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晶化动力学论文-张宝庆,路新行,曹国华,刘坤,刘高鹏

等温晶化动力学论文-张宝庆,路新行,曹国华,刘坤,刘高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温晶化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ZrCu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等温晶化,JMA方程

等温晶化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宝庆,路新行,曹国华,刘坤,刘高鹏[1](2019)在《ZrCuAlSi非晶合金的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Zr47Cu44Al9)98. 5Si1. 5非晶合金的等温晶化行为,利用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分析其等温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温度升高,Avrami指数n逐渐增大,其数值由758 K时的1. 05增大到773 K时的2. 94,表明晶化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的形核率随时间延续而减少的形核与长大支配。随着n变化,形核速率和长大方式发生改变。基于Arrhenius公式计算得到平均晶化激活能,为351 kJ/mol。晶化激活能与等温晶化体积分数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振华,赵秀媛,王辉平,张昊,陈鼎[2](2015)在《Zr_(57.5)Cu_(27.3)Al_(8.5)Ni_(6.7)非晶合金的非等温和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制备的Zr_(57.5)Cu_(27.3)Al_(8.5)Ni_(6.7)非晶合金的等温与非等温晶化动力学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SC)进行了研究,根据Kisinger方程计算出Zr_(57.5)Cu_(27.3)Al_(8.5)Ni_(6.7)非晶合金在非等温条件下的激活能Eg,Ex,Ep1和Ep2,分别为409.70kJ/mol(±60.07kJ/mol),335.53kJ/mol(±39.94kJ/mol),323.95kJ/mol(±15.21kJ/mol)和187.75kJ/mol(±13.27kJ/mol).在718K,723K,728K和733K等温条件下得到的晶化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表明晶化过程为典型的形核长大型转变.Avrami指数n的范围为3≤n≤4,表明晶化过程由界面控制的二维长大转变为界面控制的叁维长大,形核率随时间逐渐降低至稳定,等温晶化过程得到的激活能平均值434.81kJ/mol,高于非等温晶化过程的有效激活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12期)

张香云,袁子洲,冯雪磊,崔立志[3](2014)在《一种新的Cu基大块非晶合金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Cu56.4Zr31.02Ti6.58Al6大块非晶合金(BMGs),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同步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晶化激活能和晶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y(a)和z(a)判据检测了不同晶化模型对于该BMGs初始晶化相晶化过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该BMGs初晶晶化产物为Cu10Zr7相,Starink-Zahra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其晶化机制。拟合参数λi不为零,故晶化过程中软碰撞作用不可忽视;Avrami指数n由2.5减小为2.3,其晶化过程为连续形核过程中伴随着晶核受扩散控制的叁维方式长大,且形核速率不断减小。(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4年10期)

袁子洲,张香云,冯雪磊,崔立治[4](2014)在《Cu_(60)Zr_(33)Ti_7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Cu60Zr33Ti7大块非晶合金(BMGs),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确定其非晶态结构,并利用同步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其晶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BMGs第一晶化峰晶化产物为Cu10Zr7,其晶化过程有显着的动力学效应.由Kissinger法和Ozawa法得到的全局晶化激活能分别为116.27、122.9kJ·mol-1,该大块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徐志欣,李家云,孙民华,姚秀伟[5](2013)在《非晶纳米Ni_(500)团簇等温晶化过程中的结构与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镶嵌原子势,模拟了500个Ni原子(简称Ni500)组成的纳米团簇的等温晶化过程.通过对纳米Ni团簇的动力学行为和微观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Ni500在高温时是一步晶化的,在低温时则呈现出多步晶化的特征.在多步晶化的过程中,团簇结构会陷入多个亚稳态结构,经过原子重排,进入能量更低的亚稳态,最后完成晶化.在多步晶化过程中,原子的位置重排是通过协同跳跃运动实现的,其协同运动方式不但有常见的线型协同运动,也有多个原子的集体平移运动等其他形式.(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8期)

胡勇,闫红红,宋裕,李丹,刘邦[6](2013)在《不同微观结构Zr_(55)Al_(10)Ni_5Cu_(30)块体非晶合金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母合金铸锭的重熔次数获得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Zr55Al10Ni5Cu30块体非晶合金,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合金在连续加热条件下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微观结构的Zr55Al10Ni5Cu30块体非晶合金具有相似的表观晶化激活能。这是因为该非晶0371合金初生相的结构与其局域有序结构不一致,以致于有序区尺寸的大小对晶化相的形核和长大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陈青,孙民华[7](2013)在《分子动力学模拟尺寸对纳米Cu颗粒等温晶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镶嵌原子势,模拟了4000个Cu原子和13500个Cu原子(简称Cu4000和Cu13500)组成的纳米颗粒以及块体Cu的等温晶化过程.通过对这些颗粒在晶化过程中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分析研究,发现低温时,不同尺寸的纳米Cu颗粒均出现多步晶化,且晶化时间的分布曲线远比高温时范围大;除了温度,颗粒尺寸对晶化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尺寸越大,晶化时间越长,最终的晶化程度越高;但是晶化时间随尺寸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不会一直持续,发现存在一个临界尺寸rc,小于rc时,晶化时间随颗粒尺寸增大而增加,大于rc时,晶化时间随尺寸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朱满,李俊杰,坚增运,常芳娥[8](2012)在《Fe_(71)Nb_6B_(23)非晶薄带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了Fe71Nb6B23非晶薄带,并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变温晶化动力学。从DSC曲线可知,玻璃化转变温度Tg、晶化起始温度Tx和晶化峰值温度Tp均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这些特征温度均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效应。分别利用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计算了该Fe基非晶薄带的玻璃化转变激活能Eg、晶化激活能Ex和激活能Ep,并解释了此非晶合金具有高的热稳定性的热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两种方程计算得出的Ex均大于Ep,表明该合金的形核过程比晶粒长大更为困难;晶化的动力学效应较玻璃化转变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2年10期)

陈青,王淑英,孙民华[9](2012)在《纳米Cu颗粒等温晶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镶嵌原子势,模拟了500个Cu原子(简称Cu_(500))组成的纳米颗粒的等温晶化过程.利用修正的均方位移、键对分析技术和内在结构(IS)等方法对该过程中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块体金属不同的是,Cu500纳米颗粒在某一温度保温时,其晶化时间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存在一个统计分布,并且保温温度越低其晶化时间的分布范围越广,最长晶化时间越长.在低温晶化时,Cu_(500)经历了一系列中间构型的转变才达到晶态,表现出多步晶化的特征.文章作者研究了颗粒的初始构型对晶化进程的影响,发现颗粒的初始结构特征和能量状态对其随后的晶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同一温度下,颗粒初始构型的IS能量越低其品化时间越长,这一点在低温时尤其明显.(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14期)

孙怀君,李莉,方允樟,斯剑霄,范晓珍[10](2012)在《Co基非晶合金薄带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Co基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显示: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特征温度Tg,Tx,Tp向高温区移动,且玻璃转变逐渐明显,过冷液相区逐渐加宽,表明该系列合金的玻璃化转变和晶化均具有动力学效应.用Kissinger方程计算了合金系的玻璃转变和晶化的表观激活能,发现与常规Co基非晶合金相比,具有强玻璃形成能力的Co基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明显增大,由此说明该类非晶合金具有更高的非晶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等温晶化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制备的Zr_(57.5)Cu_(27.3)Al_(8.5)Ni_(6.7)非晶合金的等温与非等温晶化动力学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SC)进行了研究,根据Kisinger方程计算出Zr_(57.5)Cu_(27.3)Al_(8.5)Ni_(6.7)非晶合金在非等温条件下的激活能Eg,Ex,Ep1和Ep2,分别为409.70kJ/mol(±60.07kJ/mol),335.53kJ/mol(±39.94kJ/mol),323.95kJ/mol(±15.21kJ/mol)和187.75kJ/mol(±13.27kJ/mol).在718K,723K,728K和733K等温条件下得到的晶化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表明晶化过程为典型的形核长大型转变.Avrami指数n的范围为3≤n≤4,表明晶化过程由界面控制的二维长大转变为界面控制的叁维长大,形核率随时间逐渐降低至稳定,等温晶化过程得到的激活能平均值434.81kJ/mol,高于非等温晶化过程的有效激活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温晶化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宝庆,路新行,曹国华,刘坤,刘高鹏.ZrCuAlSi非晶合金的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振华,赵秀媛,王辉平,张昊,陈鼎.Zr_(57.5)Cu_(27.3)Al_(8.5)Ni_(6.7)非晶合金的非等温和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张香云,袁子洲,冯雪磊,崔立志.一种新的Cu基大块非晶合金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

[4].袁子洲,张香云,冯雪磊,崔立治.Cu_(60)Zr_(33)Ti_7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行为[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

[5].徐志欣,李家云,孙民华,姚秀伟.非晶纳米Ni_(500)团簇等温晶化过程中的结构与动力学研究[J].物理学报.2013

[6].胡勇,闫红红,宋裕,李丹,刘邦.不同微观结构Zr_(55)Al_(10)Ni_5Cu_(30)块体非晶合金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J].铸造技术.2013

[7].陈青,孙民华.分子动力学模拟尺寸对纳米Cu颗粒等温晶化过程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3

[8].朱满,李俊杰,坚增运,常芳娥.Fe_(71)Nb_6B_(23)非晶薄带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

[9].陈青,王淑英,孙民华.纳米Cu颗粒等温晶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2

[10].孙怀君,李莉,方允樟,斯剑霄,范晓珍.Co基非晶合金薄带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效应[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等温晶化动力学论文-张宝庆,路新行,曹国华,刘坤,刘高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