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论文_姜嫄,张翌楠,李志强,许士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肩星天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牛,生物防治,害虫,己烯,引物,复壮,生活史。

光肩星天牛论文文献综述

姜嫄,张翌楠,李志强,许士文[1](2019)在《花绒寄甲防治旱柳光肩星天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敌昆虫花绒寄甲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市内房山区和大兴区道路两旁受危害的旱柳释放花绒寄甲卵,40多天后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年释放卵卡对天牛幼虫致死率最高达到79.17%;取回受害枝做树木解析,调查受害木虫口减少量最高为100%。当年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控制效果明显,且逐年累计释放花绒寄甲能够有效地控制天牛幼虫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洪义,聂文革,王维,王海涛,张守军[2](2019)在《光肩星天牛在叁江平原地区的分布及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是重要的检疫性蛀干害虫,由于虫态隐蔽,繁殖扩散力强,每年都会造成大量苗木损毁。本文参照国内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光肩星天牛在黑龙江省叁江平原地区分布及危害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风险性R值为1.95,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对其风险性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9年05期)

朴志祥[3](2019)在《园林树木光肩星天牛的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调查了鸡西市园林绿地内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危害树种,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的树木危害程度,并提出根据光肩星天牛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许士文,姜嫄,张翌楠[4](2019)在《花绒寄甲防治甘肃省二白杨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嘉峪关地区受光肩星天牛危害严重,以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为研究对象,设置释放卵卡、成虫、卵卡和成虫3种不同的防治方案,对二白杨光肩星天牛进行生物防治,2个月后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混合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3. 24%,远远高于对照组和释放成虫组、卵卡组。树木解析结果证明了混合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天牛幼虫的减少率平均可达40%以上。(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覃海文,黄梦伊,石娟[5](2019)在《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分子快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 chinensis同属鞘翅目天牛科星天牛属,均为世界性林业蛀干害虫。前者主要为害杨树、柳树、榆树等阔叶树,后者主要为害柑橘、苦楝、木麻黄、柳树等林果植物。2种天牛常以卵或幼虫虫态在港口被截获,从形态上难以区分。在分子标记技术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罗立平[6](2019)在《光肩星天牛人工饲料的筛选及其天敌花绒寄甲的耐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原产于中国和朝鲜半岛。在原产地和侵入地均肆虐成灾,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花绒寄甲作为光肩星天牛的重要天敌,因耐寒性的限制,导致花绒寄甲在光肩星天牛发生严重的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区无法应用。为此,本文还研究了花绒寄甲的耐寒性,为花绒寄甲在非适生区防治光肩星天牛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多因素多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正交试验为11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27个处理。按照确定的正交试验方案,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饲养试验,观察幼虫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和增加体重,计算各水平的平均值。以幼虫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和幼虫增加的重量为评价标准,若人工饲料饲养效果与木段饲养效果相当,则可判断该种人工饲料配方可替代木段饲养法,可以用该饲料成功饲养光肩星天牛幼虫,以此来评估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1)通过对27种不同配方的饲养效果进行极差分析,本次试验中影响光肩星天牛幼虫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琼脂,对体重增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干酪素。(2)根据各因素最佳水平统计的频次和综合平衡法的分析,得出光肩星天牛幼虫最佳配方,该配方的成分及比例为:琼脂(5.5%)、柳木粉(7.5%)、山梨酸钾(0.26%)、盐酸四环素(0.3%)、氨苄青霉素(0.2%)、黄豆粉(2.5%)、抗坏血酸(0.15%)、微晶纤维素(15%)、蔗糖(0.8%)、大豆油(0.5%)、韦氏盐(0.5%)、酵母素(3.1%)、干酪素(1.5%)、水(62.19%)。(3)对饲料配方进行验证,该人工饲料与木段饲养相比,在存活率和存活时间上无显着差异,但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增加的体重显着高于木段饲养的幼虫体重增加量。应用该配方饲养幼虫在存活率、存活时间和增加体重各项指标均表现优良,能够成功饲养光肩星天牛幼虫。2.为了探究光肩星天牛在吉林珲春的耐寒性以及在当地释放花绒寄甲进行防治的可行性,为花绒寄甲在非适生区防治光肩星天牛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于野外采集光肩星天牛寄主木段带回室内解剖,测定了该天牛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并于室内设置 8℃/0.5 h、4℃/0.5 h、0℃/0.5 h、4℃/1 h、4℃/4 h 5 组快速冷驯化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对花绒寄甲过冷却点的影响。结果显示,生活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光肩星天牛卵的过冷却点最低,平均为-25.70℃,光肩星天牛能以高于当地极端低温的过冷却点越冬。且随着光肩星天牛的发育和向树干内部蛀食,其过冷却点逐渐升高,耐寒能力相应下降,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分别为卵<小幼虫<大幼虫。表明昆虫能否成功越冬除受自身过冷却能力影响外,还与所处微生境有关。花绒寄甲的快速冷驯化研究发现,除4℃/4h外,其他冷驯化处理均对花绒寄甲的过冷却点有显着影响,其中4℃/0.5 h处理的花绒寄甲过冷却点最低,平均为-19.14℃。表明在一定低温和时间条件下的快速冷驯化可以更为有效的降低花绒寄甲的过冷却点,提高其耐寒性。3.探讨了取食不同浓度外源海藻糖对室内饲养的花绒寄甲成虫存活率和耐寒性的影响。在室内分别用含3%,6%和9%海藻糖的半人工饲料饲养花绒寄甲成虫,以未取食海藻糖的花绒寄甲为对照组,统计饲养10周后的总存活率,测定未经低温处理和10℃低温处理3 d的成虫过冷却点和含水率。取食含60%海藻糖半人工饲料的花绒寄甲成虫存活率最高,为86.67%。未经低温处理和经过低温处理的成虫,取食含9%海藻糖与其他处理和对照组相比,过冷却点均是最低,未经低温处理的过冷却点为-19.3℃,经低温处理的过冷却点为-21.6℃。低温对未取食海藻糖成虫的含水率有显着影响,对其他取食含海藻糖的处理无显着影响。外源海藻糖对花绒寄甲成虫的饲养存活率和过冷却点有显着影响,可以利用外源海藻糖提高花绒寄甲成虫饲养存活率和耐寒性。4.探讨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生长发育和耐寒性的影响,于室内分别用大麦虫Zophobas morio蛹、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和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幼虫作为寄主,统计和分析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成虫产出数、成虫个体大小和过冷却点。结果发现: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的成虫产出数无显着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体长、成虫体重和过冷却点有显着影响。寄生大麦虫蛹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10.58 d)和蛹历期(30.17 d)均最长,成虫体长最长(8.68 mm),体重最重(360.22 mg),过冷却点最低(-18.81℃);而寄生麻竖毛天牛幼虫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8.94 d)和蛹历期(22.84 d)均最短,成虫体长最短(6.33 mm),体重最轻(184.38 mg),过冷却点最高(-16.50℃)。相比麻竖毛天牛和松褐天牛的幼虫,大麦虫蛹所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体型更大且耐寒性更强,大麦虫蛹是繁育更为健壮和耐寒的花绒寄甲种群的理想替代寄主。本文为光肩星天牛人工饲养筛选了一种优质的人工饲料,同时也为其他天牛类人工饲料的快速筛选和配制方法提供借鉴。此外,本研究发现花绒寄甲耐寒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适度的快速冷驯化和其营养条件改变,可以显着的提高花绒寄甲的耐寒性,扩大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的范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仇兰芬,李志强,薛洋,屈海学,赵洪林[7](2019)在《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控制柳树天牛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治危害北京地区柳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采用对环境安全的天敌昆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上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释放花绒寄甲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另外,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林间条件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释放花绒寄甲卵,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0.82%。(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赵新民,李滔滔,彭晓赟,刘石泉[8](2019)在《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AglaOBP12同源建模及与乙酸-顺-3-己烯酯的分子对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气味结合蛋白AglaOBP12与寄主植物挥发物乙酸-顺-3-己烯酯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调控光肩星天牛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建模预测AglaOBP12叁维结构,虚拟氨基酸突变构建两个突变子,利用Molegro Virtual Docker程序进行分子对接研究AglaOBP12与乙酸-顺-3-己烯酯的结合模式。模型的合理性评价采用GMQE、QMEAN、ramachandran图和Verify-3D。【结果】AglaOBP12的叁维结构由6个α-螺旋构成且形成锥形疏水口袋结构。6个保守半胱氨酸在螺旋结构之间形成稳定结构的3个二硫键。AglaOBP12的C端疏水性氨基酸位于结合口袋的出口并对口袋形成一定的遮挡。乙酸-顺-3-己烯酯位于疏水口袋中与疏水性氨基酸发生作用,而亲水头部羰基氧原子则与Asn123产生氢键。在与突变子N123A的对接中,乙酸-顺-3-己烯酯更接近疏水口袋的出口,乙酸-顺-3-己烯酯与C端Phe135形成氢键。而在与突变子F135E/L136E/V137E的对接中,乙酸-顺-3-己烯酯位于疏水口袋较深处,但未发现与Asn123氢键作用,相比野生型,两个突变子的对接空间能和范德华尔能增大,结合稳定性下降。【结论】乙酸-顺-3-己烯酯位于AglaOBP12疏水口袋并通过氢键与Asn123形成稳定的复合物,AglaOBP12的Asn123和C端疏水氨基酸对结合乙酸-顺-3-己烯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祯,韩振莲[9](2019)在《杨树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及更新复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杨树可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叁北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杨树作为道路绿化,园林景观用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树种。在地处西北地区的甘肃武威东沙窝,杨树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其生态防护功能及四旁绿化作用。然而,由于近年来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对区域内的杨树造成了巨大危害,部分区域的杨树甚至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虽然进行了各种方式的防治,但由于杨树生长过高,给天牛防治造成了很多不便,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提出了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危害较重的杨树先进行截干更新复壮,进一步利用花绒寄甲对杨树光肩星天牛进行生物防治技术。既保存了杨树主杆,使其更新复壮,又可以减小防治难度,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张丽莹,薛国红[10](2019)在《蒲螨对多毛小蠹和光肩星天牛控制作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多毛小蠹和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50%±5%的室内环境下,蒲螨对多毛小蠹幼虫寄生效果较好,寄生率达100%。蒲螨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不选择寄生。室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每厘米胸径释放蒲螨量20 000头和40 000头的多毛小蠹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86%和65.01%,寄生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光肩星天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是重要的检疫性蛀干害虫,由于虫态隐蔽,繁殖扩散力强,每年都会造成大量苗木损毁。本文参照国内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光肩星天牛在黑龙江省叁江平原地区分布及危害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风险性R值为1.95,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对其风险性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肩星天牛论文参考文献

[1].姜嫄,张翌楠,李志强,许士文.花绒寄甲防治旱柳光肩星天牛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

[2].孙洪义,聂文革,王维,王海涛,张守军.光肩星天牛在叁江平原地区的分布及风险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2019

[3].朴志祥.园林树木光肩星天牛的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19

[4].许士文,姜嫄,张翌楠.花绒寄甲防治甘肃省二白杨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

[5].覃海文,黄梦伊,石娟.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分子快速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

[6].罗立平.光肩星天牛人工饲料的筛选及其天敌花绒寄甲的耐寒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7].仇兰芬,李志强,薛洋,屈海学,赵洪林.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控制柳树天牛的试验研究[J].绿色科技.2019

[8].赵新民,李滔滔,彭晓赟,刘石泉.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AglaOBP12同源建模及与乙酸-顺-3-己烯酯的分子对接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9

[9].张祯,韩振莲.杨树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及更新复壮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9

[10].张丽莹,薛国红.蒲螨对多毛小蠹和光肩星天牛控制作用初探[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2 光肩星天牛 DDRT-PCR...光肩星天牛幼虫排粪孔下方释放卵...光肩星天牛产卵分泌物SDS-PAGE电...光肩星天牛幼虫坑道中发现的花绒...光肩星天牛成虫花绒寄甲幼虫寄生取食害虫光肩星天

标签:;  ;  ;  ;  ;  ;  ;  

光肩星天牛论文_姜嫄,张翌楠,李志强,许士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