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厂斑岩型铜矿论文_张有名,龙天祥,米云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厂斑岩型铜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斑岩,铜矿,成矿,铜厂,流体,矿床,德兴。

铜厂斑岩型铜矿论文文献综述

张有名,龙天祥,米云川[1](2018)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成因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西部香格里拉斑岩带属于西南"叁江"义敦岛弧的南端,从东到西可划分为明显的3个部分。香格里拉地区在侏罗-白垩纪为陆内汇聚阶段,晚期(88Ma~80Ma,杨岳清等,2002)发育碰撞(S)型酸性侵入岩分布于铜厂沟(85±2Ma)、休瓦促(83±1Ma)、热林(81.2±2.3Ma)等地区,在构造有利部位伴有钼、铜、金银、铅锌矿化。(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08期)

姚春亮,陆建军[2](2018)在《江西铜厂斑岩铜矿角闪石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铜厂岩体中不同类型角闪石的岩相学和成分特征,探讨了角闪石形成和母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意义。铜厂岩体中存在成因不同的3种类型角闪石,简单记作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角闪石是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结晶形成的,多色性较强,以斑晶和斜长石包裹物2种形式存在,2种形式角闪石分别记作ⅠA型和ⅠB型。Ⅱ型角闪石是岩石基质矿物,Ⅲ型角闪石由岩石发生阳起石化形成,这2类角闪石多色性较弱。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按照Leake等的分类方案,Ⅰ型角闪石组成落于浅闪石与镁角闪石边界附近,Ⅱ型和Ⅲ型角闪石分别属于镁角闪石和阳起石,Ⅰ型角闪石Ti、Al、Fe、Na和K质量分数较高,而Ⅱ型和Ⅲ型角闪石Si和Mg质量分数较高。全铝压力计处理表明Ⅰ型角闪石的形成压力为160~240 MPa,结晶深度为8 km;Ⅱ型角闪石形成压力为58~80 MPa,表明岩浆最终侵位深度在2.3km左右。Ⅰ型角闪石开始结晶、岩浆侵位结束和岩体阳起化3个时间点的体系温度分别为810℃、775~810℃和720℃左右。温压条件表明,铜厂岩体母岩浆的水质量分数较高,水饱和度在50%以上,较高的水饱和度势必导致岩浆上升过程中出现沸腾作用,这有利于成矿金属在岩浆流体中的早期富集。Ⅲ型角闪石形成条件表明,阳起化发生在岩体刚刚固结之后、冷却之前,阳起石化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亲铁元素的带出,这个过程有可能为后期铜矿化提供了部分金属。(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传亮[3](2015)在《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蚀变及微量元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兴斑岩铜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开采铜矿床,铜厂矿区是德兴斑岩铜矿最大的矿区。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东部,江南台隆与赣--杭裂陷带的衔接部位,区内震旦系双桥山群发育最广泛,矿田主要赋存在九都组,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是燕山期的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中强蚀变带内,其中在赋存围岩2/3。矿石矿物主要为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砷黝铜矿、斑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绿帘石、钾长石等。矿区蚀变强烈,结合野外观察、薄片镜下鉴定、PIMA应用,可将矿区分六个蚀变带:岩体内分叁个带,钾长石-伊利石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围岩内蚀变分叁个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绿泥石-伊利石化带。PIMA数据平面模型,结合岩石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发现:反射率、强度比大的地区,铜Cu含量比较低,反射率、强度比比较小地方,Cu含量比较高,区域元素平均含量与反射率、强度比成反比。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与成矿有关的成矿元素组合Pb-Bi-Cd-Sb-Zn-Cu-Au-Ag,通过R型因子分析发现主成矿因子为Cu-Au。稀土元素(REE)各蚀变带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稀土元素在各蚀变带含量变化较大。以热液为联接点,岩体和围岩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蚀变矿化过程中,岩体围岩REE具有互补性。ΣREE平均含量随着Cu矿化的增强,含量也增加,与Cu矿化正相关。德兴铜矿铜厂矿区除主要的成矿元素Cu、Mo外,其伴生元素Au、Ag、Re、Co等元素也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Au、Ag主要以独立矿物产出,自然金占90%以上;Re主要赋存辉钼矿中;Co主要赋存黄铁矿中。Au、Ag、Re、Co在线上分布不均匀,但有一定对称性。Ag分布与蚀变的强弱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自岩体向外岩石中平均含量逐渐降低;Co在蚀变较弱的千枚岩绿泥石—绢云母化带(H2)含量较高,其他蚀变带含量较低;Au、Re、Mo、Cu岩石中平均含量高的区域在主要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地带,这些地区蚀变比较强烈。Au、Ag、Re、Co具有亲硫性,能在热液中以络合离子形式运移,热液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后富集沉淀成矿。(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吴松,李文昌,刘学龙[4](2014)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铜厂沟钼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矿床地质概况铜厂沟钼铜矿床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陆块西缘盐源一丽江陆缘坳陷带、格咱火山-岩浆岛弧和甘孜-理塘结合带3个印支期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迭系冈达概组(Pg),上统黑泥哨组(P2h),叁迭系中统北衙组(T2b)。区内断裂、褶皱发育,组成以NW向为主、NE向次之的短轴褶皱和断裂系统。铜钼矿化主要与燕山(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4年S1期)

郭博然,刘树文,杨朋涛,王宗起,罗平[5](2013)在《江西卧龙谷花岗岩和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赣东北地区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赣东北地区是江南造山带东北段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卧龙谷花岗岩体是典型的非铜矿成矿花岗岩体,由二长花岗岩组成,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揭示其岩浆结晶年龄为133 Ma±1Ma,形成于早白垩世。这些岩石表现出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16079-0.719392)和较低的εNd(t)(-6.51--5.14)值,指示其岩浆起源于壳源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铜厂花岗闪长斑岩体是典型的铜矿成矿花岗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形成于中侏罗世(171Ma±3Ma),表现出很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4403-0.704475)、较高的εNd(t)(-1.14-+1.80)和高的Mg#值(28-53),指示铜厂花岗闪长斑岩体可能为俯冲板片和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到幔源物质污染。通过非铜矿成矿卧龙谷花岗岩和成矿的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对比,分析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对成矿地质背景的制约,为区域斑岩型铜矿找矿提供找矿标志和基础地质背景资料。(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3年07期)

姚静,倪培,赵葵东,王洪涛[6](2012)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演化过程,对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不同蚀变-矿化带石英细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显微激光喇曼探针工作。结果显示,德兴铜厂斑岩铜矿主要有叁类流体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Ⅰ型),富气相包裹体(Ⅱ型)、多相包裹体(Ⅲ型);成矿早期的Ⅰ型包裹体,主成矿期的Ⅱ型和III型包裹体,以及成矿晚期的I型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和平均盐度分别为:481℃,8.1%;410℃,1.2%;389℃,56%和215℃,3.1%;主成矿期的II型和III型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相差很大,指示了沸腾作用的发生;从早期到晚期,成矿流体呈现温度降低,挥发分逸出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2年02期)

王翠云,李晓峰,肖荣,杨锋,王增科[7](2012)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等3个矿床组成。在详细的野外脉体填图基础上,文章把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脉体划分为A脉、B脉、D脉和H脉等4种类型。研究发现,A脉的形成与钾化蚀变有关,脉体不规则且不连续,以粒状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少量黄铁矿±少量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B脉的形成与钾质硅酸盐水解有关,脉体较规则且连续,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石英颗粒呈典型的梳状或长柱状对称于脉壁生长;D脉的形成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有关,以黄铁矿±石英±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脉壁发育绢云母晕;H脉的形成与碳酸盐化有关,以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这4种脉体分别记录了成矿流体演化至不同阶段,热液蚀变作用的特点及其与Cu-Mo硫化物沉淀的关系。脉体的宽度-间距定量统计分析表明,脉体宽度(T)服从于幂次分布定律;脉体间距(S)服从于负指数分布或介于对数正态分布与负指数分布之间。脉体宽度分维值D值(0.91~1.35)普遍>1,反映脉体系统的连通性较差,矿化程度较弱。脉体间距变差系数Cν值(0.49~0.92)均<1,说明脉体簇生聚集程度较低,矿化程度较弱;处于脉体聚集中心的脉体,代表着热液流体运移的通道,制约着其他脉体的展布。(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2年01期)

左力艳,张德会,李建康,张文淮[8](2007)在《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再认识——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出发,讨论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6类,即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含CO2多相包裹体以及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熔体与熔体-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早期岩浆热液的特征。在这些包裹体中发现黄铜矿等金属矿物,表明成矿金属主要源自岩浆。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富气包裹体与矿体关系不甚密切,但其中所含有的金属矿物特别是黄铜矿,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成矿中晚期大气降水流体在冷却和稀释岩浆流体方面对于矿床的形成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可能并没有向成矿体系提供大量金属。(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姚春亮,陆建军,郭维民[9](2007)在《江西省铜厂斑岩铜矿磷灰石世代和成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德兴铜矿区的铜厂斑岩铜矿中出现的岩浆成因和热液成因磷灰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在铜厂,除含矿斑岩体中含有磷灰石以外,成矿早期蚀变(钾化)与主矿化期蚀变(石英-绿泥石-绢云母化)也形成了磷灰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叁期磷灰石成分差异显着,岩浆期磷灰石的主要特征是富S和Si,钾化期磷灰石的主要特征是富Mn和Fe,主矿化期磷灰石与早期磷灰石的主要差别在于其较高的S含量、F含量和较低的Cl含量;岩浆期、钾化期和主矿化期磷灰石的Cl/F比值依次降低,这反映了流体和岩浆Cl/F比值的演化趋势。岩浆Cl/F比值的降低可能由岩浆的析气作用以及Cl和F在岩浆和流体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致。S在岩浆期磷灰石和主矿化期磷灰石中均作为P的替位阳离子存在,但在两期磷灰石中替位机制不同,P-S替位的电荷平衡离子分别为Si和Na。在叁期磷灰石中,主矿化期磷灰石S含量最高,而Cl含量显着低于岩浆期和钾化期磷灰石,这表明在主矿化期,Cu-S配合物可能是比Cu-Cl配合物更重要的金属搬运形式。(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朱金初,金章东,饶冰,李福春[10](2002)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流体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德兴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矿物、包裹体记录及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 ,示踪成矿热液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迁移途径 .氧、锶同位素空间变化表明 ,虽然与铜厂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 3种 ,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 ,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 .岩浆流体通过沸腾作用或不混溶作用而形成 ,它携带成矿物质从深部向上部及边部迁移、聚集 ,并在演化过程中引起围岩蚀变和金属矿化 .铜厂地区存在着两种不同成因的伊利石 ,热液成因的伊利石以 1M型、结晶度较差和含膨胀层为特征 ,而沉积浅变质成因的伊利石以 2M1 型、结晶度完好和不含膨胀层为特征 ,而且前者在空间上分布在离接触带不到2km的范围内 ,从而指示了热液流体活动的空间规模 .Nd、Sr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则表明 ,在成矿流体作用过程中 ,Nd同位素相对稳定 ,斑岩的εNd变化在 - 0 76~ - 3 6 0范围内 ,表明岩浆系壳 -幔混合来源 .而Sr同位素初始比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则呈有规律升高(87Sr / 86Sr) i,0 70 5→ 0 .711) ,指示了成矿作用是因热液流体将成矿元素从岩体内部迁移到接触带附近富集而成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铜厂斑岩型铜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铜厂岩体中不同类型角闪石的岩相学和成分特征,探讨了角闪石形成和母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意义。铜厂岩体中存在成因不同的3种类型角闪石,简单记作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角闪石是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结晶形成的,多色性较强,以斑晶和斜长石包裹物2种形式存在,2种形式角闪石分别记作ⅠA型和ⅠB型。Ⅱ型角闪石是岩石基质矿物,Ⅲ型角闪石由岩石发生阳起石化形成,这2类角闪石多色性较弱。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按照Leake等的分类方案,Ⅰ型角闪石组成落于浅闪石与镁角闪石边界附近,Ⅱ型和Ⅲ型角闪石分别属于镁角闪石和阳起石,Ⅰ型角闪石Ti、Al、Fe、Na和K质量分数较高,而Ⅱ型和Ⅲ型角闪石Si和Mg质量分数较高。全铝压力计处理表明Ⅰ型角闪石的形成压力为160~240 MPa,结晶深度为8 km;Ⅱ型角闪石形成压力为58~80 MPa,表明岩浆最终侵位深度在2.3km左右。Ⅰ型角闪石开始结晶、岩浆侵位结束和岩体阳起化3个时间点的体系温度分别为810℃、775~810℃和720℃左右。温压条件表明,铜厂岩体母岩浆的水质量分数较高,水饱和度在50%以上,较高的水饱和度势必导致岩浆上升过程中出现沸腾作用,这有利于成矿金属在岩浆流体中的早期富集。Ⅲ型角闪石形成条件表明,阳起化发生在岩体刚刚固结之后、冷却之前,阳起石化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亲铁元素的带出,这个过程有可能为后期铜矿化提供了部分金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厂斑岩型铜矿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有名,龙天祥,米云川.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成因模式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8

[2].姚春亮,陆建军.江西铜厂斑岩铜矿角闪石特征[J].矿物学报.2018

[3].王传亮.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蚀变及微量元素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4].吴松,李文昌,刘学龙.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铜厂沟钼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J].矿床地质.2014

[5].郭博然,刘树文,杨朋涛,王宗起,罗平.江西卧龙谷花岗岩和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赣东北地区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制约[J].地质通报.2013

[6].姚静,倪培,赵葵东,王洪涛.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

[7].王翠云,李晓峰,肖荣,杨锋,王增科.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J].矿床地质.2012

[8].左力艳,张德会,李建康,张文淮.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再认识——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地质学报.2007

[9].姚春亮,陆建军,郭维民.江西省铜厂斑岩铜矿磷灰石世代和成分特征研究[J].矿物学报.2007

[10].朱金初,金章东,饶冰,李福春.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流体过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论文知识图

江西德兴铜厂斑岩型铜矿床的地球...德兴矿田遥感影像特征及环形构造与成矿...江西九江—瑞昌地区铜多金属遥感影像及...一1论文研究区域图及金平一黑水河裂谷位...阿尔金北缘铜金矿及相关矿床、岩石硫...西准噶尔构造及花岗岩类分布

标签:;  ;  ;  ;  ;  ;  ;  

铜厂斑岩型铜矿论文_张有名,龙天祥,米云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