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清初词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清初,李清照,词谱,明末清初,江南,京师,小山。
清初词坛论文文献综述
胡元翎,梁雪[1](2018)在《徐士俊词学观的发展与明末清初词坛》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士俊作为明清之际一位重要的词人,参与到明末清初整个词学变革的始终,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明代末期,他和卓人月以《古今词统》开始反省明代词学的弊端并采取行动,以广开词路、纵横古今的宏阔气魄,开拓了词学界的审美视野,为清初词学进一步发展作了基础准备;顺康时期,徐士俊继续进行着自己的词学思考,更明确了自己的词学观,其中突出词之本体特质、强调"情"与"致"的融合、词需婉丽且具风骚之旨等词说,可以说是他继续顺应词的发展时运并以此呼应清初诸词人群,也可以说是他凭借着先行者的威望在用这样的观念影响着清初词坛。(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8年10期)
葛恒刚[2](2018)在《“江村唱和”“广陵唱和”与清初江南词坛稼轩风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四年发生的"江村唱和",促进了稼轩风在江南词坛的兴起和传播,是江南词坛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的一次标志性唱和活动。康熙五年发生的"广陵唱和",推动稼轩风逐渐成为江南词坛乃至清初词坛创作的主流。"江村唱和"与"广陵唱和"分别调寄《满江红》《念奴娇》,是由唱和所抒发的情感性质决定的,也与词调及韵脚具有的抒情特征密切相关。从"江村唱和"到"广陵唱和",清晰地反映了江南词坛稼轩风的流变轨迹,在清初稼轩风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认识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朱龙[3](2017)在《清初词坛的史达祖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达祖是南宋词坛一位重要的词人,其词清新婉雅,在当时即受到姜夔、张鎡等人的称赏,对后世亦影响深远。在经历元明两朝的衰蔽之后,清词迎来了复兴,而清初,开一代清词中兴之始。清初京师词坛、广陵词坛以及浙西词派,在词的创作、词论词评以及词选方面,对史达祖词都有着显着的学习、借鉴与接受现象。龚鼎孳、王士祯、朱彝尊分别为清初京师词坛、广陵词坛、浙西词派的核心,他们对史达祖词的接受,代表了清初词坛对于史达祖的“选择”、“发明”和“推扬”。龚鼎孳开接受之先,与史达祖身世相似、心态相通,是其“发现”和“选择”史词的原因,这使得其词与史词声情相类,也是龚氏一改云间词派重唐五代北宋而为重南宋词,变云间词派重小令而为长调的重要原由。王士祯的“神韵”词旨,既在其创作上同梅溪韵致声气相通,更在其词学批评上体现了对史词的“发明”,是王氏推史达祖为“南渡冠冕”的原由所在。朱彝尊“最爱姜史”,将梅溪词引为同调,这尤其体现在其艳词创作上,也表现在其对咏物词的推重上,朱氏对史达祖的推扬,是最终形成“家白石而户梅溪”的重要原因。清初对史达祖的接受,亦影响到清初词风的嬗变。(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7-04-20)
江合友[4](2016)在《论清初词坛对李清照的创作接受——以王士禛《和漱玉词》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士禛论婉约词推崇李清照,其《花草蒙拾》云:"仆谓婉约词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①《漱玉词》是王士禛学词的重要范本,其传世词作中有18首依原韵和李清照词之作。《和漱玉词》为他带来了一定的声誉,王晫《今世说》卷四云:"王阮亭和《漱玉词》,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语,长安以此遂有'王桐花'之目。"~②清初词家对王士禛和《漱玉词》诸作多持肯定的态度,在扬州词坛尤其受到赞许,其词学密友邹祗谟这样点评:"阮亭和清照词,押韵天然,复出自新意,芊绵婉逸,胜方(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6年02期)
梅向东[5](2015)在《清初皖词叁大家与词坛风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词是清词中兴之始。清初开风气之盛、成词风之变者,在于遗民、贰臣、布衣。清初皖词叁大家方以智、龚鼎孳、孙默分别为遗民词家、贰臣词家、布衣词家的代表。无论是创作、词事活动,还是选政之操,他们都引领风气之先,献替殊多。(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陈晓峰[6](2015)在《清初广陵词坛范国禄词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范国禄以一介布衣,专注文学创作,不仅诗文名震一时,还是词坛硕彦,颇有建树,跻身当时优秀词人之列,王士禛、邹祗谟、孙默等清初词界着名选家均对之赞赏有加。范国禄具有丰富的填词实践和系统的词学思想,是清初广陵词坛值得关注的对象。目前学界研究中,范国禄只是广陵词坛群体、名家的背景和配角,尚未以研究主体进入学术视野。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还原其词学活动,阐述其词学思想,呈现与之相关的词坛风貌。(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5年10期)
邓妙慈[7](2015)在《论龚鼎孳对清初词坛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龚鼎孳是清初词坛的早期代表。他早期填词取源《花间》,创作了不少婉媚蕴藉的令词,与词坛主流之云间派保持了相当的一致。但他又能突破云间派狭隘的理论主张,大量创作长调,不为"花间妩媚"局限,导扬"稼轩风"。历来不少观点认为:龚鼎孳填词带"稼轩风"乃受阳羡宗主陈维崧的影响,实际上龚鼎孳使用长调、倾心"稼轩风"的时间远早于陈维崧。而他对陈维崧的奖掖,更为陈维崧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根基。龚鼎孳对清初词坛有承前启后之功,为清词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祁宁锋[8](2014)在《小山词社的理论建构与清初的词坛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山词社是清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词学组织,词社有一定的规模,在创作上也达到较高的水准。但是小山词社内部并没有统一的理论纲领,王时翔主张北宋,而毛健、顾陈垿则崇尚南宋,词社后期也逐渐走向崇尚南宋醇雅一派。王奕清总纂《历代诗余》、《钦定词谱》的问世,对词社理论的转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山词社作为一个跨越清代前中期的词人群体,透过其内部的词学分歧和前后变化,有助于我们体认清代词学从前期到中期的转变。此外,小山词社后期提出寄托说,并将其付诸于创作实践,深化了其词学思想,在词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小山词社表现出其他词人群体所没有的特色。其一,小山词社具有崭新的家族性特徵;其二,词社两代词人之间有明显的师法传授的痕迹。这两个特点,都直接促进了词社理论的形成。(本文来源于《词学》期刊2014年02期)
江合友[9](2014)在《王士禛和《漱玉词》与清初词坛对李清照词的创作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士禛填词从学李清照入手,遍和《漱玉词》,在追拟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能征服原作声韵牵制,自由抒情,并以代拟闺音的方式展开,保持了词婉约的美感,印证了其对于词体的理论认知。在艺术技巧方面,以意象烘托,追求境外之意,取代李清照原作精于白描的写法;在语言的创造性方面,也做出许多探索,和词之中不乏秀句。以王士禛为代表的清初词坛和《漱玉词》诸作,受到云间词派影响,晚唐五代词是词家认识词体的基准,这一接受角度强化了李词作为婉约词宗的经典地位。但清初词家在对李清照词进行经典化时存在偏狭之失,充分体认其绮艳婉媚的一面,而忽略其深厚之处。(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2-25)
刘东海[10](2014)在《清初词坛多人步韵唱和的传播特点和局限——以“秋水轩”唱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人步韵唱和是清初词坛重要的人际传播活动。"秋水轩"唱和是康熙十年(1671年)一次大型的多人步韵唱和。本文以"秋水轩"唱和为例,概述由于传播过程中"把关人"龚鼎孳等"大有力者"的参加,使"秋水轩"唱和在传播性质上开始转变,由此阐述中国古代传播中"士林效应"、"权位效应"和求稳性的治统意识作用下传播方式的缺陷以及官方代表在传播内容中的退缩性和滞后性。(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2-25)
清初词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熙四年发生的"江村唱和",促进了稼轩风在江南词坛的兴起和传播,是江南词坛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的一次标志性唱和活动。康熙五年发生的"广陵唱和",推动稼轩风逐渐成为江南词坛乃至清初词坛创作的主流。"江村唱和"与"广陵唱和"分别调寄《满江红》《念奴娇》,是由唱和所抒发的情感性质决定的,也与词调及韵脚具有的抒情特征密切相关。从"江村唱和"到"广陵唱和",清晰地反映了江南词坛稼轩风的流变轨迹,在清初稼轩风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认识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初词坛论文参考文献
[1].胡元翎,梁雪.徐士俊词学观的发展与明末清初词坛[J].学术交流.2018
[2].葛恒刚.“江村唱和”“广陵唱和”与清初江南词坛稼轩风的演进[J].江苏社会科学.2018
[3].朱龙.清初词坛的史达祖接受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7
[4].江合友.论清初词坛对李清照的创作接受——以王士禛《和漱玉词》为中心[J].人文论丛.2016
[5].梅向东.清初皖词叁大家与词坛风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陈晓峰.清初广陵词坛范国禄词学研究[J].文艺评论.2015
[7].邓妙慈.论龚鼎孳对清初词坛的贡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祁宁锋.小山词社的理论建构与清初的词坛走向[J].词学.2014
[9].江合友.王士禛和《漱玉词》与清初词坛对李清照词的创作接受[C].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10].刘东海.清初词坛多人步韵唱和的传播特点和局限——以“秋水轩”唱和为例[C].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