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流论文_邱隆伟,白立科,杨勇强,葛君,韩晓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沿岸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斯里兰卡,河口,孟加拉湾,平均,沙坝,缓坡,陡坡。

沿岸流论文文献综述

邱隆伟,白立科,杨勇强,葛君,韩晓彤[1](2019)在《沿岸流控湖泊叁角洲沉积演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孤北洼陷南部鼻状构造带沙二—沙叁中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沿岸流控湖泊叁角洲沉积。为弄清沿岸流对叁角洲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及演化特征,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等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叁角洲的沉积演化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缓坡带主要以叁角洲沉积为主,叁角洲前缘亚相分布面积广泛,粒度特征及岩心观察指示其前缘砂体受强水动力影响,发育大量浪成构造且平面上侧向迁移明显;测井资料及沉积体系发育展布表明了沿岸流作用对其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前缘亚相呈不对称形态,砂坝发育明显,虽受物源供给影响,但沙二—沙叁中亚段时期受沿岸流作用控制,导致叁角洲向湖盆内推进受到抑制。总体上,沿岸流对于叁角洲砂体平面展布及相带发育起到重要的改造作用,对古地貌及古风向的恢复,以及在下一步油气勘探中,有必要考虑沿岸流作用对储层发育和展布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孤北洼陷下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5期)

吴天宁[2](2019)在《潮汐海域浮力沿岸流的维持机制与输运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是全球物质循环中的关键环节,维持了全球的水量收支平衡,并将从广阔流域内汇集的巨量陆源物质输入海洋。径流入海后,因其与近海水体显着的密度与动量差异,会形成河流冲淡水。冲淡水是河流在海洋中的延续,它携带了河流输入的大量淡水、陆源物质和能量,在近海海域中输运与扩散,深刻影响着近海乃至大洋的环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地貌沉积体系。理论研究将冲淡水总结为2种结构:表层平流型冲淡水和底部捕获型冲淡水。底部捕获型冲淡水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这类冲淡水及其驱动的浮力沿岸流深刻影响着全球近海环境。但在实际冲淡水研究中常常发现与理论研究结果不甚相符的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理论研究中缺少对潮汐作用的考虑。全球有很多冲淡水系统处于强潮环境之中,潮动力对其动力结构与输运过程都存在显着影响,长江冲淡水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本文以长江冲淡水和浙闽沿岸流为例,对潮汐海域浮力沿岸流的维持机制和及其对悬浮泥沙的输运效应进行讨论。基于实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结果,本文发现浙闽海域冲淡水的扩展规模存在显着的季节性差异,长江径流和海表风场是控制浙闽海域冲淡水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动力因子。前者的作用在于控制长江冲淡水的整体规模,而后者则影响了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态势。虽然表层冲淡水扩展形态的季节性差异显着,但是冲淡水底部锋面始终维持在20m至40m等深线之间,说明浙闽海域冲淡水常年处于底部捕获形态。浙闽沿岸流也常年存在,其主轴位于浙闽海域冲淡水底部锋面之上,是表层强化的斜压流,斜压地转平衡维持了浙闽沿岸流的动量平衡。数值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风生流和浙闽海域冲淡水驱动的浮力沿岸流对浙闽沿岸流的贡献,发现风生流对浙闽沿岸流的直接贡献仅为23%,说明冲淡水的斜压作用是浙闽沿岸流的最直接驱动机制。但是风场通过调整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影响浙闽海域冲淡水锋面的强度,继而间接地对浙闽沿岸流的规模进行调控,使浙闽沿岸流呈现秋冬强春夏弱的季节特征。前人的研究发现浙闽海域在夏季也可以观测到逆风南下的沿岸流。通过一系列数值试验,本文发现潮汐混合是维持夏季浙闽沿岸流的动力机制。夏季偏南风条件下,浙闽海域冲淡水离岸扩展增强了水体的垂向层化,潮汐混合在冲淡水提供的层化条件下维持了冲淡水锋面的底部捕获形态。潮致冲淡水锋面驱动了南下的浮力沿岸流,而浮力沿岸流将冲淡水从长江冲淡水核心区源源不断地向浙闽海域输运,进而继续维持当地的垂向层化。大小潮期间的潮汐混合差异通过调整底边界层高度影响冲淡水底部锋面处的离岸Ekman输运,进而推动冲淡水锋面的跨陆架移动。因此在大潮期,冲淡水捕获深度更深,其锋面斜压作用更强,进而可以驱动更强的浮力沿岸流。在这一机制作用下,夏季浙闽沿岸流在大潮期最为明显。浙闽海域的沿岸泥沙输运也存在显着的季节性差异,冬季强动力条件下,沿岸泥沙输运到达峰值,其中浮力沿岸流的贡献超过了50%。潮动力对浙闽海域沿岸泥沙输运也存在显着的调控作用,大潮期强混合环境下,大量泥沙起悬进入上层沿岸流主体,而底边界层增厚使上层水体的南向动量得以通过动量混合进入下层高悬沙浓度水体,两者的联合作用导致大潮期沿岸泥沙输运显着增加。在春夏季偏南风条件下,大潮期大量起悬的泥沙与潮汐混合维持的南向浮力沿岸流共同维持了南向的沿岸泥沙输运。(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蒋高枫,沈良朵,蔡足铭[3](2018)在《较陡坡试验平均沿岸流速度分布拟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均沿岸流分布对海岸流量和泥沙输移有重要影响。为了更深刻地研究平均沿岸流的分布特征,尤其是较陡坡条件下不同于缓坡情况下的分布特征,在1∶40较陡坡度平均沿岸流试验的基础上,探寻不同于Allen分布、适合较陡坡情况下的平均沿岸流分布拟合曲线。结果表明,通过自定义分段函数和约束条件可以较好地拟合较陡坡情况下的平均沿岸流海岸一侧呈上凸趋势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蔡足铭,沈良朵,蒋高枫[4](2018)在《缓坡平均沿岸流速度分布拟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沿岸流对沿岸输沙和近岸物质输移扩散等有重要影响,研究沿岸流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1:100坡度缓坡沿岸流实验结果,利用Matlab拟合工具箱,分别采用Rational和Gauss拟合曲线以及自定义的Allen拟合曲线对实验不同波高和不同周期作用下的平均沿岸流速度分布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缓坡1:100平均沿岸流最大值近岸一侧呈下凹趋势,3种曲线均能较好地拟合平均沿岸流速度分布,不过与其他2个函数相比,Allen拟合曲线较为平滑且函数形式较为简单,能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谢栩鹏,沈良朵[5](2018)在《潜堤对平均沿岸流及波高和增减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潜堤是重要的水工建筑物,了解掌握潜堤对沿岸流及波高和增减水的影响相当重要。以梯形潜堤为实验对象,利用设置潜堤以及变换潜堤的离岸距离来分析潜堤对波高和增减水及平均沿岸流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设置潜堤会使得波浪破碎后波高分布有向岸偏移的趋势,同时会使得波浪由减水转为增水的过程曲线变陡,但该趋势不如流速分布变化趋势明显。平均沿岸流变化趋势与之类似,且更易观察到。(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金磊[6](2018)在《沿岸流对河口和海湾地貌演变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沿岸流对河口和海湾地貌演变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沿岸流对该区域地形演化的影响对岸线防护、航道清淤等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沿岸流对潮汐通道地貌演变的影响。首先,介绍了计算中采用的数值模型,由水动力模型、泥沙输移模型和地形演变模型叁部分组成,其中水动力模型为同时考虑径流、潮流和沿岸流共同存在时的耦合计算模型,本文将水动力模型、泥沙输移模型和地形演变模型耦合计算,文中同时也给出了其差分方法及求解过程。为了保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与Mike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水动力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对比验证泥沙输移模型,通过与他人模拟结果对比验证地形演变模型。然后,本文分析了沿岸流对河口和泻湖这两种地形流场和地形演变的影响。应用所建立模型研究了径流和沿岸流、潮流和沿岸流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河口水域和泻湖水域复杂的流场形态和地形变化,结果表明沿岸流和径流、沿岸流和潮流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沿岸流径流引起的河口地形变化近似等于二者单独作用时的线性迭加,沿岸流对泻湖地形演变的影响包括沿岸输沙引起的近岸处下凹与凸起和沿岸流随潮流带动悬移质泥沙引起口门及泻湖内的冲刷与淤积。最后,采用建立的水流和地形演化耦合计算模型水东湾地貌形态进行模拟,通过对比潮流和潮流沿岸流共同作用时的地形演变特征,分析沿岸流在该区域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主要加强了泥沙在落潮叁角州区域的淤积,落潮叁角洲形成范围减小、高程增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C.H.WICKRAMAGE,王卫强[7](2018)在《斯里兰卡南部西向沿岸流在西南季风期间的动力学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环流主要受到西南季风流控制,将热带印度洋水体从西向东进行跨海盆输运,然而在斯里兰卡南部沿岸存在一支与西南季风流方向相反的西向沿岸流,即南斯里兰卡沿岸流(SSLCC).本文主要利用ECCO2资料进行南斯里兰卡沿岸流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SLCC的形成和孟加拉湾局地环流密切相关.当斯里兰卡穹顶区(SLD)环流偏强时,斯里兰卡南部形成局地气旋式涡旋,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流在SLD西部向南流动,随着气旋式涡旋北部转向西流形成强的SSLCC.相比之下,SLD较弱时,沿岸流仅存在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流无法向西转向,SSLCC和西南季风流一起向东流动,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局地风应力对SLD产生的强度影响.研究还表明,SLD强度对SSLCC流向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叶军[8](2018)在《海警舰船沿岸流中航行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沿岸海域潮流存在的一些特点,海警舰船的航海干部难以使用教材或规则中介绍的方法对潮流进行预先修正。笔者分析现存的问题,从预修流压航行的目的、舰船导航仪器装备、沿岸海域潮流特点等实际出发,提出一种既符合航海理论又操作简便、有效的流中航行方法,以期解决海警舰船在沿岸流中航行中存在的难点。(本文来源于《公安海警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翠,郭晓峰,方婧,李青生[9](2018)在《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的季节特征及其对典型海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6~2007年春、夏、秋、冬季4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分析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和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闽浙沿岸流主要分布于浙闽沿岸海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最大,可影响至广东南澳岛海域,秋季次之,可影响至厦门湾、东山湾海域,春季可扩展至泉州湾附近海域,夏季影响范围最小,仅局限于浙江北部沿岸海域.选取福建罗源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分析闽浙沿岸流对典型海湾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闽浙沿岸流给福建典型海湾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物质,罗源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均受其影响,海水营养盐含量明显提高,秋季次之,春季影响略小,夏季基本不受闽浙沿岸流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彦[10](2017)在《沙坝海岸沿岸流和裂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 1:100和1:40坡缓坡情况下沙坝海岸上沿岸流和裂流特征,并借助数值模拟分析了实验结果。研究内容包括平均沿岸流速度剖面双峰特征和不稳定运动,丁坝反射形成的迭加波浪场情况下裂流的水平分布特征、垂向分布特征和不稳定运动。裂流实验中的迭加波浪场是由斜向入射波经水底斜坡折射、丁坝反射后形成的反射波和入射波迭加而形成的,该波浪场也等同于具有等波幅和等频率但入射角相反的两波列迭加。其特征是在沿岸方向形成驻波,该驻波在沿岸方向有等间距的节腹点分布,从而在沿岸方向波高呈周期性变化。对裂流流场的实验测量中采用了仪器定点测量和浮子示踪两种测量方法。实验研究了 1:100和1:40坡缓坡情况沙坝海岸平均沿岸流特征,并借助数值模拟分析了实验结果。通过沿岸方向布置的ADV讨论了的平均沿岸流在沿岸方向上的均匀性,给出了沙坝海岸平均沿岸流双峰剖面分布特征:第一峰值发生在沙坝向岸侧面的中部,第二个峰值位于岸线附近处。重点是定量测量了沿岸流速度第二峰值的位置和比值,并给出了二峰值比值。实验研究了无裂流槽(1:40坡)和有裂流槽(1:100和1:40坡)沙坝海岸丁坝反射波产生的平均裂流特征。分析对象分别针对沿岸地形一致的无裂流槽情况和沿岸地形不一致的有裂流槽地形情况。通过在理论节腹点位置波高的测量得到波浪场,结合ADV定点测量和浮子示踪法测量给出了无裂流槽和有裂流槽情况的裂流流场特征,讨论了有裂流槽和无裂流槽情况裂流驱动力和裂流流场特征的差异,分析了迭加波浪下周期、波高、裂流槽和坡度对沙坝海岸裂流流场特征的影响。进行了 1:40坡有裂流槽沙坝海岸下裂流槽中心处的裂流垂向分布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裂流流速的垂向变化规律,对裂流垂直岸线流速结果分别采用对数分布和指数分布进行了数据拟合。并借助基于POM模型的二叁维近岸流计算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沙坝存在对沿岸流不稳定运动的影响。这一影响体现为沿岸流流速剖面具有以下两个不同于平坡沿岸流的两个特征:一个是速度剖面存在第二峰,另一个是速度剖面的最大峰值位置不同。利用线性不稳定理论和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分析了沙坝海岸沿岸流的不稳定性特征。利用沿岸流线性不稳定理论给出了 1:100和1:40坡情况不同的流速速度拟合曲线所对应的不稳定增长模式。结果表明:两个坡度情况所有波况沿岸流不稳定同时存在前剪切和后剪切两个不稳定模式。通过对1:100和1:40坡情况下沿岸流的流速时间历程的谱分析结果反映了沿岸流不稳定特征,并与线性不稳定理论得到的不稳定增长模式结果进行了对比。并通过墨水运动显示的不稳定波长和线性理论计算所得的不稳定波长进行对比来反映沿岸流不稳定的特征。对无裂流槽(1:40坡)和有裂流槽(1:100和1:40坡)沙坝海岸丁坝反射波生成裂流的流速时间历程进行了谱分析,给出了沙坝海岸裂流的不稳定的谱特征。(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7-01)

沿岸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流是全球物质循环中的关键环节,维持了全球的水量收支平衡,并将从广阔流域内汇集的巨量陆源物质输入海洋。径流入海后,因其与近海水体显着的密度与动量差异,会形成河流冲淡水。冲淡水是河流在海洋中的延续,它携带了河流输入的大量淡水、陆源物质和能量,在近海海域中输运与扩散,深刻影响着近海乃至大洋的环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地貌沉积体系。理论研究将冲淡水总结为2种结构:表层平流型冲淡水和底部捕获型冲淡水。底部捕获型冲淡水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这类冲淡水及其驱动的浮力沿岸流深刻影响着全球近海环境。但在实际冲淡水研究中常常发现与理论研究结果不甚相符的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理论研究中缺少对潮汐作用的考虑。全球有很多冲淡水系统处于强潮环境之中,潮动力对其动力结构与输运过程都存在显着影响,长江冲淡水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本文以长江冲淡水和浙闽沿岸流为例,对潮汐海域浮力沿岸流的维持机制和及其对悬浮泥沙的输运效应进行讨论。基于实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结果,本文发现浙闽海域冲淡水的扩展规模存在显着的季节性差异,长江径流和海表风场是控制浙闽海域冲淡水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动力因子。前者的作用在于控制长江冲淡水的整体规模,而后者则影响了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态势。虽然表层冲淡水扩展形态的季节性差异显着,但是冲淡水底部锋面始终维持在20m至40m等深线之间,说明浙闽海域冲淡水常年处于底部捕获形态。浙闽沿岸流也常年存在,其主轴位于浙闽海域冲淡水底部锋面之上,是表层强化的斜压流,斜压地转平衡维持了浙闽沿岸流的动量平衡。数值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风生流和浙闽海域冲淡水驱动的浮力沿岸流对浙闽沿岸流的贡献,发现风生流对浙闽沿岸流的直接贡献仅为23%,说明冲淡水的斜压作用是浙闽沿岸流的最直接驱动机制。但是风场通过调整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影响浙闽海域冲淡水锋面的强度,继而间接地对浙闽沿岸流的规模进行调控,使浙闽沿岸流呈现秋冬强春夏弱的季节特征。前人的研究发现浙闽海域在夏季也可以观测到逆风南下的沿岸流。通过一系列数值试验,本文发现潮汐混合是维持夏季浙闽沿岸流的动力机制。夏季偏南风条件下,浙闽海域冲淡水离岸扩展增强了水体的垂向层化,潮汐混合在冲淡水提供的层化条件下维持了冲淡水锋面的底部捕获形态。潮致冲淡水锋面驱动了南下的浮力沿岸流,而浮力沿岸流将冲淡水从长江冲淡水核心区源源不断地向浙闽海域输运,进而继续维持当地的垂向层化。大小潮期间的潮汐混合差异通过调整底边界层高度影响冲淡水底部锋面处的离岸Ekman输运,进而推动冲淡水锋面的跨陆架移动。因此在大潮期,冲淡水捕获深度更深,其锋面斜压作用更强,进而可以驱动更强的浮力沿岸流。在这一机制作用下,夏季浙闽沿岸流在大潮期最为明显。浙闽海域的沿岸泥沙输运也存在显着的季节性差异,冬季强动力条件下,沿岸泥沙输运到达峰值,其中浮力沿岸流的贡献超过了50%。潮动力对浙闽海域沿岸泥沙输运也存在显着的调控作用,大潮期强混合环境下,大量泥沙起悬进入上层沿岸流主体,而底边界层增厚使上层水体的南向动量得以通过动量混合进入下层高悬沙浓度水体,两者的联合作用导致大潮期沿岸泥沙输运显着增加。在春夏季偏南风条件下,大潮期大量起悬的泥沙与潮汐混合维持的南向浮力沿岸流共同维持了南向的沿岸泥沙输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沿岸流论文参考文献

[1].邱隆伟,白立科,杨勇强,葛君,韩晓彤.沿岸流控湖泊叁角洲沉积演化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9

[2].吴天宁.潮汐海域浮力沿岸流的维持机制与输运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蒋高枫,沈良朵,蔡足铭.较陡坡试验平均沿岸流速度分布拟合[J].水运工程.2018

[4].蔡足铭,沈良朵,蒋高枫.缓坡平均沿岸流速度分布拟合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谢栩鹏,沈良朵.潜堤对平均沿岸流及波高和增减水的影响[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王金磊.沿岸流对河口和海湾地貌演变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C.H.WICKRAMAGE,王卫强.斯里兰卡南部西向沿岸流在西南季风期间的动力学研究(英文)[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叶军.海警舰船沿岸流中航行方法的研究[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8

[9].王翠,郭晓峰,方婧,李青生.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的季节特征及其对典型海湾的影响[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8

[10].王彦.沙坝海岸沿岸流和裂流特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金沙江两岸解译泥石流分布特征近对称沙波反转层理结构产生时间-10...长江大通水文站2008年1-12月径流量Fi...黄河、苏北浅滩和长江泥沙向区域A(黄...渤海和黄海10年平均的7月和1月垂向平...模式模拟台湾海峡流量(单位:m3/s)

标签:;  ;  ;  ;  ;  ;  ;  

沿岸流论文_邱隆伟,白立科,杨勇强,葛君,韩晓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