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分析论文_黄蓓,吴惠涓,陈坤,王宗文,赵忠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阵发性,癫痫,长程,生物,普兰,反馈,工效。

脑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蓓,吴惠涓,陈坤,王宗文,赵忠新[1](2019)在《发作性睡病猝倒过程视频-脑电-肌电监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猝倒发作过程的动态视频-脑电-肌电监测,全面解析猝倒演变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筛选6位(男4例)伴有典型猝倒症状的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其中2位被诊断为猝倒持续状态。监测中患者站立于有保护措施的房间内,由专业医师协助其诱发猝倒,并记录猝倒全过程的视频-脑电-肌电改变。结果共记录到6位患者的14个全面性猝倒发作。1、典型的猝倒发作表现为患者在情感刺激后逐步出现眼睑下垂、面肌松弛、颈部下垂、姿势不稳,此时可有间断性面部或全身肌肉抽搐,而后患者全身瘫软、跌倒在地;在猝倒初期可见EEG频率减慢伴波幅增高,EMG有短暂阵发性的肌电增高,继而EMG转变为显着抑制,EEG以低电压混合频率波为主;猝倒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患者可逐渐睁眼、抬头、活动四肢,此时伴有EEG、EMG同步恢复。2、根据猝倒发作临床特征与脑电-肌电特征,我们提出猝倒过程可分为4期,分别为诱发期、对抗期、无张力期和恢复期。3、在猝倒的对抗初期,EEG出现阵发性高同步化θ节律(HSPT)。HSPT平均波幅119.60uV,频率5.23Hz,HSPT持续时间在2-3秒,与安静清醒及睡眠各期的脑电特征显着不同。结论猝倒并非单一的过程,它包含一系列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动态变化。HSPT是特征性的猝倒早期脑电特征,可能为猝倒发作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黄蓓,徐涛,陈坤,徐云霞,庄建华[2](2019)在《发作性睡病猝倒过程中视频-脑电-肌电-心电动态监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猝倒片段的动态视频-脑电-肌电-心电监测,全面解析猝倒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改变,提供临床快速识别、诊断猝倒的方法,并推进对猝倒机制的研究。方法筛选25位伴有典型猝倒症状的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所有患者病程在1年以内,且均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监测前给予患者充足睡眠,监测中让患者站立于有保护措施的房间内,由专业医师协助其诱发猝倒,并记录猝倒全过程的视频-脑电-肌电-心电改变。结果共记录到25位患者的44个全面性猝倒片段。分析数据发现(1)猝倒是一个动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提出改进版的猝倒分期,包含诱发期、对抗/跌倒期、无张力期和恢复期,表现为患者受到情感刺激(诱发期)出现肌肉颤抖、姿势不稳(对抗/跌倒期),继而全身瘫软(无张力期),最后肌张力逐渐恢复(恢复期)的过程;(2)在对抗/跌倒期,患者肌肉颤抖抽搐时脑电可同步出现特征性短暂爆发的θ节律,即阵发性高同步化θ节律(HSPT),无张力期背景脑电为低电压混合频率波,恢复期脑电以α或β节律为主。(3)比较猝倒、清醒及睡眠各期的脑电特征,爆发性θ节律平均波幅119.60uV,频率5.23Hz,持续时间在2-3秒,与SOREMPs期θ节律(52.35uV,5.18Hz)相比波幅更高,频率更快。无张力期背景脑电平均26.25uV,8.28Hz,与清醒闭眼期α节律相比频率更慢,波幅更小,但高于夜间REM期(非SOREMPs)的低电压混合频率波。结论猝倒各期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改变均不相同,反映其背后神经递质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对抗/跌倒期蕴含了两种力量的博弈,其中阵发性高同步化θ节律(HSPT)可能为触发猝倒发作的关键节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鲁珊珊,徐娟娟,张保坤,邵娜,黄伟伟[3](2019)在《慢性失眠患者NREM和REM期脑电能量谱的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慢性失眠(Chronic primary insomnia,CPI)和良好睡眠者(good sleeper,GS)睡眠期的脑电功率谱特征。方法我们对26例慢性失眠患者(15女/11男,47.0±6.0岁)和23例良好睡眠健康者(good sleeper,GS, 15女/8男,46.3±4.3岁)进行3整夜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ic,PSG)的检测,分析睡眠起始阶段(第一个纺锤波前后5min)、睡眠维持阶段(第一个睡眠周期,稳定的10min的N2,N3,REM)和睡眠转换期间(第一个REM前后5min)的脑电能量谱的变化。结果 1、CPI组与GS组相比,β1(16-20HZ)频带的EEG功率在睡眠起始阶段显着高于GS。在睡眠维持阶段,N2期睡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N3期δ(1-4HZ)频带明显低于GS组,在REM睡眠α(8-12HZ)频带明显高于GS组。在睡眠转换期间,α,sigma(12-16HZ),β1,β2(20-32HZ)频带明显高于GS组。结论在睡眠起始阶段及睡眠转换期间,CPI患者的α,β1、β2频带的较高水平的差异提示失眠患者皮质的高觉醒程度。基于先前的研究表明,脑电图β活动代表了皮质觉醒的标志物,而脑电图睡眠纺锤(sigma)活动是睡眠保护机制的指标,CPI患者中高sigma保护神经活动模式,有助于CPI进行恢复性睡眠。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唤醒和睡眠保护同时激活的概念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彭炳蔚,王秀英,曾意茹,李小晶,梁惠慈[4](2019)在《不同年龄阶段癫痫性痉挛的临床脑电特征及病因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2010年,ILAE将癫痫性痉挛作为一种特殊的发作形式列出,但是机制未明,本研究对癫痫性痉挛的病例的脑电图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认识癫痫性痉挛的机制提供线索。方法纳入2012-2019年我院经视频脑电图监测根据特征性的发作期EEG和EMG表现确诊为痉挛发作的所有病例,根据首次发(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廖波,甘桂荣,李彦,赵梦颖,卢志南[5](2019)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使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单独治疗,试验组实施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试验组HAMA、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便秘、口干、过度镇静、震颤、视物模糊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效果显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9期)

周金[6](2019)在《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月。研究对象: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6周、9周后抑郁评分,对比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疗效确切,效果理想,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顾燕芳,尉晨[7](2019)在《系统护理干预对顽固性癫痫患者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依从性影响分析的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顽固性癫痫在治疗方面因为癫痫病灶的部位、程度以及发作程度而存在难点,因此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进行癫痫手术治疗前接受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帮助癫痫定位,作为癫痫术前评估手段。但是对于脑电监测的患者及家属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以及行为规范准则,很多时候直接影响到脑电监测的结果,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患矛盾。因而针对护理干预对接受长程视频脑电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结果:系统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检测过程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增加了患者监测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李雄,梁杰其,郭芳伶,谭立军,李良[8](2019)在《脑电双频指数用于门诊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门诊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进行麻醉指导对其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两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照组患者以其临床体征变化为依据给药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给药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丙泊酚使用量及麻醉后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及麻醉后苏醒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进镜时观察组患者MAP及HR相比对照组更高(P <0.05),其他时间点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整体上来看观察组患者指标波动幅度更平稳。结论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维持麻醉给药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避免深度麻醉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石晶晶[9](2019)在《基于脑电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生理层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在学习能欠缺、易出现心理问题等方面的生理特征。方法以某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测试对象,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被测试者的能力特征值、性格偏差、启动性、兴奋性、适应性等。结果仅有31.1%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评价为A~C等级,其他学生在能力特征值方面略有不足或不足,性格方面有略有偏差或有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初等教育基础薄弱、文化不适应、不能融入集体、性格孤僻等原因。结论建议学校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集体;辅导员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崇,于晓琳,饶妮妮[10](2019)在《多任务中枢疲劳脑电的线性描述符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先选取50名受试者分别完成3种不同类型长时间脑力认知任务,而后采用主观评价、行为学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实验前后的疲劳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脑力认知任务后,受试者的主观感觉疲劳程度增加,复杂运算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间显着增加,转换实验任务的错误率显着增加,Fz、Cz和Pz电极位置P300的幅度均显着降低,说明受试者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进而验证3种类型的脑力劳动任务均不同程度地诱发了中枢疲劳程度的增加。为充分利用多导脑电信息,提出了运用线性描述符参数对实验任务前后大脑总体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完成任务后中央和顶叶脑区能量增加,而前额、中央和顶叶脑区场强变化率下降。线性描述符参数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描述多导脑电信号随中枢疲劳深度变化所形成的大脑整体活动状态变化的物理特性,从而更好地揭示中枢疲劳作用机制,为中枢疲劳的多通道脑电分析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脑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猝倒片段的动态视频-脑电-肌电-心电监测,全面解析猝倒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改变,提供临床快速识别、诊断猝倒的方法,并推进对猝倒机制的研究。方法筛选25位伴有典型猝倒症状的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所有患者病程在1年以内,且均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监测前给予患者充足睡眠,监测中让患者站立于有保护措施的房间内,由专业医师协助其诱发猝倒,并记录猝倒全过程的视频-脑电-肌电-心电改变。结果共记录到25位患者的44个全面性猝倒片段。分析数据发现(1)猝倒是一个动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提出改进版的猝倒分期,包含诱发期、对抗/跌倒期、无张力期和恢复期,表现为患者受到情感刺激(诱发期)出现肌肉颤抖、姿势不稳(对抗/跌倒期),继而全身瘫软(无张力期),最后肌张力逐渐恢复(恢复期)的过程;(2)在对抗/跌倒期,患者肌肉颤抖抽搐时脑电可同步出现特征性短暂爆发的θ节律,即阵发性高同步化θ节律(HSPT),无张力期背景脑电为低电压混合频率波,恢复期脑电以α或β节律为主。(3)比较猝倒、清醒及睡眠各期的脑电特征,爆发性θ节律平均波幅119.60uV,频率5.23Hz,持续时间在2-3秒,与SOREMPs期θ节律(52.35uV,5.18Hz)相比波幅更高,频率更快。无张力期背景脑电平均26.25uV,8.28Hz,与清醒闭眼期α节律相比频率更慢,波幅更小,但高于夜间REM期(非SOREMPs)的低电压混合频率波。结论猝倒各期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改变均不相同,反映其背后神经递质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对抗/跌倒期蕴含了两种力量的博弈,其中阵发性高同步化θ节律(HSPT)可能为触发猝倒发作的关键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黄蓓,吴惠涓,陈坤,王宗文,赵忠新.发作性睡病猝倒过程视频-脑电-肌电监测与分析[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黄蓓,徐涛,陈坤,徐云霞,庄建华.发作性睡病猝倒过程中视频-脑电-肌电-心电动态监测与分析[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鲁珊珊,徐娟娟,张保坤,邵娜,黄伟伟.慢性失眠患者NREM和REM期脑电能量谱的特点分析[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4].彭炳蔚,王秀英,曾意茹,李小晶,梁惠慈.不同年龄阶段癫痫性痉挛的临床脑电特征及病因学分析[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5].廖波,甘桂荣,李彦,赵梦颖,卢志南.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

[6].周金.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人人健康.2019

[7].顾燕芳,尉晨.系统护理干预对顽固性癫痫患者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依从性影响分析的文献综述[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8].李雄,梁杰其,郭芳伶,谭立军,李良.脑电双频指数用于门诊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

[9].石晶晶.基于脑电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分析[J].人类工效学.2019

[10].张崇,于晓琳,饶妮妮.多任务中枢疲劳脑电的线性描述符参数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睁眼(a)和闭眼时(b)脑电信号的复杂网...柱状图分析法示意图(6,5)模型估计出的成分脑组织海马区域电镜形态学分析:电镜形...系列数字脑电分析系统美国NeuroScan公司的脑电信号采集仪器...

标签:;  ;  ;  ;  ;  ;  ;  

脑电分析论文_黄蓓,吴惠涓,陈坤,王宗文,赵忠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