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秧机论文_任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摆秧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片机,水稻,农业机械,正交,作业,田间,原型。

摆秧机论文文献综述

任雪[1](2016)在《旱田摆秧机秧钵单片机自动摆秧控制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农业的不断开发,应用在农业上的机器也在不断的被研发。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农业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以前的老式的耕作方式也已经有了改变,由原来的粗放型农业逐渐转变为集约型农业,并且促进和调整了我国农村的产业和农业经济的结构。使之不断的优化、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完善,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并且获得了非常显着的成绩。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机械化使用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普及,同时它的效果也会逐渐的显现。农机事业将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将秧苗成功的移栽到大地中,这是田间作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采用穴盘苗摆秧技术并且研制一款基于穴盘苗的自动摆秧机控制系统,这样就能够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采用自动的旱田摆秧机还能够减少操作的人数,大大的解放了劳动力,并且同时还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目前我国对于摆秧机的实验操作处在上升阶段,但从总体的控制系统上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对于秧苗在运输或者推出的过程中定位不是很好,对于数据的采取和收集的可靠性也不是很高,系统的控制性能还会随着环境等一些外界因素而改变,因而导致它的智能化程度会较低,作业效率不高等一些问题。摆秧控制系统是全自动旱田摆秧机的一个重要部分。本实验的研究是研制一款新型的全自动旱田摆秧控制系统并完成了软硬件方面以及整体的一个设计。首先摆秧机主要由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摆秧机控制系统这个部分,首先是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完成了摆秧机按照要求手动设置它的速度、移动秧钵的横纵向的个数,以及在推出秧苗的时候能够更加的精准。其次硬件设计方面,包括单片机的选型,伺服电机的选型,传感器的选型同时结合了模块化的这种设计思想,设计了电源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控制系统模块,并根据它们的功能和结构设计了电路,通过隔离和接地等方法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并对硬件的控制部分PCB板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以及布线。最后软件设计方面,同样是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研究并开发了摆秧机构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的编程语言是C51,采用的开发环境是keil u vision4来对软件进行开发,同时还采用了STC-ISP烧录软件来对完成的程序进行烧写。同时还分析和设计了主程序流程图、信号采集程序流程图、按键输入程序以及显示程序流程图等。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控制系统的摆秧机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并且整个系统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岩舟,涂伟,王汝贵,杨坚[2](2011)在《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摆秧机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行研制的2ZB-8型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型号为AT89C52型单片机的直接数字控制技术来解决摆秧机的行走速度与摆秧量同步的问题。并在设计中使用PROTEL99SE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提高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1年04期)

杨新春[3](2010)在《水稻摆秧机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浅植能提高水稻低节位的有效分蘖以实现增产。水稻摆秧机吸收了水稻抛秧种植的浅栽增产优势与水稻机插的成行成距有序移栽的优点,其原理是将规格化的带土毯状秧苗分秧切块,有序浅植于田中而不入土;既实现了有序浅植,又简化了插秧机易损件较多的多组传动栽植臂分插机构;是一种新型高效高产的水稻种植机具。本文将介绍其研究成果与试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期刊2010年03期)

李岩舟,杨坚,王汝贵[4](2006)在《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摆秧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稻摆秧机摆秧量和行走速度同步性问题,设计出了单片机控制系统。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单片机电路、驱动电路以及单片机的主要程序流程图,并利用Protel对设计的驱动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设计电路是否能产生让摆秧机达到设计要求摆秧量的电流。(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6年03期)

李岩舟[5](2005)在《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摆秧量与机组速度同步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机化教研室研制的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机组的行走速度与摆秧量不同步问题。当行走速度发生改变时,由于摆秧量没有随之得到同步调整,故秧苗株距不能得到适时有效控制。考虑到摆秧机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行走轮易打滑等特点,霍尔传感器采集机组地轮的速度和摆秧量的脉冲信号,传入单片机并进行处理,输出控制信号。从而解决机组的同步问题。 本文采用型号为AT89C52单片机(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的直接数字控制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技术,来解决摆秧机的行走速度与摆秧量同步的问题。本课题采用两片单片机(因该摆秧机有两个振动排秧盘)做为控制核心。用霍尔传感器采集地轮的速度。根据速度与摆秧量的关系,以及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摆秧量与电流的关系来决定某个速度应有的驱动电流。然后根据这关系通过让单片机不同的引脚导通,从而改变驱动电路导通状态,使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发生改变,进而改变电磁铁的吸合力的大小。使得振动摆秧盘的振幅发生改变,最终达到调节摆秧量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采用Protel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提高设计的效率。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单片机的程序。程序的编写、编译、调试、模拟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5-05-01)

万红[6](2003)在《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摆秧量与机组速度同步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机化教研室研制的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机组的行走速度与摆秧量不同步的问题。当行走速度改变时,由于摆秧量没有得到同步调整,故秧苗株距不能得到适时有效控制。另外,经各行摆秧量一致性与总摆秧量一致性室内试验及其变异系数方差分析,表明电磁铁控制电路电压对各行摆秧量一致性与总摆秧量一致性影响显着。目前,该摆秧机采用12V电瓶来稳定发电机发出的电压,这种稳压方式能保证电压不小于12V,但当柴油机转速提高时,发电机输出的电压有所提高,而电瓶不能限制其升高,摆秧均匀性受到影响。 本文采用型号为AT89C52单片机(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的直接数字控制(Direct Digital Control)技术,解决摆秧机行走速度与摆秧量同步性的问题。在这种方式下,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按事先设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处理,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执行机构动作,使工作过程始终处于设定状态。本课题采用两片单片机(该摆秧机有两个振动排秧盘),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JL18A3-8Z/NK霍尔元件传感器采集机组行走速度(V),把V与振动排秧盘的激振频率(f)在单片机内部可Flash编程和擦除只读存储器(PEROM)中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当行走速度发生改变时,单片机改变方波的频率,经驱动电路改变电磁铁的吸合频率(激振频率),以达到调节摆秧量的目的。 关于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的稳压问题,采用设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来满足其电源和稳压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3-05-01)

杨坚,阳潮声,黄亦其,陈兆耀[7](2003)在《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结构、工作流程及振动排秧机构使钵苗分散、自动成链、排列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工作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工作性能,表明电源电压、苗高对C各影响大,该摆秧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农业机械化》期刊2003年01期)

万红,杨坚[8](2003)在《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单片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单片机应用在水稻摆秧机上的实时控制进行了介绍 ,给出了系统主要硬件和主要程序流程以及一种利用查表程序设计实现实时控制的简单方法(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03年01期)

杨新春,陈建国,张文毅,张旭,程叁六[9](2002)在《水稻摆秧机的研制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浅植能提高水稻低节位的有效分蘖以实现增产。水稻摆秧机,吸收了水稻抛秧种植的浅栽增产优势与水稻机插的成行成距有序移栽的优点,其原理是将规格化的带土毯状秧苗分秧切块,有序浅植于田中而不入土;既实现了有序浅植,又简化了插秧机易损件较多的多组传动栽植臂分插机构;是一种新型高效高产的水稻种植机具。本文将介绍其研究成果与试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期刊2002-06-01)

尹沾松[10](2002)在《2ZB-8水稻摆秧机振动排秧盘参数的计算机虚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对象是2ZB-8水稻摆秧机振动排秧盘,目的是通过分析摆秧机的振动排秧机构,确定影响振动排秧性能的主要参数,找出最忧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排秧机构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排秧盘是振动式摆秧机钵苗输送机构,也是最主要的工作部件之一。影响排秧盘振动排秧性能的主要参数有激振力幅值F,激振频率ω,弹簧倾角α及弹簧刚度K。为了分析这四个参数对系统的影响,首先在ANSYS中建立振动排秧盘的虚拟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振动排秧机构的固有频率;同时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排秧盘的振动量、速度及加速度,并得出相应数据的曲线图;另外,校核了主要元件弹簧的疲劳强度及使用寿命。在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对振动机构提出了改进意见。 其次利用ADAMS软件建立振动排秧盘的虚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首先验证虚拟模型的振动性能与物理原型基本相符,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四个因子(激振频率山、激振力幅值F、弹簧刚度K及弹簧倾角α)对钵苗推送速度的影响。采用统计方法(方差法、极差法及回归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振动参数的最优组合。四个因子中,频率ω对钵苗的推送速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激振力幅值F。在虚拟模型中,还就弹簧误差对振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的结论。另外,对比分析叁种波形(矩形波、正弦波及锯齿波)激振力对振动系统的影响,发现采用正弦波激振力对振动系统冲击较小,应优先考虑使用。最后,对多钵苗碰撞仿真试验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工作,将钵苗模型进一步优化,编写了建立多钵苗模型、钵苗接触力、钵苗铰接等宏命令及传感器程序,并将弹簧柔性化。 分析得出振动参数的最优组合方案为:激振力F取150N,激振频率山取38Hz,弹簧倾角α及刚度K分别取64°、56N/mm。(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2-05-01)

摆秧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自行研制的2ZB-8型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型号为AT89C52型单片机的直接数字控制技术来解决摆秧机的行走速度与摆秧量同步的问题。并在设计中使用PROTEL99SE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提高设计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摆秧机论文参考文献

[1].任雪.旱田摆秧机秧钵单片机自动摆秧控制装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

[2].李岩舟,涂伟,王汝贵,杨坚.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摆秧机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

[3].杨新春.水稻摆秧机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0

[4].李岩舟,杨坚,王汝贵.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摆秧控制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6

[5].李岩舟.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摆秧量与机组速度同步问题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

[6].万红.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摆秧量与机组速度同步问题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3

[7].杨坚,阳潮声,黄亦其,陈兆耀.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试验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3

[8].万红,杨坚.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单片机控制[J].机电工程.2003

[9].杨新春,陈建国,张文毅,张旭,程叁六.水稻摆秧机的研制与试验[C].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2002

[10].尹沾松.2ZB-8水稻摆秧机振动排秧盘参数的计算机虚拟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一8型电磁振动式水稻摆秧机霍尔元件传感器安装图直流稳压电源单片机控制系统土板电路图系统框图1 摆秧机构的工作流程

标签:;  ;  ;  ;  ;  ;  ;  

摆秧机论文_任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