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完整性,生物,动物,指数,评价,健康,永定河。
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马思琦,杨柏贺,王汨,徐宗学,殷旭旺[1](2019)在《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济南地区水体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济南地区为研究范例,于2014年11月对济南地区28个水体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跟踪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B-IBI)对济南地区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水体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2种;底栖动物群落密度平均值为788.91ind/m~2,生物量平均值为131.94g/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9。综合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地区大部分水体健康状况较差;济南地区南部的健康状况较好,而中部及北部地区水体健康状况较差。(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王瑜,李黎,林岿璇,朱延忠,夏阳[2](2019)在《松花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及其适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健康状态,对于水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大型底栖动物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并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松花江主要干支流设定37个采样点,分别于2016年6、9月进行环境因子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最终从28个候选参数中确定了种类总数、摇蚊种类数、敏感种百分比、Hilsenhoff指数、Marglef指数作为核心参数构建B-IBI。通过0~10赋分法,计算得到了松花江流域全部采样点的生物完整性评价得分。结果显示,松花江流域内60%区域生物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B-IBI能够综合反映松花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生境质量、理化水质等,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田鹏,钱昶,林佳宁,代阳,张远[3](2019)在《滦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完整性指数能够综合反映河流健康状况,是管理者制定科学保护恢复策略的有效评价工具。为全面了解滦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6年10—11月在滦河流域布设53个采样点,同时监测环境数据和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据。通过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体系,对53个采样点进行生物完整性健康评价。B-IBI计算结果显示,滦河流域53个采样点中,"健康"和"亚健康"等级共有24个,"一般"等级有12个,"差"等级有10个,"极差"等级有7个。"健康"和"亚健康"的采样点多分布在承德市上游和冀东地区的部分干流和支流,而中下游大部分采样点表现为"差"和"极差"的健康状况。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参照点B-IBI要显着高于受损点,表明所构建的B-IBI评价体系适用于在滦河流域开展河流健康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刘曼红,曹晶晶,柴方营,刘光宇,于洪贤[4](2019)在《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呼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常用指标之一。根据呼兰河口湿地以及周边水域30个样点(9个参照点和21个受损点),通过对候选生物参数判别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决定构成B-IBI值的参数共有6个,即:总分类单元数、EPT(E蜉蝣目、F襀翅目、T毛翅目)分类单元数、蜉蝣目%、直接集食者%、耐污类群%和生物指数BI。利用比值法和叁分法计算得到B-IBI值,建立了评价水体健康的5级标准。比值法为:>3.56健康,2.67~3.59亚健康,1.78~2.66一般,0.89~1.77差,<0.88极差;叁分法为:>26健康,20~26亚健康,13~19一般,7~12差,<6极差。利用上述标准对呼兰河口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叁分法和比值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选择的参照点评价结果为健康,呼兰河口湿地样点处于一般到亚健康的状态。(本文来源于《水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麟菲,徐宗学,殷旭旺,李福林,王汨[5](2019)在《基于鱼类和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济南市水体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F-IBI (fish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和B-IBI (benthic-macroinvertebrate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在大尺度流域范围内应用较广,但在城市水体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为了解F-IBI和B-IBI在城市水体中的适用性,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的5月、8月和10月分6次对济南市水体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共设46个采样点(其中,12个采样点位于水库,34个采样点位于河流),采集底栖动物和鱼类,并测定了23个水环境因子.依据生物物种丰富度、种类个体数量比例、敏感性和耐受性、营养结构、繁殖共位群、物种多样性等功能属性,共计算底栖动物生物参数27个、鱼类生物参数22个.采用箱体图法和累计系数法,分别对河流型水体和水库型水体的生物参数进行筛选.根据百分位数法,共划分健康、较好、一般、较差、极差5个等级.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法判定鱼类和底栖动物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BMWP指数、鱼类物种数、鱼类个体数为河流型水体和水库型水体共同核心参数.②鱼类评价结果显示,健康样点6个、较好样点7个、一般样点9个、较差样点12个、极差样点12个,底栖动物依次分别为6、6、8、17、9个.③F-IBI和B-IBI相关系数为0. 56,相关性较为显着.研究显示,济南市南部黄河区、小清河区东部生物完整性较高,城区东部及北部徒骇马颊河区生物完整性较差,鱼类和底栖动物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慕林青,张海萍,赵树旗,刘培斌,高晓薇[6](2018)在《永定河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是河流健康评价与河流修复的重要步骤.根据2017年4月永定河流域23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数据,基于监测点水质状况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得分,选择潮白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相似且人为干扰较小的5个监测点作为参照区域,构建永定河B-IBI(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通过对大型底栖动物33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最终确定永定河B-IBI由总分类单元数、蜉蝣目(E)-襀翅目(P)-毛翅目(T)个体相对丰度、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摇蚊科个体相对丰度、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科级耐污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值)等6个核心参数构成.采用生物完整性研究中常用的比值法和叁分法构建的B-IBI评价得分体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的B-IBI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均能较好地判别参照水体和受损水体的健康状况,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90).永定河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洋河、桑干河和永定河干流监测点B-IBI平均得分分别为1.97、1.86和1.78,妫水河B-IBI平均值为2.48,23个采样点中有16个处于较差状态,7个处于一般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B-IBI指数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得分、ρ(DO)呈显着正相关,与ρ(NH4+)、浊度、电导率呈显着负相关,表明B-IBI指数对于栖息地人为干扰和水质污染均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研究显示,永定河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基本丧失,全流域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全面退化趋势,识别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要素、恢复永定河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亟待开展.(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陈凯,于海燕,张汲伟,王备新,陈求稳[7](2017)在《基于底栖动物预测模型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生物完整性指数(integrity of biotic index,IBI;又称多参数指数multi-metric index,MMI)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稳定性是水生态完整性评价和水环境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2004—2011年在浙江省多个河流采集的227个点位的底栖动物和水质理化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取样点及其对应流域的自然预测因子(如地理形态学、气候学)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随机森林模型方法定量时间和空间尺度自然变量对生物群落的影响,构建基于预测模型控制自然因子影响方法和常规方法的MMI,并比较它们的表现力.结果表明:基于预测模型法和基于常规方法构建的MMI的核心组成参数存在差异,随机森林模型中自然预测因子对预测模型MMI构成生物参数的解释量介于11.4%~61.2%.预测模型方法提高了MMI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但其敏感性和响应性低于常规方法的MMI.最近距离方法表明,9个评价点位和1个严重受损点位的自然属性与参照点位的自然属性存在差异性.在计算参照点位自然属性代表性范围的基础上,采用预测模型方法控制自然变量可以提高MMI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同时降低评价结果出现Ⅰ型(将健康水体误判为受损水体)或者Ⅱ型(将受损水体误判为健康水体)错误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完整性指数评价稳定性和表现力提供方法支持.(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渠晓东,刘志刚,张远[8](2012)在《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浑太河流域340个样点的栖息地和水质评价结果,采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与受损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估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B-IBI),开展河流健康生物评价研究。标准化方法共筛选出参照点和6个受损点构建B-IBI指数。B-IBI指数包括8个大型底栖动物核心生物指标,涵盖了分类单元、相对丰度、耐污特征、优势类群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生物指标。利用构建的完整性指数开展浑太河河流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点中"极好"与"好"占24.8%,"一般"占27.8%,"差"与"极差"的占47.4%,表明浑太河健康状况整体上偏差。B-IBI指数分值在参照、测试和受损点间的箱线图分布表明验证结果较为可靠;同时与2009年5月太子河全流域70个样点采用专家经验法构建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健康等级完全一致的占58%,健康等级只相差一个等级的占40.6%。B-IBI与环境要素的回归分析显示,B-IBI指数与栖息地具有较高的直线线性回归关系(R2=0.25,P<0.01),与电导、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R2=0.23—0.34,P<0.01)均具有极显着的曲线相关关系。3个水质指标与B-IBI指数的回归方程的拐点分别约为1000μs/cm,5ml/L和1.0mg/L,当3个水质指标低于拐点值时,B-IBI指数表现为显着的下降趋势,当高于拐点值时,B-IBI指数的下降趋势明显减弱。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从清洁水体下降为III类的过程中,对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的影响最为强烈。利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的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及其核心参数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能够指示随人为活动强度增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下降,适用于浑太河流域开展河流健康评估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15期)
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健康状态,对于水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大型底栖动物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并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松花江主要干支流设定37个采样点,分别于2016年6、9月进行环境因子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最终从28个候选参数中确定了种类总数、摇蚊种类数、敏感种百分比、Hilsenhoff指数、Marglef指数作为核心参数构建B-IBI。通过0~10赋分法,计算得到了松花江流域全部采样点的生物完整性评价得分。结果显示,松花江流域内60%区域生物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B-IBI能够综合反映松花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生境质量、理化水质等,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马思琦,杨柏贺,王汨,徐宗学,殷旭旺.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济南地区水体健康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瑜,李黎,林岿璇,朱延忠,夏阳.松花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及其适用性[J].中国环境监测.2019
[3].田鹏,钱昶,林佳宁,代阳,张远.滦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健康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19
[4].刘曼红,曹晶晶,柴方营,刘光宇,于洪贤.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呼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水资源研究.2019
[5].刘麟菲,徐宗学,殷旭旺,李福林,王汨.基于鱼类和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济南市水体健康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9
[6].慕林青,张海萍,赵树旗,刘培斌,高晓薇.永定河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8
[7].陈凯,于海燕,张汲伟,王备新,陈求稳.基于底栖动物预测模型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健康[J].应用生态学报.2017
[8].渠晓东,刘志刚,张远.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J].生态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