增强效果间关系。方法:10例正常人接受肝脏谐波声学造影,造影剂经前臂浅静脉注射,剂量为0.3ml,触发间隔设1.0s、2.0s、3.0s、4.0s4个档次。选择经腹主动脉长轴的肝左叶纵切面作为观察切面。造影增强后图像灰阶变化用时间-强度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测量指标有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降半时间(HT)、平均渡换时间(MTT)。结果:各触发间隔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基本相似,呈单峰形态,近似叁角形,可分为上升段、高峰段和下降段。触发间隔从1.0~3.0s时,PI、AUC、HT、MTT测值均逐渐增大,肝实质显影效果逐渐增强;当触发间隔为4.0s时,肝实质显影效果不再更强,PI、AUC、HT、MTT测值与3s时相近,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触发间隔对增强效果有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随触发间隔延长而增强,超过此范围,造影效果不会更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06年08期)
吴凤林,李颖嘉,王倩[3](2003)在《正常兔肝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触发间隔与效应关系的声学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氟烷微气泡声学造影剂性能稳定 ,经外周浅静脉注射能通过肺微循环到达左心及全身各脏器血管 ,增强组织的灰阶图像。谢峰等 [1、2 ]报道触发成像能增强心肌造影效果 ,有关腹部声学造影中触发间隔对造影效果的影响文献报道较少 ,本研究应用实验性兔肝对二次谐(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03年10期)
C.O.Sanders,兰青龙,刘艺林[4](1994)在《南加州圣哈辛托和圣安德烈斯断层带的相互作用:触发地震迁移和耦合重复间隔》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方面的证据表明,发生在圣哈辛托断层带或圣安德烈斯断层带上的大震,可能是被发生在其中一条断层带上的大震触发的。第一,圣安德烈斯断层带1857年蒂宗堡大震似乎触发了圣哈辛托断层带上随后的地震序列。1857年地震之后,这些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同沿圣哈辛托断层带以每年1.7公里的速度向东南传播的应变脉动的触发一致。第二,圣哈辛托断层带上平均重复间隔(大约150年)和圣安德烈斯断层带莫哈维段上平均重复间隔(132年)(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译丛》期刊1994年05期)
段立诚,陈刚[5](1994)在《直流输电换流器等间隔触发相位控制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直流输电换流器等间隔触发相位控制的原理和设计,这种控制方式能有效地削弱谐波的正反馈作用,防止低频非特征谐波电流引起的振荡。本电路已成功地用于舟山直流输电系统在线模拟试验的控制装置上。(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1994年03期)
触发间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用声学定量方法探讨正常肝脏高机械指数造影成像时触发间隔与增强效果间关系。方法:10例正常人接受肝脏谐波声学造影,造影剂经前臂浅静脉注射,剂量为0.3ml,触发间隔设1.0s、2.0s、3.0s、4.0s4个档次。选择经腹主动脉长轴的肝左叶纵切面作为观察切面。造影增强后图像灰阶变化用时间-强度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测量指标有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降半时间(HT)、平均渡换时间(MTT)。结果:各触发间隔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基本相似,呈单峰形态,近似叁角形,可分为上升段、高峰段和下降段。触发间隔从1.0~3.0s时,PI、AUC、HT、MTT测值均逐渐增大,肝实质显影效果逐渐增强;当触发间隔为4.0s时,肝实质显影效果不再更强,PI、AUC、HT、MTT测值与3s时相近,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触发间隔对增强效果有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随触发间隔延长而增强,超过此范围,造影效果不会更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触发间隔论文参考文献
[1].卜朝晖,常仙云,陈文星,郑政,陈之纯.基于可触发环形振荡器的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2019
[2].吴凤林,李颖嘉,李传刚.正常肝脏高机械指数造影成像触发间隔与效应关系的定量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
[3].吴凤林,李颖嘉,王倩.正常兔肝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触发间隔与效应关系的声学定量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
[4].C.O.Sanders,兰青龙,刘艺林.南加州圣哈辛托和圣安德烈斯断层带的相互作用:触发地震迁移和耦合重复间隔[J].地震地质译丛.1994
[5].段立诚,陈刚.直流输电换流器等间隔触发相位控制的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