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论文_付雪连,李玉超,战艳虎,王双双,廖成竹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池,乙烯,锂离子,离子。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论文文献综述

付雪连,李玉超,战艳虎,王双双,廖成竹[1](2019)在《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用聚氧化乙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钠离子电池用聚氧化乙烯(PEO)基固态电解质较有机液态电解液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柔韧性和稳定性,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然而,PEO存在室温下易结晶,离子电导率低,成膜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广泛应用。文中从钠盐选择和PEO基体改性两方面综述了钠离子电池用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改善其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窗口和离子迁移数等性能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王晨,彭思侃,王楠,燕绍九[2](2019)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观和宏观包覆两种方式制备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的硫@碳纤维复合固态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电化学测试表征电极的微观形貌,研究相应锂硫电池的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微观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活性材料的电极结构有利于离子传输;电极表面宏观构建一层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薄膜有助于改善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抑制穿梭效应;利用膜电极结构组装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270次后库仑效率仍保持98%以上。(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康树森,范少聪,刘岩,魏彦存,李营[3](2019)在《铝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铝离子电池因其材料成本低、大倍率性能优异和循环寿命超长等优势,而被认为在大规模静态储能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目前的铝离子电池大部分采用离子液体、尿素和熔融盐等液态电解液,其在实际工程化应用当中存在电解液渗漏的风险.相对而言,全固态电池则可以避免电解液渗漏的问题,还具有因去除隔膜和简化封装所带来的电池整体能量密度提升的优点.但是,目前领域内少有关于全固态铝离子电池的研究.基于此,采用溶液浇筑法,以冠醚作为添加剂和配位基团、以聚乙二醇(PEO)作为基底,制备出无定型结构的聚合物固态铝离子电解质.其中,冠醚不仅作为配位基团与铝离子进行配位提高铝离子的稳定性,而且作为相容性高的添加剂降低聚合物结晶度,从而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测试表明,制备出的18-6/PEO/Al(CF3SO3)3体系聚合物固态铝离子电解质是非晶态为主的晶态与非晶态共存的薄膜,且具备很高的离子电导率(室温, 5.5×10~(-6) S/cm; 100℃高温, 1.86×10~(-3) S/cm)和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0~3 V),这为全固态铝离子电池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吴承恳,石琳[4](2019)在《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论述了在PEO改性、锂盐改进和PEO/填料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叁个方面在提高电解质性能的研究,着重讨论了碳质材料在制备高性能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姚雯[5](2019)在《G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有机液体电解质因为具有挥发性、易泄露、易燃等安全问题,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而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且不存在漏液等问题,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此有望成为液体电解质的良好替代品。本论文对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OE)的共聚物作为锂离子电解质进行了研究,使用GPC、NMR、DSC、FT-IR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解质膜的锂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窗口、锂离子迁移数进行分析测试,并使用电池测试系统对电解质膜和金属锂的兼容性进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普通自由基聚合得到GMA与OE的无规共聚物PGO-60、PGO-70、PGO-80和PGO-90。根据NMR测试结果计算出聚合物的实际比例与投料比例非常接近,聚合较为理想,使用GPC测得聚合物的分子最在32.2 k~52.8 k之间,使用DSC测得聚合物的Tg随着LiClO4含最的增加而升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LiClO4含量为50 wt%时,室温条件下最大电导率为5.81×10-7 S/cm(PGO-90),50℃时最大电导率为2.08×10-5 S/cm(PGO-70),电化学稳定性窗口可达4.4V(PGO-60,PGO-90),PGO-60在室温下具有最大锂离子迁移数(tLi+)为0.549±0,054,所有电解质膜对金属锂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2)在酸性条件下使PGO中的环氧基团水解,得到开环聚合物HPGO。NMR测试结果表明环氧基团的氢质子特征峰消失,FT-IR测试发现HPGO具有更强的-O-H伸缩振动峰,并且910 cm-1处与环氧基团相关的吸收峰有所减弱,表明环氧基团开环成功。使用DSC测得聚合物的Tg随着LiC1O4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LiC104含量为30 wt%时,室温条件下最大电导率为2.26以10-6 S/cm(HPGO-70),50℃时最大电导率为2.71×10-5 S/cm(HPGO-60),HPGO-60在室温下具有最大tLi+=0.693±0.083,电化学稳定性窗口可达4.4 V(HPGO-90),所有电解质膜对金属锂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PGO相比,HPGO的室温电导率以及锂离子迁移数有所提高,但是电化学稳定性窗口有略微的减小。(3)采用RAFT聚合制备了POE45-b-PGMA95、POE53-b-PGM46和POE45-b-PGMA46叁种不同的嵌段聚合物。NMR测试结果确认了所有的聚合物化学结构,GPC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的PDI分布在1.13~1.22之间,使用DSC测得聚合物的Tg随着LiC104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LiC1O4含量为50 wt%时,室温条件下最大电导率为6.00×10-7 S/cm(POE53-b-PGM46),50 ℃时最大电导率为4.50× 10-6 S/cm(POE45-b-PGMA95),电化学稳定性窗口可达4.5 V(POE45-b-PGMA46),室温条件下POE45-b-PGMA95具有最大tLi+=0.695,相对于PGO与HPGO,嵌段聚合物的电化学稳定窗口有所提高,所有电解质膜对金属锂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齐菲[6](2019)在《St-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具有质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二次储能器件之一。含有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存在漏液,可燃等安全隐患,而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已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与苯乙烯(St)为单体,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弹性体为辅助材料,高氯酸锂为锂盐,分别合成了一系列聚苯乙烯-co-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无规共聚物(PSO)、聚苯乙烯-b-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bPSO),并在其基础上制备了PSO无规共聚物电解质、bPSO嵌段共聚物电解质与bPSO/SIS共混聚合物电解质。探讨聚合物结构、OE含量与锂盐含量对St-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重要结果如下:1、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PSO无规共聚物,并经过掺杂锂盐制备了PSO无规共聚物电解质。研究发现,随着OE含量和锂盐浓度的增加,PSO无规共聚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整体呈增大趋势。当掺杂50 wt%锂盐时,PSO-80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达到体系最大值,室温下为5.80×10-7 S/cm,60℃下为6.75×10-6 S/cm。PSO电解质与锂电极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自身具有突出的电化学稳定性,其中PSO-70与PSO-80的电化学窗口为4.7 V(vs.Li+/Li),但体系的锂离子迁移数较低,约为0.3。2、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了bPSO嵌段共聚物,并经过掺杂锂盐制备了bPSO嵌段共聚物电解质。随着OE含量和锂盐浓度的增加,bPSO嵌段共聚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整体呈增大趋势。当锂盐浓度为50 wt%时,bPSO-85离子电导率达到体系最大值,室温下为5.97×10-7 S/cm,60℃下为8.64×10-6 S/cm。bPSO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在4.5 V(vs.Li+/Li)左右,并且只有较高的锂离子迁移数,这可能得益于嵌段聚合物的微相分离结构。Li/bPSO/Li电池锂沉积/剥离循环过程中显示出较高的稳定性。3、以bPSO-85聚合物为基体,掺杂SIS弹性体制备bPSO/SIS共混聚合物电解质薄膜。与bPSO电解质相比,SIS增加了电解质薄膜的弹性,但致使其室温导电性能小幅下降。掺杂大量的SIS会影响bPSO/SIS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与锂离子迁移能力。然而,bPSO/SIS-5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在室温下为2.80×10-7 S/cm,60℃下为1.57× 10-5 S/cm,并且具有4.5 V(vs.Li+/Li)的电化学窗口。(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张佳妮[7](2019)在《M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以有机液态电解质为主,存在着易泄漏挥发、易燃易爆等问题。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具有低成本,良好的界面稳定性,优异的成膜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电导率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OE)作为单体,系统研究了二者的无规和嵌段共聚物电解质体系,此外还在两种单体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第叁单体制备新型叁元无规共聚物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对聚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表征,测试和分析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及离子导电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无规共聚物PMO电解质材料,通过1H NMR、FTIR和GPC证实了PMO制备成功,并利用GPC和DSC对其M_n及进行表征。PMO-70电解质在LiClO4含量为50 wt%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9.30×10~(-7) S/cm;电化学稳定窗口在4.7 V左右,同时PMO电解质与锂金属之间具有较好的界面稳定性。(2)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活性由基(RAFT)聚合成功制备了两嵌段共聚物B-PMO,利用GPC和DSC对其M_n及T_g进行表征。对B-PMO制备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进行电化学性质测试:OE含量为72%的B-PM03在LiC1O4质量分数为50 wt%时,室温电导率达到最大值6.49×10~(-7) S/cm;分解电压最高可达4.5 V;同时B-PMO电解质与锂金属之间界面稳定性较好。(3)在MMA和OE的基础上分别引入不同的单体一马来酸酐(MA)、碳酸亚乙烯酯(VC)、N-乙烯基吡咯烷酮(VP)制备叁元无规共聚物,其中OE、MMA与第叁单体的摩尔投料比固定为7:3:2;对叁种共聚物进行M_n和T_g表征,叁者分子量相近且Tri-VC的T_g最低。叁元共聚物Tri-MA、Tri-VC和Tri-VP在50 wt%LiC104含量下室温电导率最大,分别达到2.14×10~(-6) S/cm、2.67×10~(-6) S/cm和2.82×10~(-6) S/cm,与PMO和B-PMO体系相比,其电导率均得到较大的提高;电化学稳定窗口在4.8~5.0 V,同时叁元共聚物电解质与锂金属界面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许玉玉[8](2019)在《改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组装PEDOT固态超级电容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的快速枯竭,可持续能源的探索和电化学储能/转换技术的发展力度越来越大。超级电容器因其出色的功率密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吸引了一大批研究人员竞相研究。本文通过将赝电容活性材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电沉积到具有叁维网络结构的碳纸(CP)上作电极,分别与氧化还原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离子液体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组装成对称的固态超级电容器,从增强比电容和提高电化学电压窗口两方面改善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以CP为集流体,通过单极脉冲法成功制备了PEDOT/CP电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纺锤状PEDOT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碳纸的每根碳纤维上,并且PEDOT/CP保留了CP松散多孔的微观结构,利于离子和电子的传输。因此,PEDOT/CP被用作下述超级电容器的电极。(2)KI中I~-因其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态,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够进行多种氧化还原过程,并且具有较小的离子半径和降低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电荷转移电阻和扩散电阻的能力而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氧化还原介质。以PEDOT/CP为电极,碘化钾/聚乙烯醇/硫酸(KI/PVA/H_2SO_4)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组装成PEDOT/CP//KI/PVA/H_2SO_4//PEDOT/CP固态聚合物超级电容器(SSP-SCs)。通过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可知,PEDOT SSP-SC显示出高的比电容,优异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所以,在适当的PVA浓度和电解质用量下在GPE中掺杂适量的KI可以提高SSP-SC的离子电导率和赝电容,从而提高器件的性能。(3)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离子液体因其具有低的黏度、相对较高的电导率、合成容易等优点,常被引入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形成具有宽工作电压窗口和高离子电导率的离子液体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本文采用冻融循环法制备了具有叁维网络结构的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聚乙烯醇/硫酸(BMIMBF_4/PVA/H_2SO_4)离子液体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并与制备好的PEDOT/CP电极构建成对称的PEDOT SSP-SCs。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SCs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PVA/H_2SO_4GPE的SSP-SC相比,BMIMBF_4/PVA/H_2SO_4 GPE的SC的电化学性能有显着的改善。因此,在PVA/H_2SO_4 GPE中添加BMIMBF_4能有效改善SSP-SC的电容性能和能量密度。此外,BMIMBF_4/PVA/H_2SO_4 GPE也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在轻、薄及可穿戴的柔性器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陈龙[9](2019)在《固态锂电池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能源及动力电池领域的发展对锂二次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固体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优点,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目前,固态锂电池发展的关键是制备兼具高离子电导率和高稳定性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固体电解质存在室温离子电导率低、与正负极材料的物理接触较差、电解质/电极间界面阻抗大等问题。因此,设计和制备兼顾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和与电极材料稳定兼容的固体电解质成为固态锂电池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选用不同聚合物基电解质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主要包括葫芦[6]脲(CB[6])增强聚氧化乙烯(PEO)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聚偏氟乙烯(PVDF)增强的PEO/garnet复合固体电解质、乙酸纤维素为骨架的polymer-in-salt聚硅氧烷基电解质和高离子迁移数插层结构聚碳酸乙烯酯/锂蒙脱石(PEC/LiMNT)基复合固体电解质等体系,研究了不同组成、结构对复合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离子迁移数、力学柔性、热、电化学以及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复合固体电解质和叁维锂负极的协同作用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生长。采用复合正极组装的固态锂电池展现了优良的循环和倍率性能。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有机刚性分子CB[6]为填料,通过熔融热压方法制备了一种优良电化学稳定性、高力学柔性和与锂负极稳定兼容的PEO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B[6]可以有效抑制PEO基体结晶,提升PEO基体的离子迁移能力。550C下,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宽电化学窗口(4.7V vs.Li+/Li)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当CB[6]含量为35%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与锂片的界面阻抗7天后稳定在60Ω。这主要是由于纳米CB[6]的存在,增加了电解质与锂负极间的接触面积,CB[6]的纳米孔道还可以吸收电解质/电极界面处的小分子,有助于稳定固固界面,从而降低电解质/电极的界面阻抗。此外,CB[6]的存在还能有效提升电解质抑制锂负极表面枝晶生长的能力。55℃下,复合电解质与LiFePO4匹配组装固态锂电池,0.5C倍率下循环,电池具有高的循环稳定性。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7.8%,200次循环后为86.5%,说明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与LiFePO4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2)采用溶液浇铸方法,以聚合物PEO、PVDF、双叁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以及锂镧锆钽氧(LLZTO)粉体为原料制备聚合物/garnet复合固体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在55℃可达2.0×l0-4S cm-1,电化学窗口达到5 V和高离子迁移数0.45,并且与锂负极有较好的界面稳定性。以A12O3包覆的LiNi0.5Coo.2Mno.3O2(A1203@NCM)的叁元材料为正极,将PEO8-LiTFSI聚合物电解质灌注在正极中制备一体化A1203@NCM复合正极框架,该种复合正极可有效改善极片与电解质界面接触;另外,以一体化的A12O3@NCM复合正极框架和PEO-LLZTO-PVDF复合固体电解质组装固态锂电池在55℃、0.2C倍率下表现出提高的循环稳定性。(3)通过溶液浇铸法将锂盐LiTFSI与双接枝聚硅氧烷(BPSO)复合,添加少量PVDF得到一种polymer-in-salt类型、高室温离子电导率的聚合物电解质(7.8×10-4Scm-1)。为了提高电解质的力学性能,以自支撑乙酸纤维素膜为骨架制备了聚硅氧烷基复合电解质膜,其力学强度达6.8MPa,室温离子电导率为4×10-4S cm-1,复合型电解质实现了力学性能和离子电导率的双向提升。此外,该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窗口(4.7 V vs.Li+/Li)、室温离子迁移数0.52和与金属锂负极优良的界面稳定性。与硫正极匹配组装固态锂硫电池在25℃、1C倍率下展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表明该电解质膜能够同时抑制锂负极表面的枝晶和正极侧多硫化物的穿梭。(4)结合溶液浇铸和热压方法制备了具有高离子迁移数的插层聚碳酸乙烯酯/锂蒙脱石复合固体电解质,通过添加少量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四氟乙烯(PTFE)粘结剂来获得优良的离子电导率(3.5×10-4S cm-1,25℃)、成膜性和力学性能。该电解质具有高电压窗口(4.6V vs.Li+/Li)和优良的热稳定性。聚碳酸乙烯酯和锂蒙脱石的共同静电作用使得复合电解质具有提高的室温离子迁移数(0.83),有助于锂离子在锂负极表面均匀沉积,从而提高了固体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兼容性。同时,以叁维泡沫镍为载体材料,采用热熔融灌注法制备了叁维泡沫镍/锂金属复合负极,高离子迁移数插层电解质和叁维锂负极的协同作用有效抑制了锂负极表面的枝晶生长。室温下,以LiFePO4(A12O3@NCM)正极,高离子迁移数插层复合电解质和叁维锂负极组装固态锂电池,经0.5C倍率循环200次(0.2C,100次)后电池的放电容量达145.9mAh g-1(150.7mAh g-1),容量保持率达91.9%(92.0%)。表明高离子迁移数插层复合电解质和叁维锂负极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了固态锂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7)

张萌[10](2019)在《主链液晶离聚物对PEO/PLA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易泄露、爆炸等安全隐患,固态电解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可同时充当电池电解质和隔膜材料,不仅降低了电池的安全隐患而且更有助于制备便携、柔性的锂离子电池。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较低的问题,采用自动刮膜技术制备了一系列掺杂有液晶离聚物(LCI)的新型聚环氧乙烷(PEO)/聚乳酸(PLA)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选用高氯酸锂(LiClO_4)为掺杂盐,并提出LCI的液晶特性可以作为提高电导率的有效策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在较低的LCI掺杂下显示出显着的电导率改善。为改善力学性能,将SPE与聚丙烯纤维(PP)复合制备电解质复合材料(SPE-PP_x),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偏光显微镜技术、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化学阻抗测试等进行表征。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对用于掺杂的LCI进行分子量、红外光谱、热稳定性、表观形貌表征。红外结果表明LCI是侧链带有磺酸基团的主链液晶离聚物,粘均分子量为2.2×10~4 g/mol;TGA研究表明LCI的分解温度为351℃,热稳定性良好;DSC及热台偏光显微镜共同确定LC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31℃,清亮点为283℃。在PEO/PLA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随着LiClO_4含量的增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12%LiClO_4含量时电导率最大;随着LCI含量的增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晶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7℃下PEO/PLA以50/50比例共混,掺杂0.5%LCI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获得最高的电导率,达到2.19×10~(-4) S/cm,相比于PEO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室温下电导率为10~(-7)~10~(-8) S/cm)提高约四个数量级,电导率的提高源于聚合物电解质结晶度的降低,与DSC计算结果吻合;TGA结果表明LCI的添加可以提高PEO/PLA聚合物电解质的热稳定性;电导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当温度高于LC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掺杂0.5%LCI的聚合物电解质在35℃时电导率显着增加,达到6.37×10~(-4) S/cm,相比于在17℃的电导率高出191%,这说明LCI独特的液晶性能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了有效通道,当温度低于PEO的熔点时电导率随着温度线性增加并遵循Arrhenius理论,当温度高于PEO的熔点时符合VTF方程。在SPE-PP_x复合材料体系中,PP纤维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电导率明显降低,SPE-PP_1相比于SPE-PP_2电导率降低较小。17℃下SPE-PP_1在掺杂0.5%LCI时电导率最大为5.01×10~(-5) S/cm,SPE-PP_2仍在掺杂0.5%LCI的电导率最大,为3.73×10~(-6) S/cm;偏光显微镜显示当PEO与PLA共混后球晶尺寸减小,结晶度降低,与DSC结果保持一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SPE-PP_x体系中,纤维能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拉伸强度。综合考虑,选取PEO/PLA为50/50体系掺杂0.5%LCI并与PP_1纤维复合的复合材料为最优配方。(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5)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微观和宏观包覆两种方式制备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的硫@碳纤维复合固态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电化学测试表征电极的微观形貌,研究相应锂硫电池的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微观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活性材料的电极结构有利于离子传输;电极表面宏观构建一层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薄膜有助于改善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抑制穿梭效应;利用膜电极结构组装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270次后库仑效率仍保持98%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论文参考文献

[1].付雪连,李玉超,战艳虎,王双双,廖成竹.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用聚氧化乙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王晨,彭思侃,王楠,燕绍九.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J].航空材料学报.2019

[3].康树森,范少聪,刘岩,魏彦存,李营.铝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J].化学学报.2019

[4].吴承恳,石琳.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5].姚雯.G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齐菲.St-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张佳妮.M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8].许玉玉.改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组装PEDOT固态超级电容器[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陈龙.固态锂电池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

[10].张萌.主链液晶离聚物对PEO/PLA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常见有机空穴传输材料的结构[86一2]...(a)掺入不同含量LLZTO的固态聚合物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锂电池的...(A)TGA曲线(B)复合固态聚合物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线性扫...℃电化学性能测试:(a)PEO(LiClO4)...

标签:;  ;  ;  ;  ;  ;  ;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论文_付雪连,李玉超,战艳虎,王双双,廖成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